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章 又见范仲淹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五五章 又见范仲淹
子曾经曰过,爱人者人爱之,看人家笑话的人,别人也会看他的笑话。
等着看方仲永笑话的范雍,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低潮。
虽然此役大胜,阵斩西夏六万余,收编俘虏两万余,但那跟你范雍有什么关系呢?你的迂腐、掣肘,差一点酿成大祸,事后追究,算账都不用等到秋后。
不要误会,方仲永没那么小心眼,也没那个闲心给范雍上眼药。军事主官给行政长官上眼药,也不太合适。
各路人马安插的细作、密探,老早就把各人的表现、举动报告上去了。虽不至于夜里放了几个屁都调查的清清楚楚,但大略的情形还是掌握的。
也不知道范雍怎么想的,方仲永走了,就轮到你知永兴军了?别人拼死拼活的,你就能躺着领功顺势升官了?
长得丑,就别想得美了!
封方仲永为开国侯的旨意,在范雍看来是天大的好消息。一个空头的侯爷,啥差遣没有,能顶什么用?让范仲淹知永兴军,范雍吏部侍郎、知河中府,就是个天大的坏消息了。虽然算是小小的升迁了一下,但范雍心里不爽啊!这么大的功劳,就混个官复原职?就不能把俺往政事堂里面安排一下?
安排范仲淹知永兴军,赵祯的心里也很膈应。
那老家伙咒我没儿子,还咒我不能长寿。要不是看在他跟濮王素无往来,早就把他当乱臣贼子给弄死了。
不过这老家伙也真是个人才,到哪个地方都能混得风生水起,颇有政绩。群臣交口称赞,以为大贤。
既然人家都是大贤了,再呆在偏远的蛮夷之地当个小小的知州,似乎就不太合适了。对此说法,洪州、越州的人民纷纷点赞,你才是蛮夷,你全家都是蛮夷!
调方仲永回京,虽然是封侯了,但拜相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事儿办得,似乎,好像,大概也有些不太厚道。
厚道不厚道的先不管他,反正量他也不敢说什么。
填补方仲永走后的空白,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以为这一战,就把元昊打死了。最多三五年,西夏必然会卷土重来,再寇西边。
思来想去,这个人选还真不好找。
纯粹的武将肯定不行,那和方仲永有什么两样?还不如不撤换方仲永呢?
满口仁义道德的文官更不行,都像迂腐的范雍那样,是要吃大亏的!
而且身份还不能低了,像这次方仲永与范雍不协,几乎酿成大祸,不可取!须朝廷重臣,才能镇得住那帮子骄兵悍将、文官署吏。
思来想去,赵祯把主意打到了夏竦身上。
贪财的夏竦时任三司使,也就是财政部长。虽说贪财的人一定精通于捞钱的法子,可就不知道他捞的钱是先装自己兜里,还是国库?这跟让孙猴子看守蟠桃园有什么区别?
夏竦确实会捞钱,但也确实没有把各地收来的赋税装自己兜里,跟那只死猴子不是一个档次。
你把好桃都吃了,让领导吃啥?不收拾你,收拾谁?
夏竦就不一样,他总是先把好桃,呃不,是先把赋税好好地收齐、上缴,然后再接受别人的请托,做一些力所能及但又不违反原则的事儿,收一点点的辛苦费,不过分吧?
不过分,一点都不过分。人活在世上,七大姑八大姨的,人情世故还是要讲的。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大家互助互爱嘛。
得到众多大臣的爱护的夏竦是饱受好评,有直冲云霄之势。
都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但也可以反过来说,即便你是一坨翔,说它香的人多了,说不定就会有人想尝试一下。
赵祯不用尝,他已经认定现任三司使夏竦很香,是棵大咸菜,准备再给他加加担子,命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
这到底是个什么职务呢?
其任职地名可不是后世的陕西省,这个陕西指的是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以西所有的地方。理论上,青唐吐蕃也属于夏竦的管辖范围。
后缀的经略、安抚、招讨三个词,更分别代表了财政、行政和军事三方面的管辖权。要是放在唐朝,这妥妥的是要分疆裂土、扯旗造反的节奏。
赵祯会这么大方,给夏竦可以另立山头的权力吗?
