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通电先行
推荐阅读:弃宇宙、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恐怕有不少人都还记得,小学时代的应用文训练里总有练习写电报的内容。老师先给出一件事,然后要求大家拟定电文,谁能用最少的字数把事情说的最清楚,就能得一朵小红花,让邻桌女生多看自己一眼。我那时候好奇,问老师为啥作文都是字越多越好,电报却是字越少越好。老师回答说因为电报比较贵,所以要省钱。我生性不求甚解,没继续问下去为啥电报会那么贵。
电报最大的特点,就是惜墨如金。电文和其他文体截然不同,讲究言简意赅,能一个字说清楚的绝不用两个字。没办法,贵啊。一直到电报行将消亡的时候,它的费用在邮政手段里还是属于比较高昂的。
我记得李敖曾经讲过一个故事:1948年的时候,中国海军在南海抓了一个大海龟,各大报纸都把这当奇闻异事来报道。但其他报纸都说抓到的是玳瑁,唯独《世界日报》驻上海记者说是乌龟。当时的主编成舍我大怒,发去电报责问,全文仅十个字:"人皆玳瑁,我独乌龟,何也?"其对字数的计较,可见一斑。
甚至在新文化运动时争论文言文与白话文优劣时,电报还屡屡现身而出当裁判。黄侃就拿电报举过例子,说如以白话文来写:"爸爸死了,快点回来呀。"实在啰嗦,若用文言文写,只须四字:"父亡速归。"可见文言可适合于新时代生活。
另外一个传说是关于胡适的。有一回他在北大给人讲课,免不了颂扬白话文几句,有学生起立质疑。于是胡适说前两天有人邀请他去作行政院秘书,被他推辞。他让学生以此事为例,让他们以文言文拟一封推辞电报。其中一封用字最少的文言电报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大笔一挥,用白话文只写了五个字:“干不了,谢谢。”
这两个故事都有偏颇之处,故意把反对的文体写的很长,把支持的文体写的很短,权当趣事则罢。但这也反证电报费用之贵,已经使人对字数锱铢必争的地步。
前面说过了,电报讲究的是惜墨如金,所有人都挖空心思想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
可是凡事总有例外,有一种电报,非但不考虑节约字数,反而要求极尽铺排之能事,废话涛涛,洋洋千言乃至万言。这种电报,叫做“通电”。
熟悉民国的人都知道,“通电”在民国史上出现得极为频繁,深深地渗透到那一段历史的腠理中去,治史者无论如何也是绕不开的--乃至于有人说“不读通电,则民国无史矣。”民国人对通电的挚爱无以伦比,上台要通电、下野要通电、嘉奖要通电、谴责要通电、讨伐要通电,和谈要通电,甚至大学老师被政府欠了薪水也要通电……
通电的特点是速度快,范围广,实际上属于“公开信”的一种,它是某个政党、团体或者个人为了公开表达自己的主张而使用的通讯手段。民国时代没有电视,无线电台也刚刚起步,新闻报纸传播范围有限,速度又慢,唯有通电才是能够把自己的主张传遍全国的最快方式,抢占舆论阵地和道德制高点,是以大受政客欢迎,简直就是“他们天生的助手”。而通电的另外一大特点与普通电报截然相反,一字记之曰长,篇幅越长越好,词藻越华丽越好,用典越雅越好,讲究悬河千里一泻汪洋的气势。…,
7月1日傍晚,京师的复辟通电发出仅仅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另一封由直隶省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唐之道领衔的反复辟通电从距京城不过百里的延庆县城发出。
这封由政宣处处长于立夫草拟的《讨清逆张勋檄文》洋洋洒洒数千字,前半部分历数了张勋民国以来的种种罪行:天降鞠凶,国生奇变。逆贼张勋,以凶狡之资,乘时盗柄,竟有本月一日之事,颠覆国命,震扰京师,天宇晦霾,神人同愤。该逆出身灶养,行秽性顽,便佞希荣,渐跻显位。自入民国,阻兵要津,显抗国定之服章,焚索法外之饷糈,军焰凶横,行旅裹足,诛求无餍,私橐充盈,凡兹稔恶,天下共闻,值时多艰,久稽显戮。清末抗拒共和,民一祸乱济兖,民二屠戮金陵,民三搜刮徐海……,
下半部分无不留情的指出满清朝廷数百年对汉人对华夏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指出这次复辟的根源就是盘踞在皇宫里的满清小朝廷……,此次讨伐张勋不仅要打到张勋及其辫子军,还要扫除蚁穴将满清小朝廷逐出京城。
此电一出立刻震惊南北,孙中山在广州看到此电只说了四个字“大快人心”,更多的人在议论这个唐之道与直隶省第三混成旅是何许人也、何许部队?
