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第186章 这外来的“和尚”也不会念经啊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86章 这外来的“和尚”也不会念经啊
事情和朱由校的想像,还是差了那么一丢丢的。
南海子闹鬼,并不是因为有人知道皇帝在修狗笼子。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皇帝把京营都拉出去修了地球,大伙儿家的屋子漏水都没人修了。
第二个则是如今朝事艰难,就算是内帑的钱,皇帝也不能乱花,不然等到外廷要用的时候,就拿不出银子了。
但是,内帑的银子,那是皇帝的私房钱。
你卡皇帝搞银子的路子,可以美化成防止皇帝与小民夺利。
对于内帑的银子,顶多是让皇帝拿钱出来,支援外廷。
但明目张胆的管皇帝怎么花钱,那就纯属看自己脖子够不够硬,够不够清流了,想让皇帝看看你和海瑞差几个青天了。
所以,某些人就想出了江湖骗子招摇撞骗的路数——吓唬。
反正现在皇帝也已经回了西苑,只要搞的工地上人心惶惶,让那些个士卒不敢再干了,那这银子不就省下来了嘛。
听着长随关于锦衣卫用板车拉着几具被火炮轰的四分五裂的尸体,满京城找苦主的消息。
赵南星忍不住用手捻断了几根胡须。
再听着第二件关于皇帝亲自下诏,痛斥张四维,令给张居正平反的事。
赵南星忍不住感叹道。
“怪事年年有,这两年特别多。”
去年两龙并去的事儿,都不算怪事儿了。
今年黄鼠狼给鸡拜年,皇帝给权臣平反,这个才叫怪事儿好么。
这些年,大明出了两个想做权臣的人,或者说权臣。
第一个叫高拱,第二个叫张居正。
穆宗方死,高拱就上《陈五事疏》,想要弄死冯保,夺了司礼监印,让李太后搁后宫好好带娃去。
然后,现实就告诉了我们,没有宰相的“相权”和皇权争起来是个啥后果。
内阁首辅高拱被贬还乡。
而高拱在内阁中的助手,方才入阁的高仪落的个“及拱为张居正所逐,仪已病,太息而已。未几,卒。”
仅一个月后,内阁辅臣高仪就病死家中,张居正一人独握阁权。
而后的十年里,张居正一人,上顶皇帝,下压朝臣,压的整个大明都喘不过气来。
乃至于,张居正“嚣张”的说出了那句“吾非相,乃摄也”。
从大明两百余年的历史,乃至于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来说。
对于这么个权的不能再权的权臣,不一直是皇帝最为厌恶的存在吗?
怎么会有皇帝想给平反呢?
事情的正确打开方式,不应该是朝臣们上奏,说他张居正坏事儿没少干,但也干了那么一丢丢好事儿,应该给人家一个体面吗?
这皇帝亲自出面给张居正平反,这不是助长某些人擅权之望吗?
理解不了,真的无法理解。
最终,赵南星挠破了头皮,也没想清楚住在西苑的小皇帝是怎么想的。
而与赵南星一般,看不清皇帝是如何想的人,在京城中可谓是大有人在。
但无论这些人是怎么想的,礼部尚书孙如游已经在准备流程了。
至于说下面意见不一致,封驳圣旨。
稀罕事儿。
大明历史上最后一次封驳圣旨是啥时候?
天启,刚登基的时候,不知道哪个损种出的主意,为了不给李选侍封贵妃,天启自爆家丑,把李选侍给钉死在了耻辱柱上:由皇帝亲口说出,李选侍虐待天子亲母。
看到这圣旨时,内阁辅臣方从哲人都麻了。
亲自去找天启,劝这位爷别这么说:李选侍再咋滴,那个也算的上是你后妈,给留个体面,这么爆皇家丑闻影响不好。
就差明说,爷啊,伱这么干虽然能堵死李选侍干政的路,但掉的是你的威望埃
但最后呢,天启坚持,这句话还是留了下来。
李选侍是没再能翻的起啥大浪来。
但天启也暴露出自己是个政治雏鸟的面目,朝堂上直接就掀起了一轮驱邪用正潮。
而现在,从登基到皇帝大婚。
朱由校绕过内阁,直统六部,直接握住了大明钱袋子和印把子,谁敢小看这个十六岁的皇帝。
而随着礼部差人将给张居正平凡、恢复名誉的圣旨通行天下。
而在后世的史书上,对于此事的评价是,大明正式走出“万历摆烂”时代,正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叫做——天启再兴。
不管后世人对此的评价是什么,横竖朱由校这会儿是顾不上。
“这就是包谷?”
