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抗争 第八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八
街上先前那位讲古的老客不知什么时候去了巴达维亚,换了一位年轻些的,也是唐人(泛指华侨),那个小店面扩大了,门帘上挂个牌匾写着“岸东书报社”*,讲古的年轻人讲的内容也以近代的国是为多,从孙中山成立同盟会讲到辛亥革命,又讲袁世凯篡权当了短命皇帝,还讲中山舰事件、省港大罢工,等等,天成得空时常听上一段,也知道一点国内的变化。
唉!就是乱,改朝换代,带枪带兵的就成草头王,这个打那个,打来打去,遭殃的是老百姓。不过,省港大罢工听起来是不一样,那是工人被迫闹罢工,就像巴力里矿工们和矿主斗一样。讲古先生希望大家捐款支持他们,有人问:捐了钱真的能寄到那些罢工的人手里吗?先生说:保证一仙都不差。巴达维亚、棉兰、巨港、泗水、坤甸等各大埠头的华侨都捐款支持他们,钱都寄到了。于是,很多人拿出省吃俭用的钱,有二角、一达连(talen,当时的二角半)、一角,这些硬币叮叮当当地投进了捐款箱里**。天成也捐了。
*《印尼华侨史》(温广益、蔡仁龙著)记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三度到新加坡
筹组分会,巴达维亚(即雅加达)也成立了分会,为了避免荷印政府的干涉,取名
“寄南社”。继后,印尼各地以“书报社”之名纷纷成立了分会,这些分会筹款募捐对
辛亥革命给予有力的支持。勿里洞书报社和岸东书报社是其中的一个。
**《印尼华侨史》(同上)第7页记载:省港大罢工委员会主席苏兆征在罢工第
一百次代表大会上说:此次罢工共收到90余万,华侨捐款190多万,占65.5%。
那年,巴力里又闹事了,也是打垄垮塌,十几个矿工活活被埋在里头,其他矿工都不干了,要求赔偿。巴力黄早就退职了,换了个更凶狠的巴力头,他逼着工人上工又打死了人,这下工人更不干了。矿工们常聚在天成的粥铺里议事,矿区里发生的事都会在天成粥铺里传说着,那些事天成全经历过,他也知道最后都是红毛占上风,吃亏的都是工人,唉,这是什么世道啊,穷人就得听凭捏拿,更何况你还是个卖身的华工!天成也给矿工们讲述当年他在矿区里发生打垄垮塌后,矿工们怎样与矿主斗争的经过,帮他们出主意,比如要求增加粮食定量,不吃糟米,改善劳动安全条件等。工人提出:还得要求矿主给死去的矿工家属抚恤金。天成认为这条即使红毛答应了,也是白搭,因为很多矿工都是光棍,抚恤金给谁?给他家乡的亲人也是假的,给了没给谁知道?
红毛从丹戎班兰调来警察都不行,这次矿工真来硬碰硬了,巴力就停了伙食,不给吃的,看你们怎么过。矿工绝食了几天,红毛有点害怕,要是真都饿死了,自己也受损失,于是,煮了好米粥,小管工喊着:好香的粥,谁来吃都不收钱,只要出工就行。
没有人去吃那些施舍的粥。矿工们顶不了的,悄悄地出来,天成的粥铺天天煮一大锅粥免费给他们吃,周围的华人知道了,也悄悄地送米送粮来给天成,说:你一人的米粮不够,我们也帮你分担,都是同胞弟兄。后来,也有别的华人在家里煮粥给矿工们吃。这样,矿工的绝食斗争坚持了半个多月,红毛终于让步了,接受了一些条件,给矿工增加了粮食定量,每月的工资值提高了一点,答应改善劳动安全条件,同意给死去的矿工家属抚恤金。
后来,矿工们在成记粥铺里议论这次抗争,虽然抚恤金是空的,但其他方面还是有成效,他们也感谢天成的支持,说没有天成的支持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过了三年,天成又添了第二个男孙,叫大洋。两个孩子从小就光着屁股在地上打滚,天成有时也把他们带回后山菜园里,跟随在他身后捏泥团、捉蝴蝶追蜻蜓。转眼,大望已经五岁了,天成算算攒下的钱,够回乡接阿秀了,他便跟望洋商量动身的日子和该办的手续。望洋说要跟他一起回乡,天成说不用,他得留下照料店里的生意,还有俩孩子和他们的妈也离不开他,他一人回去能省一些钱。
望洋便给父亲买了一件灰布长衫,一顶灰色带边的西洋帽,一双胶底布鞋还有一个长方形带盖的小藤箱。天成看后说:我要这些东西做么?望洋说:爹,你出洋几十年,第一次回去总得像个过番回来的人才行,再穿那种短裤衩短衫就很不得体了,这种西洋帽很时兴,戴上才像个过番回来的人,藤箱是放行李衣物的。
