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膛线有点难

作者:明镜要高悬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429章  膛线有点难

    如果说以前一分钟只能两枪三枪,那么现在一个熟练的枪手,一分钟可以打四枪,甚至五枪。

    赵与芮向儿子们讲完后,有意打量两个儿子,长子赵祺似乎没什么兴趣,赵祺喜欢打枪,但对这些枪如何制成,各零件有什么作用似乎没多大兴趣,反而九岁的赵禥一脸很认真,很有兴趣的模样,宁神听着,也不知道他是真有兴趣还是假装的。

    等赵与芮说完后,赵禥立刻的道:“父皇,儿臣能看看这个雷贡火帽吗?”

    “当然可以。”赵与芮递给赵禥。

    赵禥拿着在手把玩着,还是一副很有兴趣的样子。

    赵祺在边上左顾右盼,一会盯着边上的新式燧发枪。

    这是刚刚打造出来,装了雷贡火帽的新枪,他看了几眼,似乎想试试,但父亲没说话,他也没敢动。

    雷贡火帽刚研究出来的时,用的纸制,后来才发展成金属制。

    但赵与芮的大宋直接就是金属制,它的样式大概像后世的矿泉水瓶盖。

    金属需要软点的,所以历史上都选择用铜来制造,赵与芮面前的也是铜制火帽,大小比矿泉水瓶盖小点,像指甲这么大,内部粘装了雷酸贡。

    “父皇,200克的撞击力就能让他点火了?”年轻的赵禥这时问道。

    “恩,一般都是在200-400克左右。”赵与芮从边上拿起一个小金属棒,递给赵禥。

    赵禥愣了下,然后看看左手的火帽,右手的金属棒,片刻后,把火帽放到桌上,拿起金属棒对着火帽里面轻轻砸了下。

    哧,火帽里顿时火花四溅。

    “哈哈,真的是。”赵禥表情又惊又喜,感觉非常新奇。

    边上唐波,章小石等几个匠师官员们本来都想说,殿下真是聪慧,但唐波嘴张了下后,又闭了起来,因为他发现大皇子赵祺也在的,这马屁不能乱拍。

    看完火帽后,赵与芮拿起了改进后的新式燧发枪。

    现在的燧发枪比以前轻了不少,因为没有了药池,点火率大增,哑火率达到二百分之一。

    同时火药的用量也少了,装填步骤也少了一步。

    整体性能可谓质的提升。

    赵与芮拿着枪带着两个儿子又到了外面靶场,试了几枪,都没有哑火,非常满意。

    “现在一个熟练的枪手,多久能打一枪?”赵与芮打完后问。

    “回陛下,少了装药池的环节。”唐波道:“可以节省好几息时间,打的快的枪手,大概十几息左右就能射一轮。”

    现在熟练的宋军基本能达到一分钟四发,有厉害的甚至十二秒内能完成,达到一分钟五发。

    别小看装药池这步,挺耗时间的。

    以前宋军拿出定装弹药,先得捏住中部点火药和引爆药的线,然后打开药池,小心倒下一部分,还得担心倒多了,倒少了,看着标准线倒,然后再把余下的往枪膛里倒。

    这个过程最少得五六秒钟。

    现在省了这个环节,一股脑儿往枪膛里灌就行,这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灌进去,拿捅条捅,速度快的话,十秒内就能完成。

    但是,赵与芮显然还想更快。

    如果不用灌进去拿捅条捅,岂不是更快?

    所以就需要膛线和子弹,以及后装方式。

    元贞四年赵与芮也提出了膛线和子弹的的概念,然后唐波提到有个叫许厉的匠人,也提到了后装,当时赵与芮也是大喜,专门下令提升了许厉,从工匠提升为匠师,成为火器局部门主事,从六品官员,专门给他一批人,研究后装及圆椎形子弹和炮弹。

