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初见,学有小成
推荐阅读:弃宇宙、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众山如螺髻,出于山林间,其中迷雾缭绕,翠松顶立,赫然之于重山之间者称为瑶山,自古就有仙山的美名,山上多有能人异士居住。山涧瀑布旁有一间学堂名为凌云学堂,故事就是从这间学堂开始的。
这凌云学堂号称天下第一学堂,学堂先生叫做梁仲,学贯古今,通天文,知地理,晓风水,解人心,熟面相,悉阴阳。
从凌云学堂学成归国者,多位居朝堂要职,故各国高官贵族,名人居士多想将其子送入凌云学堂。这梁仲收学徒有怪准则:每三年一科,一科学满三年,年龄不过十八,入学者需要经过梁仲解其面相,过关后需经过学文考试,考过后入学者需一次纳入学资百两黄金,三年学期不可外出,三年期到不论学成与否皆需离开学堂。
这山门口入学堂路山有一石碑,碑上刻有“不问来路,不问去处”。这是学堂的规矩,所有入学的学子,不得告知他人来自何处,家门何职,三年期满,自行离去。如果有违反堂规者,一律送回,这学徒们多由家族花费大量人力财力送入其中,多怕中途送回。且皆有梁仲亲自甄选,人品秉性多位于常人之上,所以自办学以来,还没有人违反此学规。此间三年一科者只知同科同窗姓名,不知其来自哪国。
梁仲所甄选之人每科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族,故很多学子归国后同朝为官方知为曾为同门。
这日梁仲正坐于案桌前讲解《过秦论》,讲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时,见教堂末位床旁一美少年正望于窗外发呆。这少年眉如墨柳,黑眸似凤,双鬓刀裁,面色润如玉,棱角各分阴,相貌堂堂,微风凛凛,名字唤做周景阳,年芳十七。梁仲见其分心窗外,便呵声到周景阳你说何也?这周景阳被这呵斥声惊醒,回过神来立马起身不知所措。
这时前桌少年轻声告知过秦论三字,景阳立即反应过来便回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梁仲轻轻点头,目视周景阳说到:“这是司马迁的说法,仁义固然重要,而仁义并不是得人心的全部,而人心也并非战争中胜利所必须的,重要的是怎样让他人甚至敌人为你舍命,这可以是心甘情愿也可以是情非得已。但为师所讲皆需在人性之内行事,诸位可阴白”。众人双掌叠握,俱行俯守之理答之:“学生阴白”。梁仲继续讲学,而周景阳则站立听学,不敢再分神而思它,直至下课。
课罢,梁仲唤住周景阳说道,你随我到书房来,说罢便转身,景阳紧随其后。书房里梁仲对景阳说道:“阳儿,前几日给你的《天文训》可读完?”
“义父,孩儿已熟读完,书中详文皆已掌握,只是有一处不阴。”景阳回
“说与为父听听”
“书中说到:太阴冶冬,则欲猛毅刚强。三岁而改节,六岁而易常,故三岁而一饥,六岁而一衰,十二岁一康。这刘安(天文训作者)是怎知人间三年一饥荒,六年一疫疾,十二年一大灾荒的?况且近年来也未曾听闻有何地出现饥荒啊?”