天成在甲必丹那里办了“王字”(盖上荷印政府大印的通行证),把零碎的钱换成大张的票子,在裤衩里和衬衣里都缝了个口袋,把钱分开放在内里,菜园子和地里的活交代给望洋,又吩咐两个孙子听话,一切都安排妥当,古农正好要运咸鱼去丹戎,他们便一起走。
这次回乡的路程也不容易,从丹戎得先去巨港,才有大船开往中国广东,这是最简捷的路,如果巨港没有船期,就得转棉兰再到香港转内地,那就远了些,也费些时日。望洋说最晚在中秋之前必须回来,因为他带的衣服少,中秋过后,大陆天气转凉,衣服就不够了。天成算了算,来去三个月也足够了,他便跟望洋说:最多四个月后我就可以和你娘一起回来。他走时还是穿着短裤衫,赤着脚,长衫和胶底布鞋放在藤箱里夹在腋下。
到了丹戎,古农找了一个熟人,是当年和他一起把三牛偷送到苏岛东岸的朋友,如今自己有了一条木帆船跑丹戎到巨港的海路做点运土特产的买卖,天成坐上他的船,稳稳当当地到了巨港。
在古代有指南针之前,中国沿海百姓就用手摇桨橹的小船,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冒险精神来到南洋,这条海路经过东南亚,横越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的东南部,抵达斯里兰卡,史学家们称之为“海上丝绵之路”。位于苏门答腊岛南部的巨港是苏南最大的埠头,虽然不在海口,但是苏岛最大的河慕西河流经巨港一直到海口,那时慕西河水流浩淼,船只可以从海口沿慕西河驶进巨港,巨港便成了这条千古通行的海路的中转站,码头停泊的船只很多,那些船也大,非常繁荣。唐山客(泛指从中国大陆来的人)因此把此地称作巨港,意即很大的海港,而在印尼却习惯称作Palembang,与“巨港”毫不相干,但是巨港这个名称却一直沿用在世界华文之中,也不知道是叫“巨港”在先还是叫Palembang在先。
据史料记载,印尼民族最早是从中国云南一带经马来半岛,越过马六甲海峡进入苏门答腊,之后向东分散至印尼其他岛屿。巨港受华厦文化的影响极大,当地部族人也能讲一些闽南或潮汕方言,他们和华人做买卖都用闽南话jicap(二十)、gotun(五盾)这类数量词;还有很多生活用语都是闽南话,如tahu—豆腐,teh—茶,tehko—茶壶等。甚至连文化也深受闽南的影响,大人小孩都知道Samkok(三国)、Sun-ngokong(孙悟空)是讲什么的;饮食上很多名称也用闽南话,如:bakmi(肉面,捞面条加一些豆芽菜和肉末)、bacang(肉粽)、HariPecun(端午节,pecun闽南话是划船,HariPecun即龙舟节的直译)等等。
天成在巨港上了岸掖紧小藤箱,找华人打听有没有去广州的船,怎样买船票。有好心人告诉他:当心别让红毛坑你,把你转卖去当契约华工,最好找同乡会。还告诉他,南阳各大埠头都有同乡会,同乡会除了联络同乡的感情,还互相帮助办理丧事、帮新客寻找安身的住所及营生等事物,同乡会或氏族会馆都为同乡谋福利,成了华侨在当地谋生的一个靠山。
天成又打听了同乡会的所在地,还比较远,他想还是先到街巿填饱肚子再说。街巿也热闹,店铺一家挨一家,都是华人开的,天成为了省钱,找了家店面很小的粥铺,坐下,一个**岁的小孩过来招呼:客人,吃什么?天成看了看他,长得虎头虎脑真让人喜欢,问有什么好吃的,小孩很伶俐,立即回答:有粥、有bakmi、bacang,也有gadogado(印尼的杂拌菜加花生酱)。白粥二仙,鸡肉粥四仙,加油条不?油条和烧饼都是二仙,bakmi一碗一角,bacang一个五仙,gadogado一盘一角。说了一大串,天成都记不住,他心想:价钱比我那里贵,不过,这里埠头大,价钱当然得贵些了。便说:白粥加一根油条一个bacang。一共是九仙,出门在外,什么都得算计,不能大手大脚,他必须省着钱给阿秀,能吃饱肚子就行了。
片刻,一个穿沙笼脑后梳个发髻的中年娘惹把粥和油条肉粽端到他面前,还给了一点咸菜。小孩还问:叔,从哪来?去哪?父亲交代过他,凡是来吃粥的华人,都问问从哪来,如果有从勿里洞特别是岸东来的,要打听一个他想打听的人。天成随口答道:勿里洞,岸东。啊!终于盼到一个岸东来的人!小孩又问:在矿上呆过?听说一个叫张天成的矿工?
