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蓬莱仙岛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个岛离大陆那么近,令人怀疑它原本就是大陆的一部分。
岛上除了海鸟以外,别的动物并不多,然而植物品种却异常丰富。所谓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也不过如此。
在那临海的巨石上,立着一个人。他拈着胡须望着远空。在海平面的上方,云层飞快地移动着,向着岛的方向压来,仿佛要将这岛挤碎。
远处的海浪一个一个袭来,它们奋勇向前、争先恐后地跳上岸,却无法越过那些轻柔无比的细沙。细沙扯住了海浪的衣襟,海浪们徒劳地挣扎着,只稍稍用力一挣,衣裳就被细沙扯破。然而被扯破的,其实不仅仅是它们的衣襟,还有它们的躯体。海浪无奈地望着近在咫尺的岛上的土地,慢慢地融入了沙里。
后面的海浪们不甘埋没于海中、埋没于沙下,似乎憋足了劲要冲上岸。它们集结在一起,共同喊起了号子。号子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激越,最终形成了一片怒吼。海浪们手挽手,猛烈而快速地向岸上扑去。当先的几个快活地冲上了巨石顶,它们想将立在巨石上的那个人淹没。
那个人神情太落魄。他的落魄虽然与海浪们无关,但是他的落魄影响了海浪们的斗志。淹没,淹没!然而最终淹没的,只不过是他的一双鞋。
那个正在沉思的人惊醒似地抬起了脚,愤然把那些海浪踩碎在巨石上。
“教主!”听到后面有人叫他,那人回过头来。
来人站在石下仰头道:“教主,请回吧。诸位长生人(注1)已经到齐了,正在等您议事。”
那人跺跺脚,跳下巨石,扶着来人的手离开了。海波们似乎失去了作战的动力,它们也渐渐变得庸懒,不再冲向巨石,不再冲向沙滩。一切都涣散了,一切也归于平静。
这里便是被称作仙岛的甬东。
甬东在帝国最东面的海中,古称“海中洲”。当年秦始皇为了求仙访道,派人出海寻访仙山。无数人因为一无所获而一门惨死。终于有一个自称徐福的方士自告奋勇求见秦始皇。他说以前的方士之所以无法寻到仙山、无法采到仙草炼长生不死药,是因为仙山本在缥缈间,仅凭数人之力是难以找到的。
于是秦始皇依徐福的要求,挑选有灵性的童男童女数千人,随同他一起出海去寻仙岛。徐福便率领着童男童女乘大船到了甬东之岛,在此登仙而去。这座岛被后世称为“蓬莱仙岛”,与北方的渤海中的蓬莱岛遥相呼应,与方丈、瀛州等一样成为众多仙岛中的一个。
徐福登仙之后,后世有无数人来此求仙问道。这之中,便包括方才站在巨石上的那个人。他便是孙恩。
叔父孙泰的死亡,令孙恩触动很大。他知道叔父秉承着天师道的道义,十数年传道,非常不易。数百年前,自三位天师创立、传播这天师道,这个教就饱受磨难。
张道陵先师创教时,追随者并不多,传承也只限于乡邻左里;张衡先师继承道教时,险些被认为是异端;张鲁先师时期,无数人怀疑他与黄巾军的太平道有关联。曹操就曾用张角来比喻张鲁、而孙策也曾用于吉来比喻张鲁,令张鲁建立拯救世人于战争、于磨难的梦想破灭,只能偏居于汉中一隅。
司马氏得天下之后,太平盛世正适合天师道的传承。没曾想此时从西方传来的沙门佛教却大举侵入长安、洛阳,顿时朝野一派崇佛之气象,仍旧信奉天师道的只剩一些名门旧族。
沙门的创始人原是西方某国的王子,之后修行参悟而得道成仙,被称为佛陀。这个教的教义与天师道有许多相近之处,但入教却不像天师道那般繁复,因此只要是修佛之人都可以入佛门,不计天资与身份,也不计华夷人种,这使得北方胡人也纷纷修佛。除了华族外,更是无人信奉天师道。
尽管如此,王朝南移使南方旧族势力扩大,天师道也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叔父孙泰借机扩大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信奉了天师道。然而,叔父最终之败,在于他还对晋国抱有梦想。孙恩对此笃信不疑。
叔父想通过影响晋国政坛来兵不血刃地成为事实的主宰。他太过自信,也太轻信人们信道的目的了。连叔父自己信道的目的到后来也受到了欲望的浸染。
他沉迷于自己所取得的那些成就,他相信尊崇他的大臣贵族们会像尊崇他们的皇帝那样;他误以为只要自己振臂一呼,大臣贵族们便会舍弃他们的皇帝而聚集到他的羽翼之下。毕竟连家财都可以舍弃的人,有什么不可以舍弃呢?毕竟人国怎能强过完美的天国呢?
