第一一六章 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永吉是真心要成立一所大学,也是真心希望这三尊大牛去当老师做学问,好好的教书育人,教导基础知识,而不是提前把他们弄进什么军械所当普通的技术工人。[]
没错,李永吉的确也想搞工业开工厂,也的确需要很多技术人才,但说句实话,李永吉有另外一个世界的完整技术资料与完整设备做后盾,要想开办工业的话,如果只是单纯的开工生产,只要这边的普通工匠就可以照猫画虎的做到。
要知道,这时期的工匠阶层,比如泥瓦匠,铁匠,木工等,他们虽然社会地位比较低,但通常是代代相传,大多数从小开始子承父业,正因为从小就开始钻研,所以无论是手艺还是识字率,都是相当不错的。
等那些人长大了,所具备的知识量以及知识面虽然不如后世的中学生,但如果只看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专业领域的话,按照李永吉的看法,起码可以达到现代初中生甚至中专生的水准。而且他们创造力或许还不行,但因为心无旁骛,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特别强,学习速度远不是现代中学生能比的,因此,让他们按照完整的图文并茂的全彩页技术资料,用跟技术资料完全对应的相关设备,搞出一些工厂根本不是难事儿。
事实上,就在李永吉在无锡搞军政府的时候,他就悄然的通过笔试,把自己军中的各种手艺公认比较好的工匠聚集起来,又在无锡本地用笔试以及推荐的方法招募了一批手艺高超、年龄不大、识字率也比较高的工匠。这批各类型的工匠人数达三千人,然后李永吉就把这三千人的工匠群,组建了一个技术装备部,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规定的地区认真研读李永吉提供的技术资料,并用李永吉提供的设备跟原材料,在现实中复原技术资料中的生产流程。
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在无锡的新工业区兴办了许多工厂,比如一座5000kw的小型水力发电厂,一座现代缫丝厂,一座现代绸缎厂,一座现代染织厂,一座现代化食品加工厂,一座现代木工厂,一座现代陶瓷厂,一座现代玻璃厂,一座现代的烧窑厂。现代水泥厂等等。
简单说,这些技术装备部的人,大多数人并没有研究透这些设备的原理,但只是按照说明书把设备安装起来并进行一定的调试,然后按照说明书里的生产流程,把原材料加工出来,那还是可以的。
当然,投产速度之所以能这么快,也跟李永吉给他们的设备大都是自动化程度相当高有关。几乎全都是电脑控制,只要设置好程序,把设备按照要求安装到位,就可以自动运行。这大大减少了人工的干预。
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李永吉要尽快出产品,好扩大出口,先利用自己的金手指换快钱。顺便更好的利用本地区的资源。
也就是说,李永吉的方法是先用先进的设备把生产搞起来,然后再慢慢建设技术学校。进口初级的设备,慢慢从头玩技术积累,他走的这个路子,还是现代中国搞的那一套。另一个时空的天朝就是先引进先进技术,把先进生产线先搞出来,回头再找人从头开始研发,并最终到达先进生产线的阶段。
到目前为止,这些工厂已经开始陆续出产高质量的产品了,比如各种高档丝绸,各种高档骨质瓷,各种玻璃器皿,各种食用油,各种脱壳米以及各种面粉,还有红砖、水泥等建筑材料。
一开始,这些工厂的产能还没爆发出来,实际上就算现在也没彻底爆发出来,但直到八月初,也就是青浦军校刚建立的时候,这些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于质量过硬,产量巨大,价格又相对廉价,再次掀起了一场抢购风暴,基本都是供不应求,出厂销售额已经达到两百万两白银,毛利润高达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没错,的确是销售额两百万两白银,毛利润一百五十万两,这没有算错,而且严格说来,这只是一个月的销售额。
之所以销售额这么高,倒不是产量多高,完全是因为这些产品质量太好,全部都是当奢侈品卖的。
比如说绸缎吧,用现代机器缫出的丝,成品率相当高,丝丝均匀,粗细一致,跟手工缫丝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浪费;同样的,用这种粗细均匀,质量相当好的丝线,经过现代工艺的漂染上色,再利用微电脑控制的现代织机弄出来的丝绸,不但质量更好,而且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电脑绣花。
也就是说,你想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想要什么花色,就有什么花色,而且都是实实在在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上去的,跟画上去的是两码事。
