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不给蒙古人留一粒米,一滴水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203章 不给蒙古人留一粒米,一滴水
西夏缺钱又缺铜,当年和北宋打仗,迫使北宋求和,北宋每年以“岁赐”的名义向西夏进贡银七万二千两,折算成铜钱大概是二十五万贯,绢帛十五万匹,茶叶十三万斤,这些都是西夏急缺的,西夏国内几乎一直都在用两宋的铜钱和铁钱,自己造的很少,而且他自己造的钱,出了西夏就不被承认。
但宋钱到蒙古,金,大理,甚至日本,高丽和南洋等地,到处都能用。
于是在今年六月,大宋与西夏签定了新的盟约,共抗蒙古,通商共利。
因为张公辅七策里第二条就是‘坚盟信以纾国难’,所以李德旺这次打算坚守盟约。
两国盟约规定,西夏每年交易大宋两万匹战马。
大宋每年给西夏铜铁钱各二十万贯。
白糖十万斤,茶叶三万斤,绢帛一万匹。
此时好的西马大概五十贯以上一匹,西夏两万战马,价值一百万到一百三十万贯之间。
大宋给的物货,按市场价还略高,实际价值肯定远远不如战马,双方都比较满意。
因张公辅七策中第六策为‘崇节俭以裕军储’,所以李德旺对茶叶和绢帛要求都降低,除了少量赐给勋贵和王室自用,其余的包括现在最受欢迎的白糖,都拿来在市场上卖,以筹措军资。
不得不说,李德旺这个西夏皇帝也算是和完颜守绪一样,拼了命的想反抗蒙古。
西夏是此时三国中最大的产马地,年均保有战马达五十万匹。
其辅郡西凉府“善水草,益畜牧“,素有“凉州畜牧甲天下“之誉.以“凉州“为代表的河西右厢地区是西夏最大的官营马场,即使到了现在西夏末期,年产优质战马近六万匹。
此次高智耀奉命运送第一批优质战马五千匹,前往金国境内交易,双方约定在狄道县中。
当时高智耀还很纳闷。
因为此时临兆府属金国境内,狄道县更是金国临兆府府治所在。
他想不明白,为啥金人能同意宋人在在此交易。
等他到了兰州之后,高智耀简直目瞪口呆。
一路过来,几乎看不到有什么人烟,往往几十里才能看到一些零散的百姓。
高智耀一直在西凉管理马政,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连忙招来当地一个百姓,一问之下才知道,前段时间宋人和金国打了一仗,然后好像宋人占了这里,正到处迁民往宋境去。
高智耀愣了下,宋人几时也会干这事?
自从北宋和西夏辽国以及后来的金国打仗以来,宋人很少以官方名义迁移百姓。
反而是这些游牧民族最喜欢打进来后干这事。
现在宋人新皇帝居然懂得迁移百姓,这让高智耀很稀奇。
但随着他马队的深入,高智耀越来越震惊。
狄道县距离宋境较近,距离西夏较远,之所以他们愿意送过来,因为他们全是马。
身为临洮府府治所在,狄道县原本有数万户百姓,是金国西路最繁华的一个县,来往西夏和金国的商人,包括宋国商人都会在这经过。
可等高智耀进入狄道县内,沿路看不到一点生气,也没有看到有一个活人。
整个狄道县内静悄悄的,路上连条狗都看不到。
要不是知道宋人以天朝上国仁义自居,他都怀疑,这边的人全被宋人屠了。
“高大人,这不对劲啊,一路过来都看不到人?宋人会不会使诈?”身边这时有亲随过来,小心的问道。
高智耀沉声道:“应该不会,两国已经正式签定了盟约,他们以后还要不要战马了?”
那人犹豫了下,咬牙道:“卖战马与宋,不是强敌而弱我?”
高智耀立刻道:“蒙古现在才是咱们的敌人。”
他抬头看了眼四周的密密麻麻的马队,苦笑道:“若不趁现在和宋人换些钱物,难道等将来在战场上被蒙古人白白夺去?”