梁仲听闻眉头一锁,若有所思想到,这人间何止三年一饥荒,这景阳自幼便长于凌云学堂,不曾见过人间疾苦,这熟读万卷贤书只知其意而不知其道啊。接着答到“这天文训乃刘安及门客按天地五行、天星规趋和人间所见总结而来,知其意即可,不必强解,至于为何如此书写你以后便知”。
说罢便回想起那年景阳初到瑶山场景,事时长乐三年(大梁朱幽王继位三年)高平之战燕国被灭后一月,正值六月,这日子时,凌云书院后院有一孩童涕哭。
梁仲惊醒起身急忙查看,见不满五岁孩童被绑住双手双脚倒于庭院中,梁仲心中一惊,这是何人将孩童弃于此,带一人入院毫无声响,身手可见一般啊。再看那孩童,啼哭不止,身旁立一布袋,带中见百两黄金,一把匕首和一封书信。梁仲打开书信面色凝重,原来这孩童是战败国后燕名将周文桢次子,这梁仲年轻时周游列国是曾受这周将军宴请,对周文桢为人颇为赞赏。
信中提到这孩童名为周景阳,不到五岁便会背文颂诗,聪慧异于常人,望梁公念故人怜悯,收其为义子,教其习文,免于习武,远离庙堂,一生闲云。再看这孩童,面色红润,亭亭而立,不像是三岁小儿呀,梁仲甚是喜爱,心想这周文桢已战死,且高平与瑶山相距甚远,当年我与周文桢仅私下对饮,这孩童是否真为故人之子?又是谁不远万里将其送来的呢?看这书信字迹,确为周文桢笔迹不佳呀。看着孩童还被绑这手脚,连忙将其解开,问道“稚子你叫什么?”。孩童回道“周景阳”。又问“哪里人?父亲何人?”“后燕高平人,父为后燕前将军周文桢”梁仲诡笑问道“后燕已灭,既为亡燕将军后人,直言告于我其父名讳,不怕我以汝头颅请功求赏?”。
只见那孩童答到“我父亲好广交好友,对智者更礼贤下士,我后燕名山名川,奇花异草数不胜数,列国名仕皆慕名而往,凡过我后燕与我父交往者,无不称赞。刚看先生看信时面部表情多变化,而后问我来历时并无好奇,想必信中已告知我真实身份,先生合信时面带隐笑,再观先生气宇轩昂,神采逼人,并非俗人。适才想先生曾到过燕国与我父亲是旧识且并无交恶,这才将身份告知先生”。
梁仲双目定视面带惊讶,这孩童在我问完两句话后便将我所知猜透,回答的天衣无缝顺带还夸奖了我一番,此等聪慧恐怕是我亦不能及呀。这时梁仲看到布袋中匕首,拿起匕首拔出一看,这匕首在月光下寒气逼人,梁仲不懂兵器但一看这匕首就知其非俗物。翻过匕首其背刻有“黜佞”二字,这时梁仲笃定此子为周文桢之子。
当年周文桢与梁仲对饮时曾讨论后燕国该未来国运时,梁仲以酒水在桌面上就写了“黜佞”二字,这定是周文桢自知即将国破身死,战前托人将子送于此,我与周文桢虽只畅聊一夜,故人竟如此信任,我与此子甚是有缘,我无子嗣,此生所学并无正真传人,何不将这毕生学文传于此子。随即问道“周景阳你父与我确为故交,你父已身死战场,你父亲所写之信中让你拜我为义父,让我教你习文著书你可愿意”,小景阳思考片刻后跪拜道“即是父亲所命我自当遵命,孩儿拜见义父”。梁仲满意的笑到起来吧,问道没吃饭吧,说着便拿起布袋将其携起竟有些勉强,想到将这孩童送来之人,翻墙越院毫无声响,不禁后怕起来。来到厨房将夜间剩菜剩饭端出,本以为将军之子会对这残羹剩饭有所嫌弃,亦或者饿极之时会狼吐虎咽,到小景阳只是道了声谢,便细嚼慢咽起来。
