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袁绍的过往下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袁绍、曹操、袁术等人虽然诛杀了宫中大部分宦官,但还是让张让几个人裹挟着少帝刘辩和刘协从复道逃了,袁绍等人在宫中忙着大肆诛杀宦官,这时候董卓领兵正好抵达洛阳西郊的位置,在北邙阪下与少帝和陈留王相遇,以富有野心的董卓见识,当然知道他在瞬间得到了最重要的话语权,簇拥着少帝刘协,携军队开进洛阳城。
从泰山募兵回洛阳的鲍信看着董卓不可一世的景况,十分的忧虑,劝谏袁绍,“董卓据强兵入洛阳,显然是居心叵测,我们现在应当及早采取措施,趁着董卓长途行军,兵马疲敝,就应当快刀斩乱麻,乘机突袭,一战而拿下他,倘若久拖,恐陷入被动僵持,局面就难以控制了。”
袁绍摇摇头,“允诚此言差矣,正是因为董卓据有强兵,非张让等手无缚鸡之力,无兵势之威胁的小人,再加上他手中又握着少帝,我们才要更加谨慎,一个失败,那可就是造反谋逆的罪名,那可是要诛九族的。”
鲍信表面应和,内心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袁绍这般畏缩不前,其实不过就是在找借口而已。
董卓愈加狂妄,决定废长立幼,以此来建立自己的权威,在一次朝会上,十分嚣张的对百官说:“但凡天下共主,必定是要由贤明的人来担任,比起刘辩,我觉得刘协更加合适,我想要立他为帝,诸君有什么意见吗?”
董卓的这番言论,其实也就是摆明了他想要大权独揽的意思。
入朝临听的袁绍见着百官里面没有人敢发声,同为汉室朝臣,他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而事关己身,他却不打算无所作为,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当是时立刻站出来,与董卓针锋相对,“天底下有强权的人不少,可不是只有董公你一个人。”
有些话袁绍到底没有明说,他还算知道冷静克制,知道如果今天侮辱董卓太甚,那么他可能连活着走出这大殿都难,不过说了这么一番话,袁绍也不打算继续留下去再在这里受什么窝囊气,做什么鸟官,反正天大地大,凭他袁家的势力,到了地方上,依然可以继续做官,他又何必再在这个乌烟瘴气的京师继续做什么朝官的美梦。
除非是乱世,不然的话,不管是在哪里做官,都永远是没有在中央京师做官牛逼了。
袁绍说完话,横握佩刀,向袁绍拱拱手,神采飞扬地转身而去,董卓自然是气得七窍生烟了,可是仓惶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置袁绍,现在的董卓还不是日后的董相国,权威还未建立起来,就今天这场朝会的废长立幼的言论,还是他抛砖引玉而已,看看有哪些人反对,然后再想办法处置,不过他也没有想到,袁绍会走得如此干脆,出去之后直接把朝廷所颁的符节挂在洛阳东门上,头也不回,直接跑冀州去了。
董卓事后想要通缉袁绍,不过谋士李儒却劝他冷静一下,“废立大事,本就不可能一帆风顺,袁绍还在京师则罢,如今他已经逃到地方,好比鱼入大海,从此再难以摆布,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现在想要通缉他,恐怕反而会激起事变,到时候他召集英雄豪杰,拉起队伍,地方就会纷纷跟着云集响应,整个关东奋起,明公就再难通过皇帝控制天下了,倒不如现在赦免他,给他一个郡守当一下,他反而心怀侥幸,就不会故意闹事了。”
董卓想了想,觉得这样也不错。
袁绍逃出洛阳以后,董卓反而更加猖狂,先后废刘辩,立汉献帝刘协,又自任相国,权倾朝野,出门逛一圈,看着洛阳人家富贵得很,直接就纵兵劫掠了。
后来曹操又刺杀董卓不成逃离洛阳,到地方发矫诏召集义兵讨伐董卓,地方上看不惯董卓的人自然是大有人在,纷纷云集响应。
初平元年正月,联军正是讨伐董卓,袁绍被推举为盟主,董卓知道消息之后,立刻就把还在京都洛阳的袁氏满门全给杀了。
不过讨伐董卓一事到底不是小事,这一打就是数个月,最后联军没有粮食,而董卓也逃到了长安,联军自然也就作鸟兽散,所谓的讨伐更是不了了之了。
袁绍当时眼见董卓携汉献帝西走长安,就想要另外拥立幽州的刘虞称帝,不过刘虞不肯,也只好不了了之。
在联军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就问曹操:“孟德,如果这次讨伐遇阻,我们又可以在什么地方据守?”