这些丝绸提前在丝线阶段就用了现代漂染技术,漂染用的都是合成染料,不但价格更便宜,而且色彩更鲜艳,色牢度更高,轻易不掉色,哪怕是在欧美等地,这样的技术也还没出现,甚至某些亮色的颜色,比如亮黄色,比如浅粉色,淡紫色等,在欧洲也是相当流行并喜爱的高档奢侈色彩。
另外,其他用了现代数码控温炉以及现代选料工艺制作的陶瓷制品,用了现代工艺跟设备生产的各种玻璃制品,全都可以算作奢侈品,别说本地人看到后走不动道,就连外国人也是一看到这些就疯了。
因为李永吉更偏向走外销,所以这些产品有八成是直接卖给了洋人,其中美国人买的最多,其次是法国人,最后才是英国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美国人特有钱,而是美国商人的船比较多,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一下子卖给了李永吉三条飞剪船,而且还算上了订购军舰的费用。
至于英国人跟法国人,也想这么搞来着,可惜他们目前还能用的武装商船要不就是加入了上次的英法联合舰队,结果被一锅炸。要么就是被提前征用,拿去封锁长江口岸,运载物资并对付清军,根本没有多余的船拿来卖,只能真金白银的拿钱出来。
可以这么说,正因为这些工业品的产能与销售额,才让李永吉真正下决心大肆扩张军队,并开始大肆扩招农民工,否则如果还靠之前的那种纯粹收购名贵玉石的方法,李永吉还真不一定敢下决心这么快就进行扩军行动。
也就是说。李永吉之前忽悠王韬的那番话,虽然水分很大,但他每个月养兵跟养农民工的钱,的确也是数额不小,每个月花三百万两银子那是绝对夸张了,但一个月花一百万两银子还是靠谱的。
只不过呢,由于消费大都是内部流通,其中都经过中信钱庄,特别是其中的消费大户。那六万精武军主力,基本都是在军营中与世隔绝,吃穿住用行由部队全包,所以这一百多万两银子大都是纸面数据。也就是说真正花出去的是中信钱庄开出去的银票跟军票。
因此这笔钱看起来数量很多,其实大都是自家印的纸片,是靠精武军以及李永吉的个人信用,还有那些旗下商号的信用在维持。销售对象目前也主要集中在那些与精武军有关的商户、关系户还有军人、农民工中间,并因为这个团体的消费巨大,进而引发其他人也争相用真金白银去购入这种精武军的纸币军票。所以理论上来说,只要李永吉以及精武军的信用不倒,这钱他是要多少有多少,一旦缺钱了,大不了多印一些就是了。
而且中信钱庄不但自己印刷纸币,倒腾纯铜跟私铸铜钱银洋的行为也一直就没断过,还以次充好,开始铸造劣质铜钱与低含银量的银元,并用这些东西去换购外地的银锭跟黄金,行为越来越肆无忌惮,也越来越丧心病狂,利润自然也越来越高。
再加上跟李秀成的粮食交易额逐渐上涨,这一切算起来,李永吉最近不算他自己账面上那些利润超高的时空交易品,光其他的正常收入,一个月能收入四百多万两白银,养那支部队,根本是小菜一碟。
总之,说了这么多,意思其实就一个,那就是有了现代技术跟现代设备,哪怕是用一些初中水平的工匠,也可以在十九世纪完美的复制出来,起码可以顺利的投产,不但轻工业如此,以后像钢铁工业,煤化工,盐化工等重工业,也不会太难做,所以根本用不上李善兰这样的大牛,或者说,把他们放在这种重复建设上面,纯粹是浪费资源。
在完整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简单的学习跟重复建设容易,但如果要完整的吃透,要从原理上明白为何如此,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必须加强基础科学的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
数学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什么物理化学自然生物的,都要用到数学,一个国家如果数学不行,那她的基础科学就不牢靠,而没有强大的基础科学做支撑,那别说没有所谓创新能力,甚至连复制与山寨能力都大打折扣。
一些应用科技可以直接照抄李永吉弄来的现代技术,但要想真正自己学会这一套,要想真正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工农业体系,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化教育机制,必须要从头开始学,必须要先加强数学教育以及基础物理与化学的研究,换言之,就是必须加强基础科学的学习与研究。
李善兰、华衡芳还有徐寿这几个人,最让李永吉看重的,不是他们的动手能力,而是他们在数理化方面的理论知识,特别是一专多能的能力,也就是说,他们每个人虽然都各有擅长,却都同时精通数学、物理以及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有很扎实的基础科学功底,而且是基础科学中最重要的理论功底。