天成抬起头盯着这个孩子,他的模样真乖巧,心想:这个孩子我不认识,他打听我做么?便试问:你是天成什么人?小孩摇摇头:他是我爸的老熟人,你认得他吗?天成道:你爸是谁?孩子说:魏三牛。天成一听,跳了起来;三牛!他在哪?我就是天成。
从隔帘里已经出来一个汉子,满脸络腮胡子有些花白了,他一把抱住了天成的双肩,使劲地摇晃着,大声喊:天成!你是从天上掉下来吗?我天天盼日日等,终于把你盼到了!天成开始楞了一会,马上认出了面前的中年人就是三牛,两人抱在一起泪水直流。
一起受苦的好兄弟啊,生离死别了十几年,音讯全无,不料却在这里相逢,三牛叫他老婆和儿子都过来与天成相见,那个娘惹就是他老婆,小孩就是他儿子。三牛让天成在他的小店里住下,两人叙谈这十几年的经历,说了几天几宿。
三牛说多亏当年古农和他的朋友把他送到苏岛东岸,他用掖在裤腰带里的一点活命钱混了几日,人地生疏怕上当受骗,后来找到同乡会馆,在同乡会的帮衬下,介绍给店家当伙计,只图有个落脚之处和吃饱肚子就行,没有工钱,干了一阵,店主也是唐人,待他还不错,看他勤快老实,半年后就每月给他开点工钱,这样积攒了几年,他自己就盘下一个小店面做卖粥生意。后来,找了一个侨生娘惹成了家,生了个儿子,能帮他在店里招呼客人了,食铺的花样也慢慢多起来,bakmi、bacang、gadogado是后来添加的。天成也说了别后的情况,说来顺、柱子、登贵的死,说怎样与从没见过面的儿子相认的经过,又哭登贵才与儿子相认,父子就死在打垄里……
听说那些死去的兄弟,三牛也唏嘘不已。兄弟俩一起聊,什么话都说,三牛把没对人说过的隐私都对天成说了:巴力把咱们的骨髓都挤干了,我逃出来几年里裆里的家伙都起不来。娶了老婆,可是我却不行了。我真急了,难道我三牛断香火了?老婆知道我受过大苦,教我慢慢地养,吃点鱼呀肉呀,还让我吃新椰子树的嫩芽,那东西真好,我又成男人了,老婆也给我生了个儿子。又问天成:你怎样?还行吗?
天成也老老实实地说:我,只有想到孩子他娘才会起来一下,立马就下去了。三牛说:等你把她接出来,你要是不行,吃新椰子树的嫩芽,记住,刚长出大约1米来高的椰子树苗顶部的嫩芽,在树尖上,还没长厚皮,黄白色的,大约不到一尺长的东西,人说那是南洋人参,很管用的。天成嗯地应着。
隔天,三牛备了祭祀用品:三牲有酱整猪头、蒸整鱼、盐焗整鸡;三荤有炖猪脚、红烧鸡、酸菜煮马交鱼;三素是自己菜园里种的青菜萝卜黄瓜西红柿,红绿白搭配,颜色鲜亮;还有三果是菠萝香蕉芒果,菠萝削成一条条斜沟,顶上留着凤尾,立在那里,香蕉是整把的,芒果也是新摘的,鲜澄色。祭品摆满一大桌,还买来纸钱和香烛,和天成一起祭奠几位死去的弟兄。他们祭拜先祖从来都未曾用这么丰盛的祭品,因为家里穷,如今不一样了,奋斗了几十年,这次是祭奠几位先他们死去的弟兄,两人都非常心诚意诚。
两人不由地又说起当年刘进第和王辉等人不知后来怎样了。三牛说:听一些老矿工说,遣送回国其实是个骗局,红毛没那么好心,又把他们转卖到别处才是真的,所以当年我是决心一定要逃跑,不能等死。我命不该绝,上天保佑!