看着手中小巧玲珑的玉米棒子,朱由校气急而笑,看向徐光启问道。
“回皇上,这就是包谷,民间又称玉蜀黍、包米、包粟。”
虽然不知道皇帝在气什么,但徐光启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至今也已无法查考,是武宗由葡萄牙人带来的,还是隆庆开海后,由西班牙人带来的。不过臣听那些西夷人言,是从哪个什么美洲传来的。”
“。。。”
看看徐光启,再看看也就成年人一掌,十几厘米大小的玉米棒子,朱由校头上俱是问号。
虽然早有预料,但这后世的高产作物看的多了,再看原始种。
还真是。。。让人大失所望呢。
“花生呢?”
放下手中的玉米,朱由校又出声问道。
“这个。”
闻言,徐光启忙不迭的给皇帝递过一个托盘。
在托盘上,放着的是正是后世酒鬼的下酒必备之物。
花生在大明已经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多种医书中都有他的身影。
拿起一颗花生米,用手捏了捏,直到捏出油水来,朱由校才将那粒米放回托盘。
这个时候,因为思维问题,花生油料作物的本质还没开发出来。
“嗯。”
满意的点了点头,朱由校看向徐光启问道。
“那些西夷传来的,还有什么?”
“还有番薯、土豆、烟草、葵花籽、番瓜、辣椒等物。”
徐光启说着,连忙转身对身后的官员示意,让他把托盘端上来。
看着只有拇指粗的番薯和只有弹球大小的土豆儿,朱由校脑袋上的黑线更多。
看着眼前的这些作物,朱由校摸着自己的下巴,突然想起了后世一本书——《枪炮、细菌和钢铁》中的论调。
美洲文明的演变,之所以停滞不前,除了西夷人的入侵。
另外一个原因,自己天生发育不良。
众所周知,支撑人体的三类物质。
组成肌肉的蛋白质、大量储存能量的脂肪、作为快速反应能量的糖类。
而延伸出来的,就是一个强大文明的三种食物来源。
以华夏文明为例。
麦、稻提供糖类,豆类植物提供蛋白质,大豆、油菜以及张骞优选出的“胡麻”(西北地区)则是油料作物。
而美洲,你不能说它没有这三种作物的平替。
只能说在遗传学发展起来前,想要聚集发展,太难了。
第一个原因是太难驯化了,不像亚欧这种,有水稻、小麦这种能轻易驯化出的作物。
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原始品种的玉米,玉米穗只有人手指粗细,产量很低,而且玉米粒外面还有一个坚硬的壳。
哪怕是到欧洲人到达美洲时,玉米也才被印第安人驯化成到玉米穗有二十一世纪三分之一大校 而土豆、番薯、葵花籽、南瓜等作物,同样没有后世吹的那么高产。
番薯也就两根指头粗细。
而哪怕是给皇帝的御贡土豆儿,也只有拳头大校
要知道,这可是一层一层挑出来具有上好品相的。
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玩意儿太分散了。
整个美洲,从北美到南美,不是找不出来能提供糖分、蛋白质和油料的作物。
但美洲地域狭长,三种作物的可驯化品种呈现分散式分布,距离相隔颇远,无形中就拉长了文明发展的时间。
“看这作物的产量,谁特娘再说能大规模推广美洲作物,朕铁定活剐了他。”
心里暗暗发狠,朱由校手指在桌面上敲打,开始计算这些东西的用途。
番薯、土豆儿、玉米等物,不经过本土化改良,肯定是无法大规模推广的。
一个是饮食结构问题,一个产量问题。
历史上,螨清再是不务正业,但康熙、雍正两人对农作物改良的功劳还是不能抹灭的。
另外,薯类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不顶饿。
在产量上去前,它是不能代替稻麦这种主食的。
哪怕是以本作者这种甘肃人来说,以土豆当主食的卜拉,也是要切成条,裹上面粉,上锅蒸着吃的。
就算这样,本作者不能说吃个肚饱吧,饭量也是从一碗米翻成两碗卜拉。
就算这样不到两个小时就又饿了。
ps:在此推荐这种吃法,唯一的不足就是北京的土豆儿价太高了
“这个。”
将那粒被自己用指甲刮过的花生递给徐光启,朱由校吩咐道。
“朕轻轻一刮,就能看到油水,你回去研究下,看能不能用来榨油。”
“臣遵旨。”
接过皇帝递来的这粒印皇帝指甲印的花生,徐光启拱身道。
皇帝的这个指甲印,就是给这个在儒学里,显的“离经叛道”的行为背书了。
“辣椒。”
拿起一串虽然早已晒的脱水,但却不失其鲜红的辣椒看了看,朱由校转头就递给了刘时敏。
“籽留下,就种在西苑里。”
“外面的皮给皇后送去,就说朕晚上想吃点儿辣的。”
“奴婢遵旨。”
闻言,刘时敏楞了一下,在皇帝耳边小声的请示道。
“此物要不先让奢员试试毒?”
