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汪文言的初亮相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200章 汪文言的初亮相
“不体面,太不体面了。”
站在边上,看着正在搬砖的文官们,工部左侍郎王永光有些感叹的道。
官场上,历来讲究个体面。
什么叫体面呢,就是让你滚蛋,那也是荣誉退休。
就以内阁首辅举例,就算是卷进了泰昌嘎了的红丸案中的方从哲,从朝堂上滚蛋的时候,也是加中极殿大学士,赏赐银币、蟒衣,遣人护送他回乡的。
而大明历史上不体面的内阁辅臣,只有三个。
第一个是嘉靖时的夏言,后两个都是崇祯干的,一个是薛国观,一个是周延儒。
而现在,皇帝这恢复太祖的搬砖惩治手段,也是有些不体面。
约等于大明文官们最为喜欢的团建运动——廷杖。
不过,这廷杖好挨,毕竟是短痛。
棍子抽屁股抽一顿结束后,回家上药就行了,还会得到清流的赞扬。
但这搬砖可就是长痛了。
两万块砖,这不知道得搬到猴年马月去了。
“大人,你看那人是不是那个内阁中书汪文言。”
就在王永光感慨的时候,他身后的工部文书赵柳突然出声道。
“汪文言?”
闻言,王永光眉头就是一皱。
“哪儿呢?”
“你看,那个大珰的后面不就是了?”
珰,指帽子上做装饰的黄金珰。
一般戴这种帽子的,都是宦官。
从材质上说,能戴的人那肯定都是有地位的。
“蓝色的帽子,依照宫里皇上新订的规矩,是东厂的人。”
观察着那宦官的帽子颜色,王永光心里暗暗道。
“汪文言成太监了?还成了东厂的太监?”
思索了一会儿,王永光都没想明白这是唱的什么曲儿。
摇了摇头,将杂乱的思绪甩出脑海,王永光看向赵柳问道。
“别管这些人了,让伱去挑选人,都挑够了吗?”
“够了。”
闻言,那文书点了点头,道。
“一营三千人,分了我们三个营。”
“哪就带着人走,别在这儿凑热闹,小心麻烦找上门来。”
“是1
“汪文言1
就在看热闹的王永光离开时,跟在魏忠贤身后的汪文言也让被罚官员们认了出来。
“是汪文言吗?”
人群中的缪昌期看着身边的人问道。
他是翰林院庶吉士、检讨。
“好像是他。”
站在他身侧的是御史袁化中。
“他不是被锦衣卫给抓了吗?怎么成太监了?”
看着汪文言身上的红衣,缪昌期的表情有些惊恐。
而此时,在众人眼光下的汪文言,则是伸手掩面。
被阉成了太监,没脸见人埃
“小汪子啊,你身为杂家的干儿子,在这外面可代表着杂家的脸面,要将腰挺起来。”
“是,是。”
闻言,汪文言不敢怠慢,连忙挺起了腰,但还是不敢放下掩面的手。
“手放下来,遮着是个什么样埃”
“。。。”
无奈之下,汪文言却只能放下手,让众人将他看了个清楚。
“真是汪文言1
这下,众人真的看清了汪文言的脸,有人惊呼道。
没有理会这些人惊呼,魏忠贤吩咐着东厂的番子,开始给这些人安排开始搬砖。
论折磨人的手段。
宫里的这群太监,可谓是花样百出。
好好的一个官场掮客,让折磨成了唯唯诺诺的跟班儿。
对于汪文言怎么给魏忠贤分析问题,朱由校还不知道,也没兴趣。
他不可能允许魏忠贤成为历史上的九千岁。
东林党的破坏力大,但阉党的破坏力也不校
双方争起来之后,对国家造成的破坏更大。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忽视掉耳边嘈杂的声音,只盯数据。
然后,看着手中新的历法,朱由校有些尴尬。
“看不懂。。。”
历法这个东西,他是真的不懂。
只知道分三种,阴历、阳历、阴阳历。
华夏的农历、印度历、犹太历是阴阳合历。
而全世界同行的公历则是阳历。
其他的,就真的不知道了。
“这个历,钦天监,已经验证了吗?”