天成踏踏实实在三牛这里住了几天,三牛带他到处去转了转,看到有老客耍布袋戏,当地人叫potehi,那是闽南乡下民间的一种娱乐,有点像木偶戏,尺多宽的台子大约一人高,两边和上面有布幔,很简单,一阵铿锵的锣鼓声敲得震响,看客逐渐围拢来,表演的人双手各伸进一个布偶里,一边做动作一边又说又唱,一会儿功夫又换另一个布偶上场,看客们喜滋滋的看得入了神。在没有其他文化娱乐的当时南洋埠头,带着家乡风味的布袋戏颇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小孩,锣鼓声一敲响,就围拢着看。
大街小巷还常见有庙宇,外观和家乡完全相同,有屋脊,屋角向上跷起,还有狴犴狻猊四兽,堂内香火旺盛,每个庙里供的佛像都不相同,有如来,有观音,有孔夫子,有关公。很多善男信女虔诚地跪拜或前往求签,这些远离家乡的人,都把希望和命运寄托给佛,盼望佛能赐福能保佑平安。他们两人也进去烧了香,磕头跪拜。两人都希望菩萨保佑他们苦到头了,如今该过平安的日子了。
三牛还带天成看他自己开的菜园子、养的猪,天成说咱俩竟不约而同都是开粥铺,不过,我没有你花样多,我没有做油条bacang等物。三牛说这很容易,添点花样,吃的人就更多。
他教天成怎样做油条:面粉要先和好,放点麯子,放置一会儿,这里天气热很快就发起来,不能发过头,过了头会发酸。留点发过的面团,下次当引子,就不用麯子了。发好的面加点菜油揉匀,然后切成小块之前上面要刷一点菜油,用筷子轻轻一压,再抻长了一拧,就可以放入油锅,在旺火里翻两番就夹上来,别炸糊。做烧饼不用发面,但是要擀成簿片之后再卷起来,再擀,这样反复几次,烧饼就变多层,最后撒点盐,炭火烤到皮有点焦黄就熟了,吃起来香脆可口,便宜又顶饱,很大众化。天成看着他怎么做,也学会了,说回去后,自己的粥铺也要添加这两样。
住了几天,天成便着急要赶船期回乡去把孩子的娘接出来,她这几十年受苦了。三牛找同乡会帮他买了去广州的船票,是中国商船,可靠,告诉他回来时得找水客帮忙,不然再落到人贩子手中就倒霉了。
天成问三牛有没有打算回家乡,可以一起走。三牛摇摇头说:家里早没人了,乡下土地太贫,抠不出吃的,这里好歹能糊口,自己开了一片菜园,吃的菜能对付,娘惹养了一窝鸡,做鸡肉粥就用自己养的鸡,猪养个七八个月就可以卖,添点收入,指望把孩子拉扯大就行了,就这样吧。他还说:你看,我还比你大两岁,儿子才九岁,你都有两个孙子了。天成说:我出洋时媳妇过门已经三个多月了,有了儿子我都不知道,如今你也苦出了头。三牛再嘱咐天成:岸东那里要是难找生计,你一家就搬过来,巨港埠头大,好找活路。天成答应了,说:我先把他娘接出来就好办了。
在三牛这里,天成知道了当年是公元190年,算算自己虚岁已经50了。三牛也从街上的说书人那里听说了唐山现在兵荒马乱,乡下穷得很,嘱咐天成到家乡不要久留。还给天成把一些荷兰盾在同乡会里换成内地现时通用的银元,告诉他,如果到广州才换,不认识的人会受骗。
三牛送天成上了船,两人一再说保重。(未完待续)
八
街上先前那位讲古的老客不知什么时候去了巴达维亚,换了一位年轻些的,也是唐人(泛指华侨),那个小店面扩大了,门帘上挂个牌匾写着“岸东书报社”*,讲古的年轻人讲的内容也以近代的国是为多,从孙中山成立同盟会讲到辛亥革命,又讲袁世凯篡权当了短命皇帝,还讲中山舰事件、省港大罢工,等等,天成得空时常听上一段,也知道一点国内的变化。
唉!就是乱,改朝换代,带枪带兵的就成草头王,这个打那个,打来打去,遭殃的是老百姓。不过,省港大罢工听起来是不一样,那是工人被迫闹罢工,就像巴力里矿工们和矿主斗一样。讲古先生希望大家捐款支持他们,有人问:捐了钱真的能寄到那些罢工的人手里吗?先生说:保证一仙都不差。巴达维亚、棉兰、巨港、泗水、坤甸等各大埠头的华侨都捐款支持他们,钱都寄到了。于是,很多人拿出省吃俭用的钱,有二角、一达连(talen,当时的二角半)、一角,这些硬币叮叮当当地投进了捐款箱里**。天成也捐了。