“试什么。。。”
闻言,朱由校没好气的刚想呵斥这货,但随即就停了下来。
大明的辣味发展史,才算是走出朱元璋、朱棣时的胡椒乱政,还没正式的步入后世的“全民辣椒”年代。
对于这个东西知道的人不多,接受度不高。
而且,对皇帝的饮食问题,谨慎是正确的。
“捣成粉,放上芝麻、食盐,用油泼熟,再找几个奢员分开试试。”
“还有,不许多吃1
“奴婢明白。”
看到皇帝严肃的眼神,刘时敏连忙点头应到。
“这个是?”
送走了一串干辣椒,又迎来了一堆黄色干瘪的黄色叶子。
“回皇上,这个奴婢知道,是烟叶,要用这个吸。”
这个时候,今天当值的某个不务正业东厂提督太监在皇帝身侧解释着,还顺手递出一个崭新的烟斗。
“。。。”
“。。。”
看到魏忠贤的动作,朱由校和徐光启的脑门上同时飘过一阵乌鸦。
“启禀陛下,这个烟叶是近些年从南海,由西夷传入的。”
从魏忠贤身上收回目光,徐光启黑着脸解释道。
“此物性格至今还未试明,但民间有言,其能去湿怯寒,故沿海百姓多喜吸食。”
“近两年来,京城百姓也有吸食者。”
说着徐光启看了眼魏忠贤,淡淡道。
“今见魏大珰吸食此物,始知魏大珰也是个消息灵通、见识广博的,这新流入大明没多少年的东西都知道。”
“杂家提督东厂,为皇爷耳目,这民间流行什么,当然是要知道的。”
魏忠贤应该是没听懂徐光启讽刺他什么都敢给皇帝推荐,此时颇为自豪的道。
“烟草。”
没有理会两人的争锋,朱由校接过魏忠贤递来的烟斗看了看后,向徐光启问道。
“此物,民间吸食的人很多吗?”
“顺天府境内暂且不知,但沿海诸地,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
闻言,徐光启当即道。
“吸食后,是个什么感觉?”
“臣从未试过,然只是听说,吸食后飘飘欲仙,如入仙境。”
说着徐光启的目光看向了皇帝身侧的魏忠贤。
“。。。”
主殿外的台阶下,魏忠贤一脸懵逼的嘴里叼个烟斗,吞云吐雾。
站在台阶上,看着下方正当烟囱的魏忠贤,朱由校眯起了眼睛。
禁是不可能禁的,这辈子不可能禁的。
历史上第一个禁烟的皇帝是他的好弟弟,崇祯皇帝朱由检。
禁烟的理由也很是无厘头:吃烟与吃燕同音,而如今的皇脉又是昔年的燕藩,这话头不祥,太不祥了。
一定要禁止,要砍头!
