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 17 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元璋很多时候做法一向简单粗暴,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做法是最简单有效的。
蒙古人的残酷统治其实早就将大多数人的脊梁给打断了,真正英勇不屈的,当年崖山的时候就差不多都殉国了,留下来的,自然都是信奉所谓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俊杰。这样的人如果跟他讲什么道理,那说不得无理也能搅出三分来。但是朱元璋这边,压根懒得跟这些人讲道理,直接将人抓了砍了再抄家,对外宣布的罪名是丧心病狂,勾结鞑子,意图颠覆义军,让百姓重新回到水深火热当中去。
这个罪名自然是死罪,反正人已经抓住了,说他们有什么罪名,那就有什么罪名!何况他们做出来的那些事情,本来就说不过去。能够在元人政权下面过得比较滋润的家族,多半不是什么好东西,所谓二鬼子比鬼子还凶残,这些人为了能够讨好元廷,原本就做了不少天怒人怨之事,只是之前为了稳定没有翻出来,如今翻起旧账,自然下面的百姓只有拍手叫好的份。
尤其,查抄了这些人家的家产,弄到的粮食金银还有其他的各种动产不动产足以让府库瞬间膨胀一倍还多,顿时,朱元璋心里头立马就踏实了很多。不管是根据他自个的经验,还是舒云潜移默化的灌输,打仗打的就是钱粮,钱粮不足,军队再精锐也是白搭。因为越是精锐的军队,就越需要充足的后勤。
当然,这样的雷霆手段不是没有后遗症的,也有人劝过朱元璋,这种事情要缓缓图之,他这般下狠手,日后攻打其他城池,只怕那些大户豪门会心有抵触。
朱元璋却压根没有妥协的意思,用他的话来说,这些人当年既然能够对元人屈服,那么,只要他刀子足够快,他们自然也会屈服。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虽说没什么文化,却在权术上头天生极为精通,拉一批打一批的手段玩得不要太溜。都到这个时候了,还有许多人觉得朱元璋之前的举措就是为了排除异己,给自个手底下的人腾位置,只不过就是找了个借口而已。所以,当应天这边的消息传出去的时候,就有人觉得朱元璋这是穷怕了,目光短浅,不知道拉拢当地士绅,因此,对朱元璋难免有些轻视,转而盯着其他人去了。
朱元璋如今许多事情会带回来处理,他并不避讳舒云,舒云干脆跟朱元璋共用书房,两人一人占据了一半的地方,顺便将两个孩子也带上。
朱标按照这个时候的标准,已经可以带着启蒙了,朱元璋一直想要给朱标找一个靠谱的先生给他启蒙,但是一时半会儿还真没什么合适的人选。
朱元璋如今手底下也是有几个文人的,只是多半是谋士一流,很显然,朱元璋觉得这些人给儿子启蒙,难免会让儿子染上一些阴私毛病,另外就是,他自个是个工作狂,也是见不得手底下的人轻松,朱元璋如今手底下人才不多,大多数都是武将,那些政事还都得靠着那些文人操持,所以,真抽不出人手来给儿子启蒙。
至于随便找一个什么的,朱元璋无论如何也是不乐意的,他如今也算是一方诸侯了,要是儿子的启蒙老师就是个普通文人,岂不是太掉价了!最重要的是,在朱元璋看来,只要朱标不夭折,未来就是板上钉钉的继承人了,他的老师,自然也得是一方名士才行。
舒云倒是不想讲究这些,毕竟,像是她之前所在的那个时代,从幼儿园到大学,不知道会经历多少老师呢,隔个十几年时间,说不定路上遇到了,都认不出来当初老师长什么模样了!所以启蒙老师的事情也没必要太讲究了,反正到了后来,朱标走到什么程度,又不是看他的启蒙老师是谁!