*《印尼华侨史》(温广益、蔡仁龙著)记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三度到新加坡
筹组分会,巴达维亚(即雅加达)也成立了分会,为了避免荷印政府的干涉,取名
“寄南社”。继后,印尼各地以“书报社”之名纷纷成立了分会,这些分会筹款募捐对
辛亥革命给予有力的支持。勿里洞书报社和岸东书报社是其中的一个。
**《印尼华侨史》(同上)第7页记载:省港大罢工委员会主席苏兆征在罢工第
一百次代表大会上说:此次罢工共收到90余万,华侨捐款190多万,占65.5%。
那年,巴力里又闹事了,也是打垄垮塌,十几个矿工活活被埋在里头,其他矿工都不干了,要求赔偿。巴力黄早就退职了,换了个更凶狠的巴力头,他逼着工人上工又打死了人,这下工人更不干了。矿工们常聚在天成的粥铺里议事,矿区里发生的事都会在天成粥铺里传说着,那些事天成全经历过,他也知道最后都是红毛占上风,吃亏的都是工人,唉,这是什么世道啊,穷人就得听凭捏拿,更何况你还是个卖身的华工!天成也给矿工们讲述当年他在矿区里发生打垄垮塌后,矿工们怎样与矿主斗争的经过,帮他们出主意,比如要求增加粮食定量,不吃糟米,改善劳动安全条件等。工人提出:还得要求矿主给死去的矿工家属抚恤金。天成认为这条即使红毛答应了,也是白搭,因为很多矿工都是光棍,抚恤金给谁?给他家乡的亲人也是假的,给了没给谁知道?
红毛从丹戎班兰调来警察都不行,这次矿工真来硬碰硬了,巴力就停了伙食,不给吃的,看你们怎么过。矿工绝食了几天,红毛有点害怕,要是真都饿死了,自己也受损失,于是,煮了好米粥,小管工喊着:好香的粥,谁来吃都不收钱,只要出工就行。
没有人去吃那些施舍的粥。矿工们顶不了的,悄悄地出来,天成的粥铺天天煮一大锅粥免费给他们吃,周围的华人知道了,也悄悄地送米送粮来给天成,说:你一人的米粮不够,我们也帮你分担,都是同胞弟兄。后来,也有别的华人在家里煮粥给矿工们吃。这样,矿工的绝食斗争坚持了半个多月,红毛终于让步了,接受了一些条件,给矿工增加了粮食定量,每月的工资值提高了一点,答应改善劳动安全条件,同意给死去的矿工家属抚恤金。
后来,矿工们在成记粥铺里议论这次抗争,虽然抚恤金是空的,但其他方面还是有成效,他们也感谢天成的支持,说没有天成的支持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过了三年,天成又添了第二个男孙,叫大洋。两个孩子从小就光着屁股在地上打滚,天成有时也把他们带回后山菜园里,跟随在他身后捏泥团、捉蝴蝶追蜻蜓。转眼,大望已经五岁了,天成算算攒下的钱,够回乡接阿秀了,他便跟望洋商量动身的日子和该办的手续。望洋说要跟他一起回乡,天成说不用,他得留下照料店里的生意,还有俩孩子和他们的妈也离不开他,他一人回去能省一些钱。
望洋便给父亲买了一件灰布长衫,一顶灰色带边的西洋帽,一双胶底布鞋还有一个长方形带盖的小藤箱。天成看后说:我要这些东西做么?望洋说:爹,你出洋几十年,第一次回去总得像个过番回来的人才行,再穿那种短裤衩短衫就很不得体了,这种西洋帽很时兴,戴上才像个过番回来的人,藤箱是放行李衣物的。
天成在甲必丹那里办了“王字”(盖上荷印政府大印的通行证),把零碎的钱换成大张的票子,在裤衩里和衬衣里都缝了个口袋,把钱分开放在内里,菜园子和地里的活交代给望洋,又吩咐两个孙子听话,一切都安排妥当,古农正好要运咸鱼去丹戎,他们便一起走。
