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新扎庄主(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农妇、山泉、有点田!
人生足矣!
清晨,推开书房的临湖窗户,看着屋外的景致施奕文不禁感叹道。
这种田园牧歌似的生活,确实非常惬意,就在他享受着清晨的惬意时,有人轻轻的敲响了门。
然后鞠着腰身进屋的刘裕拱手道。
“奴婢见过少爷。”
“是刘裕啊,坐。”
施奕文客气的说道,不过刘裕却没有坐,对此施奕文倒也没有强求。
“少爷,这是庄里的账册,咱们石台庄一共田7786.3亩,其中临河上田2714.6亩……”
在刘裕报着数字的时候,施奕文并没有在意,这些东西都是死的,写在账上的,除了这些死物之外,还有一些活物,比如面前的刘裕,就是其中之一。
“除103家佃户之外,另有官奴34家117人……”
官奴,尽管昨天已经知道庄里有官奴,但是施奕文的眉头还是跳了跳。
“少爷,奴随庄走,既然皇帝把庄子赏给了您,那从今之后,您就是奴婢们的家主。”
鞠着身的刘裕显得非常平静,作为官奴的他,对于主人的更换,似乎他并没有多少反应,毕竟,他只是个奴婢。
“少爷,这是账册,请您过目。”
看着双手捧着账册的刘裕,施奕文笑了笑。
“账册你先管着,用新不如用熟,庄子里的事情,你都熟悉,我想知道,咱们庄子里的人,日子过的怎么样?”
日子过的怎么样?
作为庄主的施奕文当然需要关心!
走出家门,置身于庄子中,瞧着庄子里渺渺升起的炊烟,施奕文不禁陶醉在其中。
从今往后,这庄子就姓施了!
因为正是饭时,所以施奕文特意注意了一下佃户们的早饭,大都是小米粥,虽说是粥可却烧的很稠,而且大都面色红润,这倒让他稍微放心了些。
至少庄子里不是一群面黄肌瘦的饥民,不过想来也是,家家户户都租着几十亩地,吃饭应该没问题。
整整一早上,施奕文就那么在庄子里逛着,基本上也对庄子里的情况有了些了解。
“看来,庄里佃户的日子,虽然比不上江南,可瞧着应该是能吃饱饭的。”
一直跟施奕文身后的刘裕一听,脸色骤然急变,已经年过五十的他,也见过几个管庄太监,连忙说道。
“少爷,其实也就是这几个月能吃饱,毕竟地里的庄稼刚收,明年高梁小米快下来的时候,一天能吃上顿稠的,就算是好日子了。”
呃!
这是什么情况?
诧异的看着刘裕,施奕文满脸都是不解。
“少爷有所不知,咱们北方不比江南,江南的地界是一季两熟,北方却不成,大抵上七八成的一年只能收一季庄稼,就像咱们这吧,除了临河的两千多亩地在收完高梁后还能再种一季麦子,其它的几千亩地,到了冬天都得抛荒。”
“抛荒?”
睁大眼睛,施奕文问道。
“为什么要抛荒?”
“因为种麦子得靠水,没水的话种上了长出来也是个瘪子,打不出面来,光费种子,种了也是白种,也就临河的地方,能引到水浇地,这样才能收上两季,不过麦子的产量不比高梁、小米,一亩地也就一百二三十斤,庄里的佃户每家也就只二十来亩水浇地,顶破天了也就三千斤麦子,一多半都要交给庄里,剩下的那点粮食,一家五六口人,要吃到秋粮下来,这日子自然过的紧吧,为了多吃口粮食,都是进城把麦子卖了,换成小米、高粱……”
庄子里的日子……过的确实不怎么样!
瞧着施同知皱眉的模样,刘裕的心还悬在那,唯恐他加了租。对皇庄的佃户来说,最担心的就是新庄头上任后加租,现在换了主子,也是两样的道理。他是庄里的官奴,可同样也是庄里的佃农,这粮万万不能多交了。
“照你说,庄子里的日子过的是挺紧吧的!”
“哎,庄户人家差不多也就是这样,一年忙到头,能混个半饱,都是老天爷开恩了。”
“这么说,庄子里五千多亩地,一直闲着了?”
答案是肯定的。
从刘裕那里知道答案后,施奕文的心里想着的都是刘裕说的话,除了那句忙活一年混个半饱之外,恐怕也就是闲置的几千亩地了。
那可是五千多亩地啊。
心想着五千多亩地搁荒的事情,施奕文走到了院子里,看到小怜、寇芸、小浣她们正忙活着洗白菜。
“小怜,这是干什么?”
瞧着院子里堆放着的成堆的白菜,施奕文不解的问道。
“少爷,你们都是江南来的,这北直隶的冬天不比江南,天寒地冻的地里长不出东西来,想要吃菜,也就是秋天时,趁着菜多腌上些,咱们家几十口人,没有几千斤咸菜,那能撑得过去。”
没有理会那要中年仆妇话,施奕文诧异的睁大眼睛说道。
“什么?冬天就光吃咸菜?”
