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楔形文字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苏美尔的军队主要由步兵组成。轻步兵的武器是斧、匕首和矛。正规步兵还配有铜盔、毡披风和皮革裙。
苏美尔军队中还有由野驴拉的车。这些早期的战车在作战时不很有用,有人认为它们主要用来作为运输工具,但是上面的士兵佩战斧和长矛。苏美尔战车有四个轮,上面有两名士兵,由四头野驴拉。车身是一个织成的篮子,车轮是实心的。
苏美尔人使用的远兵器包括投石索和简单的弓。
苏美尔人培植农作物,晚于华夏发明了犁。种植的植物中包括大麦、鹰嘴豆、小扁豆、黍子、小麦、芜菁、枣椰、洋葱、大蒜、苦菜花、韭菜和山葵,他们的牲畜包括牛、绵羊、山羊和猪。家牛是他们主要的负物牲畜,驴是主要的运输牲畜。苏美尔人还打鱼和猎鸟。
苏美尔人具备冶炼红铜技术,用于制造工具与武器,大部分农人还是使用木制农具。
伊拉克南部的冲积平原当时是一个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要在这里生存下来,这里的人必须有熟悉甚至控制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能力,保证不被洪水淹没。在苏美尔语中运河、堤坝、水库这样的词非常丰富。
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开掘沟渠,创造了巨大的灌溉系统。其灌溉系统包括汲水吊杆、运河、水渠、堤坝、堰和水库。水渠和运河必须常常修补,清除淤泥。政府有专门管理水渠和运河的人,富人则可以使用他们自己的水渠。苏美尔人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湍急的河水,从而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创建了第一代文明,使两河流域南部地区原本的氏族制度解体,向文明时代迅速过渡。
农民使用运河来淹他们的地;将水排掉;用牛来践踏农田和杀草;使用鹤嘴锄挖地;地干后锄地、耙地和用铲将土壤松散开来。不过也是因为这种淹田的方法最终毁了他们的田,运河携带着大量的盐分,直接淹而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是苏美尔文明毁灭的原凶之一。
看到这里,笔者禁不住冒出一身冷汗,当初据说有所谓专家向中央建议引海水到内蒙的沙漠去,来将沙漠变为绿洲,实际上,这是要扩大沙漠的面积,海水携带大量的盐分,是陆地上淡水植物的禁区,只要海水流进来,整个地区的淡水都将咸水化,沙漠不是缩小,而是扩大,因为什么是沙漠?沙漠就是没有生命的地方。只有生命茁壮生长,沙漠才不会扩大。同是海水还将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咸水化,则北方数亿人没有水喝。
现在还有将重度污染的黑油等排到沙漠中,美其名曰废物利用,这其实与海水是一样的道理,一样会扩大沙漠面积,污染地下水,只是其量较引海水进来要少得多。如果是海水,那就是无孔不入。
有感而发,书归正传:
苏美尔人秋季收割,收割时他们组成三人一组的队。收割后使用碾石分离谷粒和茎,使用打稻棍来分离谷粒及麸皮,最后使用风吹开,来分离谷粒和麸皮。
BC3500年左右,雅利安的陶轮制作技术经由埃兰传播到苏美尔。苏美尔的陶瓷上有使用雪松油画的图案,他们使用弓钻引火来烤陶瓷。苏美尔人有石匠和首饰匠,能够加工雪花石膏(方解石)、象牙、金、银、玛瑙石和青金石。
BC3200年,苏美尔人受到陶轮的启发,发明了车轮。战车因此出现。乌尔遗迹中就有战车的形像流传下来。
苏美尔文明出现的技术有:轮、锯、皮革、镯子、锤子、鞍、钉子、大头针、指环、铲子、釜、刀、长矛、箭、剑、胶、匕首、袋子、头盔、船、盔甲、箭桶、剑鞘、靴子、拖鞋、叉和酿酒。苏美尔人有三种不同的船:皮船是由芦苇和动物皮制的;帆船使用沥青来防止水渗入;木船有时用人力或畜力拉。
船的使用和车轮的发明,使得贸易兴盛起来。考古发现的来自土耳其安那托利亚的黑曜石、来自阿富汗东北部的青金石、来自迪尔蒙(今天的巴林)的珠串,和一些刻有印度河文明的文字的印章,说明当时在波斯湾沿岸有着很广的贸易网。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提到与遥远国家的贸易,来换取美索不达米亚稀少的货物如木头。尤其黎巴嫩的雪松木获得好评。
苏美尔人使用奴隶,但是奴隶不是苏美尔经济的支柱。女奴隶被用来织布、做磨房工和搬运工。苏美尔人在造型艺术上早期以小型雕塑和镶嵌艺术为主。出土的面具、祭司组雕、公牛头(牛头竖琴)、“乌尔军旗”等,堪称当时的典范。后来,苏美尔人偏重于较大型的雕像和浮雕(纳拉姆·辛石碑)。