不可能!
夏竦也知道不可能,很是为难地表示:“微臣所司,事务繁琐,不敢轻离,请官家另行委派负责具体事务的副使。”
赵祯也是很舍不得善于捞钱的夏竦远去,就问道:“子乔可有中意的人选?”
“韩稚圭其人浑朴,可属大事。自任右司谏以来,无有差错,进言皆言之有物。臣以为可为副使。”
韩琦战力惊人,于去年一纸谏言挑落了宰相王随、陈尧佐及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所谓“片纸落去四宰执”。大宋官场,谁人不知韩稚圭的威名。
为了团结这颗政坛超新星,夏竦不介意推荐一下韩琦为自己的副手,代替自己去西北跑一趟,自己好继续在京城团结更多的同僚。
夏竦不介意,可韩琦介意。
虽说刚从益州赈灾回来,累得跟三孙子似的,可韩琦也不是偷奸耍滑怕累着的人。他怕的是,自己的权力过大会不会引起猜忌呢?答案简直是一定的。
夏竦为什么要推荐自己任副使?一是为了示好,二来也未必没有找个人分担风险的想法。
二十岁就中进士,在朝堂十几年的韩琦可不是什么官场小白,很快就想到了对象。不是相亲的对象,而是甩锅或者说共同背锅的对象,范仲淹。
进宫面圣谢恩完毕,韩琦适时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臣久在中枢,于地方事务多有不通之处,于军阵之事更是一窍不通。臣斗胆,请官家启用一人,并为副使,方可保西北无事矣!”
“哦,不知是哪位大才,竟可当得起韩稚圭的激赏?”
韩琦与夏竦对视一眼,说道:“范仲淹!”
夏竦也随即说道:“臣附议。臣以为,可令二人同为副使,韩稚圭主持泾原路,范仲淹主持鄜延路并知永兴军。”
赵祯就纳了闷了:“这范希文莫非果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何以二位如此推崇?不知,比起二位如何?”
夏竦道:“臣万万不及也!”
韩琦就更谦虚了:“萤火之光,焉敢与皓月争辉?”
于是,范仲淹这轮皓月,又再次升空,来到了延州。
范雍可以仗着资格老怼方仲永,却不能怼范仲淹。
不仅仅因为范仲淹是正经的军政一把抓的大员,还因为范仲淹的年龄虽与他相差无几,声望却是远超范雍。天下士人无不引为楷模,颇有些“平生不识范仲淹,便称士人也枉然”的意思。
范雍对这位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范仲淹也是仰慕已久,丝毫不顾自己年龄大七岁的事实,一见面就紧紧抓着范仲淹的手,很是亲切地说道:“希文兄,你终于出山了。希文不出,如天下苍生何?”
范仲淹可能不是很适应这突如其来的热情,不动声色地抽出手来,很是谦逊:“伯纯兄谬赞了,在下岂敢与谢安石相提并论?承蒙官家不弃,才让范某得以重返朝堂,署理西北边事。自当鞠躬尽瘁,以效犬马之劳。”
看一个人是否成熟,不用看年龄,听说话就知道了。在外磨砺多年的范仲淹,也不复当年的二百五脾气。已经知道口口声声,凡事把圣明的官家挂在嘴边,准没错。
范雍是看热闹不怕事大,见没什么热闹可看,就再次挑事儿:“今日希文兄赴任,方仲永竟然不来迎接,委实无礼至极!少年人,封了侯就不把别人看在眼里了!真是不知所谓!”
抬眼看去,可不?不光方仲永没来,他的幕僚公孙策、狗腿子折大,连那十几个上不了台面的老兵,都不见踪影。
问领着百十号禁军的狄青,狄青很是恭敬地回答:“启禀经略大人,方侯爷去了英烈陵园。”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狄青和诸多禁军,方仲永身边已经没几个人,基本上已经算是众叛亲离了。
范雍再次拱火:“方仲永太放肆了!不出来迎接希文兄,就应该在衙门办理交接事宜,焉可出去胡乱玩耍?”
范仲淹就大度多了,哈哈一笑:“山不来就我,我去就山,岂不快哉?”
