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盘古钱庄
推荐阅读:弃宇宙、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次日,柳轻舟下令处死了韶西县的县令,县丞和主簿三人,韶西县的书吏全部发配充军。这是她第一次直接下令处死人犯。接着柳轻舟命令户部,把韶西县的鱼鳞册按照假账册全部重新造册,并派专人去韶西县告知每一户普通农民自己名下的新田所在位置,豪绅登记在其他人名下的田亩就这样白白送给了别人。她通告全国韶西县发生的事,并宣称朝廷以后每年会派专人,到地方暗访此类事件,如果还发生让他人代缴田赋的事,一律按照韶西县的先例处理。易苗听说了柳轻舟的命令,明白她已不再是那个懵懂,柔软的小女孩,她已经成长成为一为仁慈,合格的统治者了。消息传开后,各地的县令们开始忙着督促主簿、书吏们赶紧销毁假的鱼鳞册,并按事实情况重新造册,各地豪绅也积极配合,他们也不想自己新买的地就这样到了别人名下。为了鼓励柳轻舟的勇敢,也兑现自己会帮她的承诺,易苗又给她出了两个主意,来解决书吏长期在地方和豪绅沆瀣一气的问题。
易苗的第一个想法是让书吏们也像官员一样流动起来,轮流在自己所在郡的不同县里任职,两年或三年换一个地方。轮换时需要检查自己前任书吏所做的账目,如果没有检查出问题。被其他人检查出来,就要追究连带责任。每次交接的情况都要形成文书送到郡里保存。连续八年或者九年都表现出众,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朝廷会给与他们一个八品备选官员的身份,相当于备选主簿,在朝廷官员出缺时,考虑启用他们。干满了八年,没有被启用当官的,俸银也按照八品官员发放。易苗的第二个想法还结合实行的游学制,要求游学的学生在游学时,在县衙的主簿那里至少要干三个月,这样既可以让秀才们了解县里的基本政务,又可以起到监督书吏的作用。
这两项措施的好处很明显,书吏无疑都是些做假账的高手,让别人查他,不如让他们相互查。侵占别人的利益他们也许会毫不犹豫,但事情涉及到自己,他们就没那么好说话了。这些书吏也都是些读书人,一辈子都以没有进入官场而遗憾,现在额外给他们一条进入官场的通道,他们也必然珍惜。能用十年寒窗苦读来博取功名,用八九年兢兢业业工作来换取相比之下也是值得的。
问题的关键依然是钱,这样一来恐怕朝廷八九年后又要多出几万名八品官员的俸禄。虽然易苗相信八九年后,陈国的税收一定会付的起这比费用,可现在想要说服刘元景却不可能。不过这个问题,易苗很快就解决了,灵感来自于刘众荣新开的钱庄。刘众荣不在东京,他飞鸽传信来说各地的钱庄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挑个吉利日子就可以同时开张,但月婵阁这个名字明显不适合当钱庄的名字,希望易苗给想一个响亮的名字。各地刮地皮的官员手中又抄出了两亿六千多万两银子,加上之前查抄的十二亿五千多万两白银,国库里就有十五亿两了。为什么要让银子躺在国库里发霉,为什么不让银子先拿出去生息,如果朝廷拿出十亿两出来,每年按百分之五的利息算,就有五千万两白银的收入,就顶得上陈国一年的税收收入,那还有什么事不能做。
听完易苗的主意,柳轻舟前所未有的兴奋,前些天的疲惫和颓废感一扫而空,高兴的如同一个小女孩。照易苗的说法那岂不是百姓现在都可以不交税了。她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如何给普通百姓们减轻负担,而易苗的意见既解决了十几万恶吏和豪绅的勾结问题,又可以长期结束陈国入不敷出的状态。易苗否定了柳轻舟要全国免税的想法,陈国是个拥有近千万人口的国家,如果国家出现灾害或战争,十几亿的银子很快就会被花光。目前看来,国家要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时间稳步推进。