对于来自21世纪,早就习惯了返季节蔬菜的施奕文来说,自然不习惯这种日子。
正洗着菜的小怜抬头看着少爷笑道。
“还有萝卜,云嫂子,江南也是一样,到了冬天,差不多也就是咸菜,窖里的折菜总归是好烂的。”
见少爷一言不发的站在那,寇芸只以为他是在寻思着冬天吃什么。
“少爷这冬天要是想吃新鲜的,还可以用牛粪装木盒里入窖,种上白菜这样不见风日,长出苗叶皆嫩黄色,脆美无比,谓之黄芽菜,豪室以为其为嘉品,少爷,回头瞧瞧咱家的地窖有多大,到时候也能种上些……”
“那,大白菜呢?”
看着院子里忙少的丫环、仆妇,施奕文试探着问道。
“大白菜?”
在众人疑惑的功夫,施奕文拿起了地上的“菘菜”,这些白菜瞧着确实怪模怪样的,淡青色的白茎白叶,瞧着颜色像是白菜,可模样倒是有点像后世的黑白菜。
难道这就是明代的白菜?
现在还没有大白菜?(1)
突然间,施奕文呼吸变得有些急促,他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念头——发财了!
发财了!
在接下来的两天中,施奕文特意画了副画,甚至到书让人到京城里去询问,在确定没有人听说过大白菜之后,施奕文特意从空间的超市里拿出了棵大白菜,亲自下厨房炒了个羊肉大白菜,然后请吴才、刘裕吃饭。
“哎呀,老奴何德何能,居然劳少爷下厨……”
不等刘裕说完,施奕文就摆手说道,
“刘管家,我这家里没那么多规矩,你也别拿对付主子的法子对付我,我今天请你吃饭,吃的不是菜,是财!”
听施奕文这么说,别说是刘裕,就是吴才也傻了眼。
“公子,这是何意?”
“白菜者……百财!”
笑看着两人,施奕文说道,
“我想到,咱家剩下的那五千亩地种什么了,就种这个!”
(1)按《中国农史》“明清时期白菜的演化与发展”一文记载,白菜汉代驯化,但明代以前栽培的都是不结球的白菜,大白是15-16世纪在杭嘉湖地区培育成功,直到康熙年间在河北安萧县(徐水)栽培成功,成为贡品,乾隆曾专门写诗称赞,并在安萧县设菜园庄头,专管大白菜生产进贡。
农妇、山泉、有点田!
人生足矣!
清晨,推开书房的临湖窗户,看着屋外的景致施奕文不禁感叹道。
这种田园牧歌似的生活,确实非常惬意,就在他享受着清晨的惬意时,有人轻轻的敲响了门。
然后鞠着腰身进屋的刘裕拱手道。
“奴婢见过少爷。”
“是刘裕啊,坐。”
施奕文客气的说道,不过刘裕却没有坐,对此施奕文倒也没有强求。
“少爷,这是庄里的账册,咱们石台庄一共田7786.3亩,其中临河上田2714.6亩……”
在刘裕报着数字的时候,施奕文并没有在意,这些东西都是死的,写在账上的,除了这些死物之外,还有一些活物,比如面前的刘裕,就是其中之一。
“除103家佃户之外,另有官奴34家117人……”
官奴,尽管昨天已经知道庄里有官奴,但是施奕文的眉头还是跳了跳。
“少爷,奴随庄走,既然皇帝把庄子赏给了您,那从今之后,您就是奴婢们的家主。”
鞠着身的刘裕显得非常平静,作为官奴的他,对于主人的更换,似乎他并没有多少反应,毕竟,他只是个奴婢。
“少爷,这是账册,请您过目。”
看着双手捧着账册的刘裕,施奕文笑了笑。
“账册你先管着,用新不如用熟,庄子里的事情,你都熟悉,我想知道,咱们庄子里的人,日子过的怎么样?”
日子过的怎么样?
作为庄主的施奕文当然需要关心!
走出家门,置身于庄子中,瞧着庄子里渺渺升起的炊烟,施奕文不禁陶醉在其中。
从今往后,这庄子就姓施了!
因为正是饭时,所以施奕文特意注意了一下佃户们的早饭,大都是小米粥,虽说是粥可却烧的很稠,而且大都面色红润,这倒让他稍微放心了些。
至少庄子里不是一群面黄肌瘦的饥民,不过想来也是,家家户户都租着几十亩地,吃饭应该没问题。
整整一早上,施奕文就那么在庄子里逛着,基本上也对庄子里的情况有了些了解。
“看来,庄里佃户的日子,虽然比不上江南,可瞧着应该是能吃饱饭的。”
一直跟施奕文身后的刘裕一听,脸色骤然急变,已经年过五十的他,也见过几个管庄太监,连忙说道。
“少爷,其实也就是这几个月能吃饱,毕竟地里的庄稼刚收,明年高梁小米快下来的时候,一天能吃上顿稠的,就算是好日子了。”
呃!