曹操知道袁绍有话,反问道:“本初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袁绍应答,“我准备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再兼有乌桓、鲜卑之众,然后向南争夺天下,这样或许可以成功吧!”
这时候董卓还没有死,地方上的州郡牧守却开始争起地盘人口来,袁绍也起了心思,后来他依靠逢纪的计策夺得冀州之后,就开始与公孙瓒交锋。
两人交锋后期,也就是那场界桥之战,公孙瓒有三万步兵,排列成方阵,再加上两翼各自配备骑兵五千余人,而袁绍则是以麴义率八百先登死士在前面作先锋,以强弩千张为掩护,他自己则统领五万步兵在后面。
公孙瓒那是第一次见到麴义的先登死士,在此之前,他甚至也只是知道当时这个麴义是反叛韩馥才投靠的袁绍,可以说是知之甚少,他也是知兵之人,对于像《孙子兵法》这样的书,还算是勉强有所涉猎,毕竟要上阵打仗,如果什么都不知道不学习,那不是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吗?
其中就有言:夫妙算胜者,得算多矣。
讲的就是战场之上要讲究料敌先机,先要知道对手的底细,然后才能有取胜把握。
可是看到前面领军的麴义不过八百人,而他的军队可是有数万人,又怎么会把这数百人看在眼里。
(本章完)
袁绍、曹操、袁术等人虽然诛杀了宫中大部分宦官,但还是让张让几个人裹挟着少帝刘辩和刘协从复道逃了,袁绍等人在宫中忙着大肆诛杀宦官,这时候董卓领兵正好抵达洛阳西郊的位置,在北邙阪下与少帝和陈留王相遇,以富有野心的董卓见识,当然知道他在瞬间得到了最重要的话语权,簇拥着少帝刘协,携军队开进洛阳城。
从泰山募兵回洛阳的鲍信看着董卓不可一世的景况,十分的忧虑,劝谏袁绍,“董卓据强兵入洛阳,显然是居心叵测,我们现在应当及早采取措施,趁着董卓长途行军,兵马疲敝,就应当快刀斩乱麻,乘机突袭,一战而拿下他,倘若久拖,恐陷入被动僵持,局面就难以控制了。”
袁绍摇摇头,“允诚此言差矣,正是因为董卓据有强兵,非张让等手无缚鸡之力,无兵势之威胁的小人,再加上他手中又握着少帝,我们才要更加谨慎,一个失败,那可就是造反谋逆的罪名,那可是要诛九族的。”
鲍信表面应和,内心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袁绍这般畏缩不前,其实不过就是在找借口而已。
董卓愈加狂妄,决定废长立幼,以此来建立自己的权威,在一次朝会上,十分嚣张的对百官说:“但凡天下共主,必定是要由贤明的人来担任,比起刘辩,我觉得刘协更加合适,我想要立他为帝,诸君有什么意见吗?”