不过,舒云的想法并没有说出来,横竖朱标年纪还小,放到后世,这个年纪也不过就是刚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年纪,那时候,各类教育学家还在那里为了是否需要提前教育的事情争执不休呢!舒云自个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是除了学了拼音还有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其他的就是跟着老师各种玩。
这样的工作,舒云觉得自个也能完成,所以,她除了照旧给朱标和朱径潦肥樯系墓适轮猓褪墙腥酥谱髁烁髦滞婢撸盟亲愿鐾妗f匠5氖焙颍碳妇淙偾В馗吹拇问嗔耍疽簿退懔耍故歉龌岸妓挡焕鳎恢澜婢咄炖锶械玫酱x际强谒褂〉男《髂兀毂暌丫鼙诚虏簧俣髁恕
儿子都是自家的好,朱元璋怎么看都觉得自个长子颇为聪明伶俐,更是坚定了要给儿子找个好先生的决心。
原本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王氏却是对此颇为不满,毕竟当初朱文正他们读书的时候,给他们上课的就是个落魄文人,也没个正经的功名,结果轮到朱标这边,就一定要是大儒名士了,这难免叫她心中觉得不平。
老实说,对王氏这个寡嫂,舒云也觉得有些头疼,她不算什么坏人,但是就是个寻常妇人,目光短浅,心眼也不大,还容易钻牛角尖。她一辈子能够依靠的就是儿子了,所以,她总是觉得自个儿子被错待了。不仅如此,她还将这样的观念灌输给了朱文正。
老朱家的基因是真不错,朱文正也是个颇为出色的年轻人,并不拘泥迂腐,还很是善于变通,领兵打仗几乎是刻在骨子里头的天赋,虽说之前就是带了一千兵马,却已经显露了他的天分。
对于这个侄子,朱元璋是非常欣赏的!这年头,打仗靠的就是同乡还有亲族,项羽靠的是当年江东的八千子弟,之所以乌江自刎,也是因为这些江东子弟也在楚汉之争中消耗完了!刘邦靠的也是沛县的乡党,刘秀起家的关键也是南阳子弟……正常情况下,将领的亲兵一般都是宗族子弟,世代将门才会用家中的家丁佃户。朱元璋能轻松攻入应天,就是因为他将一部分降兵充作亲兵,收服了这些人的心。实际上呢,他真正信任的还是同乡冯国用。
朱文正是他的侄子,又是养子,既然他有这样的才干,朱元璋哪有不看重的道理,一直在着重培养提拔,结果王氏在后头叨咕,朱文正难免要受到影响,觉得朱元璋不公。
朱元璋很多时候做法一向简单粗暴,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做法是最简单有效的。
蒙古人的残酷统治其实早就将大多数人的脊梁给打断了,真正英勇不屈的,当年崖山的时候就差不多都殉国了,留下来的,自然都是信奉所谓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俊杰。这样的人如果跟他讲什么道理,那说不得无理也能搅出三分来。但是朱元璋这边,压根懒得跟这些人讲道理,直接将人抓了砍了再抄家,对外宣布的罪名是丧心病狂,勾结鞑子,意图颠覆义军,让百姓重新回到水深火热当中去。
这个罪名自然是死罪,反正人已经抓住了,说他们有什么罪名,那就有什么罪名!何况他们做出来的那些事情,本来就说不过去。能够在元人政权下面过得比较滋润的家族,多半不是什么好东西,所谓二鬼子比鬼子还凶残,这些人为了能够讨好元廷,原本就做了不少天怒人怨之事,只是之前为了稳定没有翻出来,如今翻起旧账,自然下面的百姓只有拍手叫好的份。
尤其,查抄了这些人家的家产,弄到的粮食金银还有其他的各种动产不动产足以让府库瞬间膨胀一倍还多,顿时,朱元璋心里头立马就踏实了很多。不管是根据他自个的经验,还是舒云潜移默化的灌输,打仗打的就是钱粮,钱粮不足,军队再精锐也是白搭。因为越是精锐的军队,就越需要充足的后勤。
当然,这样的雷霆手段不是没有后遗症的,也有人劝过朱元璋,这种事情要缓缓图之,他这般下狠手,日后攻打其他城池,只怕那些大户豪门会心有抵触。
