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陈珪语出惊人,外书房内不独太子殿下,便是满屋子的朝臣都怔住了。呆愣了许久,方才反应过来。各人的表现也都大相径庭。
以赵寅为首的,赞同太子殿下壮士断腕的这一批朝臣,登时津津有味地打量起陈珪,并在心中暗暗估算起来。若说众人看今日之前的陈珪,不过是个侥幸入了贵人的眼,又有些八面玲珑阿谀奉承的小聪明,能哄得太子高兴,顺带着自己也能得些好处的佞臣而已。
因而众人虽被陈珪奉承的高兴,却打心眼儿里并不在意这个人。原因无他,谁会对一个只懂得讨好献媚又性情温顺的玩意儿另眼相看,更遑论提防尊重?
可是过了今日之后……众人默默打量着面对太子也能侃侃而谈,言辞犀利有条不紊,且又锋芒毕露杀伐决断的陈珪,不觉心下微凛。更有心思灵活的,登时放开了眼下的事儿,开始苦苦回想着自己从前有没有因为态度轻慢或者别的缘故得罪了这个人,顺带着盘算一下今后对陈珪的态度……
毕竟一个玩意儿不可怕,可是凭借三言两语就能隐隐说动太子放弃两江势力的这般心狠手辣的谋臣,能不得罪还是不得罪的好。
在座之人既能被门人汲汲的太子殿下封为座上之宾,其心性手段自然都不一般,心中盘算更是如电光火石般,一息间早已转了好几个弯儿,还叫旁人看不出来。唯有陈珪这等心细如发时时留意之人,才能些微的觉察到赵寅等人冲他微微点了点头,眸中隐露赞许之意。看他的神情也不似先前那般轻慢了。
有人赞誉满意,更有人不以为然。至少石荣回过神后,回想起陈珪先前的不逊之言。登时勃然大怒,指着陈珪面红耳赤的骂道:“陈子璋,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非议太子殿下。你这般出口不逊……你这是以下犯上!你这是大逆不道!你、你……”
石荣气的口不择言,指向陈珪的手都在哆嗦,面色更是铁青一片。然而身为当事人的太子殿下却一反常态的沉默不语。用一种仿佛初见陈珪一般,新奇陌生的目光打量着陈珪。
陈珪见状,先是躬身向太子殿下告了罪,又好整以暇地冲着石荣拱了拱手,这才不急不速的解释道:“太子殿下赎罪。非是微臣出口不逊,实乃局势如此,我等又何必自欺欺人呢。”
陈珪说着,又看了眼端坐在案前若有所思的太子殿下,正色问道:“敢问太子殿下,在您心中,是两江一隅为重,还是帝王圣眷一世清名满朝文武天下百姓为重?”
倘或看明白了这件事,那么此事该如何取舍,也就无需纠结了。
果然,太子殿下在听过了陈珪最后一席话后,原本还有些茫然的眼眸立刻清明起来,面上的神色也不似方才的优柔寡断,他有些莫名地看了陈珪一眼,沉吟半日,方才出口说道:“时不我待,孤这便入宫请安,向父皇举荐六弟为钦差大臣,彻查两江之事。”
一句话落,陈珪心下更定,忙躬身说道:“太子殿下圣明。”
赵寅等诸位大臣亦都起身,皆赞太子殿下决策英明。唯有石荣一脉人还有些担忧太子殿下在局势的逼迫下舍弃了两江官员,回有损于太子在百官心中的声望。只可惜太子主意已定,石荣等人亦无可奈何了。
太子殿下虽遇事优柔,然既下定了决心,行事倒是果决起来。当即打发宫中太监查探勤政殿的动静,只待圣人有暇,即刻入宫觐见。只趁着小太监去瞧动静的空闲,倒是有心打量陈珪一回,思及陈珪今日的言谈举止与从前大相径庭,不觉笑言道:“今日之陈卿,倒是让孤刮目相看。”
陈珪闻言,忙躬身谦辞。
太子殿下因又说道:“从前与你说话儿,也不见你如何果毅刚强,倒叫孤以为你是个八面玲珑,不喜与人争执的性子。今日看来,倒不尽然。”
陈珪见状,拱手向太子殿下笑道:“圣人都说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嘛!我这也是为了更好的效忠太子。”
从前巧言令色哄得太子高兴,是为尽忠;如今诤言直谏警醒太子,也是为了尽忠。两者只不过是手段不一样,心思都是一样的。
纵然陈珪未曾明说,众人也都明白了陈珪的未尽之意。登时忍俊不禁,有人敬服陈珪的心思巧妙,有人佩服陈珪的言辞机敏,更有一等人面儿上不说,背地里却佩服陈珪的脸皮之厚。
太子殿下看着面前笑口常开说话讨巧的陈珪,只觉着还是这副面孔的陈珪更让他自在舒心,不觉笑着伸手点了点人,面上皆是赞许之意。
众人见了,也都知道过了今日之后,恐怕陈珪在太子殿下心中的分量,更重了。
一时君臣间又说笑了几句,便有至大明宫哨探的小黄门回身来报,只说当今正在勤政殿批阅奏折。太子殿下闻言,也不敢耽搁,即刻正冠带入宫,诸位大臣见了,也都起身告退,鱼贯出了外书房。
直至出了东宫,一直被众人簇拥着走在前面的赵寅才慢慢放下了脚步,笑眯眯地转过身来,竟是在等后头正忙着与人寒暄客套的陈珪。陈珪见状,少不得辞了众人,上前见礼。
赵寅便向陈珪笑道:“先生向来八面玲珑长袖善舞,今日一番言辞,却是见识深远掷地有声。怪不得父亲常在家中同我说起先生,只说先生是个最聪明不过的人。”
赵寅的父亲便是朝廷二品大员锦衣军统领赵弼和了。说来陈珪能顺利搭上太子的门路,还真是托了赵弼和的情儿。之后陈珪能以七品芥豆之官从容升任五品员外郎,赵弼和也是功不可没。因而陈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半个赵府门客了。
如今然听闻赵寅叫他一声先生,陈珪不觉受宠若惊,忙拱手谦辞,乃说道:“岂敢谬承金奖。大人还是称我子璋罢。”
