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爷孙勤政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勤政殿。
苏绥正在批阅奏书。
本来,今日该是大孙来勤政学习之日……
但他竟托辞突破在即!
若是真突破,那自己这做爷爷的,心中只会高兴。
但那混球突破了两个月,还没突破!
批完一道奏书,苏绥叹了口气。
他又岂能不知大孙的心思,平日最烦的就是枯坐在这勤政殿。
也知,大孙对皇位的心思也不强烈。
但,生在皇室,岂能身由自己?
若是大孙庸碌,苏绥少不得要换个人选,断然不能拿国家大事开玩笑。
但大孙的光芒却是怎么也掩盖不住。
就像是一块金子,藏在泥沙中。
在时间长河的水流冲刷下,又岂能遮住光芒?
苏绥直到大孙得逼着,才能吐出心中所想。
就如上个月,他为了继续少来这勤政殿,提出强军先富民的主张。
保国之道,乃藏富于民。
如何富民,大孙也说了很多。
首先一条便是均田。
通过授田和赋役等方式,鼓励百姓去开垦荒地。
必要时,要鼓励移民去开垦荒芜。
还说,要以嫁娶及时、鳏寡减少、户口增多视为地方官考核晋升的重要依凭。
诸如赈济灾民、救助老弱废疾者、抚恤军属等一系列建议,颇有仁君之风。
其次,提出不仅重农,还要重商。
大汉商人地位低贱如娼妓,重农抑商乃是主流。
但大孙建议,要以律法保障商人利益,且宽松商税,鼓励经商。
很多禁榷专卖的政策也不可取,要抑制朝廷及各级官府插手下放专卖品的生产、出售。
言而总之,就是要改善官民关系。
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苏绥的眼光与见地还是有的。
大孙说的这些,犹如拨云见日,让他豁然开朗。
但,这已相当于改革。
其中很多政策,牵扯过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不可一蹴而就。
仅一个科举,便已让大孙遭遇刺杀……
如此改革,自当谨慎。
念及刺杀,苏绥便怒火中烧,忍不住心生杀气。
这三年来,他已杀了很多人。
只不过,却是因各种其他由头,或是莫须有。
只因,那些人做的实在天衣无缝,根本查无实证。
不过苏绥是为了报复,根本也不需要什么实证!
然而,此举,免不得要在史书上落个晚年暴戾的评价。
但那又如何?
那群贼子胆敢刺杀大孙,暗害大汉储君……
那就要有死的觉悟!
挥去心头杀气,苏绥重拾心中疑惑。
大孙深居宫中,从未见过这世间黎民,是如何深知民间疾苦的……
大孙说,勤读书,通古今,知四方。
读天下书知天下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虽说他的确经常出入麒麟阁,但苏绥却不这么认为。
纸上得来终觉浅。
大孙的很多政策,都能一语破的,恰中要害。
这岂是读书能做到的?
若是读书有如此之能,这朝政岂非早已毫无缺漏?
因此,他固执己见,认定大孙定然是先祖转世无疑!
甚至越来越强烈的感知到,大孙兴许是光武转世……
国祚千年诅咒,但每隔千年亦有雄主出世。
唯有一点可惜的是,大孙身无龙血。
不过,这对明君雄主来说,并不算是什么大问题。
只要会驭下,便能驱策无数能臣名将为之效力。
因此,对于政务处理上,苏绥也并未强迫大孙。
他既然不喜处理政务,那就找个信得过的臣子为其处理。
而这个人选,苏绥早已选定!
他的目光,看向殿中一侧。
那里,特地放了一张小桌。
正有一孩童端坐在那,面带认真地阅读着一份奏书。
正是他的四孙,苏煦。
这天底下,哪有比兄弟更值得信任的?
“皇爷爷……”
苏煦起身来到桌案前,将手中奏书递上。
七岁的他,那股温文尔雅的气质愈发浓郁。
“科举制度颁下三年,今年恰是春闱。”
“来参加春闱的读书人,皆尊太孙殿下为恩师。”
“民间,对兄长也有了‘圣孙’敬称。”
苏煦眸光中带着兴奋,打心底里为大哥高兴。
老爷子也是兴高采烈的拿起奏书,细细看了起来。
对于读书人尊大孙为恩师,他早有预料。
他甚至看到,待大孙登基后,满朝文官对大孙的死心塌地。
至于武官……
有老大压着,也无人敢掀起风浪。
只不过,老大与大孙,二人父子关系不睦,早已传遍了宫中。
老大那个犟种……唉!