朱元璋却压根没有妥协的意思,用他的话来说,这些人当年既然能够对元人屈服,那么,只要他刀子足够快,他们自然也会屈服。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虽说没什么文化,却在权术上头天生极为精通,拉一批打一批的手段玩得不要太溜。都到这个时候了,还有许多人觉得朱元璋之前的举措就是为了排除异己,给自个手底下的人腾位置,只不过就是找了个借口而已。所以,当应天这边的消息传出去的时候,就有人觉得朱元璋这是穷怕了,目光短浅,不知道拉拢当地士绅,因此,对朱元璋难免有些轻视,转而盯着其他人去了。
朱元璋如今许多事情会带回来处理,他并不避讳舒云,舒云干脆跟朱元璋共用书房,两人一人占据了一半的地方,顺便将两个孩子也带上。
朱标按照这个时候的标准,已经可以带着启蒙了,朱元璋一直想要给朱标找一个靠谱的先生给他启蒙,但是一时半会儿还真没什么合适的人选。
朱元璋如今手底下也是有几个文人的,只是多半是谋士一流,很显然,朱元璋觉得这些人给儿子启蒙,难免会让儿子染上一些阴私毛病,另外就是,他自个是个工作狂,也是见不得手底下的人轻松,朱元璋如今手底下人才不多,大多数都是武将,那些政事还都得靠着那些文人操持,所以,真抽不出人手来给儿子启蒙。
至于随便找一个什么的,朱元璋无论如何也是不乐意的,他如今也算是一方诸侯了,要是儿子的启蒙老师就是个普通文人,岂不是太掉价了!最重要的是,在朱元璋看来,只要朱标不夭折,未来就是板上钉钉的继承人了,他的老师,自然也得是一方名士才行。
舒云倒是不想讲究这些,毕竟,像是她之前所在的那个时代,从幼儿园到大学,不知道会经历多少老师呢,隔个十几年时间,说不定路上遇到了,都认不出来当初老师长什么模样了!所以启蒙老师的事情也没必要太讲究了,反正到了后来,朱标走到什么程度,又不是看他的启蒙老师是谁!
不过,舒云的想法并没有说出来,横竖朱标年纪还小,放到后世,这个年纪也不过就是刚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年纪,那时候,各类教育学家还在那里为了是否需要提前教育的事情争执不休呢!舒云自个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是除了学了拼音还有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其他的就是跟着老师各种玩。
这样的工作,舒云觉得自个也能完成,所以,她除了照旧给朱标和朱径潦肥樯系墓适轮猓褪墙腥酥谱髁烁髦滞婢撸盟亲愿鐾妗f匠5氖焙颍碳妇淙偾В馗吹拇问嗔耍疽簿退懔耍故歉龌岸妓挡焕鳎恢澜婢咄炖锶械玫酱x际强谒褂〉男《髂兀毂暌丫鼙诚虏簧俣髁恕
儿子都是自家的好,朱元璋怎么看都觉得自个长子颇为聪明伶俐,更是坚定了要给儿子找个好先生的决心。
原本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王氏却是对此颇为不满,毕竟当初朱文正他们读书的时候,给他们上课的就是个落魄文人,也没个正经的功名,结果轮到朱标这边,就一定要是大儒名士了,这难免叫她心中觉得不平。
老实说,对王氏这个寡嫂,舒云也觉得有些头疼,她不算什么坏人,但是就是个寻常妇人,目光短浅,心眼也不大,还容易钻牛角尖。她一辈子能够依靠的就是儿子了,所以,她总是觉得自个儿子被错待了。不仅如此,她还将这样的观念灌输给了朱文正。
老朱家的基因是真不错,朱文正也是个颇为出色的年轻人,并不拘泥迂腐,还很是善于变通,领兵打仗几乎是刻在骨子里头的天赋,虽说之前就是带了一千兵马,却已经显露了他的天分。
对于这个侄子,朱元璋是非常欣赏的!这年头,打仗靠的就是同乡还有亲族,项羽靠的是当年江东的八千子弟,之所以乌江自刎,也是因为这些江东子弟也在楚汉之争中消耗完了!刘邦靠的也是沛县的乡党,刘秀起家的关键也是南阳子弟……正常情况下,将领的亲兵一般都是宗族子弟,世代将门才会用家中的家丁佃户。朱元璋能轻松攻入应天,就是因为他将一部分降兵充作亲兵,收服了这些人的心。实际上呢,他真正信任的还是同乡冯国用。
朱文正是他的侄子,又是养子,既然他有这样的才干,朱元璋哪有不看重的道理,一直在着重培养提拔,结果王氏在后头叨咕,朱文正难免要受到影响,觉得朱元璋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