放下手中的奏本和新历,朱由校看向钦天监监正李之藻问道。
“回皇上,历法验证,最少需要一年。昔年《大统历》是经过了三年验证,方才推行。”
听到皇帝业余的话,李之藻拱手答道。
“臣学的是西夷之历法,邢云路刑学的则是我大明通行的《大统历》与《回回历》。”
“此本新历,乃为臣等结合双方之法所定,应当不会出错。”
“嗯。”
闻言,朱由校手在奏本上点着,有些犹豫。
大明现在用的历虽然不是很准,但勉强还能用。
这要是贸然推广没经过验证的新历,将来出了问题,是会引起大的动乱的。
“先验证一年吧。”
“臣等遵旨。”
李之藻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当即躬身应道。
“此外还有一件事。”
将手中的奏本放下,朱由校看向李之藻道。
“历法朕是不懂,但朕听闻钦天监的诸卿,颇为擅长算术?”
“回皇上,确有此事。”
听到朱由校的问题,李之藻虽然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回答道。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矗
大明的科学想要发达,那就先要有一个科学的、系统性的分类方式。
“朕这些日子,常观看算经十书等物,但感觉颇为混杂,历法与算术混杂在一起,颇为不方便,如今就由钦天监将这些书给朕总结一二,将其中内容分为历术与算术,如何?”
“臣领旨谢恩。”
听到皇帝的要求,李之藻躬身应道。
这是皇帝读书读出疑惑了,要他们给做个总结,不是啥大事儿。
挥手示意对方离开,朱由校摸着自己的下巴开始思索。
国教版的教材,要尽快提上日程埃
但现在大明的各科目还没有经过一个系统化的总结,想要做这件事儿很是困难。
光是数学,或者说算术十经,就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海岛算经》、《缉古算经》、《五经算术》、《缀术》《周髀算经》等物。
但问题是,这玩意儿是数学和天文学混杂在一起的。
直接拿着做教材,他不现实。 理工男的治国思路是什么?
是分门别类,各司其职。
现在,处理了一批言官之类的后,朱由校就要考虑一个新的问题。
张问达这个左都御史,能滚蛋了。
现在,那群言官被送去了搬砖,差不多就清空了科道两衙。
大明的监察机构需要着手重塑了。
手指在桌面上敲动,朱由校思索着要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都察院,六科,内阁。”
这是一条线。
大明有一个惯例,叫做非翰林,不入阁。
不考上翰林院庶吉士,没进入过翰林院,是没有资格进内阁的。
这个惯例,是英宗后形成的。
科举五卷,最后一次的殿试卷。
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院修撰、编修。
然后,这些人就有机会进入内阁,掌握票拟权。
对于这种潜规则,朱由校不打算遵守。
这是一种大明的独有的平衡。
本质上说,还是当年土木堡之变的后遗症。
夺门之变后,朱叫门想要再次握住权力,就必须君权给相权做出让步。
皇帝让出权力给内阁,但这份能拿到这份权力的人,被紧紧限制在了翰林院。
但现在的大明可不是土木堡之变后,皇威受损的时候了。
在朱由校心中关于朝政的设置中。
行政、财务、监察三权分立,而内阁则需要起到一个居中处理的作用。
这么大的权力,是翰林院出来的那群死读书、读死书的庶吉士,能做到的吗?
很明显,他们做不到。
翰林院能出一个张居正,就已经是已经耗干了翰林院的寿命。
看看后来的翰林院都出了些什么玩意儿。
“把各地巡抚的名单,给朕送来。”
靠在椅子上思索了一会儿后,朱由校对身侧的太监道。
再从下面挑一挑,看能不能挑选出人才吧。
而就在皇帝为接下来如何施政考虑时。
应天府,魏国公府后的小工坊之内。
皇帝铸了银币,后面还要重启金银之禁。
但是银币的铸造,管理非常严格,禁止盗铸。
敢盗铸就是个死。
但由于皇帝给应天府的额度太少,就算是有宫内的太监到了应天府监督,徐弘基还是动了歪心思。
四成的火耗,这是在从他们身上抽血。
徐弘基和自己的儿子徐文爵两人,此时正焦急的等着银匠的成果。
期待的看着工匠用铁钎将银料缓缓倒入泥模之中。
好不容易待到银料冷却,敲碎外面的泥模,几块黑不拉几的银币就漏了出来。
皱着眉头看着工匠清理银币的表面,徐弘基有些不满。
“这黑斑清理不掉吗?”
