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恶心人(为舵主白天不懂一额汗,加更)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哐当。”一声脆响。
米拉麦克斯,哈维-韦恩斯坦的办公室内,一个用来装饰的瓷器猛然倒向地面,摔裂的碎片滋溜溜的还在地上打转。
“唉。”鲍勃-韦恩斯坦叹了口气,用脚把摔碎的瓷器踢到一边,劝道:“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呢?一部电影的票房没竞争过而已,再说我们也赚到了,来日方长,不是没有机会赢吗。”
哈维-韦恩斯坦却不然,肥壮的大手将一封邀请函拍在桌子上,一脸怒容的说道:“小人得志的玩意,《电锯惊魂》的庆功宴都发到我这里来了,他就是在故意气我,还要恶心我。”
哈维之所以这么生气,就是因为邀请函吗?
当然不是,那是因为在他心里,他还以为是莱曼出的主意,让派拉蒙给他寄来邀请。
这两年来,他最后悔的就是错过莱曼,还使得两人的关系一直不好,这已经成为了他心中的某种芥蒂。
导致他看到莱曼的事业越是蒸蒸日上,他就越发不爽,更别说,两方第一次交锋,就被打败,现在更过分的,还把庆功宴的邀请寄到他公司来。
这是什么?下马威吗?
一旁的鲍勃听后脸上也不好看,他当然也知道米拉麦克斯与莱曼之间的恩怨,但在他看来,得罪了、合作不了,也就那样,他们公司照样在业内混得风生水起。
可唯独不能被人蹬鼻子上脸啊。
但鲍勃-韦恩斯坦是个很理智的人,虽然恼火这种挑衅行为,却还是说道:“你明知道他是故意的,用来气你的,你还生什么气?”
哈维-韦恩斯坦坐回到办公椅上,摔了一件瓷器后,也算是稍稍平息了一下怒火,“这次运作的项目《杀死比尔》确实不太风光,昆汀还输给了一个新人,现在的报纸你知道是怎么说的吗?都说我们米拉麦克斯培养的导演,连萤火虫的二当家都打不过。这还不憋屈吗?还有,票房成绩就不说了,关键是两部电影的拍摄成本也没法比较,能不气吗?”
有一说一,确实憋屈。
这样的事实摆在那,也让鲍勃-韦恩斯坦不知道怎么劝才好。
两者的北美票房差距倒是不太大,《电锯惊魂》1.6亿多的成绩只比《杀死比尔》高出2千多万,但两部片子的拍摄成本太悬殊了。《杀死比尔》光几位演员的片酬外加导演昆汀的身价和执导条件,就是1500多万的支出以及扣掉百分之12的北美本土票房分红,这样算起来,光是靠着北美成绩,他们都还没回本呢《杀死比尔》的拍摄成本为五千五百万。
一般来讲,好莱坞的电影要想靠着票房市场完成盈利,成绩至少要比拍摄成本高出三倍。
而以五倍于《电锯惊魂》的拍摄成本却没打过,也确实有些丢人。
哈维-韦恩斯坦叹气道:“这些都还不算什么,刚才我跟欧洲那边的片商通了电话,那边的欧洲市场也是《电锯惊魂》的放映形势更好。”
“什么?”鲍勃-韦恩斯坦有些不敢相信。这个消息甚至比国内市场没打过更让他接受不了。
要知道,海外渠道两家的代理商实力都差不多,无非是欧罗巴影业在法国强点,他们的代理商在德国、英国强点。
而且更重要的是,海外观众可没有这么多的信息渠道了解一部电影,大致会更加看重熟面孔来选片的。比如某部电影,哪个明星或者哪个导演在执导,然后就买票看看。
毕竟他们本土也有电影可以看,选择度很广。
像日/本市场,总是发生着动画电影吊打真人电影的现象;而像中/国、韩/国这类文化民族意识高的,那也是优先支持本土较为优秀的电影,何况还有政策打压,(这个就不说了,懂得都懂,免得河蟹),所以一直以来,同为英语文化圈的欧洲市场,是好莱坞最大的海外票仓所在地,而昆汀在欧洲的名气一直不弱,可没成想国内打不过,到了国外依旧不行吗?