随从无语,低头不再说什么。
“报”就在这时,前面有哨骑回来:“狄道县城门大开,好多骡车在城外,宋人在等我们。”
“好,快马加鞭。”高智耀大喜,奋力扬鞭。
等他们的马队来到城外,果然看到好多马车停在城外,并且从城外一直排到城内。
对面也是个青年,看起来和他年纪差不多,二十岁左右,自称姓孟,正是孟珙的九弟孟瑛。
双方当面交易,相互点货。
孟瑛带着两个中年人,专门看马,一会看看马齿,一会看看马腿,看的非常仔细。
高智耀则直接走进城内,一进去又是倒吸口冷气。
狄道县县城内破败不堪,还有很多百姓正在拆卸沿街店铺和房子。
看宋人这架势,似乎要把整个狄道县给拆成废墟不成?
他急忙找到孟瑛:“你们这是干嘛?”
孟瑛道:“不给蒙古人留一块砖,一块木,一块布,一粒米,一滴水。”
“。。”高智耀。
“木布在冬天可以起火取暖,砖房可以御寒,避雨,高大人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我去你娘的哦,高智耀心中大骂宋人变太,这要蒙古大军来了临兆府,想找个地方歇歇脚都不给?
不管如何,高智耀心中认定,宋人真是铁心了要在这片经营防线,并且不可能主动攻打别国,包括他们西夏。
交易完成回到西夏,高智耀向李德旺汇报看见所闻,说宋人把临兆府一带,凤翔四周几乎清空了,一心扼守凤翔和三关五州,还增加了敌军进攻的难度。
按宋人这么干,也不太可能主动出击,因为他们出来进攻难度也大了,根本没有补给的地方。
于是西夏君臣上下认为,以后可以安心和宋人交易。
——
宝庆元年十二月,临安城迎来今年的第一场雪。
普通百姓或许感受不到过去一年发生了什么。
其实在大宋全国文武官员眼里,宝庆元年对他们来说,记忆深刻,是非常与众不同的一年。
大宋换了新皇帝,并拿回了陕西凤翔临兆等地,整个山东有一大半被朝廷招安,并纳入管制。
大宋朝在战场和外交中屡次受憋,这次是数十年来难得一次的扬眉吐气。
而更让他们记忆深刻的是,宝庆元年全国大量更换官员,几乎大半个宋朝的县级以上主要官员都被更换。
新皇帝唯才是举,重用贤臣,满朝上下,都似乎看到大宋中兴的希望。
如今临近过年,皇帝下令各地勤俭节约,皇城今年只能放二十个烟花,以示节庆,其他庆祝活动,一律取消,得到绝大部份官员们的支持和盛赞。
十二月下旬。
皇城仁明殿门外站着皇后谢道清。
谢道清才十五岁,不知道是不是还没有发育,长的娇小玲珑,脸上也满是稚嫩。
她已经嫁给皇帝快一年,但这一年里看到皇帝的面不到十次。
皇帝对她很好,每次来都嘘寒问暖,有时还会陪她打牌,逗她开心。
但谢道清知道,因为自己是太后介绍,皇帝心里,与她有隔膜。
赵与芮快一年时间才睡了她十次,但没有一次在仁明殿过夜,通常睡完就走。
这让谢道清心里有种羞耻感,皇帝不信任她?
但她也能体谅皇帝。
皇帝兵变上位,逼迫太后交权,不信任谢道清,也是正常。
皇帝没有废掉她这皇后,已经算是仁义。
只是她毕竟是个才十五岁的小娘,总是期望有人陪伴。
如今临近过年,加上皇帝不许铺张,仁明殿显的异常冷清。
谢道清站在殿门口,看着外面的大雪,内心百味杂陈。
“陛下驾到。”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内侍的高唱声。
谢道清顿时回过神来,赶紧抹了抹脸上,眼角下的泪痕。
她身后的内侍,副都知黄裳立刻跑了出去,然后跪在院门处。
谢道清看了眼黄裳,这是前妃子钟夫人留下,仁明殿也是钟夫人以前的宫殿,她身边尽是钟夫人留下的人,真是让人很无奈。
想到这里,她有点不急气的要掉眼泪,但皇帝马上要来,她赶紧再擦了擦眼睛,脸上也挤出一丝笑容。
不一会,皇帝顶着大雪,也没撑伞快步往仁明殿。
看到皇帝没撑伞,谢道清的心又软了,生不起气。
“参见陛下。”谢道清还刚弯腰,皇帝已经伸手扶起她:“快进屋,外面挺冷的,别冻着。”
说罢,搂住谢道清的小蛮腰,皇帝与她一起进了殿中。
谢道清满腹的委屈又好像烟消云散。
进去之后,皇帝立刻问:“临近过年,道清要不要回家看看家人?”
