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贤后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皇帝忽发急病,人事不知,立刻让朝堂一阵混乱。
朝中大臣,宫中嫔妃,兼京中的宗室们鸡飞狗跳了好几天,太医们用尽手段,也没什么办法。
唯一能确定的,就是皇上身体很好,短时间内,肯定不会驾崩,就是神智不清,醒着人也是迷糊的,皇帝本身的职责肯定是无法行使 了。
于是心思火炭一般的一堆人都冰凉了,抱着皇子的妃子们上蹿下跳,兼发动娘家全力以赴完了之后,也都不知所措。皇帝不能干活,却又不死,皇子有好几个,但最大的也不超过五岁,而且又没立过太子,这可如何是好……
国不可一日无君,就在这混乱之中,皇后站出来了。
在此之前,皇帝虽对皇后及后族有杀心,但一来为着脸面,二来,怕皇后那边情急拼命,所以,对外是没有宣布皇后罪状的,只是借口皇后多病,把人软禁了,现在皇帝一倒,上头又没有太后,皇后就是这个国家最尊贵的人,她大大方方走出来,外头围着的一堆高手,谁 也不敢碰她一下裙子角。
她就 这样简单直接地牵了皇长子上了朝堂,朝中父兄领先下拜 。
后族势力本就庞大,在朝中也算得数一数二的重臣,皇帝虽暗中安排了对付的手段,但还来不及发动,暗伏的人手不过是鹰犬之辈,所有的权力都来于皇帝,没有皇帝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对这样的重臣之家,形成任何威胁。
皇后,重臣,合乎礼法规则的皇长子,该有的都有了,本来就盼着早早安定下来的朝臣们基本上也就没有太多抗拒地接受了事实。
皇帝重病,皇长子监国,因皇长子年幼,皇后从旁协助,这样的格局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
其间不是没有风波的。
也有大臣们不欲后宫干政,也有宗室的近枝王爷,想着乘机捞个摄政,议政王之类的干干,也有别的皇子的母族在暗中想蹦两下。
但都是转眼就被平息下去了。
忠臣们虽反对后宫干政,但五岁的小皇子,还不是太子,名不正言不顺,要不让一个当娘的看着点,确实不妥。皇后出身大家,又是嫡母,自是当仁不让,双方争论过几回,在皇后做出不会擅权的保证之后,臣子们也只得暂时接受现状,慢慢观察了。
宗室和权臣想做对,首先就是要在后宫里找到有儿子的妃嫔合作。可谁 能想到,江山宝座在前,宫中竟被皇后经营得铁桶一般,谁也不敢接受这种勾连。
皇后是多么可怕的人,疯起来完全不顾一切,有皇帝压着的时候,都敢放手大杀,何况现在人家宫中朝上都掌着权呢,自家儿子还丁点大,,这么小的孩子,在宫里,一点意外就没了性命,皇长子已经五岁了,又是长子,占着名份上,法统上的优势,皇长子的生母更是睡觉 都睁着眼,盯着所有有皇子的妃子,就怕有人动手脚。皇后还漫不经心招诸妃聚了几回,喝了几杯酒,淡淡安抚了几句,态度是不温不火,可那目光淡淡一扫,宫里的这些女人就想打寒战。这么可怕的人谁 敢招惹,皇帝要还能说了算,大家拼了命,或许还有争一争的心思,现在是皇后说了算,谁 活得腻了,敢和这么可怕的人对着干啊。
在得不到后宫支持的情况下,宗室和权臣们就凉了半截,其中蹦达的最欢,手里实权最大的人,一人坠马重伤,一人好端端在花园里走,一跤跌到石 头上,头破血流,还有一人,居然喝水喝得直接就呛死了。