但是,教权终究没有斗过皇权。因为皇权可以合法地拥有军队、土地,而教权则没有。叔父之败,在于他轻信了教义能够打败军队、能够占领土地,趋走不平。叔父之败,在于他没有反思先师张鲁为何只能守住汉中而不能平定天下,为何最终连汉中都没有守住而降于曹操。
对于张鲁的失败,孙恩认为他败在生不逢地,也生不逢时:
张鲁的汉中本是军事要冲,是蜀中与关中的咽喉要道。但因为其地形易守不易攻,所以虽是兵家必争之地,但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然而正是因为地理位置过于优越,所以不免受到南、北、东三面军阀的垂涎。张鲁穷于应付外来侵袭而使得国库空虚、兵力骤减、良将不附。
孙恩以为,倘若张鲁擅于动用外交技能以汉中为本营进而攻取南方蜀地,则胜败未可知也。
可惜张鲁错过了大好时机,等到曹操迅速扫荡中原,先后击败吕布、袁绍、马超、韩遂之后,张鲁已成了曹操在北方最后的阻力。势单力薄的张鲁连个同盟也找不到,怎能抵挡曹操从征伐孙权、刘备的南征军中调来的十万精兵?
张鲁凭一介地方豪强之位,进身而为诸侯。孙泰乃皇亲国戚、朝廷重臣所倚重宠信之人,何忧功名富贵哉?
孙父孙泰在世时,孙恩也曾跟他讲过这些道理,然而孙泰对此不屑于顾。他终于在不明不白间,留下教众升仙而去。
孙恩从叔父的失败里映证了自己的分析,他看到了靠内部的力量不足以触动晋国,同时他又看到了民众的力量。东汉末年的黄巾军之所以未能成功,并不是他们做法有误,而只是因为他们的策略不佳,甚至运气也不佳,偏偏碰上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眼下晋国除了刘牢之等人之外,哪有什么英雄?而刘牢之不过是司马元显手下的爪牙而已。他们防范西方的桓玄、北方的秦、燕都唯恐不力,哪有心东顾?
当孙恩逃到甬东海岛之后,发觉这里不仅是避难的好处所,也是蓄积力量的中心地带。因为甬东所处的会稽郡,尽管是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的封地,却也是百姓对朝廷政策最不满之处。东南民心可用!
难道正是先师冥冥中的旨意才令自己归向甬东、归向蓬莱?
孙恩一心要规避叔父孙泰靠教民自发战斗的方式。这种方式两百年前黄巾军就已经证明了行不通。他想建立一个真正的军队。
孙恩在不断地搜求懂得战争的人才。然而令他失望的是,晋国的士族、文人虽然信奉天师道者众多,但军官、士兵中信奉者极少。信道的不懂军事,懂军事的却又不信道。放眼望去,没有一个能入他法眼。孙恩尽管知道自己不是擅战之人,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每战必亲临前线,以鼓舞士气。
现在的孙恩,在句章被刘牢之、刘裕击败后,正准备与教众们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当孙恩步入大厅后,所有教众全都站起来,两手合在胸前,念道:“教主洪德无量。”
“诸位道友,洪德无量。”
孙恩走到厅的最里面,先掸掸衣服,正正头冠,然后恭恭敬敬向香案上的三个牌位行了一个礼。之后缓缓转身,扫了所有人一眼,开口说:“此番出师不利,乃是天师考验我等。我等一则新近入道者较多,并非所有道友都能领会道义;二则诸位未参法军事。
“虽然道义在我一方,然而我等长生人仍需与凡人作战。战斗,乃凡人之事,非道友之事。事处危急之秋,我等不得不以凡人之战应对凡人之事。先师有旨,不懂兵法、不懂军事,必然会阻碍我道众行天下大义。各位道友在修习教义之余,也请多修习兵法。如今以兵机平天下,将来以道义治天下。请互勉!”