李永吉亲自当过一段时间的老师,他很清楚这里面的门道,那就是老师照读课本容易,但学生们学习知识不是光看课本就行,还得自己去做题,在做题中加深理解,让课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而做题,特别是数学题的时候,如果老师的水平不够。就无法迅速提高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只能期待其中有一些天才,能靠着已知的资料自己去领悟。
很显然,靠天才自我领悟,这显然效率太低,所以就需要一些数学玩的好的人去教他们,让学生把基础学科学的更扎实一点,以便于尽快成才。
因此,李永吉说出做学问就是兴邦救国,是一点也没掺杂水分的。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的确如此,一个国家真正的脊梁,就是那些真正懂得现代科学知识的知识分子,而要想让一个国家真正走向科教兴国之路,绝对不是照抄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而是先沉下心来把基本功学好,也就是把自己的基础科学研究扎实,研究透彻。然后才能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去向更高领域攀登。
比如另一个时空的后世美帝,世人都羡慕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却不知道他的创新能力是建立在他们扎实的基础科学研究上。特别是数学研究上。全世界最聪明的数学家,有超过一半都在美国,而世界最著名的数学奖,也在美国。由此可以看出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当然,现在是晚清时期,社会情况不同。真正肯开眼看世界,真正肯潜下心研究基础科学的人还很少,甚比清末还差的远,所以这种偏向数理化的大学就算建设起来,估计前期也很难吸引到多少读书人过来学。
不过本来李永吉也没指望那些顽固的读书人,何况以这个国家目前的教育机制,读书越多,脑袋越僵化,过来理工科大学学习未必是好事,因此从一开始,李永吉就把目标对准那些精武军的官兵亲属、工匠亲属,甚至是小商人子弟。
李永吉想过了,以后这个理工科大学,可以先建在青浦县,就挂在精武军名下,也要给学生许多很好的待遇,并把入学读书看成是加入精武军的庇护体系,可以免纳官府钱粮,搞成像青浦军校一样的军属学校。
换言之,对这种高等级的学府,李永吉不想搞强行入学,而是用利益勾引的方法,让这些脑子灵活的人自己心甘情愿的来学习,这样的大学必须奉行严进严出的策略,必须要能教育出合格的人才,绝对不能成为无聊人士混日子的乐园。
初始阶段,这样的大学无论师生要全部是中国人,学习资料也要进行层层加密,不到一定等级,不许借阅相关资料,搞的好像武功秘籍一样。等以后自己的底气更硬,教育体制更完善以后,就可以引入外援,让老外也加入进来,这样才能真正的打造出真正的国际性大学,当然,那都是后话了。
总之,对于李永吉有志于建设大学教书育人的想法,李善兰等人都相当满意,因为对他们来说,虽然自己动手搞工业也不是不行,但他们最擅长的还是理论研究,而且对机械这些东西的兴趣虽然浓厚,却更希望能教导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传授下去,而不是像工匠一样整天一身油腻的亲自捣鼓机器。
现在,当李永吉告诉他们,你们不用去当工匠,只需要当老师去教学生,而且我还会给你们更多的书籍,更多的知识,更完善的实验室,更好的待遇,比如给你们配备的房子、马车、仆人等等……总之,一个科研工作者跟教育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一切,李永吉都给你们提前准备好,就条件而言,哪怕是西方的科学工作者跟教育者,也不能跟他们相比了。
当然这一切因为还没有落实,所以李善兰等人还没意识到他们会得到什么,但只凭李永吉重视教育以及尊重他们的表现,他们就相当满意了,哪怕他们觉得李永吉年龄太小,生活也太奢侈,但这些小节也就不怎么在意了。
应付好了这几个科学大牛,让他们吃好喝好再下去休息之后,李永吉这才有功夫应付跟他们同来的那几个洋人。
这几个洋人全都是美国人,有传教士,有商人,也有退役军人,那三艘飞剪船的船长也在其中,而领头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永吉的老朋友霍华德。
霍华德原先是美国驻虹口租界的领事代办,不过因为最近他代表美国商人跟李永吉谈妥了许多大买卖,特别是在用飞剪船换李氏集团高档物资的活动中相当给力,如今已经被提升为正式的虹口区美租界领事。
霍华德最近跟李永吉走的很近,跟李永吉聊天的时候,已经或许正因为如此,尽管李永吉耽搁了许久才接见霍华德,而且还没跟他们一起吃饭,但霍华德一点也不在意,一见面就行了个脱帽礼,并绽放出最热情的微笑。u