这次回乡的路程也不容易,从丹戎得先去巨港,才有大船开往中国广东,这是最简捷的路,如果巨港没有船期,就得转棉兰再到香港转内地,那就远了些,也费些时日。望洋说最晚在中秋之前必须回来,因为他带的衣服少,中秋过后,大陆天气转凉,衣服就不够了。天成算了算,来去三个月也足够了,他便跟望洋说:最多四个月后我就可以和你娘一起回来。他走时还是穿着短裤衫,赤着脚,长衫和胶底布鞋放在藤箱里夹在腋下。
到了丹戎,古农找了一个熟人,是当年和他一起把三牛偷送到苏岛东岸的朋友,如今自己有了一条木帆船跑丹戎到巨港的海路做点运土特产的买卖,天成坐上他的船,稳稳当当地到了巨港。
在古代有指南针之前,中国沿海百姓就用手摇桨橹的小船,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冒险精神来到南洋,这条海路经过东南亚,横越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的东南部,抵达斯里兰卡,史学家们称之为“海上丝绵之路”。位于苏门答腊岛南部的巨港是苏南最大的埠头,虽然不在海口,但是苏岛最大的河慕西河流经巨港一直到海口,那时慕西河水流浩淼,船只可以从海口沿慕西河驶进巨港,巨港便成了这条千古通行的海路的中转站,码头停泊的船只很多,那些船也大,非常繁荣。唐山客(泛指从中国大陆来的人)因此把此地称作巨港,意即很大的海港,而在印尼却习惯称作Palembang,与“巨港”毫不相干,但是巨港这个名称却一直沿用在世界华文之中,也不知道是叫“巨港”在先还是叫Palembang在先。
据史料记载,印尼民族最早是从中国云南一带经马来半岛,越过马六甲海峡进入苏门答腊,之后向东分散至印尼其他岛屿。巨港受华厦文化的影响极大,当地部族人也能讲一些闽南或潮汕方言,他们和华人做买卖都用闽南话jicap(二十)、gotun(五盾)这类数量词;还有很多生活用语都是闽南话,如tahu—豆腐,teh—茶,tehko—茶壶等。甚至连文化也深受闽南的影响,大人小孩都知道Samkok(三国)、Sun-ngokong(孙悟空)是讲什么的;饮食上很多名称也用闽南话,如:bakmi(肉面,捞面条加一些豆芽菜和肉末)、bacang(肉粽)、HariPecun(端午节,pecun闽南话是划船,HariPecun即龙舟节的直译)等等。
天成在巨港上了岸掖紧小藤箱,找华人打听有没有去广州的船,怎样买船票。有好心人告诉他:当心别让红毛坑你,把你转卖去当契约华工,最好找同乡会。还告诉他,南阳各大埠头都有同乡会,同乡会除了联络同乡的感情,还互相帮助办理丧事、帮新客寻找安身的住所及营生等事物,同乡会或氏族会馆都为同乡谋福利,成了华侨在当地谋生的一个靠山。
天成又打听了同乡会的所在地,还比较远,他想还是先到街巿填饱肚子再说。街巿也热闹,店铺一家挨一家,都是华人开的,天成为了省钱,找了家店面很小的粥铺,坐下,一个**岁的小孩过来招呼:客人,吃什么?天成看了看他,长得虎头虎脑真让人喜欢,问有什么好吃的,小孩很伶俐,立即回答:有粥、有bakmi、bacang,也有gadogado(印尼的杂拌菜加花生酱)。白粥二仙,鸡肉粥四仙,加油条不?油条和烧饼都是二仙,bakmi一碗一角,bacang一个五仙,gadogado一盘一角。说了一大串,天成都记不住,他心想:价钱比我那里贵,不过,这里埠头大,价钱当然得贵些了。便说:白粥加一根油条一个bacang。一共是九仙,出门在外,什么都得算计,不能大手大脚,他必须省着钱给阿秀,能吃饱肚子就行了。
片刻,一个穿沙笼脑后梳个发髻的中年娘惹把粥和油条肉粽端到他面前,还给了一点咸菜。小孩还问:叔,从哪来?去哪?父亲交代过他,凡是来吃粥的华人,都问问从哪来,如果有从勿里洞特别是岸东来的,要打听一个他想打听的人。天成随口答道:勿里洞,岸东。啊!终于盼到一个岸东来的人!小孩又问:在矿上呆过?听说一个叫张天成的矿工?