大厅里一片肃穆之情。在两侧立着的卢循、姚盛等低着头不语。卢循后面的一个长髯者一直拿眼盯着孙恩。等孙恩说完后,斜着眼瞟了卢循一眼,即便也跟着卢循低下头去。
孙恩见自己的话说得稍许沉重,令士气有一些消沉,尤其会让领军攻上虞、句章的几个将领泄气。孙恩意识到此刻是激励士气的时候,不是打击众人的时候。
他调转话锋说道:“句章城攻城不利,并非姚帅之过,乃天意使然。姚帅不必介意。上虞之战亦是如此。我昨夜观天象,见西方明星近日暗淡,东方一星变得明晰。此乃吾道友之幸事。俗人皆知,胜败乃兵家常事。
“汉末黄巾起义,最终之所以全军覆没,我以为乃是因过于看重满,而不注重亏。先师一再告诫我等,凡事皆有度,不可强求。群雄并起之时,不可妄与争锋,不如暂避以待时机。汉王刘邦岂能敌霸王?无非是等待时机,在霸王疲于应对各方对抗之时再一举歼之。成,未必佳;败,未必废。也请诸道友共勉。”
他这话说完,卢循身后的长髯者不禁点点头,微微笑了。
见到教主并没有苛责,教众们的心情又变得激奋起来。一时间,大厅里又失去了肃穆气氛,恢复了往里的喧嚣。
(章节注:
注1-长生人。天师道称教众为长生人。
)
这个岛离大陆那么近,令人怀疑它原本就是大陆的一部分。
岛上除了海鸟以外,别的动物并不多,然而植物品种却异常丰富。所谓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也不过如此。
在那临海的巨石上,立着一个人。他拈着胡须望着远空。在海平面的上方,云层飞快地移动着,向着岛的方向压来,仿佛要将这岛挤碎。
远处的海浪一个一个袭来,它们奋勇向前、争先恐后地跳上岸,却无法越过那些轻柔无比的细沙。细沙扯住了海浪的衣襟,海浪们徒劳地挣扎着,只稍稍用力一挣,衣裳就被细沙扯破。然而被扯破的,其实不仅仅是它们的衣襟,还有它们的躯体。海浪无奈地望着近在咫尺的岛上的土地,慢慢地融入了沙里。
后面的海浪们不甘埋没于海中、埋没于沙下,似乎憋足了劲要冲上岸。它们集结在一起,共同喊起了号子。号子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激越,最终形成了一片怒吼。海浪们手挽手,猛烈而快速地向岸上扑去。当先的几个快活地冲上了巨石顶,它们想将立在巨石上的那个人淹没。
那个人神情太落魄。他的落魄虽然与海浪们无关,但是他的落魄影响了海浪们的斗志。淹没,淹没!然而最终淹没的,只不过是他的一双鞋。
那个正在沉思的人惊醒似地抬起了脚,愤然把那些海浪踩碎在巨石上。
“教主!”听到后面有人叫他,那人回过头来。
来人站在石下仰头道:“教主,请回吧。诸位长生人(注1)已经到齐了,正在等您议事。”
那人跺跺脚,跳下巨石,扶着来人的手离开了。海波们似乎失去了作战的动力,它们也渐渐变得庸懒,不再冲向巨石,不再冲向沙滩。一切都涣散了,一切也归于平静。
这里便是被称作仙岛的甬东。
甬东在帝国最东面的海中,古称“海中洲”。当年秦始皇为了求仙访道,派人出海寻访仙山。无数人因为一无所获而一门惨死。终于有一个自称徐福的方士自告奋勇求见秦始皇。他说以前的方士之所以无法寻到仙山、无法采到仙草炼长生不死药,是因为仙山本在缥缈间,仅凭数人之力是难以找到的。