赵寅闻言,愈发满面春风的改了口,因笑道:“子璋兄同家父乃忘年之交。今日赵某托大叫一声子璋兄,咱们便各论各的罢。”
说罢,又笑让陈珪唤他的字益清。陈珪自然承其好意,笑着改口。
两人你来我往又说了几句闲话儿,赵寅便言道今日同陈珪相谈甚欢,眼见天色不早,有意请陈珪一道儿去龙盛楼吃一杯薄酒。陈珪自然知道赵寅的拉拢之意,且他亦有攀附钻营之心,当即满口答应下来。
赵寅见状,面上笑容更盛。正欲同陈珪携手而行,只见方才在东宫外书房还同陈珪斗得乌眼儿鸡似的石荣满面堆笑的走来,向两人拱了拱手强行加塞儿。
赵寅无法,只得带了石荣同去。
及至到了龙盛楼,上了二楼厢房,点了一桌丰盛席面,推杯换盏相互敬了几杯酒,赵寅才笑眯眯地说起正事儿来。只提醒陈珪既说服太子殿下放弃两江门下,如今两江官员便如釜底抽薪,只怕要做困兽之斗。他们且不敢嫉恨太子,只怕要将这一笔账记在陈珪的头上。
赵寅说到此处,因又笑道:“从目下局势看来,两江官场这一回恐怕是要大换血了。然即便如此,两江官员势力交错,人脉棉厚。子璋兄如今既得罪了他们,倒是不可不防。”
石荣亦皱眉说道:“方才在东宫外书房,我也不是有意针对子璋兄。实在是两江官员势力绵厚犬牙交错,着实不可轻忽啊!如今太子听了子璋兄谏言,意欲壮士断腕,看似没了后患,却也失了民心啊!今后再遇上三皇子等人刁难,恐怕就没那么容易轻易化解了。”
石荣这一句话,倒是肺腑之言。显见的是把陈珪当成自己人了。如若不然,也不会当着他的面儿非议三皇子,更剑锋直指争储之事。并且石荣口中的“民心”,指的也并非是天下黎民,却是朝中官宦之心。
陈珪早在向太子殿下谏言之前,便已料到了如今之势。何况他也有了应对之法。只是不好和盘托出。闻听赵、石二人所言,陈珪只得苦笑道:“我又何尝不知。然陈珪人微言轻,既无治世之才,又无镇国之功,却蒙太子殿下看重,得以时常出入东宫。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陈某虽非甚么国士义士,却也知道何为敬忠职守。今日劝谏太子殿下,也是为此罢了。”
赵寅与石荣闻言,不觉点了点头,因又笑道:“好在子璋兄远在京城,又有太子殿下庇护,一时半刻的,他们也奈何不了子璋兄。待到尘埃落定时,想必以子璋兄的大才,也不必惧怕他们了。”
陈珪闻言,少不得又是一阵谦辞。
三人你来我往又吃了几杯酒,石荣略有些醉意,且要出去方便。登时房中只剩下陈珪与赵寅。赵寅便向陈珪笑道:“子璋兄既有长袖善舞之手段,又有运筹帷幄之才情,如今且又深受太子殿下器重,想必来日前程不可限量。赵某在此先敬一杯薄酒,聊表贺意。”
陈珪见状,忙倾身向前,同赵寅碰杯领了此酒。口内笑道:“世人皆言在下性格圆滑手段玲珑,从不肯轻易得罪人。实不知在下虽不愿与人争执,却也并非是骑在墙头观风向之人。太子殿下对下官有提携之恩,赵大人亦对下官有举荐之恩,下官时时不敢忘怀。因此虽官小位卑,人微言轻,却也愿尽绵薄之力。”
赵寅闻言,意味深长的笑道:“子璋兄果然是个明白人。很多人都以为明哲保身乃中庸之道,可保长治久安。却不懂得这一套行事在官场上是行不通的。这一点上,子璋兄倒是极为通透。不枉家父那般看重你。”
陈珪闻言,便是一笑,拱手说道:“不敢当老世翁如此赞誉。说穿了,也不过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尽我所能罢了。”
赵寅听了这话,愈发意味深长的勾了勾嘴角,看着陈珪说道:“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世人做事,又有多少能做到‘尽我所能’。子璋兄能有如此见识,也不枉太子殿下这般提携看重。”
说罢,因又向陈珪不经意的提起,不必担忧两江官场之事。“不是赵某自夸,家父在朝廷官宦中倒是有些威望的。待我今日回家禀明父亲,想必父亲也是愿意替子璋兄运筹一二的。”
陈珪闻言,只笑向赵寅敬了一杯酒,倒是没再说什么“肝脑涂地”的现成话。赵寅见状,倒是愈发满意了。
却说太子入大明宫勤政殿,向陛下谏言推举六皇子为钦差大臣赶赴中原赈济灾民,彻查两江官员勾结河道总督贪墨修河工款之事。为保心腹安稳,太子殿下且隐去了陈珪的谏言。却没想到世上既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能完全摸透的人心。没过几天,陈珪在东宫外书房的言谈举止,便被不同意太子殿下割舍两江官场的有心人传了出去。
一时间朝野沸然,实在想不到陈珪那样一个八面玲珑与人为善,从不肯在人前背后落人褒贬的“老好人儿”,发起狠来竟然如此丧心病狂。那可是两江官场上上下下几百名外官几千口子的人命,陈珪眼皮子都不眨的,三言两语就能说动太子殿下壮士断腕。
其心性冷硬,城府深沉,只从这一件事可见一斑。
消息传开后,别说那些与陈珪并不相熟的同僚朝臣,便是与陈珪朝夕相对的亲朋好友亦不敢置信。徐子川、尤子玉等人更是在下朝之后即刻撵到了陈家,逼问陈珪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可知道,你这一番谏言之后,便是逼迫两江官员对你为敌,还有那些没被太子舍弃的门下官员,指不定抱着兔死狐悲之心,也要看你不顺眼了。你如今刚升了五品员外郎,又因‘养廉银子’一事交好了朝中泰半官员,正是风光得意前程似锦的时候。何苦去躺那个浑水?”