易苗很慎重,可刘元景更加慎重,对治理地方书吏之害他非常赞成,这些书吏拉帮结派,甚至威胁掣肘官员的事他多有耳闻。易苗给与小吏功名的做法他却极力反对,对刘元景这些科举出身的官员来说没有金榜题名就没有功名是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理念。但他提不出更好的办法。刘元景果然又拿出虚耗国库的问题来反对,易苗明白刘元景骨子里是对没通过科举的小吏能够和官员阶层享受同等待遇有深深的抵触。这是一圈鄙视链,官员鄙视小吏,小吏鄙视不识字的民众。为了劝服刘元景,易苗提出了拿国库银放贷的想法,这项增收创举和可能带来的利润,让刘元景很难拒绝。刘元景想通过户部成立国家机构来放贷,易苗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新机构为了完成考绩很可能又成为一个坑民,害民的机构,更难杜绝新的贪污产生。户部只需要把库银派发钱庄代为管理,定期监管钱庄对库银的使用情况就可以。刘元景同意先拿出七亿两银子,试行一下。易苗开始和一些较大的钱庄接触,可钱庄对于库银的事并不热情,他们对朝廷要插手自己的生意非常反感,更别说监管自己的账目了。
出师不利,易苗没好意思和柳轻舟说,只能求助自己的财神爷刘众荣。刘众荣在接到易苗的飞鸽传信后,很快就赶回了东京城。一见面,刘众荣就指出了易苗的不妥,你们光让钱庄帮忙放贷,还要监管钱庄,却不给钱庄好处,这生意谁会做。易苗连忙拍着脑袋,说自己糊涂。刘元景是用惯了权力的人,觉得让商人为国效力是理所应当,可自己是怎么了,也这样想,难道是当官当久了?在给管理费用的前提下,刘众荣张口就要承包五亿两银子。易苗吓了一跳,刘众荣现在对钱的胃口简直和他的饭量一样好。刘众荣解释,他打算把钱庄办到赵国和越国去,以后整个盘古大陆上都要有他的钱庄,钱庄的名字也想好了就叫“盘古钱庄”。他亲自赶回来也是想请易苗给写一幅钱庄的匾额。
易苗为刘众荣亲手写了钱庄的牌匾,随后进宫和柳轻舟商量给钱庄管理费的事,柳轻舟在民间近两年,理解钱庄的难处,讨论后他们决定让出百分之一的利息给钱庄做管理费。刘众荣也不愿让朝廷监管自己的钱,对朝廷的库银另立了账目,朝廷的人只能监管库银的账目。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其他钱庄也愿意尝试接纳朝廷的业务,剩下的两亿两银子也被十多家钱庄分别承接了。刘众荣让陈国境内的三十多处“盘古钱庄”全部开业,然后骑着它的夏尔马马不停蹄的去赵国安排开设钱庄的事了,对他来说,时间就是银子。
送走刘众荣后,易苗想起了刘众荣刚开始经商时讲过的万税的事情,他把民间对税收的怨言转述给了柳轻舟。仿佛是为了验证易苗的说法,柳轻舟在当晚就发现了一封来自梅州的奏折。写奏折的是一名派驻梅州的户部官员,奏折上讲述了梅州的一笔地方垦荒捐。梅州地方偏远,良田不多,陈国建国时,为了发展梅州郡的农业,支持兴修水利开垦良田,当时的朝廷在梅州郡的邻近州郡定下了这笔垦荒捐。用了十几年时间,那片良田早已开发完成,可这笔捐银却没有取消,一直交到了今天。算起来这笔捐银,几个州的百姓已经多交了一百七十多年。柳轻舟不禁愕然,她不明白这么多年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提。她找来梅州的档案查看,更早的年份查不到了,但四十年前有人提过此事,二十年前也有人为此提交过奏折。可都因为主管官员调任,或其他原因耽误了对此事的后续处理。陈国官员对百姓多纳税不敏感,也很少有人替他们发声。地方官吏常常把地方税收增长当成政绩来汇报。朝廷中多数人也认为每年税收增长是陈国国力蒸蒸日上的表现,税收增长也是对官员重要的考核内容。
在这种环境下,质疑税收的合理性,取消税收,无疑是要减少地方官的政绩,同时也破坏了陈国欣欣向荣的氛围。在种种因素下,陈国形成了加税容易,减税难得局面。想要征新税,一个月就可以开始,想要取消税收却要历经百年。全国类似梅州垦荒捐的税收项目还有不少,共有多少没人能说清楚。柳轻舟马上命令在户部成立了清税司,负责统一清理全国的税种和杂捐,每年以取消税种的数量和地方捐的数量来考核清税司官员。新税种的设立都要通过这个部门的严格审核,并通过皇帝的首肯才能开始征收,清税司成为了陈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衙门。