    当然,赵与芮也和许厉说了事后世的经验,通常是按照逐步发展来的,因为以现在大宋的科技能力,并不能一蹴而就。

    赵与芮很快又来到另一个区域。

    许厉也带着几个工匠在等着皇帝陛下。

    现场有火炮摆在地上,他们将向皇帝陛下演示新型的木托炮弹。

    之前的炮弹和火药一起在炮膛里时,中间的空隙是比较大的,因为炮弹圆形,而且受到的压力面积也比较大,承受的压力则小,这导致炮弹射程有限,飞行也不稳定。

    后世逐步改成圆椎形炮弹,炮弹越飞越远,几十上百公里都能打,就是这样逐步发展来的。

    赵与芮他们也是按照历史的进展,先发明了木托炮弹。

    即打造一个圆柱形的木托,样式相当于后世炮弹的弹壳,但比较短。

    前面是半月弧形,正好托住圆形的炮弹。

    这样的装进炮膛后,非常贴合,密封性很好,发射药爆炸后,承受的压力面积小,压力变大,动能自然变的更大,而且木托炮弹发射出去后,因为前头重后头轻,类似于羽毛球,使得弹道更加精确,重心很稳,射程变的更远。

    木托炮弹已经接近后世的炮弹,使准确度提升,射程变远,赵与芮的火炮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现场炮手们打了几炮,宋军以前用来野战的轻型火炮射程已经可以达到四百步以上,而千斤以上的中重炮,更能达到一千步左右。

    看过现场的炮击后,赵与芮当然也很满意,但并不打算立刻就列装。

    此时进一步的改进又提上议程。

    蒙军是骑兵居多,步兵进攻还是少数,现在仅以燧发枪就能对付大量的步营进攻,而想在骑兵冲击路上重创骑兵,那就得靠开花弹,即能爆发的炮弹。

    之前宋军的火炮都是靠炮弹在落地的翻滚后造成更大的杀伤,这纯属得看运气和脸。

    而且在蒙古草原等地质较远的地方,或下雨泥泽的时候,落地后的炮弹滚的也不远。

    “下一步,你们得研发可以落地后爆炸的炮弹。”赵与芮这时道。

    四周工匠宁神静听。

    明朝时就有了开花弹,但那会质量极差。

    <div  class="contentadv">        当时的开花弹有好几个缺点,比如炮管直径要比炮弹直径大,发射药被引爆后,会从“开花弹”和炮管之间的缝隙里面喷出来,极容易引燃“开花弹”暴露在外面的引信,导致提前爆炸。

    其次当时的铸造工艺不能一次性生产炮弹全壳,要一半一半的生产然后拼凑起来,这种壳子很脆弱,很容易被发射药爆燃时摧毁,再者除了危险外,即使成功发射出去,因火药配方等原因,威力也很小,所以“开花弹”在那时候一直流行不起来,然后就慢慢被弃用了。

    现在赵与芮有最好的火药配方,爆炸威力是没什么问题。

    密封性和间隙也解决了,改成木托炮弹,不可能再提升引燃开花弹在外面的引信,从而导致提前爆炸。

    现在赵与芮他们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炮弹外壳,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

    太厚了爆炸后,威力不大,太薄了可能没出膛就先炸了。

    然后就是引信的问题。

    引信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炮兵要估算飞行时间,落地距离,然后引信烧到那个位置,落地后正好爆炸。

    引信要是短了,飞到半空就炸了,那就是白白浪费。

    引信要是长了,落地后还等会爆炸,给了对方避让的时间。

    这个原理就是和手榴弹差不多的原理,那么历史上是怎么解决的呢?

    历史上的木管引信炮弹,会在木管上面提前标好刻度,在发射时炮兵会根据距离的远近估算炮弹飞行的时间,然后在对应刻度上挖出一个孔(能够接触炮弹内部的火药),再然后把木管引信插入炮弹内。

    木管上面的刻度是根据炮弹发射距离来标刻的,都是经过大量实验汇总计算出来的。打个比方:燃烧十秒钟的时间内,你能飞六公里;那么炮弹要飞三公里,就用五秒钟,1.5公里就是两秒半,就这样提前在木管上标好刻度,所以能控制炮弹在设定的距离中及时爆炸。

    虽然赵与芮确实不懂这些,只知道木管引信炮弹的大概原理,但把原理讲了之后,工匠们就会朝这个方向研发,无非多花点时间去实验验证。

    “这玩意搞不好容易提前爆炸,也容易炸膛,你们试验时一定要小心。”