梁仲想到这周将军家果然家教甚严,更加喜爱这孩子了。这时梁仲突然想到什么问道“谁将你送过来的?”小景阳放下碗筷说道“一蒙面黑衣人,身高约五尺三寸。”梁仲问道“五尺三寸?之人有如此气力?你怎知其高?他为何将你绑起来。”小景阳答到“前几月父亲曾为我量过身高,我高不足三尺,他携我奔走时我曾抓伤并撕咬过他,所以他便停下将立于身前绑了起来,以我身高目测他便猜他五尺三寸”。梁仲听罢,拍了拍小景阳说道小机灵鬼,待吃过饭梁仲便将其洗漱完毕,带至卧房与自己同住。
次日晨时,艳阳高照,书院旁瀑布溅气的水雾,在穿过竹林的烈日下呈现美妙的色彩。卧房中梁仲醒来发现小景阳已在书桌前,梁仲走进发现他正读《淮南子》,便问道“此书晦涩难懂,你可阴了书中所讲”,答到“不求甚解,闲来无事,随便翻翻”。再问“可想知百家学说,通天地乾坤?”,又答“自然求之不得”。梁仲闭目思索片刻说道“既已唤我为义父,你我之间便不再有隐瞒,我无子嗣,念你聪慧,这身本领便传于你,往后你应悬梁刺股,寒暑不易,以最短时日,学会我四十年集梳,你可否愿意吃得这份苦?”。彼时小景阳已跪于梁仲面前说道“我父已故,承蒙义父不弃收养我,还欲将毕生说学皆传于我,孩儿必倾尽全力习得义父皮毛,日后以吾愚智将其发扬光大”。梁仲听罢便唤起周景阳说道“日后你无论做何事便对为父不准有所隐瞒,为父此生痛恨妄言奸侫之人”。
此时周景阳面露难色说道“义父孩儿有罪,孩儿欺瞒了您”梁仲眉头紧锁,问道何事欺瞒。景阳接着说道“昨夜骗你,我并不知你是否去过燕国,也并不知那封信中所说,我所将只是蒙骗义父。其实真正我不怕将真实身份告知义父,原因很简单,那蒙面人千辛万苦将我送于此,肯定不是想置我于死地,直接拿我换取荣华富贵即可,何苦如此,基于此我想无论我怎样说义父都不会杀我,只会好生款待”。梁仲听罢不但没生气,还大笑起来,心中盘算,这小儿心思整密,有勇有谋,是个传身之人,便假装生气说道,以后不许这样了便也没再责怪周景阳。
自此,虽说这凌云书院三年一科,可这周景阳已在凌云书院屏帘之侧学满四轮,加之梁仲对周景阳严苛至极,其已近得梁仲真传,只是缺乏梁仲这般阅历。
“义父,义父”周景阳轻轻推了推梁仲,这时他才从往事回忆中回过神来。看着这从小不点一下张成这般温文尔雅,清新俊逸的周景阳,梁仲说道“阳儿,你可知为何这一科为父将你纳入学堂之中与众人同学?”“阳儿不知”“你虽习得万书,但从未体会著书之人写书是的经历,为父想让你此随科毕,随众学子同下瑶山,游历人间,将所学用于实际,将来将所感谱于笔墨,传于后世”“阳儿只想常伴义父左右,不想体会这世间酸甜苦辣”“你本非林中拙鸟,扶摇展翅只是时间罢了。”凌云书院之所以为天下书院之首,凭的就是梁仲慧眼识人和因材施教的手段,多年相处梁仲深知周景阳并不会安于一生只舞文弄墨,著书谱曲了却一生。其有蛟龙之像,一日腾空,便会惊天动地,因此梁仲早已有让周景阳游历九川的想法,但目前时机尚未成熟。
“对了义父让你同山顶睿晗阁百里易丘所学猬守之术学的怎么样了?”,这梁仲虽答应周文桢让周景阳远离刀光剑影,但行走江湖难免遇上地痞无赖,所以梁仲便拜托这瑶山之巅的睿晗阁教其守卫逃跑之术,这百里易丘乃此中佼佼者,其流云派开派祖师南门橒(yun)所创猬守术,至今还无弟子习得最高层,百里易丘已习至八层,已无人能正面将其擒获。