虽然朱由校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并不妨碍他从烟上捞一把——烟草税。
烟酒都对身体有害,但除了天方教辅以信仰搞禁止外,也没见到那个国家全面禁止。
话说回来,全民不抽烟,何来的禁烟。
而与烟草禁止相反,多少国家都冲着这份廉价娱乐品死命抽税。
为了钱嘛,不寒蝉。
至于说成瘾性,又不是叶子。
提前申明,虽然他上辈子是个老烟枪,但穿越来的时候可没把烟瘾带过来。
大力发展烟草行业,可不是为了自己过瘾。
“而且,说不定将来的拳头出口物资里,还能多个烟草。”
看着抽的享受的魏忠贤,朱由校突然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
论卷,谁能卷的过华夏子孙。
(本章完)
第186章 这外来的“和尚”也不会念经啊
事情和朱由校的想像,还是差了那么一丢丢的。
南海子闹鬼,并不是因为有人知道皇帝在修狗笼子。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皇帝把京营都拉出去修了地球,大伙儿家的屋子漏水都没人修了。
第二个则是如今朝事艰难,就算是内帑的钱,皇帝也不能乱花,不然等到外廷要用的时候,就拿不出银子了。
但是,内帑的银子,那是皇帝的私房钱。
你卡皇帝搞银子的路子,可以美化成防止皇帝与小民夺利。
对于内帑的银子,顶多是让皇帝拿钱出来,支援外廷。
但明目张胆的管皇帝怎么花钱,那就纯属看自己脖子够不够硬,够不够清流了,想让皇帝看看你和海瑞差几个青天了。
所以,某些人就想出了江湖骗子招摇撞骗的路数——吓唬。
反正现在皇帝也已经回了西苑,只要搞的工地上人心惶惶,让那些个士卒不敢再干了,那这银子不就省下来了嘛。
听着长随关于锦衣卫用板车拉着几具被火炮轰的四分五裂的尸体,满京城找苦主的消息。
赵南星忍不住用手捻断了几根胡须。
再听着第二件关于皇帝亲自下诏,痛斥张四维,令给张居正平反的事。
赵南星忍不住感叹道。
“怪事年年有,这两年特别多。”
去年两龙并去的事儿,都不算怪事儿了。
今年黄鼠狼给鸡拜年,皇帝给权臣平反,这个才叫怪事儿好么。
这些年,大明出了两个想做权臣的人,或者说权臣。
第一个叫高拱,第二个叫张居正。
穆宗方死,高拱就上《陈五事疏》,想要弄死冯保,夺了司礼监印,让李太后搁后宫好好带娃去。
然后,现实就告诉了我们,没有宰相的“相权”和皇权争起来是个啥后果。
内阁首辅高拱被贬还乡。
而高拱在内阁中的助手,方才入阁的高仪落的个“及拱为张居正所逐,仪已病,太息而已。未几,卒。”
仅一个月后,内阁辅臣高仪就病死家中,张居正一人独握阁权。
而后的十年里,张居正一人,上顶皇帝,下压朝臣,压的整个大明都喘不过气来。
乃至于,张居正“嚣张”的说出了那句“吾非相,乃摄也”。
从大明两百余年的历史,乃至于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来说。
对于这么个权的不能再权的权臣,不一直是皇帝最为厌恶的存在吗?
怎么会有皇帝想给平反呢?
事情的正确打开方式,不应该是朝臣们上奏,说他张居正坏事儿没少干,但也干了那么一丢丢好事儿,应该给人家一个体面吗?
这皇帝亲自出面给张居正平反,这不是助长某些人擅权之望吗?
理解不了,真的无法理解。
最终,赵南星挠破了头皮,也没想清楚住在西苑的小皇帝是怎么想的。
而与赵南星一般,看不清皇帝是如何想的人,在京城中可谓是大有人在。
但无论这些人是怎么想的,礼部尚书孙如游已经在准备流程了。
至于说下面意见不一致,封驳圣旨。
稀罕事儿。
大明历史上最后一次封驳圣旨是啥时候?
天启,刚登基的时候,不知道哪个损种出的主意,为了不给李选侍封贵妃,天启自爆家丑,把李选侍给钉死在了耻辱柱上:由皇帝亲口说出,李选侍虐待天子亲母。
看到这圣旨时,内阁辅臣方从哲人都麻了。
亲自去找天启,劝这位爷别这么说:李选侍再咋滴,那个也算的上是你后妈,给留个体面,这么爆皇家丑闻影响不好。
就差明说,爷啊,伱这么干虽然能堵死李选侍干政的路,但掉的是你的威望埃
但最后呢,天启坚持,这句话还是留了下来。
李选侍是没再能翻的起啥大浪来。
但天启也暴露出自己是个政治雏鸟的面目,朝堂上直接就掀起了一轮驱邪用正潮。
而现在,从登基到皇帝大婚。
朱由校绕过内阁,直统六部,直接握住了大明钱袋子和印把子,谁敢小看这个十六岁的皇帝。
而随着礼部差人将给张居正平凡、恢复名誉的圣旨通行天下。
而在后世的史书上,对于此事的评价是,大明正式走出“万历摆烂”时代,正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叫做——天启再兴。
不管后世人对此的评价是什么,横竖朱由校这会儿是顾不上。
“这就是包谷?”