就连一向与唐旅长关系相当不错的田中玉接到通电之后也是一脸愕然,此时他正和都统府的一帮子手下商讨对策,看完唐旅长的电报无奈的叹息道:“唐若水太性急了,太性急了,如此大事何不等等再表态!”
位于直隶省府的朱家宝接到唐旅长的通电后欣喜若狂的对杨佳吉说道:“天作孽尤可为,人作孽不可活啊!”两个多月来他一直寻机整治唐旅长,可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只好多次企图克扣该协的饷。
在天津府邸里与众位心腹商讨对策的前内阁总理段祺瑞对这个唐之道也颇感兴趣,饶有兴致的问起身边的人来。
“这个唐若水果然是人才,不过一年时间就从一个代理团长做到混成旅旅长。”小徐对自己无意中载下去的一颗小苗长成大树颇为得意。
“一个混成旅还是单薄点,不过从西北面压下来也可以分散一下辫子军的注意力。”段祺瑞点了点头说道。
“只可惜离京师有点远,再加上一个旅的部队分散驻扎在口北十余县从集结到出发至少要三四天。”傅良佐惋惜的说道。
“又铮、清节,你二人分别去联络驻扎马厂的李长泰部和朱家宝、杨以德,尽快将讨逆军的架子搭起来,否则名不正言不顺无法号召各路人马。”段祺瑞想了想说道。
而在紫禁城里等着各方大小军阀拥护通电的张勋等了整整一天竟然等来这一封不知道是何许人署名的电报,气的直跺脚。
“这个什么直隶第三混成旅是什么东西?”张勋勃然大怒的对身边的谋士们喝道:“还有那个叫唐、唐什么来着的?”
“唐之道!”潘博赶忙在一旁补充道。
“那个唐之道又是什么玩意,敢出来反对我张大帅!”张勋红着眼睛说道。
“大帅何必跟这些小人较真呢,那些大佬们不是没有反对我们嘛!”潘博赶忙劝慰道:“等大势一定再慢慢收拾这些屑小!”
“这个唐之道可不是简单的角色,据传是小徐的心腹之人!”万绳栻严肃的说道:“他的那个混成旅就驻扎在口北宣化城,三五天就可以开到北苑。”作为张勋的参谋长万绳栻同时也负责定武军的情报部门,因此还能说出一二来。…,
“小徐?连老段到现在还没表示反对,再说老段都是过期的货了,一个手无寸铁小徐算什么东西!”张勋恨恨的说道,他早就看不惯小徐的嘴脸。
“哼!这小子口气还不小,还要扫除蚁穴。”定武军左路统领刘东恒愤愤的说道:“大帅,给我两千人马我帮您灭了他!”
“刘统领说的对,我们定武军可不是好惹的!”定武军后路统领吴有光附和道。
“李、吴二位统领说的有些道理,我们这次只带了六千人马是不是太少了!”这个时候保皇党的扛把子康有为忧虑的说道:“张大帅,你有三万人马,本应该带一万进京,一万扼守津浦路上要地,一万守住徐海的根据地,这样把握要大一点!”
“现在补救也不迟,立刻就打电报安排!”张勋见一天以来,那些徐州会议上大包大揽的督军们一个个没了音信也有点着慌。
“潘博,你马上给张文生、白宝山、吕大用他们发电报,让他们立即抽调一万五千人北上控制津浦路上的主要车站!”张勋气势汹汹的吩咐道。
“是,我马上就去办!”潘博应了一声就走了出去。
“大家都说说地方上的这些督军什么的怎么迟迟不表态?”张勋又反问道:“这样下去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这些诸侯精明着呢!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我们的封赏还没有下去他们肯定是不会表态的!”刘廷琛叹了一口气说道:“我看我们还是尽快把地方上的事情安排一下。”
“廷琛说的很有道理,已经拟好的诏书还是尽快发出去。”康有为建议道:“大青再起乃大势所趋,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拥护的。”
“民间都传了好久了‘民国远不如大清国’,你们看这几年所谓的民国出了多少事情。”刘廷琛的说道:“百姓盼大清犹如久旱盼甘露啊!”