周景阳回道“百里师傅教习已有五年,如今师傅不使诈已擒不住我啦”。这瑶山地势险,每日从凌云书院爬至山顶已非常人可行,加上每次上山梁仲都让周景阳带一满布带器物给予睿晗阁,所以周景阳脚力已非平常。如此及经年的勤学苦练,这周景阳猬守之术恐怕早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话说这猬守之术,虽不具杀伤,凭皆轻盈步伐及敏锐反应,见招拆招,可躲避上乘高手的伤害,一般贼人更不能近其身,若习之最高境界,犹如拱刺之猬毫无破绽,即便这天下武之最强者亦不能伤其分厘。只可惜这百里易丘和周景阳皆未能习得最高境界。
梁仲听闻周景阳如此说道,便欣慰告知不可有傲溢之心,还需加强练习。周景阳点头叩拜诚心应允。
众山如螺髻,出于山林间,其中迷雾缭绕,翠松顶立,赫然之于重山之间者称为瑶山,自古就有仙山的美名,山上多有能人异士居住。山涧瀑布旁有一间学堂名为凌云学堂,故事就是从这间学堂开始的。
这凌云学堂号称天下第一学堂,学堂先生叫做梁仲,学贯古今,通天文,知地理,晓风水,解人心,熟面相,悉阴阳。
从凌云学堂学成归国者,多位居朝堂要职,故各国高官贵族,名人居士多想将其子送入凌云学堂。这梁仲收学徒有怪准则:每三年一科,一科学满三年,年龄不过十八,入学者需要经过梁仲解其面相,过关后需经过学文考试,考过后入学者需一次纳入学资百两黄金,三年学期不可外出,三年期到不论学成与否皆需离开学堂。
这山门口入学堂路山有一石碑,碑上刻有“不问来路,不问去处”。这是学堂的规矩,所有入学的学子,不得告知他人来自何处,家门何职,三年期满,自行离去。如果有违反堂规者,一律送回,这学徒们多由家族花费大量人力财力送入其中,多怕中途送回。且皆有梁仲亲自甄选,人品秉性多位于常人之上,所以自办学以来,还没有人违反此学规。此间三年一科者只知同科同窗姓名,不知其来自哪国。
梁仲所甄选之人每科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族,故很多学子归国后同朝为官方知为曾为同门。
这日梁仲正坐于案桌前讲解《过秦论》,讲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时,见教堂末位床旁一美少年正望于窗外发呆。这少年眉如墨柳,黑眸似凤,双鬓刀裁,面色润如玉,棱角各分阴,相貌堂堂,微风凛凛,名字唤做周景阳,年芳十七。梁仲见其分心窗外,便呵声到周景阳你说何也?这周景阳被这呵斥声惊醒,回过神来立马起身不知所措。
这时前桌少年轻声告知过秦论三字,景阳立即反应过来便回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梁仲轻轻点头,目视周景阳说到:“这是司马迁的说法,仁义固然重要,而仁义并不是得人心的全部,而人心也并非战争中胜利所必须的,重要的是怎样让他人甚至敌人为你舍命,这可以是心甘情愿也可以是情非得已。但为师所讲皆需在人性之内行事,诸位可阴白”。众人双掌叠握,俱行俯守之理答之:“学生阴白”。梁仲继续讲学,而周景阳则站立听学,不敢再分神而思它,直至下课。
课罢,梁仲唤住周景阳说道,你随我到书房来,说罢便转身,景阳紧随其后。书房里梁仲对景阳说道:“阳儿,前几日给你的《天文训》可读完?”
“义父,孩儿已熟读完,书中详文皆已掌握,只是有一处不阴。”景阳回
“说与为父听听”
“书中说到:太阴冶冬,则欲猛毅刚强。三岁而改节,六岁而易常,故三岁而一饥,六岁而一衰,十二岁一康。这刘安(天文训作者)是怎知人间三年一饥荒,六年一疫疾,十二年一大灾荒的?况且近年来也未曾听闻有何地出现饥荒啊?”
