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守正袋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武慧妃一次次的枕边絮语下,在一次次高力士面无表情的说着“李黄门这人还是不错的”这话下,最重要的是玄宗也想给那两位精诚团结的宰相中间掺沙子,开元二十二年春夏相交之际,玄宗颁布诏令,任命李林甫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拜他为宰相。
自此,李林甫成为位列中书令张九龄、侍中裴耀卿之后,大唐帝国的第三位宰相。
这一天,李林甫祭天祭地祭祖宗后,喝的敏酊大醉,长睡不起。
这一天,他等的太久太久了。
就在李林甫入相的第三天,远在长安的李泌几乎是同时接到了两封书信。这两封书信,一封是裴耀卿来的,一封是宋璟来的。
裴耀卿将李林甫入相一事说了,信中言语间透漏出的意思,好像他也不是过于在意李林甫做宰相。不过,他在信中也说了,李林甫入相,无人可挡。
李泌想了想,心说不过是千金的事情,无非是自己心软,放过了此人罢了。
千金,也就是一千贯钱。这是那位吴道子有一次品尝了李泌的书院酒后,酒后失言说出来的秘密。
当年,吴道子买凶杀皇甫轸,那杀手的要价就是一千贯钱。杀李林甫的最好时机就是他当上黄门侍郎,快要做宰相的时候。
可李泌想来想去,也最终没有下决心雇凶杀人。原因是,李泌天生心软,看不得别人受苦,更别说杀人这种事情了。第二个原因是,没有合适的杀手。
刺杀帝国高官,若是事情泄露,怕是这整个书院里的人都没好下场。所以,既然无法挡住那位势头强劲的李林甫当宰相,那么,就想一想这人对自己有什么用处吧。
另一封信是宋璟来的。李泌看过后,顿时神情就有些落寞。
宋璟这封信开头便写道:垂拱三年,余春秋二十有五。战艺再北,随从父之东川授馆舍。时病连月,顾瞻危垣,有梅花一本,敷葩于榛莽中。喟然叹曰:“呜呼斯梅!托非其所出群之姿,何以别乎?若其贞心不改,是则足取也已!”感而乘兴,遂作赋曰……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垂拱三年的时候,宋璟当时二十五岁,中进士后又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就随伯父到四川东川,寄住在官府为招待宾客新备的驿站里。
当时因连续几个月生病,有时就到外边走走。在一堵倒塌的墙边,看到一株梅花,竟然在杂草丛中开花生长。宋璟就叹息地说:“这株梅花长得不是地方,如此出众的资质,却被草木所掩,怎么能被人识别呢?如果它坚贞的本性不改变,那是很可取的。”感触之下,生发兴致,于是就作赋如下……
那赋很长,竟是写满了好几张纸。李泌觉得,宋璟这是要真的不问世事了。以长错了地方的梅花,寓意他这一路风风雨雨,退休了也心系天下百姓,最终,事情却不是他想的那样,让他失望了。
估计是李林甫入相一事,这宋璟也不愿意,这才给李泌来了这么一封没头没脑的信。
李泌觉得宋璟这封信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以后再也不问世事了。没了宋璟这位大佬的支持,李泌瞬间觉得有些无力感。
可想到宋璟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能帮自己的也都帮了,不能帮的也帮了,李泌就想着他不问世事了也好,这样可以落个清静,可以安心颐养天年。
于是,李泌回信说,宋公贵体重要,尽可享受天伦之乐,余事勿取,自有有心人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封信写完后,李泌又给裴耀卿回信,信上说,李林甫既然已是入相,便是大唐的宰相。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你和张九龄都不是恶人,只想凭着自家的一股正气,来压制这股邪气,想必也难。不如变通一下,遇事让圣人压制于他。如此,你二人方可心无旁骛,尽可施展才华,为大唐社稷百姓出力------
估计裴耀卿看了这封信会发蒙。这信上说的那恶人,就是玄宗皇帝。
李泌知道这样一封信帮不了张九龄和裴耀卿。可不这样说怎么办?依着那两位的脾气,特别是张九龄,估计最后的下场和韩休是一样的。
既然有心为大唐做事,那么,就要受点委屈。为理想而奋斗,怎么会不付出一点代价呢?