次日,柳轻舟下令处死了韶西县的县令,县丞和主簿三人,韶西县的书吏全部发配充军。这是她第一次直接下令处死人犯。接着柳轻舟命令户部,把韶西县的鱼鳞册按照假账册全部重新造册,并派专人去韶西县告知每一户普通农民自己名下的新田所在位置,豪绅登记在其他人名下的田亩就这样白白送给了别人。她通告全国韶西县发生的事,并宣称朝廷以后每年会派专人,到地方暗访此类事件,如果还发生让他人代缴田赋的事,一律按照韶西县的先例处理。易苗听说了柳轻舟的命令,明白她已不再是那个懵懂,柔软的小女孩,她已经成长成为一为仁慈,合格的统治者了。消息传开后,各地的县令们开始忙着督促主簿、书吏们赶紧销毁假的鱼鳞册,并按事实情况重新造册,各地豪绅也积极配合,他们也不想自己新买的地就这样到了别人名下。为了鼓励柳轻舟的勇敢,也兑现自己会帮她的承诺,易苗又给她出了两个主意,来解决书吏长期在地方和豪绅沆瀣一气的问题。
易苗的第一个想法是让书吏们也像官员一样流动起来,轮流在自己所在郡的不同县里任职,两年或三年换一个地方。轮换时需要检查自己前任书吏所做的账目,如果没有检查出问题。被其他人检查出来,就要追究连带责任。每次交接的情况都要形成文书送到郡里保存。连续八年或者九年都表现出众,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朝廷会给与他们一个八品备选官员的身份,相当于备选主簿,在朝廷官员出缺时,考虑启用他们。干满了八年,没有被启用当官的,俸银也按照八品官员发放。易苗的第二个想法还结合实行的游学制,要求游学的学生在游学时,在县衙的主簿那里至少要干三个月,这样既可以让秀才们了解县里的基本政务,又可以起到监督书吏的作用。
这两项措施的好处很明显,书吏无疑都是些做假账的高手,让别人查他,不如让他们相互查。侵占别人的利益他们也许会毫不犹豫,但事情涉及到自己,他们就没那么好说话了。这些书吏也都是些读书人,一辈子都以没有进入官场而遗憾,现在额外给他们一条进入官场的通道,他们也必然珍惜。能用十年寒窗苦读来博取功名,用八九年兢兢业业工作来换取相比之下也是值得的。
问题的关键依然是钱,这样一来恐怕朝廷八九年后又要多出几万名八品官员的俸禄。虽然易苗相信八九年后,陈国的税收一定会付的起这比费用,可现在想要说服刘元景却不可能。不过这个问题,易苗很快就解决了,灵感来自于刘众荣新开的钱庄。刘众荣不在东京,他飞鸽传信来说各地的钱庄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挑个吉利日子就可以同时开张,但月婵阁这个名字明显不适合当钱庄的名字,希望易苗给想一个响亮的名字。各地刮地皮的官员手中又抄出了两亿六千多万两银子,加上之前查抄的十二亿五千多万两白银,国库里就有十五亿两了。为什么要让银子躺在国库里发霉,为什么不让银子先拿出去生息,如果朝廷拿出十亿两出来,每年按百分之五的利息算,就有五千万两白银的收入,就顶得上陈国一年的税收收入,那还有什么事不能做。
听完易苗的主意,柳轻舟前所未有的兴奋,前些天的疲惫和颓废感一扫而空,高兴的如同一个小女孩。照易苗的说法那岂不是百姓现在都可以不交税了。她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如何给普通百姓们减轻负担,而易苗的意见既解决了十几万恶吏和豪绅的勾结问题,又可以长期结束陈国入不敷出的状态。易苗否定了柳轻舟要全国免税的想法,陈国是个拥有近千万人口的国家,如果国家出现灾害或战争,十几亿的银子很快就会被花光。目前看来,国家要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时间稳步推进。