看着这枚银币,徐弘基问道。
这和从顺天府送来的银币,外观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小人退火试试。”
对于家主的不满,这匠人也是无奈,只能提出自己的补足办法。
然后,就得到几枚暗黄色的银币。
最为关键的是,皇帝铸造的银币上,可是有着非常精细的麦穗,而且银币边缘还有九十六道内陷花棱。
而他铸造出的麦穗,则是已经连成了模糊的一片。
这和锃光瓦亮的大明官版银币相比,根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属于一眼假的类型。
“让匠人雕刻一下?”
看着父亲手中的银币,徐文爵提议道。
“那就太耗费时间了。”
闻言,徐弘基摇了摇头。
“而且,雕一枚银币出来的成本,恐怕比我们去皇帝换都要高了。”
说着,徐弘基拿起那枚银币放在嘴边吹了吹。
但却是吹了个寂寞,丝毫没有响声,弹起来声音也很是沉闷。
“父亲,这能花的出去吗?”
“你说呢。”
闻言,徐弘基瞪了一眼儿子。
“应该能吧,怎么说,也是银做的埃”
作为世镇应天的魏国公的公十代,徐文爵这小子突出的就是一个目无法纪。
“能个屁!这种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假货的银币,一旦拿出去花,恐怕那些从京城来的官儿就像是狗一样扑上来了。”
“京城里三个伯爷因为私铸铜币被皇帝砍了脑袋,全家都被送去了琼州。”
“你可以想想,到时候我们一家人会不会被械送京城。”
“至于吗?”
闻言,徐文爵有些不信的道。
“皇上不是方才娶了堂妹做皇后吗?怎么会对我们动手呢?”
“九代人了,你觉得皇后娘娘会为了哪个徐字救我们这魏国公府,还是为他们定国公府考虑?”
闻言,徐弘基看着这个蠢货儿子,恨铁不成钢的到。
“而且当年我们老祖辉祖公没能护住徐增寿,让其被建文所杀,其中的情谊早就消耗没了。”
说着,徐弘基指了指前院。
“到时候,你就和你娘去琼州打渔去吧。”
“盗铸者死,你当哪小皇帝下那圣旨是说的玩吗?”
“将那些模版都毁了,不要给人留下把柄。”
说着,徐弘基将几枚银币拿在手里,仔细的与一枚换来的银币做起了对比。
“皇帝这是怎么铸出来的呢?”