董卓的这番言论,其实也就是摆明了他想要大权独揽的意思。
入朝临听的袁绍见着百官里面没有人敢发声,同为汉室朝臣,他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而事关己身,他却不打算无所作为,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当是时立刻站出来,与董卓针锋相对,“天底下有强权的人不少,可不是只有董公你一个人。”
有些话袁绍到底没有明说,他还算知道冷静克制,知道如果今天侮辱董卓太甚,那么他可能连活着走出这大殿都难,不过说了这么一番话,袁绍也不打算继续留下去再在这里受什么窝囊气,做什么鸟官,反正天大地大,凭他袁家的势力,到了地方上,依然可以继续做官,他又何必再在这个乌烟瘴气的京师继续做什么朝官的美梦。
除非是乱世,不然的话,不管是在哪里做官,都永远是没有在中央京师做官牛逼了。
袁绍说完话,横握佩刀,向袁绍拱拱手,神采飞扬地转身而去,董卓自然是气得七窍生烟了,可是仓惶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置袁绍,现在的董卓还不是日后的董相国,权威还未建立起来,就今天这场朝会的废长立幼的言论,还是他抛砖引玉而已,看看有哪些人反对,然后再想办法处置,不过他也没有想到,袁绍会走得如此干脆,出去之后直接把朝廷所颁的符节挂在洛阳东门上,头也不回,直接跑冀州去了。
董卓事后想要通缉袁绍,不过谋士李儒却劝他冷静一下,“废立大事,本就不可能一帆风顺,袁绍还在京师则罢,如今他已经逃到地方,好比鱼入大海,从此再难以摆布,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现在想要通缉他,恐怕反而会激起事变,到时候他召集英雄豪杰,拉起队伍,地方就会纷纷跟着云集响应,整个关东奋起,明公就再难通过皇帝控制天下了,倒不如现在赦免他,给他一个郡守当一下,他反而心怀侥幸,就不会故意闹事了。”
董卓想了想,觉得这样也不错。
袁绍逃出洛阳以后,董卓反而更加猖狂,先后废刘辩,立汉献帝刘协,又自任相国,权倾朝野,出门逛一圈,看着洛阳人家富贵得很,直接就纵兵劫掠了。
后来曹操又刺杀董卓不成逃离洛阳,到地方发矫诏召集义兵讨伐董卓,地方上看不惯董卓的人自然是大有人在,纷纷云集响应。
初平元年正月,联军正是讨伐董卓,袁绍被推举为盟主,董卓知道消息之后,立刻就把还在京都洛阳的袁氏满门全给杀了。
不过讨伐董卓一事到底不是小事,这一打就是数个月,最后联军没有粮食,而董卓也逃到了长安,联军自然也就作鸟兽散,所谓的讨伐更是不了了之了。
袁绍当时眼见董卓携汉献帝西走长安,就想要另外拥立幽州的刘虞称帝,不过刘虞不肯,也只好不了了之。
在联军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就问曹操:“孟德,如果这次讨伐遇阻,我们又可以在什么地方据守?”
曹操知道袁绍有话,反问道:“本初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袁绍应答,“我准备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再兼有乌桓、鲜卑之众,然后向南争夺天下,这样或许可以成功吧!”
这时候董卓还没有死,地方上的州郡牧守却开始争起地盘人口来,袁绍也起了心思,后来他依靠逢纪的计策夺得冀州之后,就开始与公孙瓒交锋。
两人交锋后期,也就是那场界桥之战,公孙瓒有三万步兵,排列成方阵,再加上两翼各自配备骑兵五千余人,而袁绍则是以麴义率八百先登死士在前面作先锋,以强弩千张为掩护,他自己则统领五万步兵在后面。
公孙瓒那是第一次见到麴义的先登死士,在此之前,他甚至也只是知道当时这个麴义是反叛韩馥才投靠的袁绍,可以说是知之甚少,他也是知兵之人,对于像《孙子兵法》这样的书,还算是勉强有所涉猎,毕竟要上阵打仗,如果什么都不知道不学习,那不是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吗?
其中就有言:夫妙算胜者,得算多矣。
讲的就是战场之上要讲究料敌先机,先要知道对手的底细,然后才能有取胜把握。
可是看到前面领军的麴义不过八百人,而他的军队可是有数万人,又怎么会把这数百人看在眼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