李永吉是真心要成立一所大学,也是真心希望这三尊大牛去当老师做学问,好好的教书育人,教导基础知识,而不是提前把他们弄进什么军械所当普通的技术工人。[]
没错,李永吉的确也想搞工业开工厂,也的确需要很多技术人才,但说句实话,李永吉有另外一个世界的完整技术资料与完整设备做后盾,要想开办工业的话,如果只是单纯的开工生产,只要这边的普通工匠就可以照猫画虎的做到。
要知道,这时期的工匠阶层,比如泥瓦匠,铁匠,木工等,他们虽然社会地位比较低,但通常是代代相传,大多数从小开始子承父业,正因为从小就开始钻研,所以无论是手艺还是识字率,都是相当不错的。
等那些人长大了,所具备的知识量以及知识面虽然不如后世的中学生,但如果只看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专业领域的话,按照李永吉的看法,起码可以达到现代初中生甚至中专生的水准。而且他们创造力或许还不行,但因为心无旁骛,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特别强,学习速度远不是现代中学生能比的,因此,让他们按照完整的图文并茂的全彩页技术资料,用跟技术资料完全对应的相关设备,搞出一些工厂根本不是难事儿。
事实上,就在李永吉在无锡搞军政府的时候,他就悄然的通过笔试,把自己军中的各种手艺公认比较好的工匠聚集起来,又在无锡本地用笔试以及推荐的方法招募了一批手艺高超、年龄不大、识字率也比较高的工匠。这批各类型的工匠人数达三千人,然后李永吉就把这三千人的工匠群,组建了一个技术装备部,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规定的地区认真研读李永吉提供的技术资料,并用李永吉提供的设备跟原材料,在现实中复原技术资料中的生产流程。
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在无锡的新工业区兴办了许多工厂,比如一座5000kw的小型水力发电厂,一座现代缫丝厂,一座现代绸缎厂,一座现代染织厂,一座现代化食品加工厂,一座现代木工厂,一座现代陶瓷厂,一座现代玻璃厂,一座现代的烧窑厂。现代水泥厂等等。
简单说,这些技术装备部的人,大多数人并没有研究透这些设备的原理,但只是按照说明书把设备安装起来并进行一定的调试,然后按照说明书里的生产流程,把原材料加工出来,那还是可以的。
当然,投产速度之所以能这么快,也跟李永吉给他们的设备大都是自动化程度相当高有关。几乎全都是电脑控制,只要设置好程序,把设备按照要求安装到位,就可以自动运行。这大大减少了人工的干预。
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李永吉要尽快出产品,好扩大出口,先利用自己的金手指换快钱。顺便更好的利用本地区的资源。
也就是说,李永吉的方法是先用先进的设备把生产搞起来,然后再慢慢建设技术学校。进口初级的设备,慢慢从头玩技术积累,他走的这个路子,还是现代中国搞的那一套。另一个时空的天朝就是先引进先进技术,把先进生产线先搞出来,回头再找人从头开始研发,并最终到达先进生产线的阶段。
到目前为止,这些工厂已经开始陆续出产高质量的产品了,比如各种高档丝绸,各种高档骨质瓷,各种玻璃器皿,各种食用油,各种脱壳米以及各种面粉,还有红砖、水泥等建筑材料。
一开始,这些工厂的产能还没爆发出来,实际上就算现在也没彻底爆发出来,但直到八月初,也就是青浦军校刚建立的时候,这些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于质量过硬,产量巨大,价格又相对廉价,再次掀起了一场抢购风暴,基本都是供不应求,出厂销售额已经达到两百万两白银,毛利润高达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没错,的确是销售额两百万两白银,毛利润一百五十万两,这没有算错,而且严格说来,这只是一个月的销售额。
之所以销售额这么高,倒不是产量多高,完全是因为这些产品质量太好,全部都是当奢侈品卖的。
比如说绸缎吧,用现代机器缫出的丝,成品率相当高,丝丝均匀,粗细一致,跟手工缫丝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浪费;同样的,用这种粗细均匀,质量相当好的丝线,经过现代工艺的漂染上色,再利用微电脑控制的现代织机弄出来的丝绸,不但质量更好,而且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电脑绣花。
也就是说,你想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想要什么花色,就有什么花色,而且都是实实在在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上去的,跟画上去的是两码事。