看着手中的银币,徐弘基可谓是百撕不得其解。
不过却也是难怪。
皇帝用来铸造银币的方式,虽然还就是个铸字。
但本质上,却是压。
而且,就算是知道皇帝银币的成分配比,却也很难实行大规模压制。
其中的道理,就和有的落后国家连打火机都造不出来一样。
宝泉局对铸币流程严格保密,实行标准化流水线式生产方式,除了上层官员,下面的工匠都不知道具体流程。
而且,其中还有胚饼退火、砂洗、轧边、冷压等步骤。
若是没皇帝指导,宝泉局不倒腾上个两三个月,也很难弄的明白。
并且,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他们根本就没有。
那就是辊压机。
哪玩意儿是兵仗局用来压制盔甲片的。
但就这么放弃,徐弘基却觉得不甘心。
铸币,历朝历代,那可都是大买卖,好营生。
即便是铸铜钱,毛利也在五成以上。
而如今的银币,四成的火耗。
在银币高价值的作用下,其中的利益,可比铜钱高的多了。
看到已经处理完后手的儿子,徐弘基吩咐道。
“你派几个心腹去顺天,找魏国公府的人打听打听,看能不能弄几个懂如何造的人来。”
(本章完)
第200章 汪文言的初亮相
“不体面,太不体面了。”
站在边上,看着正在搬砖的文官们,工部左侍郎王永光有些感叹的道。
官场上,历来讲究个体面。
什么叫体面呢,就是让你滚蛋,那也是荣誉退休。
就以内阁首辅举例,就算是卷进了泰昌嘎了的红丸案中的方从哲,从朝堂上滚蛋的时候,也是加中极殿大学士,赏赐银币、蟒衣,遣人护送他回乡的。
而大明历史上不体面的内阁辅臣,只有三个。
第一个是嘉靖时的夏言,后两个都是崇祯干的,一个是薛国观,一个是周延儒。
而现在,皇帝这恢复太祖的搬砖惩治手段,也是有些不体面。
约等于大明文官们最为喜欢的团建运动——廷杖。
不过,这廷杖好挨,毕竟是短痛。
棍子抽屁股抽一顿结束后,回家上药就行了,还会得到清流的赞扬。
但这搬砖可就是长痛了。
两万块砖,这不知道得搬到猴年马月去了。
“大人,你看那人是不是那个内阁中书汪文言。”
就在王永光感慨的时候,他身后的工部文书赵柳突然出声道。
“汪文言?”
闻言,王永光眉头就是一皱。
“哪儿呢?”
“你看,那个大珰的后面不就是了?”
珰,指帽子上做装饰的黄金珰。
一般戴这种帽子的,都是宦官。
从材质上说,能戴的人那肯定都是有地位的。
“蓝色的帽子,依照宫里皇上新订的规矩,是东厂的人。”
观察着那宦官的帽子颜色,王永光心里暗暗道。
“汪文言成太监了?还成了东厂的太监?”
思索了一会儿,王永光都没想明白这是唱的什么曲儿。
摇了摇头,将杂乱的思绪甩出脑海,王永光看向赵柳问道。
“别管这些人了,让伱去挑选人,都挑够了吗?”
“够了。”
闻言,那文书点了点头,道。
“一营三千人,分了我们三个营。”
“哪就带着人走,别在这儿凑热闹,小心麻烦找上门来。”
“是1
“汪文言1
就在看热闹的王永光离开时,跟在魏忠贤身后的汪文言也让被罚官员们认了出来。
“是汪文言吗?”
人群中的缪昌期看着身边的人问道。
他是翰林院庶吉士、检讨。
“好像是他。”
站在他身侧的是御史袁化中。
“他不是被锦衣卫给抓了吗?怎么成太监了?”
看着汪文言身上的红衣,缪昌期的表情有些惊恐。
而此时,在众人眼光下的汪文言,则是伸手掩面。
被阉成了太监,没脸见人埃
“小汪子啊,你身为杂家的干儿子,在这外面可代表着杂家的脸面,要将腰挺起来。”
“是,是。”
闻言,汪文言不敢怠慢,连忙挺起了腰,但还是不敢放下掩面的手。
“手放下来,遮着是个什么样埃”
“。。。”
无奈之下,汪文言却只能放下手,让众人将他看了个清楚。
“真是汪文言1
这下,众人真的看清了汪文言的脸,有人惊呼道。
没有理会这些人惊呼,魏忠贤吩咐着东厂的番子,开始给这些人安排开始搬砖。
论折磨人的手段。
宫里的这群太监,可谓是花样百出。
好好的一个官场掮客,让折磨成了唯唯诺诺的跟班儿。
对于汪文言怎么给魏忠贤分析问题,朱由校还不知道,也没兴趣。
他不可能允许魏忠贤成为历史上的九千岁。
东林党的破坏力大,但阉党的破坏力也不校
双方争起来之后,对国家造成的破坏更大。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忽视掉耳边嘈杂的声音,只盯数据。
然后,看着手中新的历法,朱由校有些尴尬。
“看不懂。。。”
历法这个东西,他是真的不懂。
只知道分三种,阴历、阳历、阴阳历。
华夏的农历、印度历、犹太历是阴阳合历。
而全世界同行的公历则是阳历。
其他的,就真的不知道了。
“这个历,钦天监,已经验证了吗?”