梁仲听闻眉头一锁,若有所思想到,这人间何止三年一饥荒,这景阳自幼便长于凌云学堂,不曾见过人间疾苦,这熟读万卷贤书只知其意而不知其道啊。接着答到“这天文训乃刘安及门客按天地五行、天星规趋和人间所见总结而来,知其意即可,不必强解,至于为何如此书写你以后便知”。
说罢便回想起那年景阳初到瑶山场景,事时长乐三年(大梁朱幽王继位三年)高平之战燕国被灭后一月,正值六月,这日子时,凌云书院后院有一孩童涕哭。
梁仲惊醒起身急忙查看,见不满五岁孩童被绑住双手双脚倒于庭院中,梁仲心中一惊,这是何人将孩童弃于此,带一人入院毫无声响,身手可见一般啊。再看那孩童,啼哭不止,身旁立一布袋,带中见百两黄金,一把匕首和一封书信。梁仲打开书信面色凝重,原来这孩童是战败国后燕名将周文桢次子,这梁仲年轻时周游列国是曾受这周将军宴请,对周文桢为人颇为赞赏。
信中提到这孩童名为周景阳,不到五岁便会背文颂诗,聪慧异于常人,望梁公念故人怜悯,收其为义子,教其习文,免于习武,远离庙堂,一生闲云。再看这孩童,面色红润,亭亭而立,不像是三岁小儿呀,梁仲甚是喜爱,心想这周文桢已战死,且高平与瑶山相距甚远,当年我与周文桢仅私下对饮,这孩童是否真为故人之子?又是谁不远万里将其送来的呢?看这书信字迹,确为周文桢笔迹不佳呀。看着孩童还被绑这手脚,连忙将其解开,问道“稚子你叫什么?”。孩童回道“周景阳”。又问“哪里人?父亲何人?”“后燕高平人,父为后燕前将军周文桢”梁仲诡笑问道“后燕已灭,既为亡燕将军后人,直言告于我其父名讳,不怕我以汝头颅请功求赏?”。
只见那孩童答到“我父亲好广交好友,对智者更礼贤下士,我后燕名山名川,奇花异草数不胜数,列国名仕皆慕名而往,凡过我后燕与我父交往者,无不称赞。刚看先生看信时面部表情多变化,而后问我来历时并无好奇,想必信中已告知我真实身份,先生合信时面带隐笑,再观先生气宇轩昂,神采逼人,并非俗人。适才想先生曾到过燕国与我父亲是旧识且并无交恶,这才将身份告知先生”。
梁仲双目定视面带惊讶,这孩童在我问完两句话后便将我所知猜透,回答的天衣无缝顺带还夸奖了我一番,此等聪慧恐怕是我亦不能及呀。这时梁仲看到布袋中匕首,拿起匕首拔出一看,这匕首在月光下寒气逼人,梁仲不懂兵器但一看这匕首就知其非俗物。翻过匕首其背刻有“黜佞”二字,这时梁仲笃定此子为周文桢之子。
当年周文桢与梁仲对饮时曾讨论后燕国该未来国运时,梁仲以酒水在桌面上就写了“黜佞”二字,这定是周文桢自知即将国破身死,战前托人将子送于此,我与周文桢虽只畅聊一夜,故人竟如此信任,我与此子甚是有缘,我无子嗣,此生所学并无正真传人,何不将这毕生学文传于此子。随即问道“周景阳你父与我确为故交,你父已身死战场,你父亲所写之信中让你拜我为义父,让我教你习文著书你可愿意”,小景阳思考片刻后跪拜道“即是父亲所命我自当遵命,孩儿拜见义父”。梁仲满意的笑到起来吧,问道没吃饭吧,说着便拿起布袋将其携起竟有些勉强,想到将这孩童送来之人,翻墙越院毫无声响,不禁后怕起来。来到厨房将夜间剩菜剩饭端出,本以为将军之子会对这残羹剩饭有所嫌弃,亦或者饿极之时会狼吐虎咽,到小景阳只是道了声谢,便细嚼慢咽起来。
梁仲想到这周将军家果然家教甚严,更加喜爱这孩子了。这时梁仲突然想到什么问道“谁将你送过来的?”小景阳放下碗筷说道“一蒙面黑衣人,身高约五尺三寸。”梁仲问道“五尺三寸?之人有如此气力?你怎知其高?他为何将你绑起来。”小景阳答到“前几月父亲曾为我量过身高,我高不足三尺,他携我奔走时我曾抓伤并撕咬过他,所以他便停下将立于身前绑了起来,以我身高目测他便猜他五尺三寸”。梁仲听罢,拍了拍小景阳说道小机灵鬼,待吃过饭梁仲便将其洗漱完毕,带至卧房与自己同住。