陈府外书房内,尤子玉跌足长叹扼腕叹息,简直有些痛心疾首。
徐子川倒是有些不以为然,义愤填膺的向陈珪道:“合该如此。那些个贪官腐吏,一朝为官不思精忠报国,只顾沆瀣一气,寻常的三节两寿孝敬银子尚且喂不饱他们。如今竟敢沆瀣一气贪墨修河工款,致使黄河决堤糟蹋了多少民生?这些个国贼禄蠹便如跗骨之蛆,吸的都是朝廷的血肉。唯有竭尽铲除,才能使吏治清明海晏河清,百姓才有安生日子可过!子璋兄此举,简直就是大快人心。太子殿下亦为圣德英明之主,不愧是国之储君。”
“没说那些害了百姓性命的贪官儿不该死。只是哪怕他们要死一百次一万次,也用不着你给递刀子罢?你又何苦去得罪那些人!安安生生地不好么?”尤子玉气急败坏地看着陈珪,实在想不通陈珪怎么如此胆大。“难道你如今也想做个济世能臣?”
陈珪闻言,险些笑出声来,好整以暇的摆了摆手,因说道:“我哪有那个心思,去凑那个虚虚热闹。本是个俗中又俗的一个人罢了,并不敢有此妄想。”
“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尤子玉满是关切的看着陈珪,恨不得上前摸摸他的额头,看看是不是发烧烧糊涂了。
只听陈珪一笑,淡然说道:“无他,不过是为了敲山震虎罢了。”
眼见徐子川与尤子玉面面相觑,不明所以的模样儿。陈珪开门见山的道:“子川兄,子玉兄,不妨想一想,自打我向太子殿下谏言彻查两江官员之后,朝中可还有什么言官御史因着一些不足为道的小事,便写折子弹劾我的?”
徐子川与尤子玉闻言一愣。旋即想了想,果然自陈珪向太子殿下谏言的消息传开后,朝中那些个苍蝇似的只拿着鸡毛蒜皮的过错也要弹劾陈珪一折子的言官御史们都销声匿迹了。原本在人后非议陈珪只靠着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妇人之道才能升官儿的同僚们也都谨言慎行起来。
似乎一夜间,朝中真没了原先诋毁陈珪的那些声音。
“……舅舅此举,不过是为着敲山震虎,杀猴儆鸡罢了。我们自家人是知道的,舅舅之所以能得了太子殿下的青眼,是舅舅有这个本事。可是外人却不知道,只当是舅舅时运好。哪怕舅舅向太子殿下谏言在朝中推行复式记账法和养廉银子,这算是真才实学了罢?亦有人对此不以为然。更是以为陈珪根基浅薄,出身寒门,便肆意刁难,妄想踩着舅舅以彰自己。如若不然,也不会舅舅向太子讨情给外祖母告假这样寻常的事儿,都有人弹劾说嘴。可见舅舅平日里圆滑太过,让众人以为他没脾气,就可以随意欺压了。如今舅舅略施小计,且叫他们知道知道,舅舅也不光是好性儿,也不是好惹的。”
“……可见人都是贱皮子,一味的圆滑退让与人为善只能叫人看轻欺负。唯有恩威并施,才能真正的收揽人心。震慑那些个心怀不轨的。”
陈府内宅,尤三姐儿一壁吃着井水灞过的西瓜,一壁同众人谈讲。只听得一干内宅女眷们恍然大悟。冯氏忍不住笑道:“怪不得老爷总和我说咱们家三姐儿是投错胎了,倘或托生个小子,将来必定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儿。只从今儿一番话出来,我就全明白了。”
婉姐儿则皱眉问道:“为什么说是杀猴儆鸡呢,不应该是杀鸡儆猴么?”
三姐儿便笑道:“以两江官场几百人的性命前程,震慑朝中那些个欺软怕硬的跳梁小丑,可不就是杀猴儆鸡么。这才叫做杀鸡偏用了宰牛刀。我舅舅当真是大材小用了。”
众人闻言,忍不住的又是一阵哄堂而笑。三姐儿眼见众人已经释怀放心了,便掩了底下的话没往外说。
之所以当众谏言太子殿下放弃为两江官员斡旋说情一事,除了私心的杀猴儆鸡之外。陈珪最想做的只怕是向太子殿下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全无私心。让太子殿下明白自己不但能在暇时哄人开心,照吩咐办事,也可于关键时刻诤言直谏分析利弊出谋划策,以此扩大自己在太子心中的影响力。
这么说,舅舅也是下定了主意要向太子殿下效忠了?