苏绥看到奏书上一行不起眼的字,不由凝目。
随之展颜,心神颇为触动。
将苏煦唤来身边,指着那行字,问道:“你可知这是何意?”
苏煦看去,其上写着:据闻,南四府读书人宁可跋涉万里,也要进京参加春闱。
看罢,不免疑惑道:“据闻,并非笃定,缘何可信?”
老爷子的脸上闪过尴尬,随之语重心长教道:“奏书不比其他,南四府非朝廷实控,下面人也不得不谨慎措辞。”
“不过,你可知,这南四府读书人进京赶考,代表了什么?”
苏煦疑惑地摇了摇头,他虽聪慧,但对南四府却是了解甚少。
虽说大哥曾教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但万卷书他还未读完。
深居宫中,万里路也是无从谈起。
因此,他也不清楚跋涉万里,到底是何难度。
老爷子笑了笑,“读书人皆以你大兄为师,南四府这些文人若入朝为官,自也会是忠贞不二的国之栋梁。”
“未来,南四府将会有更多的文人,来到京城。”
“若是出身世家,族内自有文武裂隙滋生。”
“若是普通文人,为赶考便利,必会举家迁移。”
“这代表着,科举一制,不仅会让南四府内部出现裂隙,更会造成人口、人才的流失。”
苏煦豁然开朗,“如此,便是此起彼落,强己弱敌。”
老爷子欣然点头,孺子可教。
随后目光望向殿外。
思绪追到了前年,大孙还曾提出一道军制改革。
说是不仅可以强军,还可掏空南四府的武脉。
与这科举搭配,岂不是说,南四府的文武都被掏空了?
只可惜,军制改革,干系重大。
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谨慎对待,徐徐图之。
或许,这一场改革,要交给大孙来做了。
念及此,他不由摸着苏煦的头,慨叹道:“你大兄啊,实天纵之才!”
“或雄主转世,乃天生明君!”
苏煦目光灼灼地点着头。
对此深以为然。
勤政殿。
苏绥正在批阅奏书。
本来,今日该是大孙来勤政学习之日……
但他竟托辞突破在即!
若是真突破,那自己这做爷爷的,心中只会高兴。
但那混球突破了两个月,还没突破!
批完一道奏书,苏绥叹了口气。
他又岂能不知大孙的心思,平日最烦的就是枯坐在这勤政殿。
也知,大孙对皇位的心思也不强烈。
但,生在皇室,岂能身由自己?
若是大孙庸碌,苏绥少不得要换个人选,断然不能拿国家大事开玩笑。
但大孙的光芒却是怎么也掩盖不住。
就像是一块金子,藏在泥沙中。
在时间长河的水流冲刷下,又岂能遮住光芒?
苏绥直到大孙得逼着,才能吐出心中所想。
就如上个月,他为了继续少来这勤政殿,提出强军先富民的主张。
保国之道,乃藏富于民。
如何富民,大孙也说了很多。
首先一条便是均田。
通过授田和赋役等方式,鼓励百姓去开垦荒地。
必要时,要鼓励移民去开垦荒芜。
还说,要以嫁娶及时、鳏寡减少、户口增多视为地方官考核晋升的重要依凭。
诸如赈济灾民、救助老弱废疾者、抚恤军属等一系列建议,颇有仁君之风。
其次,提出不仅重农,还要重商。
大汉商人地位低贱如娼妓,重农抑商乃是主流。
但大孙建议,要以律法保障商人利益,且宽松商税,鼓励经商。
很多禁榷专卖的政策也不可取,要抑制朝廷及各级官府插手下放专卖品的生产、出售。
言而总之,就是要改善官民关系。
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苏绥的眼光与见地还是有的。
大孙说的这些,犹如拨云见日,让他豁然开朗。
但,这已相当于改革。
其中很多政策,牵扯过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不可一蹴而就。
仅一个科举,便已让大孙遭遇刺杀……
如此改革,自当谨慎。
念及刺杀,苏绥便怒火中烧,忍不住心生杀气。
这三年来,他已杀了很多人。
只不过,却是因各种其他由头,或是莫须有。
只因,那些人做的实在天衣无缝,根本查无实证。
不过苏绥是为了报复,根本也不需要什么实证!