虽然没有人会相信这是意外,但没有铁证,谁 也不能对当朝重臣和皇后,皇子们有什么动作,更何况,这些人防范本来就极严,到底要多么强大的力量,怎样不可思议的武功才能如此轻易,且不留痕迹地制造这样的意外呢……
光细想一下,皇后和后族暗中所握的死士高手的杀伤力,就足以让人全身冒冷汗了。
其后,在皇后与后族或软或硬,恩威并施的手段之下,一切的反对声音渐渐消弥,朝局遂定。
皇后又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让满明重臣对她括目相看。
这个忽然成为一国至尊的女子,并未擅作威福,随意指手划脚,不管是宫中,还是朝中,她处事,始终中正平和,宽严相济,朝政繁重,她竟可举重若轻,琐务放手交权,自有父兄替她看着,而要事,也能细听臣子们的议论,并适当表示自己的意见。
最开始,臣子们只把这个女人,当成必须放在帘子后头的摆设,也有人担心,她被家族在背后操纵。但不过两 三个月间,已 没有任何一个重臣,敢于轻视她。这个以前,只守在深宫的女子,竟是真的深通种种经世之术。
就这样,已经是皇后深自敛抑,尽量不张扬的结果。她刚刚站在朝堂上,不便过于锋芒毕露,刺激那些保守的士大夫们,暂时没有什么大动作,只要露出足够的能力与精明,让人不敢糊弄她,也就够了。
毕竟她并不嗜杀,也谈不上什么野心,虽是万不得己走到这一步,她还是希望能尽量平稳地完成全部的政权过渡,以相对温和的方式,确立她的权威。
如果不是邻国欺这边女主临朝,人心不稳,乘机挥兵来攻,或许她就这么不温不火,平平淡淡,将就着把这个当权皇后做下去了,在史书上,也就留下贤而有才,这种比较通用的评价了。
皇帝重病不起,皇子年幼,皇后刚刚临朝,如此人心惶惶之时,邻国以侵国之兵来攻,简直就是灭顶之灾。而皇后要凤驾亲征的决定,更是雷翻了满朝文武。
这都什么时候了,这个女人还来添乱,你治国是还有点才能,但这打仗可不是小事啊……
皇后自己也甚无奈,她是女子,毕竟威信未立,家族势力虽大,却也只在朝中,于军中的影响力有限。她再有神机妙算,隔着上下无数官员,指挥千里之外,她自己也不甚了解的将军,这打法太吃力了,不如自己上吧。
可惜 没有人认同,不但大臣们跳脚,武将们更是抵制激烈。谁 乐意打仗的时候,头上就顶着一个主子, 而且还是个根本没见过血的女主子,这是打仗吗,根本就是找死吧!
皇后没有闲功夫一一说服,她只是把几个国中有名的勇将叫到御花园,大家比了一回弓箭,赛了回马,顺手还舞了两 下剑。
然后,几个据说有万夫不挡之勇的大将,脸色就白了足足三天。
还有那大胆的,嘟哝了几回,打仗是万人敌之术,非匹夫之勇可定胜负……
皇后直接把人召到御营,约好各领一千人马,彼此攻防,半日之内,连破三阵,三员大将,面色惨然,无话可说。
这还是他们的营,他们的兵,他们带老带熟的下属,皇后完全是新人新配合,临时上阵临时教,真个化腐朽为神奇了。皇后也不自得,只笑着赞 一众大将兵练得好,人人令行禁止,她刚入军中,便可指挥如意,方能有此奇效。
众将笑在脸上,苦在心中,这意思就是,只要是受过训练完全合格的士兵,皇后就有自信带好,谁敢再拦 着,谁 就是没练好兵了。
虽然其后的阻力还是有一些,但已经无关紧要了。
皇后将朝政交托父兄,把皇长子交给生母玉妃,在这个国家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候,倒不用担心这个女人动什么心思,相反,为了保住儿子将来的一切,玉妃以及她的家族也只能全力在后方支持她。