尤三姐儿一想到此事,再思及书中的剧情走向,由不得嘴里发苦,心生酸涩。
目今且不说尤三姐儿如何盘算,只说太子殿下举荐六皇子为钦差大臣彻查两江之事的前因后果已被六皇子悉数得知。
六皇子虽秉性耿直,铁面无私,却并非是鲁钝之人。恰恰相反,六皇子之所以能在从不结交外官,亦不借助于兄弟势力的情况下,只凭一己之力便能在弱冠之年被满朝文武“尊称”一声“铁面阎王”,其聪慧心胸,智谋手段必然不缺。
他只是不喜同人结党营私,同流合污,汲汲营营于一些蝇头苟利罢了。此刻见陈珪竟然吃了雄心豹子胆一般的再一再二的算计他,六皇子不觉好气又好笑,还在暗暗反省自己是不是表现的太好性儿了些,所以才纵容的陈珪胆敢如此算计他。
然六皇子经此一事,也隐隐感觉到,陈珪虽然平日里看着八面玲珑逢人便笑跟个面团儿似的,实则头脑清醒,城府深沉,心智果断。他之所以每每算计自己出头揽事,恐怕也是看穿了自己并不在乎拉拢人心,只想肃清吏治。估计是打着即便自己知道了也不会同他认真计较的主意,况且又自诩是太子殿下跟前儿的红人,有太子关照庇护,有恃无恐罢了。
六皇子想明白了这些,面儿上却不动懂声色。只在私下面见圣上的时候,以陈珪出身户部善于理账且性情圆滑长袖善舞谙熟实务,又是最先向太子殿下提议严惩两江官员为由,向陛下谏言,恳请陛下钦点陈珪为钦差副使,随他同去江南,一为赈济灾民,二为彻查御史弹劾之两江官员勾结河道总督贪墨修河工款二百八十万两之事。
永嘉帝贵为帝王之尊,自然知道儿子身边都有什么人。更何况他对陈珪这人还有些印象,又因着复式记账法、养廉银子和劝谏太子之事,对陈珪感官颇好。
闻听六皇子如此谏言,永嘉帝少不得沉吟一回,只觉陈珪其人性情圆滑,长袖善舞,恰好同六皇子宁折不弯,光风霁月的性子形成互补。这两个人一道儿去江南,倒是有些可取之处。
永嘉帝想到这些,主意已定,御笔一挥,竟是亲拟了封陈珪为钦差副使,与六皇子共赴江南的旨意。又派人传召太子与陈珪,命其即刻入宫觐见。
陈珪不妨自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更不曾想常在河边走,终久湿了鞋。闻听这消息,登时恍如雷劈。只得收拾了心情入宫面圣。
彼时永嘉帝也不过说了些勉励的话,又考校陈珪一回,便让众人退下。
太子殿下也被永嘉帝此举弄得有些措不及手。虽极力劝解,无奈圣心已定,圣旨已下,此事再无回转余地。太子殿下亦无可奈何了。只得在离开大明宫后,向六皇子无奈说道:“六弟倘或是不满孤举荐你去江南,只需明言即可。何必将子璋拖下水。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因他一番谏言,只怕两江官员已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便是留在京中还嫌扎眼,你还让他去江南。”
六皇子闻言便是一笑,向太子拱手说道:“太子殿下尽可放心。陈大人是父皇钦点的钦差御史,又是与我同下江南。就算那些人胆大妄为,也不敢于光天化日之下,做出伤人性命的事来。”
话音未落,六皇子又向陈珪笑眯眯说道:“何况陈大人极力向太子殿下谏言,举荐小王为钦差大臣彻查此事。小王正不知该如何酬谢陈大人这一番成人之美。思来想去,只好向陛下谏言,请陈大人与小王同去。也好成全陈大人一番向民之心。”
陈珪闻言,登时哑然。只能勉强冲六皇子拱了拱手,口内谦辞了几句。
太子殿下见六皇子说的如此冠冕堂皇,也是无可奈何。只得摇了摇头将陈珪带回东宫,勉励了一番,又推心置腹的说了一些陈珪去江南办差,对太子对陈珪本人的好处。“父皇如今显见的是看重你,倘或你与六弟此次下江南,能够妥善解决江南的局面,安抚百姓,赈济灾民,便是一桩大功劳。你回京后,自有一番大好前程。”
陈珪当然也明白太子这一番话。只可惜此去江南危机重重,他又得罪了那么些人,不知道还有没有命回来。要是因此应了那句“有命赚没命花”的俗语。那才真是现世现报现在人眼里。
太子殿下也是明白此中危机的。他也不想陈珪这等能哄人开心又能出谋划策的心腹之人死在江南,遂将自己的贴身护卫拨出了两人跟在陈珪的身边,保护陈珪的安危。因说道:“六弟乃皇子龙嗣,身份贵重,况且他又是自幼习武,兵马娴熟。且身边亦有父皇指给他的大内侍卫保护他的安危,我倒是放心。倒是子璋你,不但手无缚鸡之力,又是最先向孤谏言彻查两江官场的,我怕两江官员因此嫉恨子璋。你此去江南,也要珍重。一路上最好同六弟形影不离方是。”
说罢,又修书一封交与陈珪,因又嘱咐道:“此乃孤写给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甄大人的一封手书。你与六弟此去江南,倘或局面胶着,难以为继,不妨拿着孤的手书去拜访一下甄大人。他即便碍于官场情面不好明着出手相助,至少可保你平安回转……”
桩桩件件,皆替陈珪考虑的周周道道,可见其之用心。
陈珪见状,更是大为感动。纵使明知自己心性油滑,并非赤胆忠心之人,这会子竟也生出了一番“士为知己者死”的义士之心。
陈珪语出惊人,外书房内不独太子殿下,便是满屋子的朝臣都怔住了。呆愣了许久,方才反应过来。各人的表现也都大相径庭。
以赵寅为首的,赞同太子殿下壮士断腕的这一批朝臣,登时津津有味地打量起陈珪,并在心中暗暗估算起来。若说众人看今日之前的陈珪,不过是个侥幸入了贵人的眼,又有些八面玲珑阿谀奉承的小聪明,能哄得太子高兴,顺带着自己也能得些好处的佞臣而已。
因而众人虽被陈珪奉承的高兴,却打心眼儿里并不在意这个人。原因无他,谁会对一个只懂得讨好献媚又性情温顺的玩意儿另眼相看,更遑论提防尊重?