这种现象可对米拉麦克斯不利啊,他们虽然能保证盈利,但这盈利空间有多大,海外市场方面还是挺重要的。
现在一失手,难啊。
哈维-韦恩斯坦把邀请函打开,递给鲍勃,“你自己看看吧,派拉蒙在里面特意点出了海外成绩,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1亿5千万,全球总票房正式突破三亿。”
也难怪哈维-韦恩斯坦会气成那样,这已经算是赤裸裸的打脸行为。
还用准确的数据告诉他:你不行!
当然,这一切都是他们兄弟俩乱想,莱曼根本不知道派拉蒙发送的邀请函都给了谁,这庆功宴又不是他准备的,他也不太关心。再者说了,他从不跟米拉麦克斯合作,基本就把对方当过客,是根本无视好吗,这两人还给自己加戏,恶心。
鲍勃-韦恩斯坦把邀请函接过,说道:“我代替你去吧,人家都送来了,不去不是不给面子吗。我们米拉麦克斯可是很要面子。”
哈维-韦恩斯坦无奈的摆摆手,意思也就是同意了。
事实上,以两家公司在十月上映的所有电影来看,他们那两部已经是无比匹敌的霸主级别,是独一档的,其余的对手在他俩互相竞争的前提下,连上擂台的机会都没有,怎么看,《杀死比尔》也不算是输家吧。
但奈何,人们盯着的,永远是最光鲜亮丽的那一面,谁管你老二的表现有多好呢?《电锯惊魂》的热映,媒体的频繁报道,都是完全盖过了《杀死比尔》的风头,它更像是个背景板是用来突出对比《电锯惊魂》有多牛逼的。
哈维-韦恩斯坦原先还想着,靠着昆汀积攒下的海外粉丝基础,说不定,到了海外市场,就是另外一番局面。
毕竟人都是有消费惯性的,就像买东西更愿意选择熟悉的店子。观众看电影也会有观影惯性,看熟悉的导演,总比选个陌生的电影要好吧。
同理,系列电影为什么会成为制片首选,也是这种惯性观念在支撑。
看过第一部,再看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什么的,下意识的会有种消费冲动,这就是为什么系列电影总是能一直大卖的原因,除非质量实在太差,不然只要保持在及格线水准以上,观众不仅会更加宽容,把口碑维护好,还乐于自发的推广,购票支持。
“哐当。”一声脆响。
米拉麦克斯,哈维-韦恩斯坦的办公室内,一个用来装饰的瓷器猛然倒向地面,摔裂的碎片滋溜溜的还在地上打转。
“唉。”鲍勃-韦恩斯坦叹了口气,用脚把摔碎的瓷器踢到一边,劝道:“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呢?一部电影的票房没竞争过而已,再说我们也赚到了,来日方长,不是没有机会赢吗。”
哈维-韦恩斯坦却不然,肥壮的大手将一封邀请函拍在桌子上,一脸怒容的说道:“小人得志的玩意,《电锯惊魂》的庆功宴都发到我这里来了,他就是在故意气我,还要恶心我。”
哈维之所以这么生气,就是因为邀请函吗?
当然不是,那是因为在他心里,他还以为是莱曼出的主意,让派拉蒙给他寄来邀请。
这两年来,他最后悔的就是错过莱曼,还使得两人的关系一直不好,这已经成为了他心中的某种芥蒂。
导致他看到莱曼的事业越是蒸蒸日上,他就越发不爽,更别说,两方第一次交锋,就被打败,现在更过分的,还把庆功宴的邀请寄到他公司来。
这是什么?下马威吗?
一旁的鲍勃听后脸上也不好看,他当然也知道米拉麦克斯与莱曼之间的恩怨,但在他看来,得罪了、合作不了,也就那样,他们公司照样在业内混得风生水起。
可唯独不能被人蹬鼻子上脸啊。
但鲍勃-韦恩斯坦是个很理智的人,虽然恼火这种挑衅行为,却还是说道:“你明知道他是故意的,用来气你的,你还生什么气?”
哈维-韦恩斯坦坐回到办公椅上,摔了一件瓷器后,也算是稍稍平息了一下怒火,“这次运作的项目《杀死比尔》确实不太风光,昆汀还输给了一个新人,现在的报纸你知道是怎么说的吗?都说我们米拉麦克斯培养的导演,连萤火虫的二当家都打不过。这还不憋屈吗?还有,票房成绩就不说了,关键是两部电影的拍摄成本也没法比较,能不气吗?”