之后便是大军交战,一路凯歌,在一片辉煌胜利之后,皇后所付出的心力精力也是巨大的。再怎么天纵之才,再怎么用超人的来历开金手指,一个女人,背后只有一个人心惶惶的朝廷,手里是对她并不了解,也谈不上信任或感情的各方大将,要指挥千军万马,压服一众悍将,稳定内部矛盾,打败倾国之军,其中 艰难,绝不是史册上,军报上,那轻轻松松几行字,可以说明的。
但最后,她终于胜利了。
胜利便是正义,胜利便是辉煌。
胜利让她在军中有了根基,让她在军队里得到拥护,让她也在战斗中,慧眼提拔了放多英才,成为以后军中最强大的基石 。
胜利让她在朝中的威望如日中天,救国的大功,令本来对她有所保留的文官集团再没有别的话可说,令原本还有些闲言碎语的宗室诸王,也都闭上了嘴巴。
回京之后,重接执掌举国大权,所有的施政,治国,各项人事任免,都顺利轻松了许多。她可以比较明显地表述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会受到过多的反弹和抵制。
她提拔出色的臣子,她选择正确的施政路线,她适当地改革一些弊端,她也比较严格地约束母族。她始终没有过多的锋芒,过份的精明。从不急着实施什么了不起的新主张,对臣下的私德,只要不过火,也一概宽容。她制订比较中允的议决政事,选拔官员的规则,并始终遵守。她挑选有名望,有能力的人,形成比较稳定的朝堂格局,大事多议决于众,而大多数时候,她自己只要定下一个基本的调子即可。
且她真正善 待 皇子,认真教导,到了后期,于政事上,越少发言,而由皇子自己表达意见。
哪怕是最苛刻,最保守,最拘泥的臣子,也找不到指责这位皇后的理由。
她有救国护民之功,她有平乱定局之德。她有治政之才,却从未有擅权谋利,枉作威福之举。她有那样的功绩声望,不但不揽权,反而放权于下。执政十余年,她给人的印象,始终只是平和,宽仁,甚至谈不上太圣明。
然而,就是在这除了最初保国之战外,平平淡淡,没有太多光彩的十多年中,国家政局出奇地稳定,民间劝农促桑, 民生安泰,国库收入多有丰盈,边关上对邻国的小规模复仇战始终没有停止。因为规模小,并不影响国内民生,户部军部也不会有太多负担,而因为皇后用人得当,支援得力,虽然战斗是小规模的,但一步步蚕食过去,一次次合约签定,大量的财物,人口 ,马匹,耕牛,良田都为本国所有,更使得国力大大增强。
对于长年迷糊,完全失去清醒意识的皇帝,她也亲自照料,哪怕操劳国事,疲累不堪,也从不曾疏忽过皇帝。经年累月,就算是最长情的人,都疲惫了,最功利的人,都放弃了,只有她的关切不变。就算是本来对她有再多怀疑的人,经过了十多年,所见所闻,也只得懊恼他们自己的小人之心了。
等到皇长子成年之后,可以亲自参理政务,她只在旁边再辅偌了半年,看着情况没什么大错,说撤帘就撤帘,半点也不拖泥带水,毫无恋栈之意。从此再不闻问朝政,每日只在后宫,赏花饮酒,聚众说笑,兼照料晕迷的皇帝罢了。
至此,天下间,再无一人能说她半个“不”字。
就连后宫之中,因为需要大家争宠争爱的皇帝成了不能表达任何意见的废人,女人们全都老老实实,皇后待 她们公正宽和,所有的皇子公主都受到了极好的教育,皇子们成年后封王出宫,也可以把生母接出,公主们出嫁后也能时时迎母亲去住。而没有子女的宫妃们,早在多前年, 在确诊皇帝没有可能恢复后,皇后就将她们都赐重金 送归娘家,且每月还许她们入宫晋见一次,在外头若是受了委屈,尽可求告。当然,这些女子是不可能再出嫁的,如果在娘家不自在,皇后也赐她们道观,让她们可以出家为道,但却不受过多清规束缚,观中产业俱都不菲,比较安乐自由的生活还是没有问题的。因 这些女子仗着皇后的保护,过得颇为安乐逍遥,甚至还在京城贵女中,引发了当女道士的风潮,还有过公主成年,不愿出嫁,情愿为道士,却又可自由地与天下英才结交的故事。