于是秦始皇依徐福的要求,挑选有灵性的童男童女数千人,随同他一起出海去寻仙岛。徐福便率领着童男童女乘大船到了甬东之岛,在此登仙而去。这座岛被后世称为“蓬莱仙岛”,与北方的渤海中的蓬莱岛遥相呼应,与方丈、瀛州等一样成为众多仙岛中的一个。
徐福登仙之后,后世有无数人来此求仙问道。这之中,便包括方才站在巨石上的那个人。他便是孙恩。
叔父孙泰的死亡,令孙恩触动很大。他知道叔父秉承着天师道的道义,十数年传道,非常不易。数百年前,自三位天师创立、传播这天师道,这个教就饱受磨难。
张道陵先师创教时,追随者并不多,传承也只限于乡邻左里;张衡先师继承道教时,险些被认为是异端;张鲁先师时期,无数人怀疑他与黄巾军的太平道有关联。曹操就曾用张角来比喻张鲁、而孙策也曾用于吉来比喻张鲁,令张鲁建立拯救世人于战争、于磨难的梦想破灭,只能偏居于汉中一隅。
司马氏得天下之后,太平盛世正适合天师道的传承。没曾想此时从西方传来的沙门佛教却大举侵入长安、洛阳,顿时朝野一派崇佛之气象,仍旧信奉天师道的只剩一些名门旧族。
沙门的创始人原是西方某国的王子,之后修行参悟而得道成仙,被称为佛陀。这个教的教义与天师道有许多相近之处,但入教却不像天师道那般繁复,因此只要是修佛之人都可以入佛门,不计天资与身份,也不计华夷人种,这使得北方胡人也纷纷修佛。除了华族外,更是无人信奉天师道。
尽管如此,王朝南移使南方旧族势力扩大,天师道也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叔父孙泰借机扩大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信奉了天师道。然而,叔父最终之败,在于他还对晋国抱有梦想。孙恩对此笃信不疑。
叔父想通过影响晋国政坛来兵不血刃地成为事实的主宰。他太过自信,也太轻信人们信道的目的了。连叔父自己信道的目的到后来也受到了欲望的浸染。
他沉迷于自己所取得的那些成就,他相信尊崇他的大臣贵族们会像尊崇他们的皇帝那样;他误以为只要自己振臂一呼,大臣贵族们便会舍弃他们的皇帝而聚集到他的羽翼之下。毕竟连家财都可以舍弃的人,有什么不可以舍弃呢?毕竟人国怎能强过完美的天国呢?
但是,教权终究没有斗过皇权。因为皇权可以合法地拥有军队、土地,而教权则没有。叔父之败,在于他轻信了教义能够打败军队、能够占领土地,趋走不平。叔父之败,在于他没有反思先师张鲁为何只能守住汉中而不能平定天下,为何最终连汉中都没有守住而降于曹操。
对于张鲁的失败,孙恩认为他败在生不逢地,也生不逢时:
张鲁的汉中本是军事要冲,是蜀中与关中的咽喉要道。但因为其地形易守不易攻,所以虽是兵家必争之地,但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然而正是因为地理位置过于优越,所以不免受到南、北、东三面军阀的垂涎。张鲁穷于应付外来侵袭而使得国库空虚、兵力骤减、良将不附。
孙恩以为,倘若张鲁擅于动用外交技能以汉中为本营进而攻取南方蜀地,则胜败未可知也。
可惜张鲁错过了大好时机,等到曹操迅速扫荡中原,先后击败吕布、袁绍、马超、韩遂之后,张鲁已成了曹操在北方最后的阻力。势单力薄的张鲁连个同盟也找不到,怎能抵挡曹操从征伐孙权、刘备的南征军中调来的十万精兵?