BC3500年,现存最早的泥板文书出土于古苏美尔城市基什城址附近的奥海米尔岗。这里发现了一小块石板,其两面以直线刻画出表示各种事物的图画符号,其中可以辨识的有人的头、手、脚和线形符号等。目前已发现这种属于乌鲁克文化时期的象形文字共有2000多个,大多书写在泥板上。这些泥板文书是用文字的早期阶段图画文字书写的,主要是经济和管理文献,但在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单词表,以供学生学习和练习之用。
苏美尔文字来自哈拉帕文明的印章上的象形文字,这是最古老的已知的人类文字。
最初,这种文字用图形将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画下来,是图画式的象形文字。渐渐地,图形越来越简单,这种象形文字逐渐发展成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如用“口”表示动作“说”;用代表“眼”和“水”的符号来表示“哭”等等。
随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苏美尔人干脆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声音,如“箭”和“生命”在苏美尔语中是同一个词,因此就用同一个符号“箭”来表示。后来又加了一些限定性的部首符号,如人名前加一个“倒三角形”,表示是男人的名字。这样,这种文字体系就基本完备了。
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为了长久地保存泥版,需要把它晾干后再进行烧制。这种烧制的泥版文书不怕被虫蛀,也不会腐烂,经得起火烧。但美中不足的是,泥版很笨重,每块重约一千克,每看一块都要费力地搬来搬去。到现在,发掘出来的泥版,共有几十一百万块,最大的有2.7米长,1.95米宽,可谓是巨书!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文明的独创,最能反映出苏美尔文明的特征。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来的巴比伦、亚述、赫梯、叙利等国都曾对楔形文字略加改造,来作为自己的书写工具。甚至腓尼基人创制出的字母也含有楔形文字的因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能够翻译的文字,可是,由于它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就完全消亡了。
苏美尔的军队主要由步兵组成。轻步兵的武器是斧、匕首和矛。正规步兵还配有铜盔、毡披风和皮革裙。
苏美尔军队中还有由野驴拉的车。这些早期的战车在作战时不很有用,有人认为它们主要用来作为运输工具,但是上面的士兵佩战斧和长矛。苏美尔战车有四个轮,上面有两名士兵,由四头野驴拉。车身是一个织成的篮子,车轮是实心的。
苏美尔人使用的远兵器包括投石索和简单的弓。
苏美尔人培植农作物,晚于华夏发明了犁。种植的植物中包括大麦、鹰嘴豆、小扁豆、黍子、小麦、芜菁、枣椰、洋葱、大蒜、苦菜花、韭菜和山葵,他们的牲畜包括牛、绵羊、山羊和猪。家牛是他们主要的负物牲畜,驴是主要的运输牲畜。苏美尔人还打鱼和猎鸟。
苏美尔人具备冶炼红铜技术,用于制造工具与武器,大部分农人还是使用木制农具。
伊拉克南部的冲积平原当时是一个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要在这里生存下来,这里的人必须有熟悉甚至控制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能力,保证不被洪水淹没。在苏美尔语中运河、堤坝、水库这样的词非常丰富。
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开掘沟渠,创造了巨大的灌溉系统。其灌溉系统包括汲水吊杆、运河、水渠、堤坝、堰和水库。水渠和运河必须常常修补,清除淤泥。政府有专门管理水渠和运河的人,富人则可以使用他们自己的水渠。苏美尔人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湍急的河水,从而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创建了第一代文明,使两河流域南部地区原本的氏族制度解体,向文明时代迅速过渡。
农民使用运河来淹他们的地;将水排掉;用牛来践踏农田和杀草;使用鹤嘴锄挖地;地干后锄地、耙地和用铲将土壤松散开来。不过也是因为这种淹田的方法最终毁了他们的田,运河携带着大量的盐分,直接淹而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是苏美尔文明毁灭的原凶之一。