这也是她当政之时,唯一引来臣子非议的决策,也是她唯一力排众议,一意孤行的决策。
当年,颇多人暗中议论她排除异己,不守祖制,妒嫉不容等等,但多年后,再看当年宫中妃嫔,俱有安逸生活,皇后行事,更无失德之处,世人方知感慨叹息。
便是当年生过皇子的妃子,对她也没有怨言。在深宫里活过的人,都知道那是多么可怕的地方,若不是皇帝忽发疾病,当年的绝色佳人,又有几个能安安乐乐,活到如今,当年的小小孩儿,又有多少能平平安安,长大成人,若没有皇后坚持争取,如旧制一般,母在深宫,子封 王,哪及得上一家团聚,和乐自在的快活。
自古以来,除了本来就以女子主政之国,其他各国虽偶有女子执掌天下的,谁 不曾在朝中大肆诛杀异己,谁 不曾于宫内斗得你死我活,甚至母子成仇,夫妻反目,也是常事,唯有这一位,不管正史野史,对她的评价,都是有诸后之才,而无诸后之恶。
甚至在多年后,皇帝终于驾崩之时,已经失去这个皇帝多年,但依旧运转自如的朝堂没有什么大反应,但在一月后,刚刚被新皇尊为皇太后的女子含笑而逝后,却是满朝痛哭之声。
大臣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怀念 这位皇后。哪怕是新皇已 立,且能力确实不错,但怀想皇后执政时那种自由,宽松的气氛,那种被信任,被尊重的感觉 ,依旧让人痛断肝肠。
这位皇后,待人极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从不刻意敲打任何大臣,从不故意在臣子当中划分派别,利用他们处突内斗来牵制臣下。从不随意打压武将,从不乱派监军。
在她执政的时代,竟没有任何一个重将,在大胜大捷军中威信最高后,被调回京中,闲官高爵养起来,也没有任何重臣,在立下大功后,朝中声望太隆,必须引退或升为太师之类的荣誉职位,每每有人生起忧馋畏讥之心,每每 有人照着以前的老规矩这样做时,她便会亲自招人相见,倾心诚恳谈,释人胸怀。
她主政时,定下大的方向后,就放手让臣下作主,说到圣天子无为而治,一般都是那些宰相重臣们,对君臣关系最高的理想。然而,历朝历代,大多都是君臣斗法争权,何曾有过,真正完全对臣子放心的君王,可这几乎真正达到垂拱而治的局面,竟是由一个女人做到的。
她去之后,再不会有这样君主了。
哪怕皇长子是她教导的君王,也不可能有她的胸襟,事实上,这几年皇长子从主政,到登基,大家已经感受到了不同。
很多事,没有比较是看不出差异的。
皇后再贤再好,也是个女子,随着皇长子长大,已 经有人在暗中嘀咕,担心心她恋栈不去,而正直的文官们,当然应该站到皇长子这一边去。可是,她就这么甩手回了后宫,干净俐落到极点,真由皇长子掌权大家才感受到其间的不同。
皇长子不是不能干,不是不圣明的,可是,真正太圣明的君王,未必是臣子们最欢迎的。凡事自己做主的多了,未必愿意上头有个圣明烛照主就那么盯着。
在这样的对比,这样的感慨之后,皇太后之死,确实引来的满朝悲声,在掌握话语权的文臣们的操作下,史书上对这位皇后的谥美之词 ,相关野史的种种美好传 说,更是多得数不尽。
