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粒小说网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249章 朕治不了金蒙,还治不了你们

第249章 朕治不了金蒙,还治不了你们

作者:明镜要高悬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249章  朕治不了金蒙,还治不了你们

    林介和聂子述等人不停的蛊惑现场年轻的学子们。

    不杀文官,保护粮田,是我大宋百年传统,我大宋以前历代官家,都没有这么干过,为何现在要干?

    王相公(王安石)都没有干下来的事,为何现在要干?

    你们还年轻,这不是为我们,是为你们,是为你们和你们的后代而争取。

    说到最后,林介举臂狂呼:“不杀文官,不量粮田。”

    “不杀文官,不量粮田。”现场的气氛很快被点燃,很多年轻人被说的热血沸腾,大伙举臂狂吼,声音洪亮。

    “请斩钱宏祖,以正国法。”林价再叫。

    “请斩钱宏祖,以正国法。”大伙疯狂迎合。

    很多人认为,自己以后能当大官,能有很多田,这事确实不能让皇帝这么干下去。

    林介他们的的话语,让他们产生了共鸣。

    特别有些穷苦出身的学子,好不容易上榜后要参与殿试,无论中不中进士,都可以当官,以后肯定也要屯田,以前朝廷不管这些田,现在开始要丈量,还要交税,合着我这省试白考了?很多穷人突然得到机会,坐了这些位置,他们变的更加疯狂,更不愿意皇帝这么干。

    人群中的袁韶有些幸灾乐祸,但史嵩之却目瞪口呆。

    史嵩之是现场唯一单独见过皇帝的人。

    当时他就认为赵与芮很圆滑,事后证明,赵与芮不但圆滑,还很阴险下作,更是心狠手辣。

    他史嵩之自认为心智能力超人一等,居然没有看出赵与芮,这时他就知道赵与芮非常可怕,比他叔叔史弥远还要可怕。

    这人在沂王时,这么隐忍,见到自己也是恭敬有加,低声下气,简直让人无法相信。

    而一旦掌权之后的所做所为,强量田地,大开杀戒,大量更换官员,更让史嵩之意识到赵与芮的可怕。

    他这次过来是想劝劝薛极等人,不要参与这种事,但现场群情激动,连新科进士们也被彭动,纷纷叫着要血柬皇帝。

    但说说容易,谁肯出头?

    最后还是林介提议,没上榜的太学生们抽签,谁抽签到了,来血谏

    现场其他参与殿试的也好,官员也好,将来都要一起照顾这位中签者及家人。

    梁丙更是叫道,我损赠五亩粮田。

    接着郑损,包括袁韶等纷纷开口,现场官员最后合计捐出六十八亩田。

    中签者徐士龙欣然答应,兴奋无比。

    此举,无论成败,定将与荆轲剌秦一样,流芳百世,名垂青册。

    ——

    这些人在洞霄宫串连闹事时。

    皇帝赵与芮正在宫中查看礼部递上的参与省试名单、省元名单,以及孝宗、光宗、宁宗时的进士数据。

    自他登基以来,都没有管到科举之事,等今年参与省试人数和省元出来,又对照孝宗、光宗、宁宗的进士数据,他才发现两宋的进士这么多。

    孝宗在位27年,开考9届,保持着三年一次,共录取文举:进士3864人,武举:进士348人,文武状元各9人;另,皇帝特奏3044人,特赐第13人。

    光宗在位5年,开考2届,文进士954人,武举进士99人;另特奏1223人,特赐弟1人。

    宁宗在位30年,开考10届,文进士4732人武举进士471人,另特奏4763人,特赐第5人。

    从前三位皇帝数据来看。

    基本保持三年一届,每届文进士大概在四百多人,武进士大概在四十多人。

    特奏的官员比正取的还多,光宗两年特奏了一千二,平均六百多一年。

    特奏和特赐是恩科,算是皇帝大开方便之门,主要是给一些关系户和多次省试落举的人,还有勋贵皇族等封官。

    赵与芮自己上台后,也特奏了很多心腹部下。

    现在今年他的第一届科举,有九千多人参与了省试,约17取1,大概有五百多人能进殿试。

    南宋只要过了省试,都可以当官,就算殿试不合格,成不了进士,也能成为朝廷正式官员。

    赵与芮这次科举还算比较少的了,太祖时省试是两千人,太宗时就达到5000多人,真宗时最高达到两万人,以至于当时是100取20的比例。

    南宋的贡院所以也非常大,可以同时容纳两万多考生考试。

    现在宋室南渡,地盘和人少了,省试人数也少了,今年只有九千多人,以前上榜率约为17:1。

    赵与芮看册薄时,吏部尚书邓若水,礼部尚书杨长孺都在。

    他仔细翻查了看,缓缓道:“朝廷每年特奏官员,比正取官员还多。”

    邓若水和杨长孺两人对视一眼,心想,不都是皇帝陛下你们批的。

    “朕这几年,特奏了多少?”