“那就立刻把那些任命都发出去,只要北冯南陆两人支持我们就大势已定了!”张勋赞同的说道,冯国璋是新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陆荣廷是两广总督,同时两人还被封为一等公,张勋认为这么优惠的赏赐这两人是不会拒绝的,至于段祺瑞狗屁都没有封上一个。
恐怕有不少人都还记得,小学时代的应用文训练里总有练习写电报的内容。老师先给出一件事,然后要求大家拟定电文,谁能用最少的字数把事情说的最清楚,就能得一朵小红花,让邻桌女生多看自己一眼。我那时候好奇,问老师为啥作文都是字越多越好,电报却是字越少越好。老师回答说因为电报比较贵,所以要省钱。我生性不求甚解,没继续问下去为啥电报会那么贵。
电报最大的特点,就是惜墨如金。电文和其他文体截然不同,讲究言简意赅,能一个字说清楚的绝不用两个字。没办法,贵啊。一直到电报行将消亡的时候,它的费用在邮政手段里还是属于比较高昂的。
我记得李敖曾经讲过一个故事:1948年的时候,中国海军在南海抓了一个大海龟,各大报纸都把这当奇闻异事来报道。但其他报纸都说抓到的是玳瑁,唯独《世界日报》驻上海记者说是乌龟。当时的主编成舍我大怒,发去电报责问,全文仅十个字:"人皆玳瑁,我独乌龟,何也?"其对字数的计较,可见一斑。
甚至在新文化运动时争论文言文与白话文优劣时,电报还屡屡现身而出当裁判。黄侃就拿电报举过例子,说如以白话文来写:"爸爸死了,快点回来呀。"实在啰嗦,若用文言文写,只须四字:"父亡速归。"可见文言可适合于新时代生活。
另外一个传说是关于胡适的。有一回他在北大给人讲课,免不了颂扬白话文几句,有学生起立质疑。于是胡适说前两天有人邀请他去作行政院秘书,被他推辞。他让学生以此事为例,让他们以文言文拟一封推辞电报。其中一封用字最少的文言电报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大笔一挥,用白话文只写了五个字:“干不了,谢谢。”
这两个故事都有偏颇之处,故意把反对的文体写的很长,把支持的文体写的很短,权当趣事则罢。但这也反证电报费用之贵,已经使人对字数锱铢必争的地步。
前面说过了,电报讲究的是惜墨如金,所有人都挖空心思想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
可是凡事总有例外,有一种电报,非但不考虑节约字数,反而要求极尽铺排之能事,废话涛涛,洋洋千言乃至万言。这种电报,叫做“通电”。
熟悉民国的人都知道,“通电”在民国史上出现得极为频繁,深深地渗透到那一段历史的腠理中去,治史者无论如何也是绕不开的--乃至于有人说“不读通电,则民国无史矣。”民国人对通电的挚爱无以伦比,上台要通电、下野要通电、嘉奖要通电、谴责要通电、讨伐要通电,和谈要通电,甚至大学老师被政府欠了薪水也要通电……
通电的特点是速度快,范围广,实际上属于“公开信”的一种,它是某个政党、团体或者个人为了公开表达自己的主张而使用的通讯手段。民国时代没有电视,无线电台也刚刚起步,新闻报纸传播范围有限,速度又慢,唯有通电才是能够把自己的主张传遍全国的最快方式,抢占舆论阵地和道德制高点,是以大受政客欢迎,简直就是“他们天生的助手”。而通电的另外一大特点与普通电报截然相反,一字记之曰长,篇幅越长越好,词藻越华丽越好,用典越雅越好,讲究悬河千里一泻汪洋的气势。…,
7月1日傍晚,京师的复辟通电发出仅仅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另一封由直隶省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唐之道领衔的反复辟通电从距京城不过百里的延庆县城发出。
这封由政宣处处长于立夫草拟的《讨清逆张勋檄文》洋洋洒洒数千字,前半部分历数了张勋民国以来的种种罪行:天降鞠凶,国生奇变。逆贼张勋,以凶狡之资,乘时盗柄,竟有本月一日之事,颠覆国命,震扰京师,天宇晦霾,神人同愤。该逆出身灶养,行秽性顽,便佞希荣,渐跻显位。自入民国,阻兵要津,显抗国定之服章,焚索法外之饷糈,军焰凶横,行旅裹足,诛求无餍,私橐充盈,凡兹稔恶,天下共闻,值时多艰,久稽显戮。清末抗拒共和,民一祸乱济兖,民二屠戮金陵,民三搜刮徐海……,
下半部分无不留情的指出满清朝廷数百年对汉人对华夏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指出这次复辟的根源就是盘踞在皇宫里的满清小朝廷……,此次讨伐张勋不仅要打到张勋及其辫子军,还要扫除蚁穴将满清小朝廷逐出京城。
此电一出立刻震惊南北,孙中山在广州看到此电只说了四个字“大快人心”,更多的人在议论这个唐之道与直隶省第三混成旅是何许人也、何许部队?