    “最后靠火药量和燃烧时间,就能确定引信的长短和攻击距离。”

    赵与芮千叮万嘱,让匠作局小心,这些工匠,可都是他的宝贝。

    现在这种开花爆炸弹加上木管引信,在赵与芮这批工匠面前,已经是属于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了,远比研发雷贡容易很多。

    唐波听完后,当场就表态,最多半年就能研发出来。

    “先别吹牛,不着急,咱们都是有时间的。”赵与芮笑道:“诸工爱卿和匠师、炮手们的安全最重要。”

    他这会才三十一岁,刚刚三十出头,正当壮年,有的是时间。

    “多谢陛下。”众大臣还是非常感动。

    转场时,赵与芮还是比较激动的。

    有了木托炮弹,再进一步改进成会爆炸的木制引信炮弹,大宋朝的火炮无论射程,准确度,和威力都是数倍的递增。

    到时一炸一大片,对骑兵冲锋也能造成强力的伤害。

    配上燧发枪后,宋军在野外都可以随便打蒙军了。

    可惜很快下个场地让他有些微微失望。

    转场的地方是大宋制造膛线的地方。

    原本膛线十五世纪才出现,但到十九世纪才大规模装备各国部队,原因当然就是膛线不好弄,准确说,是优质耐用的膛线不好弄。

    赵与芮当年也提过几个建议,工匠们也一直在朝这些方向研发。

    以目前的工艺水平,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也就是刮刀法。

    刮刀法即用一根比枪管内径略纫略小的钢棒,在它的特定部位刻挖一个槽,安装一块硬质合金钢片,钢片上有一条或二条凸出的有一定倾斜角的带状体,前端有利削部,并可调节凸起高度。在一条膛线位置上来回拉动数十次,就切出一条阴膛线,然后调节位置再切刮下一条。这种方法切奇数或偶数的膛线一般用单刮刀,切偶数的膛线可以用双向刮刀。也可以在相对的位置安装单刮刀,双刮刀或三副刀,一次切出2至6条膛线。

    这是封建时代最容易操作的办法之一了,也是最容易理解的。

    但它的难度也有几个。

    一是这个时代打造比枪管内径略纫略小的钢棒比较难,精度更要把握好。

    二是安装硬质合金钢片的材料需要不停的尝试。

    赵与芮的燧发枪枪管都是采用了钻管式,算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科技。

    但相当费钻头费时间,效率也低,数万户工匠参与,一年才能打造两万多支。

    这几年赵与芮已经把大量原本造弓弩的工匠转为打造燧发枪。

    目前大宋数万户工匠参与,年造燧发枪两万多支。

    全军目前也就七万支燧发枪,赵与芮在各地同时和蒙军开战,每支部队分到的燧发枪数量有限。

    而打造刮刀用的钢棒,和打造一根枪管同样耗时耗工,关键也不够耐用。

    硬质合金的材料,工匠们已经经过快两年的无数次试验,目前已经总算是找到比较适合的配方,这连带着钻头也得到了进步和提升。

    “一个钢棒只能拉四根枪管,而且全部是需要手工,每个工匠的水平又有区别,所以拉出的膛线可能不一样。”

    膛线不同,意味着赵与芮想用子弹来代替就不现实,而且全手工效率很低,又需要调拔大量的工匠,这样打造燧发枪的速度就得降下来,得不偿失。

    还有一种比较简单,早期可操作的就是‘钩刀拉削法’。

    这种是把钩状切刀安置在比枪膛直径略细的钢拉杆上,钩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过调节拉杆层部的螺丝来调节。每拉动通过枪管一次,拉杆移动几微米,随着枪管的匀速旋转,拉削出一条有一定缠度的阴膛线,达到预定宽度后,再换位置拉第二条膛线。早期的线膛枪拉一条阴膛线只要拉削二十次左右,而一支较好的枪拉削同样的阴膛线要拉削一百次左右。拉的次数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细,越精密。

    这种只要木制机械就能完成,算是比较容易的。

    缺点同样是需要全手工和大量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