因皇后美名遗泽,后族一直未遭冷遇清洗,成为少数能够全始全始的掌权外戚之家,其爵禄甚至与国同戚休。(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皇帝忽发急病,人事不知,立刻让朝堂一阵混乱。
朝中大臣,宫中嫔妃,兼京中的宗室们鸡飞狗跳了好几天,太医们用尽手段,也没什么办法。
唯一能确定的,就是皇上身体很好,短时间内,肯定不会驾崩,就是神智不清,醒着人也是迷糊的,皇帝本身的职责肯定是无法行使 了。
于是心思火炭一般的一堆人都冰凉了,抱着皇子的妃子们上蹿下跳,兼发动娘家全力以赴完了之后,也都不知所措。皇帝不能干活,却又不死,皇子有好几个,但最大的也不超过五岁,而且又没立过太子,这可如何是好……
国不可一日无君,就在这混乱之中,皇后站出来了。
在此之前,皇帝虽对皇后及后族有杀心,但一来为着脸面,二来,怕皇后那边情急拼命,所以,对外是没有宣布皇后罪状的,只是借口皇后多病,把人软禁了,现在皇帝一倒,上头又没有太后,皇后就是这个国家最尊贵的人,她大大方方走出来,外头围着的一堆高手,谁 也不敢碰她一下裙子角。
她就 这样简单直接地牵了皇长子上了朝堂,朝中父兄领先下拜 。
后族势力本就庞大,在朝中也算得数一数二的重臣,皇帝虽暗中安排了对付的手段,但还来不及发动,暗伏的人手不过是鹰犬之辈,所有的权力都来于皇帝,没有皇帝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对这样的重臣之家,形成任何威胁。
皇后,重臣,合乎礼法规则的皇长子,该有的都有了,本来就盼着早早安定下来的朝臣们基本上也就没有太多抗拒地接受了事实。
皇帝重病,皇长子监国,因皇长子年幼,皇后从旁协助,这样的格局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
其间不是没有风波的。
也有大臣们不欲后宫干政,也有宗室的近枝王爷,想着乘机捞个摄政,议政王之类的干干,也有别的皇子的母族在暗中想蹦两下。
但都是转眼就被平息下去了。
忠臣们虽反对后宫干政,但五岁的小皇子,还不是太子,名不正言不顺,要不让一个当娘的看着点,确实不妥。皇后出身大家,又是嫡母,自是当仁不让,双方争论过几回,在皇后做出不会擅权的保证之后,臣子们也只得暂时接受现状,慢慢观察了。
宗室和权臣想做对,首先就是要在后宫里找到有儿子的妃嫔合作。可谁 能想到,江山宝座在前,宫中竟被皇后经营得铁桶一般,谁也不敢接受这种勾连。
皇后是多么可怕的人,疯起来完全不顾一切,有皇帝压着的时候,都敢放手大杀,何况现在人家宫中朝上都掌着权呢,自家儿子还丁点大,,这么小的孩子,在宫里,一点意外就没了性命,皇长子已经五岁了,又是长子,占着名份上,法统上的优势,皇长子的生母更是睡觉 都睁着眼,盯着所有有皇子的妃子,就怕有人动手脚。皇后还漫不经心招诸妃聚了几回,喝了几杯酒,淡淡安抚了几句,态度是不温不火,可那目光淡淡一扫,宫里的这些女人就想打寒战。这么可怕的人谁 敢招惹,皇帝要还能说了算,大家拼了命,或许还有争一争的心思,现在是皇后说了算,谁 活得腻了,敢和这么可怕的人对着干啊。
在得不到后宫支持的情况下,宗室和权臣们就凉了半截,其中蹦达的最欢,手里实权最大的人,一人坠马重伤,一人好端端在花园里走,一跤跌到石 头上,头破血流,还有一人,居然喝水喝得直接就呛死了。
虽然没有人会相信这是意外,但没有铁证,谁 也不能对当朝重臣和皇后,皇子们有什么动作,更何况,这些人防范本来就极严,到底要多么强大的力量,怎样不可思议的武功才能如此轻易,且不留痕迹地制造这样的意外呢……