    邓若水立刻起身,道:“回陛下,截止昨日为止,陛下一共特奏了六百四十二位文武官员。”

    赵与芮愣了下,原来我也特奏了这么多?

    而且其他皇帝都是特奏文官,赵与芮全集中在武官上面,基本全是用他的亲信来替换到各地为武将。

    皇帝身为九五至尊,当然可以大开方便之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需要有个度。

    赵与芮自己刚登基时不停特奏,是为了最快时间提拔自己人,掌控权力,现在登基三年多,帝位稳如泰山,就不能再这么干下去。

    “以后当拟律法。”赵与芮这时义正言辞的道:“今后我大宋,每年特奏官员人数,不能超过科举十分之一。”

    赵与芮说以后,也没说什么时候,可能这两年他还要提拔一批新人,但算是给户部和吏部提个醒。

    邓若水和杨长孺对视一眼,表情古怪,官家你把自己人提拔完了,以后不让别人提拔自己人是吧?

    你还别说,限制特奏也是有好处的,如果皇帝像宁宗那样,再遇到史弥远这样的权臣,那么特奏的官员,基本都是史弥远的人,皇帝的权力会进一步被削弱。

    而且你从官员人数上看,宁宗在位录取了4732名进士,特奏了4763名官员,关系户比正取的还多。

    多出来这么多关系户,朝廷也是一大笔开支。

    邓若水犹豫了下,还是道:“启奏陛下,我朝立国之时,源于特奏,是为——”

    邓若水好心提醒皇帝,应该是怕皇帝不懂事。

    两宋为什么要特奏?

    因为唐末王仙芝起义时,有进士“不得志”如敬翔、李振等加入了造反的起义军。

    宋朝立国后,为防读书人心生异志,先是广开科举之门,给读书人当官的途径。

    然后又发现有人老是考不中。

    于是太祖开宝三年又规定,凡举人参加过十五次以上考试还没录取的,特赐本科出身。

    这就等于是保底了,考不上没事,你给老子继续考,考到十五次还不中,朝廷直接特奏,一样可以当官。

    这就是特奏的由来。

    也是宋代统治者,怕读书人心怀异志,而加入造反派,采取的措施之一。

    邓若水的意思,如果每年限制名额,很多考满十五次的人如果得不到官位,到时,就要心生异志了。

    “砰”赵与芮闻言重重的拍案。

    把邓若水和杨长孺吓了一跳。

    “两位爱卿没听过一句话吗?”赵与芮冷然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朕怕统兵大将造反,朕怕蒙古人和金人联盟,就是不怕读书人和地主造反,朕现在治不了蒙古和金人,还治不了他们?”

    邓若水和杨长孺被皇帝如此直白的话给说的目瞪口呆。

    赵与芮又道,这些考十五次考不上的人几岁了?

    邓若水和杨长孺面面相觑。

    两宋三年一次科举,参加十五次未中的,也就是考了四十五年。

    你十五岁开始考,到时也六十岁了。

    朝廷还要给你特奏个官,所以很多人到时都可能是散官阶,根本没事干,却要朝廷花钱养着。

    当然,两宋后来也不是一定说要十五次没中才给官,有的关系户,比如家里有钱的,认识大官的,找找门路什么的。

    考三次不中,四次不中,都可以特奏。

    反正‘特奏名’这个律法中没写一定要几次,就是说明了,给一些屡次不中的人附试资格。

    两宋开国时,默认为十五举(次),到太宗时默认为十举,后来就越来越离谱了,到仁宗时,有五举,三举,然后就是谁关系硬谁早点特奏。

    到后面特奏就泛烂了。

    赵与芮现在定下基调,以后特奏官员,不能超过正取官员十分之一。

    杜绝大量的关系户。

    赵与芮接着问上次科举进士,有多少是官宦出身,多少是普通百姓。

    邓若水道,官宦子弟152,平民百姓386,共计进士538名。

    他又道:“除了宗室子弟外,大部份都出自乡户,其中宗室子弟32人。”

    赵与芮大惊,老赵家宗室还有这么多?

    当初史弥远选沂王时,宁宗要十五岁左右的宗室,也就他和赵与莒两人。

    而上次科举宗室子弟就有32名进士出身。

    但这些人可不一定都是少年,有人可能考了几次,十几次都没中,还在继续考。

    可这还不是最多宗室的一届,最多的是原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这年进榜进士601人,宗室有73人,占了十分之一还多。

    邓若水继续道:“除了宗室外,县坊出身26人。”

    也就是大部份都是乡户,不是城里人。

    但乡户不代表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