易苗很慎重,可刘元景更加慎重,对治理地方书吏之害他非常赞成,这些书吏拉帮结派,甚至威胁掣肘官员的事他多有耳闻。易苗给与小吏功名的做法他却极力反对,对刘元景这些科举出身的官员来说没有金榜题名就没有功名是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理念。但他提不出更好的办法。刘元景果然又拿出虚耗国库的问题来反对,易苗明白刘元景骨子里是对没通过科举的小吏能够和官员阶层享受同等待遇有深深的抵触。这是一圈鄙视链,官员鄙视小吏,小吏鄙视不识字的民众。为了劝服刘元景,易苗提出了拿国库银放贷的想法,这项增收创举和可能带来的利润,让刘元景很难拒绝。刘元景想通过户部成立国家机构来放贷,易苗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新机构为了完成考绩很可能又成为一个坑民,害民的机构,更难杜绝新的贪污产生。户部只需要把库银派发钱庄代为管理,定期监管钱庄对库银的使用情况就可以。刘元景同意先拿出七亿两银子,试行一下。易苗开始和一些较大的钱庄接触,可钱庄对于库银的事并不热情,他们对朝廷要插手自己的生意非常反感,更别说监管自己的账目了。
出师不利,易苗没好意思和柳轻舟说,只能求助自己的财神爷刘众荣。刘众荣在接到易苗的飞鸽传信后,很快就赶回了东京城。一见面,刘众荣就指出了易苗的不妥,你们光让钱庄帮忙放贷,还要监管钱庄,却不给钱庄好处,这生意谁会做。易苗连忙拍着脑袋,说自己糊涂。刘元景是用惯了权力的人,觉得让商人为国效力是理所应当,可自己是怎么了,也这样想,难道是当官当久了?在给管理费用的前提下,刘众荣张口就要承包五亿两银子。易苗吓了一跳,刘众荣现在对钱的胃口简直和他的饭量一样好。刘众荣解释,他打算把钱庄办到赵国和越国去,以后整个盘古大陆上都要有他的钱庄,钱庄的名字也想好了就叫“盘古钱庄”。他亲自赶回来也是想请易苗给写一幅钱庄的匾额。
易苗为刘众荣亲手写了钱庄的牌匾,随后进宫和柳轻舟商量给钱庄管理费的事,柳轻舟在民间近两年,理解钱庄的难处,讨论后他们决定让出百分之一的利息给钱庄做管理费。刘众荣也不愿让朝廷监管自己的钱,对朝廷的库银另立了账目,朝廷的人只能监管库银的账目。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其他钱庄也愿意尝试接纳朝廷的业务,剩下的两亿两银子也被十多家钱庄分别承接了。刘众荣让陈国境内的三十多处“盘古钱庄”全部开业,然后骑着它的夏尔马马不停蹄的去赵国安排开设钱庄的事了,对他来说,时间就是银子。
送走刘众荣后,易苗想起了刘众荣刚开始经商时讲过的万税的事情,他把民间对税收的怨言转述给了柳轻舟。仿佛是为了验证易苗的说法,柳轻舟在当晚就发现了一封来自梅州的奏折。写奏折的是一名派驻梅州的户部官员,奏折上讲述了梅州的一笔地方垦荒捐。梅州地方偏远,良田不多,陈国建国时,为了发展梅州郡的农业,支持兴修水利开垦良田,当时的朝廷在梅州郡的邻近州郡定下了这笔垦荒捐。用了十几年时间,那片良田早已开发完成,可这笔捐银却没有取消,一直交到了今天。算起来这笔捐银,几个州的百姓已经多交了一百七十多年。柳轻舟不禁愕然,她不明白这么多年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提。她找来梅州的档案查看,更早的年份查不到了,但四十年前有人提过此事,二十年前也有人为此提交过奏折。可都因为主管官员调任,或其他原因耽误了对此事的后续处理。陈国官员对百姓多纳税不敏感,也很少有人替他们发声。地方官吏常常把地方税收增长当成政绩来汇报。朝廷中多数人也认为每年税收增长是陈国国力蒸蒸日上的表现,税收增长也是对官员重要的考核内容。
在这种环境下,质疑税收的合理性,取消税收,无疑是要减少地方官的政绩,同时也破坏了陈国欣欣向荣的氛围。在种种因素下,陈国形成了加税容易,减税难得局面。想要征新税,一个月就可以开始,想要取消税收却要历经百年。全国类似梅州垦荒捐的税收项目还有不少,共有多少没人能说清楚。柳轻舟马上命令在户部成立了清税司,负责统一清理全国的税种和杂捐,每年以取消税种的数量和地方捐的数量来考核清税司官员。新税种的设立都要通过这个部门的严格审核,并通过皇帝的首肯才能开始征收,清税司成为了陈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