次日晨时,艳阳高照,书院旁瀑布溅气的水雾,在穿过竹林的烈日下呈现美妙的色彩。卧房中梁仲醒来发现小景阳已在书桌前,梁仲走进发现他正读《淮南子》,便问道“此书晦涩难懂,你可阴了书中所讲”,答到“不求甚解,闲来无事,随便翻翻”。再问“可想知百家学说,通天地乾坤?”,又答“自然求之不得”。梁仲闭目思索片刻说道“既已唤我为义父,你我之间便不再有隐瞒,我无子嗣,念你聪慧,这身本领便传于你,往后你应悬梁刺股,寒暑不易,以最短时日,学会我四十年集梳,你可否愿意吃得这份苦?”。彼时小景阳已跪于梁仲面前说道“我父已故,承蒙义父不弃收养我,还欲将毕生说学皆传于我,孩儿必倾尽全力习得义父皮毛,日后以吾愚智将其发扬光大”。梁仲听罢便唤起周景阳说道“日后你无论做何事便对为父不准有所隐瞒,为父此生痛恨妄言奸侫之人”。
此时周景阳面露难色说道“义父孩儿有罪,孩儿欺瞒了您”梁仲眉头紧锁,问道何事欺瞒。景阳接着说道“昨夜骗你,我并不知你是否去过燕国,也并不知那封信中所说,我所将只是蒙骗义父。其实真正我不怕将真实身份告知义父,原因很简单,那蒙面人千辛万苦将我送于此,肯定不是想置我于死地,直接拿我换取荣华富贵即可,何苦如此,基于此我想无论我怎样说义父都不会杀我,只会好生款待”。梁仲听罢不但没生气,还大笑起来,心中盘算,这小儿心思整密,有勇有谋,是个传身之人,便假装生气说道,以后不许这样了便也没再责怪周景阳。
自此,虽说这凌云书院三年一科,可这周景阳已在凌云书院屏帘之侧学满四轮,加之梁仲对周景阳严苛至极,其已近得梁仲真传,只是缺乏梁仲这般阅历。
“义父,义父”周景阳轻轻推了推梁仲,这时他才从往事回忆中回过神来。看着这从小不点一下张成这般温文尔雅,清新俊逸的周景阳,梁仲说道“阳儿,你可知为何这一科为父将你纳入学堂之中与众人同学?”“阳儿不知”“你虽习得万书,但从未体会著书之人写书是的经历,为父想让你此随科毕,随众学子同下瑶山,游历人间,将所学用于实际,将来将所感谱于笔墨,传于后世”“阳儿只想常伴义父左右,不想体会这世间酸甜苦辣”“你本非林中拙鸟,扶摇展翅只是时间罢了。”凌云书院之所以为天下书院之首,凭的就是梁仲慧眼识人和因材施教的手段,多年相处梁仲深知周景阳并不会安于一生只舞文弄墨,著书谱曲了却一生。其有蛟龙之像,一日腾空,便会惊天动地,因此梁仲早已有让周景阳游历九川的想法,但目前时机尚未成熟。
“对了义父让你同山顶睿晗阁百里易丘所学猬守之术学的怎么样了?”,这梁仲虽答应周文桢让周景阳远离刀光剑影,但行走江湖难免遇上地痞无赖,所以梁仲便拜托这瑶山之巅的睿晗阁教其守卫逃跑之术,这百里易丘乃此中佼佼者,其流云派开派祖师南门橒(yun)所创猬守术,至今还无弟子习得最高层,百里易丘已习至八层,已无人能正面将其擒获。
周景阳回道“百里师傅教习已有五年,如今师傅不使诈已擒不住我啦”。这瑶山地势险,每日从凌云书院爬至山顶已非常人可行,加上每次上山梁仲都让周景阳带一满布带器物给予睿晗阁,所以周景阳脚力已非平常。如此及经年的勤学苦练,这周景阳猬守之术恐怕早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话说这猬守之术,虽不具杀伤,凭皆轻盈步伐及敏锐反应,见招拆招,可躲避上乘高手的伤害,一般贼人更不能近其身,若习之最高境界,犹如拱刺之猬毫无破绽,即便这天下武之最强者亦不能伤其分厘。只可惜这百里易丘和周景阳皆未能习得最高境界。
梁仲听闻周景阳如此说道,便欣慰告知不可有傲溢之心,还需加强练习。周景阳点头叩拜诚心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