可是过了今日之后……众人默默打量着面对太子也能侃侃而谈,言辞犀利有条不紊,且又锋芒毕露杀伐决断的陈珪,不觉心下微凛。更有心思灵活的,登时放开了眼下的事儿,开始苦苦回想着自己从前有没有因为态度轻慢或者别的缘故得罪了这个人,顺带着盘算一下今后对陈珪的态度……
毕竟一个玩意儿不可怕,可是凭借三言两语就能隐隐说动太子放弃两江势力的这般心狠手辣的谋臣,能不得罪还是不得罪的好。
在座之人既能被门人汲汲的太子殿下封为座上之宾,其心性手段自然都不一般,心中盘算更是如电光火石般,一息间早已转了好几个弯儿,还叫旁人看不出来。唯有陈珪这等心细如发时时留意之人,才能些微的觉察到赵寅等人冲他微微点了点头,眸中隐露赞许之意。看他的神情也不似先前那般轻慢了。
有人赞誉满意,更有人不以为然。至少石荣回过神后,回想起陈珪先前的不逊之言。登时勃然大怒,指着陈珪面红耳赤的骂道:“陈子璋,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非议太子殿下。你这般出口不逊……你这是以下犯上!你这是大逆不道!你、你……”
石荣气的口不择言,指向陈珪的手都在哆嗦,面色更是铁青一片。然而身为当事人的太子殿下却一反常态的沉默不语。用一种仿佛初见陈珪一般,新奇陌生的目光打量着陈珪。
陈珪见状,先是躬身向太子殿下告了罪,又好整以暇地冲着石荣拱了拱手,这才不急不速的解释道:“太子殿下赎罪。非是微臣出口不逊,实乃局势如此,我等又何必自欺欺人呢。”
陈珪说着,又看了眼端坐在案前若有所思的太子殿下,正色问道:“敢问太子殿下,在您心中,是两江一隅为重,还是帝王圣眷一世清名满朝文武天下百姓为重?”
倘或看明白了这件事,那么此事该如何取舍,也就无需纠结了。
果然,太子殿下在听过了陈珪最后一席话后,原本还有些茫然的眼眸立刻清明起来,面上的神色也不似方才的优柔寡断,他有些莫名地看了陈珪一眼,沉吟半日,方才出口说道:“时不我待,孤这便入宫请安,向父皇举荐六弟为钦差大臣,彻查两江之事。”
一句话落,陈珪心下更定,忙躬身说道:“太子殿下圣明。”
赵寅等诸位大臣亦都起身,皆赞太子殿下决策英明。唯有石荣一脉人还有些担忧太子殿下在局势的逼迫下舍弃了两江官员,回有损于太子在百官心中的声望。只可惜太子主意已定,石荣等人亦无可奈何了。
太子殿下虽遇事优柔,然既下定了决心,行事倒是果决起来。当即打发宫中太监查探勤政殿的动静,只待圣人有暇,即刻入宫觐见。只趁着小太监去瞧动静的空闲,倒是有心打量陈珪一回,思及陈珪今日的言谈举止与从前大相径庭,不觉笑言道:“今日之陈卿,倒是让孤刮目相看。”
陈珪闻言,忙躬身谦辞。
太子殿下因又说道:“从前与你说话儿,也不见你如何果毅刚强,倒叫孤以为你是个八面玲珑,不喜与人争执的性子。今日看来,倒不尽然。”
陈珪见状,拱手向太子殿下笑道:“圣人都说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嘛!我这也是为了更好的效忠太子。”
从前巧言令色哄得太子高兴,是为尽忠;如今诤言直谏警醒太子,也是为了尽忠。两者只不过是手段不一样,心思都是一样的。
纵然陈珪未曾明说,众人也都明白了陈珪的未尽之意。登时忍俊不禁,有人敬服陈珪的心思巧妙,有人佩服陈珪的言辞机敏,更有一等人面儿上不说,背地里却佩服陈珪的脸皮之厚。
太子殿下看着面前笑口常开说话讨巧的陈珪,只觉着还是这副面孔的陈珪更让他自在舒心,不觉笑着伸手点了点人,面上皆是赞许之意。
众人见了,也都知道过了今日之后,恐怕陈珪在太子殿下心中的分量,更重了。
一时君臣间又说笑了几句,便有至大明宫哨探的小黄门回身来报,只说当今正在勤政殿批阅奏折。太子殿下闻言,也不敢耽搁,即刻正冠带入宫,诸位大臣见了,也都起身告退,鱼贯出了外书房。
直至出了东宫,一直被众人簇拥着走在前面的赵寅才慢慢放下了脚步,笑眯眯地转过身来,竟是在等后头正忙着与人寒暄客套的陈珪。陈珪见状,少不得辞了众人,上前见礼。
赵寅便向陈珪笑道:“先生向来八面玲珑长袖善舞,今日一番言辞,却是见识深远掷地有声。怪不得父亲常在家中同我说起先生,只说先生是个最聪明不过的人。”
赵寅的父亲便是朝廷二品大员锦衣军统领赵弼和了。说来陈珪能顺利搭上太子的门路,还真是托了赵弼和的情儿。之后陈珪能以七品芥豆之官从容升任五品员外郎,赵弼和也是功不可没。因而陈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半个赵府门客了。
如今然听闻赵寅叫他一声先生,陈珪不觉受宠若惊,忙拱手谦辞,乃说道:“岂敢谬承金奖。大人还是称我子璋罢。”
赵寅闻言,愈发满面春风的改了口,因笑道:“子璋兄同家父乃忘年之交。今日赵某托大叫一声子璋兄,咱们便各论各的罢。”
说罢,又笑让陈珪唤他的字益清。陈珪自然承其好意,笑着改口。
两人你来我往又说了几句闲话儿,赵寅便言道今日同陈珪相谈甚欢,眼见天色不早,有意请陈珪一道儿去龙盛楼吃一杯薄酒。陈珪自然知道赵寅的拉拢之意,且他亦有攀附钻营之心,当即满口答应下来。