看着手中小巧玲珑的玉米棒子,朱由校气急而笑,看向徐光启问道。
“回皇上,这就是包谷,民间又称玉蜀黍、包米、包粟。”
虽然不知道皇帝在气什么,但徐光启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至今也已无法查考,是武宗由葡萄牙人带来的,还是隆庆开海后,由西班牙人带来的。不过臣听那些西夷人言,是从哪个什么美洲传来的。”
“。。。”
看看徐光启,再看看也就成年人一掌,十几厘米大小的玉米棒子,朱由校头上俱是问号。
虽然早有预料,但这后世的高产作物看的多了,再看原始种。
还真是。。。让人大失所望呢。
“花生呢?”
放下手中的玉米,朱由校又出声问道。
“这个。”
闻言,徐光启忙不迭的给皇帝递过一个托盘。
在托盘上,放着的是正是后世酒鬼的下酒必备之物。
花生在大明已经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多种医书中都有他的身影。
拿起一颗花生米,用手捏了捏,直到捏出油水来,朱由校才将那粒米放回托盘。
这个时候,因为思维问题,花生油料作物的本质还没开发出来。
“嗯。”
满意的点了点头,朱由校看向徐光启问道。
“那些西夷传来的,还有什么?”
“还有番薯、土豆、烟草、葵花籽、番瓜、辣椒等物。”
徐光启说着,连忙转身对身后的官员示意,让他把托盘端上来。
看着只有拇指粗的番薯和只有弹球大小的土豆儿,朱由校脑袋上的黑线更多。
看着眼前的这些作物,朱由校摸着自己的下巴,突然想起了后世一本书——《枪炮、细菌和钢铁》中的论调。
美洲文明的演变,之所以停滞不前,除了西夷人的入侵。
另外一个原因,自己天生发育不良。
众所周知,支撑人体的三类物质。
组成肌肉的蛋白质、大量储存能量的脂肪、作为快速反应能量的糖类。
而延伸出来的,就是一个强大文明的三种食物来源。
以华夏文明为例。
麦、稻提供糖类,豆类植物提供蛋白质,大豆、油菜以及张骞优选出的“胡麻”(西北地区)则是油料作物。
而美洲,你不能说它没有这三种作物的平替。
只能说在遗传学发展起来前,想要聚集发展,太难了。
第一个原因是太难驯化了,不像亚欧这种,有水稻、小麦这种能轻易驯化出的作物。
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原始品种的玉米,玉米穗只有人手指粗细,产量很低,而且玉米粒外面还有一个坚硬的壳。
哪怕是到欧洲人到达美洲时,玉米也才被印第安人驯化成到玉米穗有二十一世纪三分之一大校 而土豆、番薯、葵花籽、南瓜等作物,同样没有后世吹的那么高产。
番薯也就两根指头粗细。
而哪怕是给皇帝的御贡土豆儿,也只有拳头大校
要知道,这可是一层一层挑出来具有上好品相的。
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玩意儿太分散了。
整个美洲,从北美到南美,不是找不出来能提供糖分、蛋白质和油料的作物。
但美洲地域狭长,三种作物的可驯化品种呈现分散式分布,距离相隔颇远,无形中就拉长了文明发展的时间。
“看这作物的产量,谁特娘再说能大规模推广美洲作物,朕铁定活剐了他。”
心里暗暗发狠,朱由校手指在桌面上敲打,开始计算这些东西的用途。
番薯、土豆儿、玉米等物,不经过本土化改良,肯定是无法大规模推广的。
一个是饮食结构问题,一个产量问题。
历史上,螨清再是不务正业,但康熙、雍正两人对农作物改良的功劳还是不能抹灭的。
另外,薯类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不顶饿。
在产量上去前,它是不能代替稻麦这种主食的。
哪怕是以本作者这种甘肃人来说,以土豆当主食的卜拉,也是要切成条,裹上面粉,上锅蒸着吃的。
就算这样,本作者不能说吃个肚饱吧,饭量也是从一碗米翻成两碗卜拉。
就算这样不到两个小时就又饿了。
ps:在此推荐这种吃法,唯一的不足就是北京的土豆儿价太高了
“这个。”
将那粒被自己用指甲刮过的花生递给徐光启,朱由校吩咐道。
“朕轻轻一刮,就能看到油水,你回去研究下,看能不能用来榨油。”
“臣遵旨。”
接过皇帝递来的这粒印皇帝指甲印的花生,徐光启拱身道。
皇帝的这个指甲印,就是给这个在儒学里,显的“离经叛道”的行为背书了。
“辣椒。”
拿起一串虽然早已晒的脱水,但却不失其鲜红的辣椒看了看,朱由校转头就递给了刘时敏。
“籽留下,就种在西苑里。”
“外面的皮给皇后送去,就说朕晚上想吃点儿辣的。”
“奴婢遵旨。”
闻言,刘时敏楞了一下,在皇帝耳边小声的请示道。
“此物要不先让奢员试试毒?”