这是什么情况?
诧异的看着刘裕,施奕文满脸都是不解。
“少爷有所不知,咱们北方不比江南,江南的地界是一季两熟,北方却不成,大抵上七八成的一年只能收一季庄稼,就像咱们这吧,除了临河的两千多亩地在收完高梁后还能再种一季麦子,其它的几千亩地,到了冬天都得抛荒。”
“抛荒?”
睁大眼睛,施奕文问道。
“为什么要抛荒?”
“因为种麦子得靠水,没水的话种上了长出来也是个瘪子,打不出面来,光费种子,种了也是白种,也就临河的地方,能引到水浇地,这样才能收上两季,不过麦子的产量不比高梁、小米,一亩地也就一百二三十斤,庄里的佃户每家也就只二十来亩水浇地,顶破天了也就三千斤麦子,一多半都要交给庄里,剩下的那点粮食,一家五六口人,要吃到秋粮下来,这日子自然过的紧吧,为了多吃口粮食,都是进城把麦子卖了,换成小米、高粱……”
庄子里的日子……过的确实不怎么样!
瞧着施同知皱眉的模样,刘裕的心还悬在那,唯恐他加了租。对皇庄的佃户来说,最担心的就是新庄头上任后加租,现在换了主子,也是两样的道理。他是庄里的官奴,可同样也是庄里的佃农,这粮万万不能多交了。
“照你说,庄子里的日子过的是挺紧吧的!”
“哎,庄户人家差不多也就是这样,一年忙到头,能混个半饱,都是老天爷开恩了。”
“这么说,庄子里五千多亩地,一直闲着了?”
答案是肯定的。
从刘裕那里知道答案后,施奕文的心里想着的都是刘裕说的话,除了那句忙活一年混个半饱之外,恐怕也就是闲置的几千亩地了。
那可是五千多亩地啊。
心想着五千多亩地搁荒的事情,施奕文走到了院子里,看到小怜、寇芸、小浣她们正忙活着洗白菜。
“小怜,这是干什么?”
瞧着院子里堆放着的成堆的白菜,施奕文不解的问道。
“少爷,你们都是江南来的,这北直隶的冬天不比江南,天寒地冻的地里长不出东西来,想要吃菜,也就是秋天时,趁着菜多腌上些,咱们家几十口人,没有几千斤咸菜,那能撑得过去。”
没有理会那要中年仆妇话,施奕文诧异的睁大眼睛说道。
“什么?冬天就光吃咸菜?”
对于来自21世纪,早就习惯了返季节蔬菜的施奕文来说,自然不习惯这种日子。
正洗着菜的小怜抬头看着少爷笑道。
“还有萝卜,云嫂子,江南也是一样,到了冬天,差不多也就是咸菜,窖里的折菜总归是好烂的。”
见少爷一言不发的站在那,寇芸只以为他是在寻思着冬天吃什么。
“少爷这冬天要是想吃新鲜的,还可以用牛粪装木盒里入窖,种上白菜这样不见风日,长出苗叶皆嫩黄色,脆美无比,谓之黄芽菜,豪室以为其为嘉品,少爷,回头瞧瞧咱家的地窖有多大,到时候也能种上些……”
“那,大白菜呢?”
看着院子里忙少的丫环、仆妇,施奕文试探着问道。
“大白菜?”
在众人疑惑的功夫,施奕文拿起了地上的“菘菜”,这些白菜瞧着确实怪模怪样的,淡青色的白茎白叶,瞧着颜色像是白菜,可模样倒是有点像后世的黑白菜。
难道这就是明代的白菜?
现在还没有大白菜?(1)
突然间,施奕文呼吸变得有些急促,他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念头——发财了!
发财了!
在接下来的两天中,施奕文特意画了副画,甚至到书让人到京城里去询问,在确定没有人听说过大白菜之后,施奕文特意从空间的超市里拿出了棵大白菜,亲自下厨房炒了个羊肉大白菜,然后请吴才、刘裕吃饭。
“哎呀,老奴何德何能,居然劳少爷下厨……”
不等刘裕说完,施奕文就摆手说道,
“刘管家,我这家里没那么多规矩,你也别拿对付主子的法子对付我,我今天请你吃饭,吃的不是菜,是财!”
听施奕文这么说,别说是刘裕,就是吴才也傻了眼。
“公子,这是何意?”
“白菜者……百财!”
笑看着两人,施奕文说道,
“我想到,咱家剩下的那五千亩地种什么了,就种这个!”
(1)按《中国农史》“明清时期白菜的演化与发展”一文记载,白菜汉代驯化,但明代以前栽培的都是不结球的白菜,大白是15-16世纪在杭嘉湖地区培育成功,直到康熙年间在河北安萧县(徐水)栽培成功,成为贡品,乾隆曾专门写诗称赞,并在安萧县设菜园庄头,专管大白菜生产进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