光细想一下,皇后和后族暗中所握的死士高手的杀伤力,就足以让人全身冒冷汗了。
其后,在皇后与后族或软或硬,恩威并施的手段之下,一切的反对声音渐渐消弥,朝局遂定。
皇后又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让满明重臣对她括目相看。
这个忽然成为一国至尊的女子,并未擅作威福,随意指手划脚,不管是宫中,还是朝中,她处事,始终中正平和,宽严相济,朝政繁重,她竟可举重若轻,琐务放手交权,自有父兄替她看着,而要事,也能细听臣子们的议论,并适当表示自己的意见。
最开始,臣子们只把这个女人,当成必须放在帘子后头的摆设,也有人担心,她被家族在背后操纵。但不过两 三个月间,已 没有任何一个重臣,敢于轻视她。这个以前,只守在深宫的女子,竟是真的深通种种经世之术。
就这样,已经是皇后深自敛抑,尽量不张扬的结果。她刚刚站在朝堂上,不便过于锋芒毕露,刺激那些保守的士大夫们,暂时没有什么大动作,只要露出足够的能力与精明,让人不敢糊弄她,也就够了。
毕竟她并不嗜杀,也谈不上什么野心,虽是万不得己走到这一步,她还是希望能尽量平稳地完成全部的政权过渡,以相对温和的方式,确立她的权威。
如果不是邻国欺这边女主临朝,人心不稳,乘机挥兵来攻,或许她就这么不温不火,平平淡淡,将就着把这个当权皇后做下去了,在史书上,也就留下贤而有才,这种比较通用的评价了。
皇帝重病不起,皇子年幼,皇后刚刚临朝,如此人心惶惶之时,邻国以侵国之兵来攻,简直就是灭顶之灾。而皇后要凤驾亲征的决定,更是雷翻了满朝文武。
这都什么时候了,这个女人还来添乱,你治国是还有点才能,但这打仗可不是小事啊……
皇后自己也甚无奈,她是女子,毕竟威信未立,家族势力虽大,却也只在朝中,于军中的影响力有限。她再有神机妙算,隔着上下无数官员,指挥千里之外,她自己也不甚了解的将军,这打法太吃力了,不如自己上吧。
可惜 没有人认同,不但大臣们跳脚,武将们更是抵制激烈。谁 乐意打仗的时候,头上就顶着一个主子, 而且还是个根本没见过血的女主子,这是打仗吗,根本就是找死吧!
皇后没有闲功夫一一说服,她只是把几个国中有名的勇将叫到御花园,大家比了一回弓箭,赛了回马,顺手还舞了两 下剑。
然后,几个据说有万夫不挡之勇的大将,脸色就白了足足三天。
还有那大胆的,嘟哝了几回,打仗是万人敌之术,非匹夫之勇可定胜负……
皇后直接把人召到御营,约好各领一千人马,彼此攻防,半日之内,连破三阵,三员大将,面色惨然,无话可说。
这还是他们的营,他们的兵,他们带老带熟的下属,皇后完全是新人新配合,临时上阵临时教,真个化腐朽为神奇了。皇后也不自得,只笑着赞 一众大将兵练得好,人人令行禁止,她刚入军中,便可指挥如意,方能有此奇效。
众将笑在脸上,苦在心中,这意思就是,只要是受过训练完全合格的士兵,皇后就有自信带好,谁敢再拦 着,谁 就是没练好兵了。
虽然其后的阻力还是有一些,但已经无关紧要了。
皇后将朝政交托父兄,把皇长子交给生母玉妃,在这个国家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候,倒不用担心这个女人动什么心思,相反,为了保住儿子将来的一切,玉妃以及她的家族也只能全力在后方支持她。