天成抬起头盯着这个孩子,他的模样真乖巧,心想:这个孩子我不认识,他打听我做么?便试问:你是天成什么人?小孩摇摇头:他是我爸的老熟人,你认得他吗?天成道:你爸是谁?孩子说:魏三牛。天成一听,跳了起来;三牛!他在哪?我就是天成。
从隔帘里已经出来一个汉子,满脸络腮胡子有些花白了,他一把抱住了天成的双肩,使劲地摇晃着,大声喊:天成!你是从天上掉下来吗?我天天盼日日等,终于把你盼到了!天成开始楞了一会,马上认出了面前的中年人就是三牛,两人抱在一起泪水直流。
一起受苦的好兄弟啊,生离死别了十几年,音讯全无,不料却在这里相逢,三牛叫他老婆和儿子都过来与天成相见,那个娘惹就是他老婆,小孩就是他儿子。三牛让天成在他的小店里住下,两人叙谈这十几年的经历,说了几天几宿。
三牛说多亏当年古农和他的朋友把他送到苏岛东岸,他用掖在裤腰带里的一点活命钱混了几日,人地生疏怕上当受骗,后来找到同乡会馆,在同乡会的帮衬下,介绍给店家当伙计,只图有个落脚之处和吃饱肚子就行,没有工钱,干了一阵,店主也是唐人,待他还不错,看他勤快老实,半年后就每月给他开点工钱,这样积攒了几年,他自己就盘下一个小店面做卖粥生意。后来,找了一个侨生娘惹成了家,生了个儿子,能帮他在店里招呼客人了,食铺的花样也慢慢多起来,bakmi、bacang、gadogado是后来添加的。天成也说了别后的情况,说来顺、柱子、登贵的死,说怎样与从没见过面的儿子相认的经过,又哭登贵才与儿子相认,父子就死在打垄里……
听说那些死去的兄弟,三牛也唏嘘不已。兄弟俩一起聊,什么话都说,三牛把没对人说过的隐私都对天成说了:巴力把咱们的骨髓都挤干了,我逃出来几年里裆里的家伙都起不来。娶了老婆,可是我却不行了。我真急了,难道我三牛断香火了?老婆知道我受过大苦,教我慢慢地养,吃点鱼呀肉呀,还让我吃新椰子树的嫩芽,那东西真好,我又成男人了,老婆也给我生了个儿子。又问天成:你怎样?还行吗?
天成也老老实实地说:我,只有想到孩子他娘才会起来一下,立马就下去了。三牛说:等你把她接出来,你要是不行,吃新椰子树的嫩芽,记住,刚长出大约1米来高的椰子树苗顶部的嫩芽,在树尖上,还没长厚皮,黄白色的,大约不到一尺长的东西,人说那是南洋人参,很管用的。天成嗯地应着。
隔天,三牛备了祭祀用品:三牲有酱整猪头、蒸整鱼、盐焗整鸡;三荤有炖猪脚、红烧鸡、酸菜煮马交鱼;三素是自己菜园里种的青菜萝卜黄瓜西红柿,红绿白搭配,颜色鲜亮;还有三果是菠萝香蕉芒果,菠萝削成一条条斜沟,顶上留着凤尾,立在那里,香蕉是整把的,芒果也是新摘的,鲜澄色。祭品摆满一大桌,还买来纸钱和香烛,和天成一起祭奠几位死去的弟兄。他们祭拜先祖从来都未曾用这么丰盛的祭品,因为家里穷,如今不一样了,奋斗了几十年,这次是祭奠几位先他们死去的弟兄,两人都非常心诚意诚。
两人不由地又说起当年刘进第和王辉等人不知后来怎样了。三牛说:听一些老矿工说,遣送回国其实是个骗局,红毛没那么好心,又把他们转卖到别处才是真的,所以当年我是决心一定要逃跑,不能等死。我命不该绝,上天保佑!