放下手中的奏本和新历,朱由校看向钦天监监正李之藻问道。
“回皇上,历法验证,最少需要一年。昔年《大统历》是经过了三年验证,方才推行。”
听到皇帝业余的话,李之藻拱手答道。
“臣学的是西夷之历法,邢云路刑学的则是我大明通行的《大统历》与《回回历》。”
“此本新历,乃为臣等结合双方之法所定,应当不会出错。”
“嗯。”
闻言,朱由校手在奏本上点着,有些犹豫。
大明现在用的历虽然不是很准,但勉强还能用。
这要是贸然推广没经过验证的新历,将来出了问题,是会引起大的动乱的。
“先验证一年吧。”
“臣等遵旨。”
李之藻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当即躬身应道。
“此外还有一件事。”
将手中的奏本放下,朱由校看向李之藻道。
“历法朕是不懂,但朕听闻钦天监的诸卿,颇为擅长算术?”
“回皇上,确有此事。”
听到朱由校的问题,李之藻虽然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回答道。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矗
大明的科学想要发达,那就先要有一个科学的、系统性的分类方式。
“朕这些日子,常观看算经十书等物,但感觉颇为混杂,历法与算术混杂在一起,颇为不方便,如今就由钦天监将这些书给朕总结一二,将其中内容分为历术与算术,如何?”
“臣领旨谢恩。”
听到皇帝的要求,李之藻躬身应道。
这是皇帝读书读出疑惑了,要他们给做个总结,不是啥大事儿。
挥手示意对方离开,朱由校摸着自己的下巴开始思索。
国教版的教材,要尽快提上日程埃
但现在大明的各科目还没有经过一个系统化的总结,想要做这件事儿很是困难。
光是数学,或者说算术十经,就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海岛算经》、《缉古算经》、《五经算术》、《缀术》《周髀算经》等物。
但问题是,这玩意儿是数学和天文学混杂在一起的。
直接拿着做教材,他不现实。 理工男的治国思路是什么?
是分门别类,各司其职。
现在,处理了一批言官之类的后,朱由校就要考虑一个新的问题。
张问达这个左都御史,能滚蛋了。
现在,那群言官被送去了搬砖,差不多就清空了科道两衙。
大明的监察机构需要着手重塑了。
手指在桌面上敲动,朱由校思索着要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都察院,六科,内阁。”
这是一条线。
大明有一个惯例,叫做非翰林,不入阁。
不考上翰林院庶吉士,没进入过翰林院,是没有资格进内阁的。
这个惯例,是英宗后形成的。
科举五卷,最后一次的殿试卷。
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院修撰、编修。
然后,这些人就有机会进入内阁,掌握票拟权。
对于这种潜规则,朱由校不打算遵守。
这是一种大明的独有的平衡。
本质上说,还是当年土木堡之变的后遗症。
夺门之变后,朱叫门想要再次握住权力,就必须君权给相权做出让步。
皇帝让出权力给内阁,但这份能拿到这份权力的人,被紧紧限制在了翰林院。
但现在的大明可不是土木堡之变后,皇威受损的时候了。
在朱由校心中关于朝政的设置中。
行政、财务、监察三权分立,而内阁则需要起到一个居中处理的作用。
这么大的权力,是翰林院出来的那群死读书、读死书的庶吉士,能做到的吗?
很明显,他们做不到。
翰林院能出一个张居正,就已经是已经耗干了翰林院的寿命。
看看后来的翰林院都出了些什么玩意儿。
“把各地巡抚的名单,给朕送来。”
靠在椅子上思索了一会儿后,朱由校对身侧的太监道。
再从下面挑一挑,看能不能挑选出人才吧。
而就在皇帝为接下来如何施政考虑时。
应天府,魏国公府后的小工坊之内。
皇帝铸了银币,后面还要重启金银之禁。
但是银币的铸造,管理非常严格,禁止盗铸。
敢盗铸就是个死。
但由于皇帝给应天府的额度太少,就算是有宫内的太监到了应天府监督,徐弘基还是动了歪心思。
四成的火耗,这是在从他们身上抽血。
徐弘基和自己的儿子徐文爵两人,此时正焦急的等着银匠的成果。
期待的看着工匠用铁钎将银料缓缓倒入泥模之中。
好不容易待到银料冷却,敲碎外面的泥模,几块黑不拉几的银币就漏了出来。
皱着眉头看着工匠清理银币的表面,徐弘基有些不满。
“这黑斑清理不掉吗?”