张鲁凭一介地方豪强之位,进身而为诸侯。孙泰乃皇亲国戚、朝廷重臣所倚重宠信之人,何忧功名富贵哉?
孙父孙泰在世时,孙恩也曾跟他讲过这些道理,然而孙泰对此不屑于顾。他终于在不明不白间,留下教众升仙而去。
孙恩从叔父的失败里映证了自己的分析,他看到了靠内部的力量不足以触动晋国,同时他又看到了民众的力量。东汉末年的黄巾军之所以未能成功,并不是他们做法有误,而只是因为他们的策略不佳,甚至运气也不佳,偏偏碰上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眼下晋国除了刘牢之等人之外,哪有什么英雄?而刘牢之不过是司马元显手下的爪牙而已。他们防范西方的桓玄、北方的秦、燕都唯恐不力,哪有心东顾?
当孙恩逃到甬东海岛之后,发觉这里不仅是避难的好处所,也是蓄积力量的中心地带。因为甬东所处的会稽郡,尽管是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的封地,却也是百姓对朝廷政策最不满之处。东南民心可用!
难道正是先师冥冥中的旨意才令自己归向甬东、归向蓬莱?
孙恩一心要规避叔父孙泰靠教民自发战斗的方式。这种方式两百年前黄巾军就已经证明了行不通。他想建立一个真正的军队。
孙恩在不断地搜求懂得战争的人才。然而令他失望的是,晋国的士族、文人虽然信奉天师道者众多,但军官、士兵中信奉者极少。信道的不懂军事,懂军事的却又不信道。放眼望去,没有一个能入他法眼。孙恩尽管知道自己不是擅战之人,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每战必亲临前线,以鼓舞士气。
现在的孙恩,在句章被刘牢之、刘裕击败后,正准备与教众们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当孙恩步入大厅后,所有教众全都站起来,两手合在胸前,念道:“教主洪德无量。”
“诸位道友,洪德无量。”
孙恩走到厅的最里面,先掸掸衣服,正正头冠,然后恭恭敬敬向香案上的三个牌位行了一个礼。之后缓缓转身,扫了所有人一眼,开口说:“此番出师不利,乃是天师考验我等。我等一则新近入道者较多,并非所有道友都能领会道义;二则诸位未参法军事。
“虽然道义在我一方,然而我等长生人仍需与凡人作战。战斗,乃凡人之事,非道友之事。事处危急之秋,我等不得不以凡人之战应对凡人之事。先师有旨,不懂兵法、不懂军事,必然会阻碍我道众行天下大义。各位道友在修习教义之余,也请多修习兵法。如今以兵机平天下,将来以道义治天下。请互勉!”
大厅里一片肃穆之情。在两侧立着的卢循、姚盛等低着头不语。卢循后面的一个长髯者一直拿眼盯着孙恩。等孙恩说完后,斜着眼瞟了卢循一眼,即便也跟着卢循低下头去。
孙恩见自己的话说得稍许沉重,令士气有一些消沉,尤其会让领军攻上虞、句章的几个将领泄气。孙恩意识到此刻是激励士气的时候,不是打击众人的时候。
他调转话锋说道:“句章城攻城不利,并非姚帅之过,乃天意使然。姚帅不必介意。上虞之战亦是如此。我昨夜观天象,见西方明星近日暗淡,东方一星变得明晰。此乃吾道友之幸事。俗人皆知,胜败乃兵家常事。
“汉末黄巾起义,最终之所以全军覆没,我以为乃是因过于看重满,而不注重亏。先师一再告诫我等,凡事皆有度,不可强求。群雄并起之时,不可妄与争锋,不如暂避以待时机。汉王刘邦岂能敌霸王?无非是等待时机,在霸王疲于应对各方对抗之时再一举歼之。成,未必佳;败,未必废。也请诸道友共勉。”
他这话说完,卢循身后的长髯者不禁点点头,微微笑了。
见到教主并没有苛责,教众们的心情又变得激奋起来。一时间,大厅里又失去了肃穆气氛,恢复了往里的喧嚣。
(章节注:
注1-长生人。天师道称教众为长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