赵寅见状,面上笑容更盛。正欲同陈珪携手而行,只见方才在东宫外书房还同陈珪斗得乌眼儿鸡似的石荣满面堆笑的走来,向两人拱了拱手强行加塞儿。
赵寅无法,只得带了石荣同去。
及至到了龙盛楼,上了二楼厢房,点了一桌丰盛席面,推杯换盏相互敬了几杯酒,赵寅才笑眯眯地说起正事儿来。只提醒陈珪既说服太子殿下放弃两江门下,如今两江官员便如釜底抽薪,只怕要做困兽之斗。他们且不敢嫉恨太子,只怕要将这一笔账记在陈珪的头上。
赵寅说到此处,因又笑道:“从目下局势看来,两江官场这一回恐怕是要大换血了。然即便如此,两江官员势力交错,人脉棉厚。子璋兄如今既得罪了他们,倒是不可不防。”
石荣亦皱眉说道:“方才在东宫外书房,我也不是有意针对子璋兄。实在是两江官员势力绵厚犬牙交错,着实不可轻忽啊!如今太子听了子璋兄谏言,意欲壮士断腕,看似没了后患,却也失了民心啊!今后再遇上三皇子等人刁难,恐怕就没那么容易轻易化解了。”
石荣这一句话,倒是肺腑之言。显见的是把陈珪当成自己人了。如若不然,也不会当着他的面儿非议三皇子,更剑锋直指争储之事。并且石荣口中的“民心”,指的也并非是天下黎民,却是朝中官宦之心。
陈珪早在向太子殿下谏言之前,便已料到了如今之势。何况他也有了应对之法。只是不好和盘托出。闻听赵、石二人所言,陈珪只得苦笑道:“我又何尝不知。然陈珪人微言轻,既无治世之才,又无镇国之功,却蒙太子殿下看重,得以时常出入东宫。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陈某虽非甚么国士义士,却也知道何为敬忠职守。今日劝谏太子殿下,也是为此罢了。”
赵寅与石荣闻言,不觉点了点头,因又笑道:“好在子璋兄远在京城,又有太子殿下庇护,一时半刻的,他们也奈何不了子璋兄。待到尘埃落定时,想必以子璋兄的大才,也不必惧怕他们了。”
陈珪闻言,少不得又是一阵谦辞。
三人你来我往又吃了几杯酒,石荣略有些醉意,且要出去方便。登时房中只剩下陈珪与赵寅。赵寅便向陈珪笑道:“子璋兄既有长袖善舞之手段,又有运筹帷幄之才情,如今且又深受太子殿下器重,想必来日前程不可限量。赵某在此先敬一杯薄酒,聊表贺意。”
陈珪见状,忙倾身向前,同赵寅碰杯领了此酒。口内笑道:“世人皆言在下性格圆滑手段玲珑,从不肯轻易得罪人。实不知在下虽不愿与人争执,却也并非是骑在墙头观风向之人。太子殿下对下官有提携之恩,赵大人亦对下官有举荐之恩,下官时时不敢忘怀。因此虽官小位卑,人微言轻,却也愿尽绵薄之力。”
赵寅闻言,意味深长的笑道:“子璋兄果然是个明白人。很多人都以为明哲保身乃中庸之道,可保长治久安。却不懂得这一套行事在官场上是行不通的。这一点上,子璋兄倒是极为通透。不枉家父那般看重你。”
陈珪闻言,便是一笑,拱手说道:“不敢当老世翁如此赞誉。说穿了,也不过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尽我所能罢了。”
赵寅听了这话,愈发意味深长的勾了勾嘴角,看着陈珪说道:“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世人做事,又有多少能做到‘尽我所能’。子璋兄能有如此见识,也不枉太子殿下这般提携看重。”
说罢,因又向陈珪不经意的提起,不必担忧两江官场之事。“不是赵某自夸,家父在朝廷官宦中倒是有些威望的。待我今日回家禀明父亲,想必父亲也是愿意替子璋兄运筹一二的。”
陈珪闻言,只笑向赵寅敬了一杯酒,倒是没再说什么“肝脑涂地”的现成话。赵寅见状,倒是愈发满意了。
却说太子入大明宫勤政殿,向陛下谏言推举六皇子为钦差大臣赶赴中原赈济灾民,彻查两江官员勾结河道总督贪墨修河工款之事。为保心腹安稳,太子殿下且隐去了陈珪的谏言。却没想到世上既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能完全摸透的人心。没过几天,陈珪在东宫外书房的言谈举止,便被不同意太子殿下割舍两江官场的有心人传了出去。
一时间朝野沸然,实在想不到陈珪那样一个八面玲珑与人为善,从不肯在人前背后落人褒贬的“老好人儿”,发起狠来竟然如此丧心病狂。那可是两江官场上上下下几百名外官几千口子的人命,陈珪眼皮子都不眨的,三言两语就能说动太子殿下壮士断腕。
其心性冷硬,城府深沉,只从这一件事可见一斑。
消息传开后,别说那些与陈珪并不相熟的同僚朝臣,便是与陈珪朝夕相对的亲朋好友亦不敢置信。徐子川、尤子玉等人更是在下朝之后即刻撵到了陈家,逼问陈珪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可知道,你这一番谏言之后,便是逼迫两江官员对你为敌,还有那些没被太子舍弃的门下官员,指不定抱着兔死狐悲之心,也要看你不顺眼了。你如今刚升了五品员外郎,又因‘养廉银子’一事交好了朝中泰半官员,正是风光得意前程似锦的时候。何苦去躺那个浑水?”