看着这枚银币,徐弘基问道。
这和从顺天府送来的银币,外观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小人退火试试。”
对于家主的不满,这匠人也是无奈,只能提出自己的补足办法。
然后,就得到几枚暗黄色的银币。
最为关键的是,皇帝铸造的银币上,可是有着非常精细的麦穗,而且银币边缘还有九十六道内陷花棱。
而他铸造出的麦穗,则是已经连成了模糊的一片。
这和锃光瓦亮的大明官版银币相比,根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属于一眼假的类型。
“让匠人雕刻一下?”
看着父亲手中的银币,徐文爵提议道。
“那就太耗费时间了。”
闻言,徐弘基摇了摇头。
“而且,雕一枚银币出来的成本,恐怕比我们去皇帝换都要高了。”
说着,徐弘基拿起那枚银币放在嘴边吹了吹。
但却是吹了个寂寞,丝毫没有响声,弹起来声音也很是沉闷。
“父亲,这能花的出去吗?”
“你说呢。”
闻言,徐弘基瞪了一眼儿子。
“应该能吧,怎么说,也是银做的埃”
作为世镇应天的魏国公的公十代,徐文爵这小子突出的就是一个目无法纪。
“能个屁!这种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假货的银币,一旦拿出去花,恐怕那些从京城来的官儿就像是狗一样扑上来了。”
“京城里三个伯爷因为私铸铜币被皇帝砍了脑袋,全家都被送去了琼州。”
“你可以想想,到时候我们一家人会不会被械送京城。”
“至于吗?”
闻言,徐文爵有些不信的道。
“皇上不是方才娶了堂妹做皇后吗?怎么会对我们动手呢?”
“九代人了,你觉得皇后娘娘会为了哪个徐字救我们这魏国公府,还是为他们定国公府考虑?”
闻言,徐弘基看着这个蠢货儿子,恨铁不成钢的到。
“而且当年我们老祖辉祖公没能护住徐增寿,让其被建文所杀,其中的情谊早就消耗没了。”
说着,徐弘基指了指前院。
“到时候,你就和你娘去琼州打渔去吧。”
“盗铸者死,你当哪小皇帝下那圣旨是说的玩吗?”
“将那些模版都毁了,不要给人留下把柄。”
说着,徐弘基将几枚银币拿在手里,仔细的与一枚换来的银币做起了对比。
“皇帝这是怎么铸出来的呢?”
看着手中的银币,徐弘基可谓是百撕不得其解。
不过却也是难怪。
皇帝用来铸造银币的方式,虽然还就是个铸字。
但本质上,却是压。
而且,就算是知道皇帝银币的成分配比,却也很难实行大规模压制。
其中的道理,就和有的落后国家连打火机都造不出来一样。
宝泉局对铸币流程严格保密,实行标准化流水线式生产方式,除了上层官员,下面的工匠都不知道具体流程。
而且,其中还有胚饼退火、砂洗、轧边、冷压等步骤。
若是没皇帝指导,宝泉局不倒腾上个两三个月,也很难弄的明白。
并且,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他们根本就没有。
那就是辊压机。
哪玩意儿是兵仗局用来压制盔甲片的。
但就这么放弃,徐弘基却觉得不甘心。
铸币,历朝历代,那可都是大买卖,好营生。
即便是铸铜钱,毛利也在五成以上。
而如今的银币,四成的火耗。
在银币高价值的作用下,其中的利益,可比铜钱高的多了。
看到已经处理完后手的儿子,徐弘基吩咐道。
“你派几个心腹去顺天,找魏国公府的人打听打听,看能不能弄几个懂如何造的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