看到这里,笔者禁不住冒出一身冷汗,当初据说有所谓专家向中央建议引海水到内蒙的沙漠去,来将沙漠变为绿洲,实际上,这是要扩大沙漠的面积,海水携带大量的盐分,是陆地上淡水植物的禁区,只要海水流进来,整个地区的淡水都将咸水化,沙漠不是缩小,而是扩大,因为什么是沙漠?沙漠就是没有生命的地方。只有生命茁壮生长,沙漠才不会扩大。同是海水还将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咸水化,则北方数亿人没有水喝。
现在还有将重度污染的黑油等排到沙漠中,美其名曰废物利用,这其实与海水是一样的道理,一样会扩大沙漠面积,污染地下水,只是其量较引海水进来要少得多。如果是海水,那就是无孔不入。
有感而发,书归正传:
苏美尔人秋季收割,收割时他们组成三人一组的队。收割后使用碾石分离谷粒和茎,使用打稻棍来分离谷粒及麸皮,最后使用风吹开,来分离谷粒和麸皮。
BC3500年左右,雅利安的陶轮制作技术经由埃兰传播到苏美尔。苏美尔的陶瓷上有使用雪松油画的图案,他们使用弓钻引火来烤陶瓷。苏美尔人有石匠和首饰匠,能够加工雪花石膏(方解石)、象牙、金、银、玛瑙石和青金石。
BC3200年,苏美尔人受到陶轮的启发,发明了车轮。战车因此出现。乌尔遗迹中就有战车的形像流传下来。
苏美尔文明出现的技术有:轮、锯、皮革、镯子、锤子、鞍、钉子、大头针、指环、铲子、釜、刀、长矛、箭、剑、胶、匕首、袋子、头盔、船、盔甲、箭桶、剑鞘、靴子、拖鞋、叉和酿酒。苏美尔人有三种不同的船:皮船是由芦苇和动物皮制的;帆船使用沥青来防止水渗入;木船有时用人力或畜力拉。
船的使用和车轮的发明,使得贸易兴盛起来。考古发现的来自土耳其安那托利亚的黑曜石、来自阿富汗东北部的青金石、来自迪尔蒙(今天的巴林)的珠串,和一些刻有印度河文明的文字的印章,说明当时在波斯湾沿岸有着很广的贸易网。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提到与遥远国家的贸易,来换取美索不达米亚稀少的货物如木头。尤其黎巴嫩的雪松木获得好评。
苏美尔人使用奴隶,但是奴隶不是苏美尔经济的支柱。女奴隶被用来织布、做磨房工和搬运工。苏美尔人在造型艺术上早期以小型雕塑和镶嵌艺术为主。出土的面具、祭司组雕、公牛头(牛头竖琴)、“乌尔军旗”等,堪称当时的典范。后来,苏美尔人偏重于较大型的雕像和浮雕(纳拉姆·辛石碑)。
BC3500年,现存最早的泥板文书出土于古苏美尔城市基什城址附近的奥海米尔岗。这里发现了一小块石板,其两面以直线刻画出表示各种事物的图画符号,其中可以辨识的有人的头、手、脚和线形符号等。目前已发现这种属于乌鲁克文化时期的象形文字共有2000多个,大多书写在泥板上。这些泥板文书是用文字的早期阶段图画文字书写的,主要是经济和管理文献,但在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单词表,以供学生学习和练习之用。
苏美尔文字来自哈拉帕文明的印章上的象形文字,这是最古老的已知的人类文字。
最初,这种文字用图形将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画下来,是图画式的象形文字。渐渐地,图形越来越简单,这种象形文字逐渐发展成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如用“口”表示动作“说”;用代表“眼”和“水”的符号来表示“哭”等等。
随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苏美尔人干脆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声音,如“箭”和“生命”在苏美尔语中是同一个词,因此就用同一个符号“箭”来表示。后来又加了一些限定性的部首符号,如人名前加一个“倒三角形”,表示是男人的名字。这样,这种文字体系就基本完备了。
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为了长久地保存泥版,需要把它晾干后再进行烧制。这种烧制的泥版文书不怕被虫蛀,也不会腐烂,经得起火烧。但美中不足的是,泥版很笨重,每块重约一千克,每看一块都要费力地搬来搬去。到现在,发掘出来的泥版,共有几十一百万块,最大的有2.7米长,1.95米宽,可谓是巨书!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文明的独创,最能反映出苏美尔文明的特征。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来的巴比伦、亚述、赫梯、叙利等国都曾对楔形文字略加改造,来作为自己的书写工具。甚至腓尼基人创制出的字母也含有楔形文字的因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能够翻译的文字,可是,由于它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就完全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