陈府外书房内,尤子玉跌足长叹扼腕叹息,简直有些痛心疾首。
徐子川倒是有些不以为然,义愤填膺的向陈珪道:“合该如此。那些个贪官腐吏,一朝为官不思精忠报国,只顾沆瀣一气,寻常的三节两寿孝敬银子尚且喂不饱他们。如今竟敢沆瀣一气贪墨修河工款,致使黄河决堤糟蹋了多少民生?这些个国贼禄蠹便如跗骨之蛆,吸的都是朝廷的血肉。唯有竭尽铲除,才能使吏治清明海晏河清,百姓才有安生日子可过!子璋兄此举,简直就是大快人心。太子殿下亦为圣德英明之主,不愧是国之储君。”
“没说那些害了百姓性命的贪官儿不该死。只是哪怕他们要死一百次一万次,也用不着你给递刀子罢?你又何苦去得罪那些人!安安生生地不好么?”尤子玉气急败坏地看着陈珪,实在想不通陈珪怎么如此胆大。“难道你如今也想做个济世能臣?”
陈珪闻言,险些笑出声来,好整以暇的摆了摆手,因说道:“我哪有那个心思,去凑那个虚虚热闹。本是个俗中又俗的一个人罢了,并不敢有此妄想。”
“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尤子玉满是关切的看着陈珪,恨不得上前摸摸他的额头,看看是不是发烧烧糊涂了。
只听陈珪一笑,淡然说道:“无他,不过是为了敲山震虎罢了。”
眼见徐子川与尤子玉面面相觑,不明所以的模样儿。陈珪开门见山的道:“子川兄,子玉兄,不妨想一想,自打我向太子殿下谏言彻查两江官员之后,朝中可还有什么言官御史因着一些不足为道的小事,便写折子弹劾我的?”
徐子川与尤子玉闻言一愣。旋即想了想,果然自陈珪向太子殿下谏言的消息传开后,朝中那些个苍蝇似的只拿着鸡毛蒜皮的过错也要弹劾陈珪一折子的言官御史们都销声匿迹了。原本在人后非议陈珪只靠着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妇人之道才能升官儿的同僚们也都谨言慎行起来。
似乎一夜间,朝中真没了原先诋毁陈珪的那些声音。
“……舅舅此举,不过是为着敲山震虎,杀猴儆鸡罢了。我们自家人是知道的,舅舅之所以能得了太子殿下的青眼,是舅舅有这个本事。可是外人却不知道,只当是舅舅时运好。哪怕舅舅向太子殿下谏言在朝中推行复式记账法和养廉银子,这算是真才实学了罢?亦有人对此不以为然。更是以为陈珪根基浅薄,出身寒门,便肆意刁难,妄想踩着舅舅以彰自己。如若不然,也不会舅舅向太子讨情给外祖母告假这样寻常的事儿,都有人弹劾说嘴。可见舅舅平日里圆滑太过,让众人以为他没脾气,就可以随意欺压了。如今舅舅略施小计,且叫他们知道知道,舅舅也不光是好性儿,也不是好惹的。”
“……可见人都是贱皮子,一味的圆滑退让与人为善只能叫人看轻欺负。唯有恩威并施,才能真正的收揽人心。震慑那些个心怀不轨的。”
陈府内宅,尤三姐儿一壁吃着井水灞过的西瓜,一壁同众人谈讲。只听得一干内宅女眷们恍然大悟。冯氏忍不住笑道:“怪不得老爷总和我说咱们家三姐儿是投错胎了,倘或托生个小子,将来必定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儿。只从今儿一番话出来,我就全明白了。”
婉姐儿则皱眉问道:“为什么说是杀猴儆鸡呢,不应该是杀鸡儆猴么?”
三姐儿便笑道:“以两江官场几百人的性命前程,震慑朝中那些个欺软怕硬的跳梁小丑,可不就是杀猴儆鸡么。这才叫做杀鸡偏用了宰牛刀。我舅舅当真是大材小用了。”
众人闻言,忍不住的又是一阵哄堂而笑。三姐儿眼见众人已经释怀放心了,便掩了底下的话没往外说。
之所以当众谏言太子殿下放弃为两江官员斡旋说情一事,除了私心的杀猴儆鸡之外。陈珪最想做的只怕是向太子殿下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全无私心。让太子殿下明白自己不但能在暇时哄人开心,照吩咐办事,也可于关键时刻诤言直谏分析利弊出谋划策,以此扩大自己在太子心中的影响力。
这么说,舅舅也是下定了主意要向太子殿下效忠了?