再说,这李林甫的手段你们也已经知道的不少了,以后常备戒心,他自然伤害不了你们。
写完上面这两句话后,李泌特意又在下面注明,望两位宰相公一起共勉。
随着这封信一起送去洛阳的,还有李泌让自家阿娘新做的一只布袋。这只布袋真的是用粗麻布做的,上面除了绣上去的“守正刚直”四字,再也没有任何修饰,看上去朴素的很。
周氏觉得这是给张九龄的东西,就想着用一些绢帛之类的做,然后再施展自己的绣工,绣个花儿草儿的,看上去也好看些。
可李泌只让她做成这样,还说道:“张九龄这位宰相,配的上这只布袋。”
守正刚直。李泌说的没错,这张九龄自打做官开始,竟然是毫无私心,一心为百姓做事。而且,他不畏权势,刚直不阿,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宰相。
书信和布袋送到洛阳后,张九龄拿到布袋后,看着上面的那四个字,竟是眼眶发湿,想要落泪的样子。
“知我者,书院小先生也!”
裴耀卿也点头说道:“张公,这布袋上有守正刚直四字,我看这布袋不如就叫做‘守正袋’吧?”
张九龄拿着那只布袋,轻轻摩挲着,似乎很享受粗麻布带来的粗糙感觉。
“守正袋。好好,就叫做守正袋。”
自此以后,这洛阳城里早起的人,就能看见一个瘦弱的人骑在马上,而他的随从则背了一只粗布袋子,每日行色匆匆的向皇城那边赶去------
有一些大臣见了,也觉得这个法子很好,就让人也做了这么一只袋子,把自己的笏板装进去,让随从们背了招摇过市。
此事传到玄宗耳朵里后,玄宗笑着说道:“东施效颦耳。”
在武慧妃一次次的枕边絮语下,在一次次高力士面无表情的说着“李黄门这人还是不错的”这话下,最重要的是玄宗也想给那两位精诚团结的宰相中间掺沙子,开元二十二年春夏相交之际,玄宗颁布诏令,任命李林甫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拜他为宰相。
自此,李林甫成为位列中书令张九龄、侍中裴耀卿之后,大唐帝国的第三位宰相。
这一天,李林甫祭天祭地祭祖宗后,喝的敏酊大醉,长睡不起。
这一天,他等的太久太久了。
就在李林甫入相的第三天,远在长安的李泌几乎是同时接到了两封书信。这两封书信,一封是裴耀卿来的,一封是宋璟来的。
裴耀卿将李林甫入相一事说了,信中言语间透漏出的意思,好像他也不是过于在意李林甫做宰相。不过,他在信中也说了,李林甫入相,无人可挡。
李泌想了想,心说不过是千金的事情,无非是自己心软,放过了此人罢了。
千金,也就是一千贯钱。这是那位吴道子有一次品尝了李泌的书院酒后,酒后失言说出来的秘密。
当年,吴道子买凶杀皇甫轸,那杀手的要价就是一千贯钱。杀李林甫的最好时机就是他当上黄门侍郎,快要做宰相的时候。
可李泌想来想去,也最终没有下决心雇凶杀人。原因是,李泌天生心软,看不得别人受苦,更别说杀人这种事情了。第二个原因是,没有合适的杀手。
刺杀帝国高官,若是事情泄露,怕是这整个书院里的人都没好下场。所以,既然无法挡住那位势头强劲的李林甫当宰相,那么,就想一想这人对自己有什么用处吧。
另一封信是宋璟来的。李泌看过后,顿时神情就有些落寞。
宋璟这封信开头便写道:垂拱三年,余春秋二十有五。战艺再北,随从父之东川授馆舍。时病连月,顾瞻危垣,有梅花一本,敷葩于榛莽中。喟然叹曰:“呜呼斯梅!托非其所出群之姿,何以别乎?若其贞心不改,是则足取也已!”感而乘兴,遂作赋曰……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垂拱三年的时候,宋璟当时二十五岁,中进士后又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就随伯父到四川东川,寄住在官府为招待宾客新备的驿站里。