“如果需要出宫,派黄裳和姚必之说下即可安排。”
“我——可以回家?”谢道清有些意外?
“逢年过年,与亲人团聚,这是人之常情。”皇帝笑道:“咱们经常在宫中相见,道清的家人,怕是很想念你。”
谢道清有些感动,皇帝虽然对她有提防,但还是很讲事理。
赵与芮这时又道:“伱哥哥谢奕,朕准备让他过完年后,去下面县里任知县,朝廷要打算取消散官,以后不可再荫补,你回去劝劝他,如果再不愿意,以后就没机会当官了。”
“多谢陛下,臣妾一定会好好劝他。”谢道清赶紧道。
历史上谢奕被封为郡王,谢道清父亲还被追封魏王。
古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不是假的。
不过现在在赵与芮这边,谢奕基本不可能被封爵了。
给他弄个知县,已经算是仁至义尽。
谢道清是聪明人,基本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回家就是和家里人说好,皇帝不会大肆封赏皇后家人,你们以后在外面,也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要太嚣张。
赵与芮和她说了会话,突然抬头看看四周。
黄裳顿时一挥手,殿中宫女内侍纷纷退出。
刷,谢道清满脸通红。
皇帝什么都好,就是喜欢随时随地的白昼-——。
从仁明殿出来后,皇帝衣冠楚楚的往选德殿去。
选德殿已经有好多位大臣到了,都是被赵与芮一起招来的。
有枢密使葛洪、签书枢密院事李宗勉(相当于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兼兵部尚书魏了翁(也相当于枢密副使和副相)。
赵与芮听着这些官名就烦,明明可以简单明了,以副使称之,两宋就是花样多。
南宋还有权,签等各种前缀,有些就类似后世副职主持工作的意思,有些是表示年轻资历浅,要挂个前缀。
现场另有吏部尚书邓若水,工部尚书徐元、户部尚书杜范、礼部尚书杨长孺、刑部尚书李皇,侍御史赵汝述、中书侍郎乔行简、门下侍郎胡梦昱、都进奏院副都院秦卓,端明殿学士权判尚书都省事胡槻等。
第203章 不给蒙古人留一粒米,一滴水
西夏缺钱又缺铜,当年和北宋打仗,迫使北宋求和,北宋每年以“岁赐”的名义向西夏进贡银七万二千两,折算成铜钱大概是二十五万贯,绢帛十五万匹,茶叶十三万斤,这些都是西夏急缺的,西夏国内几乎一直都在用两宋的铜钱和铁钱,自己造的很少,而且他自己造的钱,出了西夏就不被承认。
但宋钱到蒙古,金,大理,甚至日本,高丽和南洋等地,到处都能用。
于是在今年六月,大宋与西夏签定了新的盟约,共抗蒙古,通商共利。
因为张公辅七策里第二条就是‘坚盟信以纾国难’,所以李德旺这次打算坚守盟约。
两国盟约规定,西夏每年交易大宋两万匹战马。
大宋每年给西夏铜铁钱各二十万贯。
白糖十万斤,茶叶三万斤,绢帛一万匹。
此时好的西马大概五十贯以上一匹,西夏两万战马,价值一百万到一百三十万贯之间。
大宋给的物货,按市场价还略高,实际价值肯定远远不如战马,双方都比较满意。
因张公辅七策中第六策为‘崇节俭以裕军储’,所以李德旺对茶叶和绢帛要求都降低,除了少量赐给勋贵和王室自用,其余的包括现在最受欢迎的白糖,都拿来在市场上卖,以筹措军资。
不得不说,李德旺这个西夏皇帝也算是和完颜守绪一样,拼了命的想反抗蒙古。
西夏是此时三国中最大的产马地,年均保有战马达五十万匹。
其辅郡西凉府“善水草,益畜牧“,素有“凉州畜牧甲天下“之誉.以“凉州“为代表的河西右厢地区是西夏最大的官营马场,即使到了现在西夏末期,年产优质战马近六万匹。
此次高智耀奉命运送第一批优质战马五千匹,前往金国境内交易,双方约定在狄道县中。
当时高智耀还很纳闷。
因为此时临兆府属金国境内,狄道县更是金国临兆府府治所在。
他想不明白,为啥金人能同意宋人在在此交易。
等他到了兰州之后,高智耀简直目瞪口呆。
一路过来,几乎看不到有什么人烟,往往几十里才能看到一些零散的百姓。
高智耀一直在西凉管理马政,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连忙招来当地一个百姓,一问之下才知道,前段时间宋人和金国打了一仗,然后好像宋人占了这里,正到处迁民往宋境去。
高智耀愣了下,宋人几时也会干这事?