之后便是大军交战,一路凯歌,在一片辉煌胜利之后,皇后所付出的心力精力也是巨大的。再怎么天纵之才,再怎么用超人的来历开金手指,一个女人,背后只有一个人心惶惶的朝廷,手里是对她并不了解,也谈不上信任或感情的各方大将,要指挥千军万马,压服一众悍将,稳定内部矛盾,打败倾国之军,其中 艰难,绝不是史册上,军报上,那轻轻松松几行字,可以说明的。
但最后,她终于胜利了。
胜利便是正义,胜利便是辉煌。
胜利让她在军中有了根基,让她在军队里得到拥护,让她也在战斗中,慧眼提拔了放多英才,成为以后军中最强大的基石 。
胜利让她在朝中的威望如日中天,救国的大功,令本来对她有所保留的文官集团再没有别的话可说,令原本还有些闲言碎语的宗室诸王,也都闭上了嘴巴。
回京之后,重接执掌举国大权,所有的施政,治国,各项人事任免,都顺利轻松了许多。她可以比较明显地表述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会受到过多的反弹和抵制。
她提拔出色的臣子,她选择正确的施政路线,她适当地改革一些弊端,她也比较严格地约束母族。她始终没有过多的锋芒,过份的精明。从不急着实施什么了不起的新主张,对臣下的私德,只要不过火,也一概宽容。她制订比较中允的议决政事,选拔官员的规则,并始终遵守。她挑选有名望,有能力的人,形成比较稳定的朝堂格局,大事多议决于众,而大多数时候,她自己只要定下一个基本的调子即可。
且她真正善 待 皇子,认真教导,到了后期,于政事上,越少发言,而由皇子自己表达意见。
哪怕是最苛刻,最保守,最拘泥的臣子,也找不到指责这位皇后的理由。
她有救国护民之功,她有平乱定局之德。她有治政之才,却从未有擅权谋利,枉作威福之举。她有那样的功绩声望,不但不揽权,反而放权于下。执政十余年,她给人的印象,始终只是平和,宽仁,甚至谈不上太圣明。
然而,就是在这除了最初保国之战外,平平淡淡,没有太多光彩的十多年中,国家政局出奇地稳定,民间劝农促桑, 民生安泰,国库收入多有丰盈,边关上对邻国的小规模复仇战始终没有停止。因为规模小,并不影响国内民生,户部军部也不会有太多负担,而因为皇后用人得当,支援得力,虽然战斗是小规模的,但一步步蚕食过去,一次次合约签定,大量的财物,人口 ,马匹,耕牛,良田都为本国所有,更使得国力大大增强。
对于长年迷糊,完全失去清醒意识的皇帝,她也亲自照料,哪怕操劳国事,疲累不堪,也从不曾疏忽过皇帝。经年累月,就算是最长情的人,都疲惫了,最功利的人,都放弃了,只有她的关切不变。就算是本来对她有再多怀疑的人,经过了十多年,所见所闻,也只得懊恼他们自己的小人之心了。
等到皇长子成年之后,可以亲自参理政务,她只在旁边再辅偌了半年,看着情况没什么大错,说撤帘就撤帘,半点也不拖泥带水,毫无恋栈之意。从此再不闻问朝政,每日只在后宫,赏花饮酒,聚众说笑,兼照料晕迷的皇帝罢了。
至此,天下间,再无一人能说她半个“不”字。
就连后宫之中,因为需要大家争宠争爱的皇帝成了不能表达任何意见的废人,女人们全都老老实实,皇后待 她们公正宽和,所有的皇子公主都受到了极好的教育,皇子们成年后封王出宫,也可以把生母接出,公主们出嫁后也能时时迎母亲去住。而没有子女的宫妃们,早在多前年, 在确诊皇帝没有可能恢复后,皇后就将她们都赐重金 送归娘家,且每月还许她们入宫晋见一次,在外头若是受了委屈,尽可求告。当然,这些女子是不可能再出嫁的,如果在娘家不自在,皇后也赐她们道观,让她们可以出家为道,但却不受过多清规束缚,观中产业俱都不菲,比较安乐自由的生活还是没有问题的。因 这些女子仗着皇后的保护,过得颇为安乐逍遥,甚至还在京城贵女中,引发了当女道士的风潮,还有过公主成年,不愿出嫁,情愿为道士,却又可自由地与天下英才结交的故事。