“试什么。。。”
闻言,朱由校没好气的刚想呵斥这货,但随即就停了下来。
大明的辣味发展史,才算是走出朱元璋、朱棣时的胡椒乱政,还没正式的步入后世的“全民辣椒”年代。
对于这个东西知道的人不多,接受度不高。
而且,对皇帝的饮食问题,谨慎是正确的。
“捣成粉,放上芝麻、食盐,用油泼熟,再找几个奢员分开试试。”
“还有,不许多吃1
“奴婢明白。”
看到皇帝严肃的眼神,刘时敏连忙点头应到。
“这个是?”
送走了一串干辣椒,又迎来了一堆黄色干瘪的黄色叶子。
“回皇上,这个奴婢知道,是烟叶,要用这个吸。”
这个时候,今天当值的某个不务正业东厂提督太监在皇帝身侧解释着,还顺手递出一个崭新的烟斗。
“。。。”
“。。。”
看到魏忠贤的动作,朱由校和徐光启的脑门上同时飘过一阵乌鸦。
“启禀陛下,这个烟叶是近些年从南海,由西夷传入的。”
从魏忠贤身上收回目光,徐光启黑着脸解释道。
“此物性格至今还未试明,但民间有言,其能去湿怯寒,故沿海百姓多喜吸食。”
“近两年来,京城百姓也有吸食者。”
说着徐光启看了眼魏忠贤,淡淡道。
“今见魏大珰吸食此物,始知魏大珰也是个消息灵通、见识广博的,这新流入大明没多少年的东西都知道。”
“杂家提督东厂,为皇爷耳目,这民间流行什么,当然是要知道的。”
魏忠贤应该是没听懂徐光启讽刺他什么都敢给皇帝推荐,此时颇为自豪的道。
“烟草。”
没有理会两人的争锋,朱由校接过魏忠贤递来的烟斗看了看后,向徐光启问道。
“此物,民间吸食的人很多吗?”
“顺天府境内暂且不知,但沿海诸地,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
闻言,徐光启当即道。
“吸食后,是个什么感觉?”
“臣从未试过,然只是听说,吸食后飘飘欲仙,如入仙境。”
说着徐光启的目光看向了皇帝身侧的魏忠贤。
“。。。”
主殿外的台阶下,魏忠贤一脸懵逼的嘴里叼个烟斗,吞云吐雾。
站在台阶上,看着下方正当烟囱的魏忠贤,朱由校眯起了眼睛。
禁是不可能禁的,这辈子不可能禁的。
历史上第一个禁烟的皇帝是他的好弟弟,崇祯皇帝朱由检。
禁烟的理由也很是无厘头:吃烟与吃燕同音,而如今的皇脉又是昔年的燕藩,这话头不祥,太不祥了。
一定要禁止,要砍头!
虽然朱由校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并不妨碍他从烟上捞一把——烟草税。
烟酒都对身体有害,但除了天方教辅以信仰搞禁止外,也没见到那个国家全面禁止。
话说回来,全民不抽烟,何来的禁烟。
而与烟草禁止相反,多少国家都冲着这份廉价娱乐品死命抽税。
为了钱嘛,不寒蝉。
至于说成瘾性,又不是叶子。
提前申明,虽然他上辈子是个老烟枪,但穿越来的时候可没把烟瘾带过来。
大力发展烟草行业,可不是为了自己过瘾。
“而且,说不定将来的拳头出口物资里,还能多个烟草。”
看着抽的享受的魏忠贤,朱由校突然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
论卷,谁能卷的过华夏子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