有一说一,确实憋屈。
这样的事实摆在那,也让鲍勃-韦恩斯坦不知道怎么劝才好。
两者的北美票房差距倒是不太大,《电锯惊魂》1.6亿多的成绩只比《杀死比尔》高出2千多万,但两部片子的拍摄成本太悬殊了。《杀死比尔》光几位演员的片酬外加导演昆汀的身价和执导条件,就是1500多万的支出以及扣掉百分之12的北美本土票房分红,这样算起来,光是靠着北美成绩,他们都还没回本呢《杀死比尔》的拍摄成本为五千五百万。
一般来讲,好莱坞的电影要想靠着票房市场完成盈利,成绩至少要比拍摄成本高出三倍。
而以五倍于《电锯惊魂》的拍摄成本却没打过,也确实有些丢人。
哈维-韦恩斯坦叹气道:“这些都还不算什么,刚才我跟欧洲那边的片商通了电话,那边的欧洲市场也是《电锯惊魂》的放映形势更好。”
“什么?”鲍勃-韦恩斯坦有些不敢相信。这个消息甚至比国内市场没打过更让他接受不了。
要知道,海外渠道两家的代理商实力都差不多,无非是欧罗巴影业在法国强点,他们的代理商在德国、英国强点。
而且更重要的是,海外观众可没有这么多的信息渠道了解一部电影,大致会更加看重熟面孔来选片的。比如某部电影,哪个明星或者哪个导演在执导,然后就买票看看。
毕竟他们本土也有电影可以看,选择度很广。
像日/本市场,总是发生着动画电影吊打真人电影的现象;而像中/国、韩/国这类文化民族意识高的,那也是优先支持本土较为优秀的电影,何况还有政策打压,(这个就不说了,懂得都懂,免得河蟹),所以一直以来,同为英语文化圈的欧洲市场,是好莱坞最大的海外票仓所在地,而昆汀在欧洲的名气一直不弱,可没成想国内打不过,到了国外依旧不行吗?
这种现象可对米拉麦克斯不利啊,他们虽然能保证盈利,但这盈利空间有多大,海外市场方面还是挺重要的。
现在一失手,难啊。
哈维-韦恩斯坦把邀请函打开,递给鲍勃,“你自己看看吧,派拉蒙在里面特意点出了海外成绩,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1亿5千万,全球总票房正式突破三亿。”
也难怪哈维-韦恩斯坦会气成那样,这已经算是赤裸裸的打脸行为。
还用准确的数据告诉他:你不行!
当然,这一切都是他们兄弟俩乱想,莱曼根本不知道派拉蒙发送的邀请函都给了谁,这庆功宴又不是他准备的,他也不太关心。再者说了,他从不跟米拉麦克斯合作,基本就把对方当过客,是根本无视好吗,这两人还给自己加戏,恶心。
鲍勃-韦恩斯坦把邀请函接过,说道:“我代替你去吧,人家都送来了,不去不是不给面子吗。我们米拉麦克斯可是很要面子。”
哈维-韦恩斯坦无奈的摆摆手,意思也就是同意了。
事实上,以两家公司在十月上映的所有电影来看,他们那两部已经是无比匹敌的霸主级别,是独一档的,其余的对手在他俩互相竞争的前提下,连上擂台的机会都没有,怎么看,《杀死比尔》也不算是输家吧。
但奈何,人们盯着的,永远是最光鲜亮丽的那一面,谁管你老二的表现有多好呢?《电锯惊魂》的热映,媒体的频繁报道,都是完全盖过了《杀死比尔》的风头,它更像是个背景板是用来突出对比《电锯惊魂》有多牛逼的。
哈维-韦恩斯坦原先还想着,靠着昆汀积攒下的海外粉丝基础,说不定,到了海外市场,就是另外一番局面。
毕竟人都是有消费惯性的,就像买东西更愿意选择熟悉的店子。观众看电影也会有观影惯性,看熟悉的导演,总比选个陌生的电影要好吧。
同理,系列电影为什么会成为制片首选,也是这种惯性观念在支撑。
看过第一部,再看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什么的,下意识的会有种消费冲动,这就是为什么系列电影总是能一直大卖的原因,除非质量实在太差,不然只要保持在及格线水准以上,观众不仅会更加宽容,把口碑维护好,还乐于自发的推广,购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