这也是她当政之时,唯一引来臣子非议的决策,也是她唯一力排众议,一意孤行的决策。
当年,颇多人暗中议论她排除异己,不守祖制,妒嫉不容等等,但多年后,再看当年宫中妃嫔,俱有安逸生活,皇后行事,更无失德之处,世人方知感慨叹息。
便是当年生过皇子的妃子,对她也没有怨言。在深宫里活过的人,都知道那是多么可怕的地方,若不是皇帝忽发疾病,当年的绝色佳人,又有几个能安安乐乐,活到如今,当年的小小孩儿,又有多少能平平安安,长大成人,若没有皇后坚持争取,如旧制一般,母在深宫,子封 王,哪及得上一家团聚,和乐自在的快活。
自古以来,除了本来就以女子主政之国,其他各国虽偶有女子执掌天下的,谁 不曾在朝中大肆诛杀异己,谁 不曾于宫内斗得你死我活,甚至母子成仇,夫妻反目,也是常事,唯有这一位,不管正史野史,对她的评价,都是有诸后之才,而无诸后之恶。
甚至在多年后,皇帝终于驾崩之时,已经失去这个皇帝多年,但依旧运转自如的朝堂没有什么大反应,但在一月后,刚刚被新皇尊为皇太后的女子含笑而逝后,却是满朝痛哭之声。
大臣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怀念 这位皇后。哪怕是新皇已 立,且能力确实不错,但怀想皇后执政时那种自由,宽松的气氛,那种被信任,被尊重的感觉 ,依旧让人痛断肝肠。
这位皇后,待人极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从不刻意敲打任何大臣,从不故意在臣子当中划分派别,利用他们处突内斗来牵制臣下。从不随意打压武将,从不乱派监军。
在她执政的时代,竟没有任何一个重将,在大胜大捷军中威信最高后,被调回京中,闲官高爵养起来,也没有任何重臣,在立下大功后,朝中声望太隆,必须引退或升为太师之类的荣誉职位,每每有人生起忧馋畏讥之心,每每 有人照着以前的老规矩这样做时,她便会亲自招人相见,倾心诚恳谈,释人胸怀。
她主政时,定下大的方向后,就放手让臣下作主,说到圣天子无为而治,一般都是那些宰相重臣们,对君臣关系最高的理想。然而,历朝历代,大多都是君臣斗法争权,何曾有过,真正完全对臣子放心的君王,可这几乎真正达到垂拱而治的局面,竟是由一个女人做到的。
她去之后,再不会有这样君主了。
哪怕皇长子是她教导的君王,也不可能有她的胸襟,事实上,这几年皇长子从主政,到登基,大家已经感受到了不同。
很多事,没有比较是看不出差异的。
皇后再贤再好,也是个女子,随着皇长子长大,已 经有人在暗中嘀咕,担心心她恋栈不去,而正直的文官们,当然应该站到皇长子这一边去。可是,她就这么甩手回了后宫,干净俐落到极点,真由皇长子掌权大家才感受到其间的不同。
皇长子不是不能干,不是不圣明的,可是,真正太圣明的君王,未必是臣子们最欢迎的。凡事自己做主的多了,未必愿意上头有个圣明烛照主就那么盯着。
在这样的对比,这样的感慨之后,皇太后之死,确实引来的满朝悲声,在掌握话语权的文臣们的操作下,史书上对这位皇后的谥美之词 ,相关野史的种种美好传 说,更是多得数不尽。
因皇后美名遗泽,后族一直未遭冷遇清洗,成为少数能够全始全始的掌权外戚之家,其爵禄甚至与国同戚休。(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