尤三姐儿一想到此事,再思及书中的剧情走向,由不得嘴里发苦,心生酸涩。
目今且不说尤三姐儿如何盘算,只说太子殿下举荐六皇子为钦差大臣彻查两江之事的前因后果已被六皇子悉数得知。
六皇子虽秉性耿直,铁面无私,却并非是鲁钝之人。恰恰相反,六皇子之所以能在从不结交外官,亦不借助于兄弟势力的情况下,只凭一己之力便能在弱冠之年被满朝文武“尊称”一声“铁面阎王”,其聪慧心胸,智谋手段必然不缺。
他只是不喜同人结党营私,同流合污,汲汲营营于一些蝇头苟利罢了。此刻见陈珪竟然吃了雄心豹子胆一般的再一再二的算计他,六皇子不觉好气又好笑,还在暗暗反省自己是不是表现的太好性儿了些,所以才纵容的陈珪胆敢如此算计他。
然六皇子经此一事,也隐隐感觉到,陈珪虽然平日里看着八面玲珑逢人便笑跟个面团儿似的,实则头脑清醒,城府深沉,心智果断。他之所以每每算计自己出头揽事,恐怕也是看穿了自己并不在乎拉拢人心,只想肃清吏治。估计是打着即便自己知道了也不会同他认真计较的主意,况且又自诩是太子殿下跟前儿的红人,有太子关照庇护,有恃无恐罢了。
六皇子想明白了这些,面儿上却不动懂声色。只在私下面见圣上的时候,以陈珪出身户部善于理账且性情圆滑长袖善舞谙熟实务,又是最先向太子殿下提议严惩两江官员为由,向陛下谏言,恳请陛下钦点陈珪为钦差副使,随他同去江南,一为赈济灾民,二为彻查御史弹劾之两江官员勾结河道总督贪墨修河工款二百八十万两之事。
永嘉帝贵为帝王之尊,自然知道儿子身边都有什么人。更何况他对陈珪这人还有些印象,又因着复式记账法、养廉银子和劝谏太子之事,对陈珪感官颇好。
闻听六皇子如此谏言,永嘉帝少不得沉吟一回,只觉陈珪其人性情圆滑,长袖善舞,恰好同六皇子宁折不弯,光风霁月的性子形成互补。这两个人一道儿去江南,倒是有些可取之处。
永嘉帝想到这些,主意已定,御笔一挥,竟是亲拟了封陈珪为钦差副使,与六皇子共赴江南的旨意。又派人传召太子与陈珪,命其即刻入宫觐见。
陈珪不妨自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更不曾想常在河边走,终久湿了鞋。闻听这消息,登时恍如雷劈。只得收拾了心情入宫面圣。
彼时永嘉帝也不过说了些勉励的话,又考校陈珪一回,便让众人退下。
太子殿下也被永嘉帝此举弄得有些措不及手。虽极力劝解,无奈圣心已定,圣旨已下,此事再无回转余地。太子殿下亦无可奈何了。只得在离开大明宫后,向六皇子无奈说道:“六弟倘或是不满孤举荐你去江南,只需明言即可。何必将子璋拖下水。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因他一番谏言,只怕两江官员已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便是留在京中还嫌扎眼,你还让他去江南。”
六皇子闻言便是一笑,向太子拱手说道:“太子殿下尽可放心。陈大人是父皇钦点的钦差御史,又是与我同下江南。就算那些人胆大妄为,也不敢于光天化日之下,做出伤人性命的事来。”
话音未落,六皇子又向陈珪笑眯眯说道:“何况陈大人极力向太子殿下谏言,举荐小王为钦差大臣彻查此事。小王正不知该如何酬谢陈大人这一番成人之美。思来想去,只好向陛下谏言,请陈大人与小王同去。也好成全陈大人一番向民之心。”
陈珪闻言,登时哑然。只能勉强冲六皇子拱了拱手,口内谦辞了几句。
太子殿下见六皇子说的如此冠冕堂皇,也是无可奈何。只得摇了摇头将陈珪带回东宫,勉励了一番,又推心置腹的说了一些陈珪去江南办差,对太子对陈珪本人的好处。“父皇如今显见的是看重你,倘或你与六弟此次下江南,能够妥善解决江南的局面,安抚百姓,赈济灾民,便是一桩大功劳。你回京后,自有一番大好前程。”
陈珪当然也明白太子这一番话。只可惜此去江南危机重重,他又得罪了那么些人,不知道还有没有命回来。要是因此应了那句“有命赚没命花”的俗语。那才真是现世现报现在人眼里。
太子殿下也是明白此中危机的。他也不想陈珪这等能哄人开心又能出谋划策的心腹之人死在江南,遂将自己的贴身护卫拨出了两人跟在陈珪的身边,保护陈珪的安危。因说道:“六弟乃皇子龙嗣,身份贵重,况且他又是自幼习武,兵马娴熟。且身边亦有父皇指给他的大内侍卫保护他的安危,我倒是放心。倒是子璋你,不但手无缚鸡之力,又是最先向孤谏言彻查两江官场的,我怕两江官员因此嫉恨子璋。你此去江南,也要珍重。一路上最好同六弟形影不离方是。”
说罢,又修书一封交与陈珪,因又嘱咐道:“此乃孤写给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甄大人的一封手书。你与六弟此去江南,倘或局面胶着,难以为继,不妨拿着孤的手书去拜访一下甄大人。他即便碍于官场情面不好明着出手相助,至少可保你平安回转……”
桩桩件件,皆替陈珪考虑的周周道道,可见其之用心。
陈珪见状,更是大为感动。纵使明知自己心性油滑,并非赤胆忠心之人,这会子竟也生出了一番“士为知己者死”的义士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