这些丝绸提前在丝线阶段就用了现代漂染技术,漂染用的都是合成染料,不但价格更便宜,而且色彩更鲜艳,色牢度更高,轻易不掉色,哪怕是在欧美等地,这样的技术也还没出现,甚至某些亮色的颜色,比如亮黄色,比如浅粉色,淡紫色等,在欧洲也是相当流行并喜爱的高档奢侈色彩。
另外,其他用了现代数码控温炉以及现代选料工艺制作的陶瓷制品,用了现代工艺跟设备生产的各种玻璃制品,全都可以算作奢侈品,别说本地人看到后走不动道,就连外国人也是一看到这些就疯了。
因为李永吉更偏向走外销,所以这些产品有八成是直接卖给了洋人,其中美国人买的最多,其次是法国人,最后才是英国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美国人特有钱,而是美国商人的船比较多,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一下子卖给了李永吉三条飞剪船,而且还算上了订购军舰的费用。
至于英国人跟法国人,也想这么搞来着,可惜他们目前还能用的武装商船要不就是加入了上次的英法联合舰队,结果被一锅炸。要么就是被提前征用,拿去封锁长江口岸,运载物资并对付清军,根本没有多余的船拿来卖,只能真金白银的拿钱出来。
可以这么说,正因为这些工业品的产能与销售额,才让李永吉真正下决心大肆扩张军队,并开始大肆扩招农民工,否则如果还靠之前的那种纯粹收购名贵玉石的方法,李永吉还真不一定敢下决心这么快就进行扩军行动。
也就是说。李永吉之前忽悠王韬的那番话,虽然水分很大,但他每个月养兵跟养农民工的钱,的确也是数额不小,每个月花三百万两银子那是绝对夸张了,但一个月花一百万两银子还是靠谱的。
只不过呢,由于消费大都是内部流通,其中都经过中信钱庄,特别是其中的消费大户。那六万精武军主力,基本都是在军营中与世隔绝,吃穿住用行由部队全包,所以这一百多万两银子大都是纸面数据。也就是说真正花出去的是中信钱庄开出去的银票跟军票。
因此这笔钱看起来数量很多,其实大都是自家印的纸片,是靠精武军以及李永吉的个人信用,还有那些旗下商号的信用在维持。销售对象目前也主要集中在那些与精武军有关的商户、关系户还有军人、农民工中间,并因为这个团体的消费巨大,进而引发其他人也争相用真金白银去购入这种精武军的纸币军票。所以理论上来说,只要李永吉以及精武军的信用不倒,这钱他是要多少有多少,一旦缺钱了,大不了多印一些就是了。
而且中信钱庄不但自己印刷纸币,倒腾纯铜跟私铸铜钱银洋的行为也一直就没断过,还以次充好,开始铸造劣质铜钱与低含银量的银元,并用这些东西去换购外地的银锭跟黄金,行为越来越肆无忌惮,也越来越丧心病狂,利润自然也越来越高。
再加上跟李秀成的粮食交易额逐渐上涨,这一切算起来,李永吉最近不算他自己账面上那些利润超高的时空交易品,光其他的正常收入,一个月能收入四百多万两白银,养那支部队,根本是小菜一碟。
总之,说了这么多,意思其实就一个,那就是有了现代技术跟现代设备,哪怕是用一些初中水平的工匠,也可以在十九世纪完美的复制出来,起码可以顺利的投产,不但轻工业如此,以后像钢铁工业,煤化工,盐化工等重工业,也不会太难做,所以根本用不上李善兰这样的大牛,或者说,把他们放在这种重复建设上面,纯粹是浪费资源。
在完整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简单的学习跟重复建设容易,但如果要完整的吃透,要从原理上明白为何如此,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必须加强基础科学的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
数学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什么物理化学自然生物的,都要用到数学,一个国家如果数学不行,那她的基础科学就不牢靠,而没有强大的基础科学做支撑,那别说没有所谓创新能力,甚至连复制与山寨能力都大打折扣。
一些应用科技可以直接照抄李永吉弄来的现代技术,但要想真正自己学会这一套,要想真正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工农业体系,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化教育机制,必须要从头开始学,必须要先加强数学教育以及基础物理与化学的研究,换言之,就是必须加强基础科学的学习与研究。
李善兰、华衡芳还有徐寿这几个人,最让李永吉看重的,不是他们的动手能力,而是他们在数理化方面的理论知识,特别是一专多能的能力,也就是说,他们每个人虽然都各有擅长,却都同时精通数学、物理以及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有很扎实的基础科学功底,而且是基础科学中最重要的理论功底。