就连一向与唐旅长关系相当不错的田中玉接到通电之后也是一脸愕然,此时他正和都统府的一帮子手下商讨对策,看完唐旅长的电报无奈的叹息道:“唐若水太性急了,太性急了,如此大事何不等等再表态!”
位于直隶省府的朱家宝接到唐旅长的通电后欣喜若狂的对杨佳吉说道:“天作孽尤可为,人作孽不可活啊!”两个多月来他一直寻机整治唐旅长,可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只好多次企图克扣该协的饷。
在天津府邸里与众位心腹商讨对策的前内阁总理段祺瑞对这个唐之道也颇感兴趣,饶有兴致的问起身边的人来。
“这个唐若水果然是人才,不过一年时间就从一个代理团长做到混成旅旅长。”小徐对自己无意中载下去的一颗小苗长成大树颇为得意。
“一个混成旅还是单薄点,不过从西北面压下来也可以分散一下辫子军的注意力。”段祺瑞点了点头说道。
“只可惜离京师有点远,再加上一个旅的部队分散驻扎在口北十余县从集结到出发至少要三四天。”傅良佐惋惜的说道。
“又铮、清节,你二人分别去联络驻扎马厂的李长泰部和朱家宝、杨以德,尽快将讨逆军的架子搭起来,否则名不正言不顺无法号召各路人马。”段祺瑞想了想说道。
而在紫禁城里等着各方大小军阀拥护通电的张勋等了整整一天竟然等来这一封不知道是何许人署名的电报,气的直跺脚。
“这个什么直隶第三混成旅是什么东西?”张勋勃然大怒的对身边的谋士们喝道:“还有那个叫唐、唐什么来着的?”
“唐之道!”潘博赶忙在一旁补充道。
“那个唐之道又是什么玩意,敢出来反对我张大帅!”张勋红着眼睛说道。
“大帅何必跟这些小人较真呢,那些大佬们不是没有反对我们嘛!”潘博赶忙劝慰道:“等大势一定再慢慢收拾这些屑小!”
“这个唐之道可不是简单的角色,据传是小徐的心腹之人!”万绳栻严肃的说道:“他的那个混成旅就驻扎在口北宣化城,三五天就可以开到北苑。”作为张勋的参谋长万绳栻同时也负责定武军的情报部门,因此还能说出一二来。…,
“小徐?连老段到现在还没表示反对,再说老段都是过期的货了,一个手无寸铁小徐算什么东西!”张勋恨恨的说道,他早就看不惯小徐的嘴脸。
“哼!这小子口气还不小,还要扫除蚁穴。”定武军左路统领刘东恒愤愤的说道:“大帅,给我两千人马我帮您灭了他!”
“刘统领说的对,我们定武军可不是好惹的!”定武军后路统领吴有光附和道。
“李、吴二位统领说的有些道理,我们这次只带了六千人马是不是太少了!”这个时候保皇党的扛把子康有为忧虑的说道:“张大帅,你有三万人马,本应该带一万进京,一万扼守津浦路上要地,一万守住徐海的根据地,这样把握要大一点!”
“现在补救也不迟,立刻就打电报安排!”张勋见一天以来,那些徐州会议上大包大揽的督军们一个个没了音信也有点着慌。
“潘博,你马上给张文生、白宝山、吕大用他们发电报,让他们立即抽调一万五千人北上控制津浦路上的主要车站!”张勋气势汹汹的吩咐道。
“是,我马上就去办!”潘博应了一声就走了出去。
“大家都说说地方上的这些督军什么的怎么迟迟不表态?”张勋又反问道:“这样下去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这些诸侯精明着呢!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我们的封赏还没有下去他们肯定是不会表态的!”刘廷琛叹了一口气说道:“我看我们还是尽快把地方上的事情安排一下。”
“廷琛说的很有道理,已经拟好的诏书还是尽快发出去。”康有为建议道:“大青再起乃大势所趋,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拥护的。”
“民间都传了好久了‘民国远不如大清国’,你们看这几年所谓的民国出了多少事情。”刘廷琛的说道:“百姓盼大清犹如久旱盼甘露啊!”
“那就立刻把那些任命都发出去,只要北冯南陆两人支持我们就大势已定了!”张勋赞同的说道,冯国璋是新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陆荣廷是两广总督,同时两人还被封为一等公,张勋认为这么优惠的赏赐这两人是不会拒绝的,至于段祺瑞狗屁都没有封上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