自从北宋和西夏辽国以及后来的金国打仗以来,宋人很少以官方名义迁移百姓。
反而是这些游牧民族最喜欢打进来后干这事。
现在宋人新皇帝居然懂得迁移百姓,这让高智耀很稀奇。
但随着他马队的深入,高智耀越来越震惊。
狄道县距离宋境较近,距离西夏较远,之所以他们愿意送过来,因为他们全是马。
身为临洮府府治所在,狄道县原本有数万户百姓,是金国西路最繁华的一个县,来往西夏和金国的商人,包括宋国商人都会在这经过。
可等高智耀进入狄道县内,沿路看不到一点生气,也没有看到有一个活人。
整个狄道县内静悄悄的,路上连条狗都看不到。
要不是知道宋人以天朝上国仁义自居,他都怀疑,这边的人全被宋人屠了。
“高大人,这不对劲啊,一路过来都看不到人?宋人会不会使诈?”身边这时有亲随过来,小心的问道。
高智耀沉声道:“应该不会,两国已经正式签定了盟约,他们以后还要不要战马了?”
那人犹豫了下,咬牙道:“卖战马与宋,不是强敌而弱我?”
高智耀立刻道:“蒙古现在才是咱们的敌人。”
他抬头看了眼四周的密密麻麻的马队,苦笑道:“若不趁现在和宋人换些钱物,难道等将来在战场上被蒙古人白白夺去?”
随从无语,低头不再说什么。
“报”就在这时,前面有哨骑回来:“狄道县城门大开,好多骡车在城外,宋人在等我们。”
“好,快马加鞭。”高智耀大喜,奋力扬鞭。
等他们的马队来到城外,果然看到好多马车停在城外,并且从城外一直排到城内。
对面也是个青年,看起来和他年纪差不多,二十岁左右,自称姓孟,正是孟珙的九弟孟瑛。
双方当面交易,相互点货。
孟瑛带着两个中年人,专门看马,一会看看马齿,一会看看马腿,看的非常仔细。
高智耀则直接走进城内,一进去又是倒吸口冷气。
狄道县县城内破败不堪,还有很多百姓正在拆卸沿街店铺和房子。
看宋人这架势,似乎要把整个狄道县给拆成废墟不成?
他急忙找到孟瑛:“你们这是干嘛?”
孟瑛道:“不给蒙古人留一块砖,一块木,一块布,一粒米,一滴水。”
“。。”高智耀。
“木布在冬天可以起火取暖,砖房可以御寒,避雨,高大人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我去你娘的哦,高智耀心中大骂宋人变太,这要蒙古大军来了临兆府,想找个地方歇歇脚都不给?
不管如何,高智耀心中认定,宋人真是铁心了要在这片经营防线,并且不可能主动攻打别国,包括他们西夏。
交易完成回到西夏,高智耀向李德旺汇报看见所闻,说宋人把临兆府一带,凤翔四周几乎清空了,一心扼守凤翔和三关五州,还增加了敌军进攻的难度。
按宋人这么干,也不太可能主动出击,因为他们出来进攻难度也大了,根本没有补给的地方。
于是西夏君臣上下认为,以后可以安心和宋人交易。
——
宝庆元年十二月,临安城迎来今年的第一场雪。
普通百姓或许感受不到过去一年发生了什么。
其实在大宋全国文武官员眼里,宝庆元年对他们来说,记忆深刻,是非常与众不同的一年。
大宋换了新皇帝,并拿回了陕西凤翔临兆等地,整个山东有一大半被朝廷招安,并纳入管制。
大宋朝在战场和外交中屡次受憋,这次是数十年来难得一次的扬眉吐气。
而更让他们记忆深刻的是,宝庆元年全国大量更换官员,几乎大半个宋朝的县级以上主要官员都被更换。
新皇帝唯才是举,重用贤臣,满朝上下,都似乎看到大宋中兴的希望。
如今临近过年,皇帝下令各地勤俭节约,皇城今年只能放二十个烟花,以示节庆,其他庆祝活动,一律取消,得到绝大部份官员们的支持和盛赞。
十二月下旬。
皇城仁明殿门外站着皇后谢道清。
谢道清才十五岁,不知道是不是还没有发育,长的娇小玲珑,脸上也满是稚嫩。
她已经嫁给皇帝快一年,但这一年里看到皇帝的面不到十次。
皇帝对她很好,每次来都嘘寒问暖,有时还会陪她打牌,逗她开心。
但谢道清知道,因为自己是太后介绍,皇帝心里,与她有隔膜。
赵与芮快一年时间才睡了她十次,但没有一次在仁明殿过夜,通常睡完就走。
这让谢道清心里有种羞耻感,皇帝不信任她?