天成踏踏实实在三牛这里住了几天,三牛带他到处去转了转,看到有老客耍布袋戏,当地人叫potehi,那是闽南乡下民间的一种娱乐,有点像木偶戏,尺多宽的台子大约一人高,两边和上面有布幔,很简单,一阵铿锵的锣鼓声敲得震响,看客逐渐围拢来,表演的人双手各伸进一个布偶里,一边做动作一边又说又唱,一会儿功夫又换另一个布偶上场,看客们喜滋滋的看得入了神。在没有其他文化娱乐的当时南洋埠头,带着家乡风味的布袋戏颇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小孩,锣鼓声一敲响,就围拢着看。
大街小巷还常见有庙宇,外观和家乡完全相同,有屋脊,屋角向上跷起,还有狴犴狻猊四兽,堂内香火旺盛,每个庙里供的佛像都不相同,有如来,有观音,有孔夫子,有关公。很多善男信女虔诚地跪拜或前往求签,这些远离家乡的人,都把希望和命运寄托给佛,盼望佛能赐福能保佑平安。他们两人也进去烧了香,磕头跪拜。两人都希望菩萨保佑他们苦到头了,如今该过平安的日子了。
三牛还带天成看他自己开的菜园子、养的猪,天成说咱俩竟不约而同都是开粥铺,不过,我没有你花样多,我没有做油条bacang等物。三牛说这很容易,添点花样,吃的人就更多。
他教天成怎样做油条:面粉要先和好,放点麯子,放置一会儿,这里天气热很快就发起来,不能发过头,过了头会发酸。留点发过的面团,下次当引子,就不用麯子了。发好的面加点菜油揉匀,然后切成小块之前上面要刷一点菜油,用筷子轻轻一压,再抻长了一拧,就可以放入油锅,在旺火里翻两番就夹上来,别炸糊。做烧饼不用发面,但是要擀成簿片之后再卷起来,再擀,这样反复几次,烧饼就变多层,最后撒点盐,炭火烤到皮有点焦黄就熟了,吃起来香脆可口,便宜又顶饱,很大众化。天成看着他怎么做,也学会了,说回去后,自己的粥铺也要添加这两样。
住了几天,天成便着急要赶船期回乡去把孩子的娘接出来,她这几十年受苦了。三牛找同乡会帮他买了去广州的船票,是中国商船,可靠,告诉他回来时得找水客帮忙,不然再落到人贩子手中就倒霉了。
天成问三牛有没有打算回家乡,可以一起走。三牛摇摇头说:家里早没人了,乡下土地太贫,抠不出吃的,这里好歹能糊口,自己开了一片菜园,吃的菜能对付,娘惹养了一窝鸡,做鸡肉粥就用自己养的鸡,猪养个七八个月就可以卖,添点收入,指望把孩子拉扯大就行了,就这样吧。他还说:你看,我还比你大两岁,儿子才九岁,你都有两个孙子了。天成说:我出洋时媳妇过门已经三个多月了,有了儿子我都不知道,如今你也苦出了头。三牛再嘱咐天成:岸东那里要是难找生计,你一家就搬过来,巨港埠头大,好找活路。天成答应了,说:我先把他娘接出来就好办了。
在三牛这里,天成知道了当年是公元190年,算算自己虚岁已经50了。三牛也从街上的说书人那里听说了唐山现在兵荒马乱,乡下穷得很,嘱咐天成到家乡不要久留。还给天成把一些荷兰盾在同乡会里换成内地现时通用的银元,告诉他,如果到广州才换,不认识的人会受骗。
三牛送天成上了船,两人一再说保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