第一五五章 又见范仲淹
子曾经曰过,爱人者人爱之,看人家笑话的人,别人也会看他的笑话。
等着看方仲永笑话的范雍,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低潮。
虽然此役大胜,阵斩西夏六万余,收编俘虏两万余,但那跟你范雍有什么关系呢?你的迂腐、掣肘,差一点酿成大祸,事后追究,算账都不用等到秋后。
不要误会,方仲永没那么小心眼,也没那个闲心给范雍上眼药。军事主官给行政长官上眼药,也不太合适。
各路人马安插的细作、密探,老早就把各人的表现、举动报告上去了。虽不至于夜里放了几个屁都调查的清清楚楚,但大略的情形还是掌握的。
也不知道范雍怎么想的,方仲永走了,就轮到你知永兴军了?别人拼死拼活的,你就能躺着领功顺势升官了?
长得丑,就别想得美了!
封方仲永为开国侯的旨意,在范雍看来是天大的好消息。一个空头的侯爷,啥差遣没有,能顶什么用?让范仲淹知永兴军,范雍吏部侍郎、知河中府,就是个天大的坏消息了。虽然算是小小的升迁了一下,但范雍心里不爽啊!这么大的功劳,就混个官复原职?就不能把俺往政事堂里面安排一下?
安排范仲淹知永兴军,赵祯的心里也很膈应。
那老家伙咒我没儿子,还咒我不能长寿。要不是看在他跟濮王素无往来,早就把他当乱臣贼子给弄死了。
不过这老家伙也真是个人才,到哪个地方都能混得风生水起,颇有政绩。群臣交口称赞,以为大贤。
既然人家都是大贤了,再呆在偏远的蛮夷之地当个小小的知州,似乎就不太合适了。对此说法,洪州、越州的人民纷纷点赞,你才是蛮夷,你全家都是蛮夷!
调方仲永回京,虽然是封侯了,但拜相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事儿办得,似乎,好像,大概也有些不太厚道。
厚道不厚道的先不管他,反正量他也不敢说什么。
填补方仲永走后的空白,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以为这一战,就把元昊打死了。最多三五年,西夏必然会卷土重来,再寇西边。
思来想去,这个人选还真不好找。
纯粹的武将肯定不行,那和方仲永有什么两样?还不如不撤换方仲永呢?
满口仁义道德的文官更不行,都像迂腐的范雍那样,是要吃大亏的!
而且身份还不能低了,像这次方仲永与范雍不协,几乎酿成大祸,不可取!须朝廷重臣,才能镇得住那帮子骄兵悍将、文官署吏。
思来想去,赵祯把主意打到了夏竦身上。
贪财的夏竦时任三司使,也就是财政部长。虽说贪财的人一定精通于捞钱的法子,可就不知道他捞的钱是先装自己兜里,还是国库?这跟让孙猴子看守蟠桃园有什么区别?
夏竦确实会捞钱,但也确实没有把各地收来的赋税装自己兜里,跟那只死猴子不是一个档次。
你把好桃都吃了,让领导吃啥?不收拾你,收拾谁?
夏竦就不一样,他总是先把好桃,呃不,是先把赋税好好地收齐、上缴,然后再接受别人的请托,做一些力所能及但又不违反原则的事儿,收一点点的辛苦费,不过分吧?
不过分,一点都不过分。人活在世上,七大姑八大姨的,人情世故还是要讲的。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大家互助互爱嘛。
得到众多大臣的爱护的夏竦是饱受好评,有直冲云霄之势。
都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但也可以反过来说,即便你是一坨翔,说它香的人多了,说不定就会有人想尝试一下。
赵祯不用尝,他已经认定现任三司使夏竦很香,是棵大咸菜,准备再给他加加担子,命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
这到底是个什么职务呢?
其任职地名可不是后世的陕西省,这个陕西指的是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以西所有的地方。理论上,青唐吐蕃也属于夏竦的管辖范围。
后缀的经略、安抚、招讨三个词,更分别代表了财政、行政和军事三方面的管辖权。要是放在唐朝,这妥妥的是要分疆裂土、扯旗造反的节奏。
赵祯会这么大方,给夏竦可以另立山头的权力吗?