当时因连续几个月生病,有时就到外边走走。在一堵倒塌的墙边,看到一株梅花,竟然在杂草丛中开花生长。宋璟就叹息地说:“这株梅花长得不是地方,如此出众的资质,却被草木所掩,怎么能被人识别呢?如果它坚贞的本性不改变,那是很可取的。”感触之下,生发兴致,于是就作赋如下……
那赋很长,竟是写满了好几张纸。李泌觉得,宋璟这是要真的不问世事了。以长错了地方的梅花,寓意他这一路风风雨雨,退休了也心系天下百姓,最终,事情却不是他想的那样,让他失望了。
估计是李林甫入相一事,这宋璟也不愿意,这才给李泌来了这么一封没头没脑的信。
李泌觉得宋璟这封信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以后再也不问世事了。没了宋璟这位大佬的支持,李泌瞬间觉得有些无力感。
可想到宋璟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能帮自己的也都帮了,不能帮的也帮了,李泌就想着他不问世事了也好,这样可以落个清静,可以安心颐养天年。
于是,李泌回信说,宋公贵体重要,尽可享受天伦之乐,余事勿取,自有有心人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封信写完后,李泌又给裴耀卿回信,信上说,李林甫既然已是入相,便是大唐的宰相。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你和张九龄都不是恶人,只想凭着自家的一股正气,来压制这股邪气,想必也难。不如变通一下,遇事让圣人压制于他。如此,你二人方可心无旁骛,尽可施展才华,为大唐社稷百姓出力------
估计裴耀卿看了这封信会发蒙。这信上说的那恶人,就是玄宗皇帝。
李泌知道这样一封信帮不了张九龄和裴耀卿。可不这样说怎么办?依着那两位的脾气,特别是张九龄,估计最后的下场和韩休是一样的。
既然有心为大唐做事,那么,就要受点委屈。为理想而奋斗,怎么会不付出一点代价呢?
再说,这李林甫的手段你们也已经知道的不少了,以后常备戒心,他自然伤害不了你们。
写完上面这两句话后,李泌特意又在下面注明,望两位宰相公一起共勉。
随着这封信一起送去洛阳的,还有李泌让自家阿娘新做的一只布袋。这只布袋真的是用粗麻布做的,上面除了绣上去的“守正刚直”四字,再也没有任何修饰,看上去朴素的很。
周氏觉得这是给张九龄的东西,就想着用一些绢帛之类的做,然后再施展自己的绣工,绣个花儿草儿的,看上去也好看些。
可李泌只让她做成这样,还说道:“张九龄这位宰相,配的上这只布袋。”
守正刚直。李泌说的没错,这张九龄自打做官开始,竟然是毫无私心,一心为百姓做事。而且,他不畏权势,刚直不阿,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宰相。
书信和布袋送到洛阳后,张九龄拿到布袋后,看着上面的那四个字,竟是眼眶发湿,想要落泪的样子。
“知我者,书院小先生也!”
裴耀卿也点头说道:“张公,这布袋上有守正刚直四字,我看这布袋不如就叫做‘守正袋’吧?”
张九龄拿着那只布袋,轻轻摩挲着,似乎很享受粗麻布带来的粗糙感觉。
“守正袋。好好,就叫做守正袋。”
自此以后,这洛阳城里早起的人,就能看见一个瘦弱的人骑在马上,而他的随从则背了一只粗布袋子,每日行色匆匆的向皇城那边赶去------
有一些大臣见了,也觉得这个法子很好,就让人也做了这么一只袋子,把自己的笏板装进去,让随从们背了招摇过市。
此事传到玄宗耳朵里后,玄宗笑着说道:“东施效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