李永吉亲自当过一段时间的老师,他很清楚这里面的门道,那就是老师照读课本容易,但学生们学习知识不是光看课本就行,还得自己去做题,在做题中加深理解,让课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而做题,特别是数学题的时候,如果老师的水平不够。就无法迅速提高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只能期待其中有一些天才,能靠着已知的资料自己去领悟。
很显然,靠天才自我领悟,这显然效率太低,所以就需要一些数学玩的好的人去教他们,让学生把基础学科学的更扎实一点,以便于尽快成才。
因此,李永吉说出做学问就是兴邦救国,是一点也没掺杂水分的。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的确如此,一个国家真正的脊梁,就是那些真正懂得现代科学知识的知识分子,而要想让一个国家真正走向科教兴国之路,绝对不是照抄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而是先沉下心来把基本功学好,也就是把自己的基础科学研究扎实,研究透彻。然后才能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去向更高领域攀登。
比如另一个时空的后世美帝,世人都羡慕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却不知道他的创新能力是建立在他们扎实的基础科学研究上。特别是数学研究上。全世界最聪明的数学家,有超过一半都在美国,而世界最著名的数学奖,也在美国。由此可以看出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当然,现在是晚清时期,社会情况不同。真正肯开眼看世界,真正肯潜下心研究基础科学的人还很少,甚比清末还差的远,所以这种偏向数理化的大学就算建设起来,估计前期也很难吸引到多少读书人过来学。
不过本来李永吉也没指望那些顽固的读书人,何况以这个国家目前的教育机制,读书越多,脑袋越僵化,过来理工科大学学习未必是好事,因此从一开始,李永吉就把目标对准那些精武军的官兵亲属、工匠亲属,甚至是小商人子弟。
李永吉想过了,以后这个理工科大学,可以先建在青浦县,就挂在精武军名下,也要给学生许多很好的待遇,并把入学读书看成是加入精武军的庇护体系,可以免纳官府钱粮,搞成像青浦军校一样的军属学校。
换言之,对这种高等级的学府,李永吉不想搞强行入学,而是用利益勾引的方法,让这些脑子灵活的人自己心甘情愿的来学习,这样的大学必须奉行严进严出的策略,必须要能教育出合格的人才,绝对不能成为无聊人士混日子的乐园。
初始阶段,这样的大学无论师生要全部是中国人,学习资料也要进行层层加密,不到一定等级,不许借阅相关资料,搞的好像武功秘籍一样。等以后自己的底气更硬,教育体制更完善以后,就可以引入外援,让老外也加入进来,这样才能真正的打造出真正的国际性大学,当然,那都是后话了。
总之,对于李永吉有志于建设大学教书育人的想法,李善兰等人都相当满意,因为对他们来说,虽然自己动手搞工业也不是不行,但他们最擅长的还是理论研究,而且对机械这些东西的兴趣虽然浓厚,却更希望能教导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传授下去,而不是像工匠一样整天一身油腻的亲自捣鼓机器。
现在,当李永吉告诉他们,你们不用去当工匠,只需要当老师去教学生,而且我还会给你们更多的书籍,更多的知识,更完善的实验室,更好的待遇,比如给你们配备的房子、马车、仆人等等……总之,一个科研工作者跟教育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一切,李永吉都给你们提前准备好,就条件而言,哪怕是西方的科学工作者跟教育者,也不能跟他们相比了。
当然这一切因为还没有落实,所以李善兰等人还没意识到他们会得到什么,但只凭李永吉重视教育以及尊重他们的表现,他们就相当满意了,哪怕他们觉得李永吉年龄太小,生活也太奢侈,但这些小节也就不怎么在意了。
应付好了这几个科学大牛,让他们吃好喝好再下去休息之后,李永吉这才有功夫应付跟他们同来的那几个洋人。
这几个洋人全都是美国人,有传教士,有商人,也有退役军人,那三艘飞剪船的船长也在其中,而领头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永吉的老朋友霍华德。
霍华德原先是美国驻虹口租界的领事代办,不过因为最近他代表美国商人跟李永吉谈妥了许多大买卖,特别是在用飞剪船换李氏集团高档物资的活动中相当给力,如今已经被提升为正式的虹口区美租界领事。
霍华德最近跟李永吉走的很近,跟李永吉聊天的时候,已经或许正因为如此,尽管李永吉耽搁了许久才接见霍华德,而且还没跟他们一起吃饭,但霍华德一点也不在意,一见面就行了个脱帽礼,并绽放出最热情的微笑。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