但她也能体谅皇帝。
皇帝兵变上位,逼迫太后交权,不信任谢道清,也是正常。
皇帝没有废掉她这皇后,已经算是仁义。
只是她毕竟是个才十五岁的小娘,总是期望有人陪伴。
如今临近过年,加上皇帝不许铺张,仁明殿显的异常冷清。
谢道清站在殿门口,看着外面的大雪,内心百味杂陈。
“陛下驾到。”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内侍的高唱声。
谢道清顿时回过神来,赶紧抹了抹脸上,眼角下的泪痕。
她身后的内侍,副都知黄裳立刻跑了出去,然后跪在院门处。
谢道清看了眼黄裳,这是前妃子钟夫人留下,仁明殿也是钟夫人以前的宫殿,她身边尽是钟夫人留下的人,真是让人很无奈。
想到这里,她有点不急气的要掉眼泪,但皇帝马上要来,她赶紧再擦了擦眼睛,脸上也挤出一丝笑容。
不一会,皇帝顶着大雪,也没撑伞快步往仁明殿。
看到皇帝没撑伞,谢道清的心又软了,生不起气。
“参见陛下。”谢道清还刚弯腰,皇帝已经伸手扶起她:“快进屋,外面挺冷的,别冻着。”
说罢,搂住谢道清的小蛮腰,皇帝与她一起进了殿中。
谢道清满腹的委屈又好像烟消云散。
进去之后,皇帝立刻问:“临近过年,道清要不要回家看看家人?”
“如果需要出宫,派黄裳和姚必之说下即可安排。”
“我——可以回家?”谢道清有些意外?
“逢年过年,与亲人团聚,这是人之常情。”皇帝笑道:“咱们经常在宫中相见,道清的家人,怕是很想念你。”
谢道清有些感动,皇帝虽然对她有提防,但还是很讲事理。
赵与芮这时又道:“伱哥哥谢奕,朕准备让他过完年后,去下面县里任知县,朝廷要打算取消散官,以后不可再荫补,你回去劝劝他,如果再不愿意,以后就没机会当官了。”
“多谢陛下,臣妾一定会好好劝他。”谢道清赶紧道。
历史上谢奕被封为郡王,谢道清父亲还被追封魏王。
古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不是假的。
不过现在在赵与芮这边,谢奕基本不可能被封爵了。
给他弄个知县,已经算是仁至义尽。
谢道清是聪明人,基本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回家就是和家里人说好,皇帝不会大肆封赏皇后家人,你们以后在外面,也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要太嚣张。
赵与芮和她说了会话,突然抬头看看四周。
黄裳顿时一挥手,殿中宫女内侍纷纷退出。
刷,谢道清满脸通红。
皇帝什么都好,就是喜欢随时随地的白昼-——。
从仁明殿出来后,皇帝衣冠楚楚的往选德殿去。
选德殿已经有好多位大臣到了,都是被赵与芮一起招来的。
有枢密使葛洪、签书枢密院事李宗勉(相当于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兼兵部尚书魏了翁(也相当于枢密副使和副相)。
赵与芮听着这些官名就烦,明明可以简单明了,以副使称之,两宋就是花样多。
南宋还有权,签等各种前缀,有些就类似后世副职主持工作的意思,有些是表示年轻资历浅,要挂个前缀。
现场另有吏部尚书邓若水,工部尚书徐元、户部尚书杜范、礼部尚书杨长孺、刑部尚书李皇,侍御史赵汝述、中书侍郎乔行简、门下侍郎胡梦昱、都进奏院副都院秦卓,端明殿学士权判尚书都省事胡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