不可能!
夏竦也知道不可能,很是为难地表示:“微臣所司,事务繁琐,不敢轻离,请官家另行委派负责具体事务的副使。”
赵祯也是很舍不得善于捞钱的夏竦远去,就问道:“子乔可有中意的人选?”
“韩稚圭其人浑朴,可属大事。自任右司谏以来,无有差错,进言皆言之有物。臣以为可为副使。”
韩琦战力惊人,于去年一纸谏言挑落了宰相王随、陈尧佐及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所谓“片纸落去四宰执”。大宋官场,谁人不知韩稚圭的威名。
为了团结这颗政坛超新星,夏竦不介意推荐一下韩琦为自己的副手,代替自己去西北跑一趟,自己好继续在京城团结更多的同僚。
夏竦不介意,可韩琦介意。
虽说刚从益州赈灾回来,累得跟三孙子似的,可韩琦也不是偷奸耍滑怕累着的人。他怕的是,自己的权力过大会不会引起猜忌呢?答案简直是一定的。
夏竦为什么要推荐自己任副使?一是为了示好,二来也未必没有找个人分担风险的想法。
二十岁就中进士,在朝堂十几年的韩琦可不是什么官场小白,很快就想到了对象。不是相亲的对象,而是甩锅或者说共同背锅的对象,范仲淹。
进宫面圣谢恩完毕,韩琦适时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臣久在中枢,于地方事务多有不通之处,于军阵之事更是一窍不通。臣斗胆,请官家启用一人,并为副使,方可保西北无事矣!”
“哦,不知是哪位大才,竟可当得起韩稚圭的激赏?”
韩琦与夏竦对视一眼,说道:“范仲淹!”
夏竦也随即说道:“臣附议。臣以为,可令二人同为副使,韩稚圭主持泾原路,范仲淹主持鄜延路并知永兴军。”
赵祯就纳了闷了:“这范希文莫非果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何以二位如此推崇?不知,比起二位如何?”
夏竦道:“臣万万不及也!”
韩琦就更谦虚了:“萤火之光,焉敢与皓月争辉?”
于是,范仲淹这轮皓月,又再次升空,来到了延州。
范雍可以仗着资格老怼方仲永,却不能怼范仲淹。
不仅仅因为范仲淹是正经的军政一把抓的大员,还因为范仲淹的年龄虽与他相差无几,声望却是远超范雍。天下士人无不引为楷模,颇有些“平生不识范仲淹,便称士人也枉然”的意思。
范雍对这位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范仲淹也是仰慕已久,丝毫不顾自己年龄大七岁的事实,一见面就紧紧抓着范仲淹的手,很是亲切地说道:“希文兄,你终于出山了。希文不出,如天下苍生何?”
范仲淹可能不是很适应这突如其来的热情,不动声色地抽出手来,很是谦逊:“伯纯兄谬赞了,在下岂敢与谢安石相提并论?承蒙官家不弃,才让范某得以重返朝堂,署理西北边事。自当鞠躬尽瘁,以效犬马之劳。”
看一个人是否成熟,不用看年龄,听说话就知道了。在外磨砺多年的范仲淹,也不复当年的二百五脾气。已经知道口口声声,凡事把圣明的官家挂在嘴边,准没错。
范雍是看热闹不怕事大,见没什么热闹可看,就再次挑事儿:“今日希文兄赴任,方仲永竟然不来迎接,委实无礼至极!少年人,封了侯就不把别人看在眼里了!真是不知所谓!”
抬眼看去,可不?不光方仲永没来,他的幕僚公孙策、狗腿子折大,连那十几个上不了台面的老兵,都不见踪影。
问领着百十号禁军的狄青,狄青很是恭敬地回答:“启禀经略大人,方侯爷去了英烈陵园。”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狄青和诸多禁军,方仲永身边已经没几个人,基本上已经算是众叛亲离了。
范雍再次拱火:“方仲永太放肆了!不出来迎接希文兄,就应该在衙门办理交接事宜,焉可出去胡乱玩耍?”
范仲淹就大度多了,哈哈一笑:“山不来就我,我去就山,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