然而,此举,免不得要在史书上落个晚年暴戾的评价。
但那又如何?
那群贼子胆敢刺杀大孙,暗害大汉储君……
那就要有死的觉悟!
挥去心头杀气,苏绥重拾心中疑惑。
大孙深居宫中,从未见过这世间黎民,是如何深知民间疾苦的……
大孙说,勤读书,通古今,知四方。
读天下书知天下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虽说他的确经常出入麒麟阁,但苏绥却不这么认为。
纸上得来终觉浅。
大孙的很多政策,都能一语破的,恰中要害。
这岂是读书能做到的?
若是读书有如此之能,这朝政岂非早已毫无缺漏?
因此,他固执己见,认定大孙定然是先祖转世无疑!
甚至越来越强烈的感知到,大孙兴许是光武转世……
国祚千年诅咒,但每隔千年亦有雄主出世。
唯有一点可惜的是,大孙身无龙血。
不过,这对明君雄主来说,并不算是什么大问题。
只要会驭下,便能驱策无数能臣名将为之效力。
因此,对于政务处理上,苏绥也并未强迫大孙。
他既然不喜处理政务,那就找个信得过的臣子为其处理。
而这个人选,苏绥早已选定!
他的目光,看向殿中一侧。
那里,特地放了一张小桌。
正有一孩童端坐在那,面带认真地阅读着一份奏书。
正是他的四孙,苏煦。
这天底下,哪有比兄弟更值得信任的?
“皇爷爷……”
苏煦起身来到桌案前,将手中奏书递上。
七岁的他,那股温文尔雅的气质愈发浓郁。
“科举制度颁下三年,今年恰是春闱。”
“来参加春闱的读书人,皆尊太孙殿下为恩师。”
“民间,对兄长也有了‘圣孙’敬称。”
苏煦眸光中带着兴奋,打心底里为大哥高兴。
老爷子也是兴高采烈的拿起奏书,细细看了起来。
对于读书人尊大孙为恩师,他早有预料。
他甚至看到,待大孙登基后,满朝文官对大孙的死心塌地。
至于武官……
有老大压着,也无人敢掀起风浪。
只不过,老大与大孙,二人父子关系不睦,早已传遍了宫中。
老大那个犟种……唉!
苏绥看到奏书上一行不起眼的字,不由凝目。
随之展颜,心神颇为触动。
将苏煦唤来身边,指着那行字,问道:“你可知这是何意?”
苏煦看去,其上写着:据闻,南四府读书人宁可跋涉万里,也要进京参加春闱。
看罢,不免疑惑道:“据闻,并非笃定,缘何可信?”
老爷子的脸上闪过尴尬,随之语重心长教道:“奏书不比其他,南四府非朝廷实控,下面人也不得不谨慎措辞。”
“不过,你可知,这南四府读书人进京赶考,代表了什么?”
苏煦疑惑地摇了摇头,他虽聪慧,但对南四府却是了解甚少。
虽说大哥曾教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但万卷书他还未读完。
深居宫中,万里路也是无从谈起。
因此,他也不清楚跋涉万里,到底是何难度。
老爷子笑了笑,“读书人皆以你大兄为师,南四府这些文人若入朝为官,自也会是忠贞不二的国之栋梁。”
“未来,南四府将会有更多的文人,来到京城。”
“若是出身世家,族内自有文武裂隙滋生。”
“若是普通文人,为赶考便利,必会举家迁移。”
“这代表着,科举一制,不仅会让南四府内部出现裂隙,更会造成人口、人才的流失。”
苏煦豁然开朗,“如此,便是此起彼落,强己弱敌。”
老爷子欣然点头,孺子可教。
随后目光望向殿外。
思绪追到了前年,大孙还曾提出一道军制改革。
说是不仅可以强军,还可掏空南四府的武脉。
与这科举搭配,岂不是说,南四府的文武都被掏空了?
只可惜,军制改革,干系重大。
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谨慎对待,徐徐图之。
或许,这一场改革,要交给大孙来做了。
念及此,他不由摸着苏煦的头,慨叹道:“你大兄啊,实天纵之才!”
“或雄主转世,乃天生明君!”
苏煦目光灼灼地点着头。
对此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