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拼爹(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center> <fon color=red></center>
赵世友在介绍联产承包经验时,没有再提赵海。他像《山乡巨变》那篇文章里写的那样,说他为调动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为提高粮食产量,废寝忘食,反复认真地学习了会中央制定的各项农村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最终创造出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云云。
赵世友的改变,和《山乡巨变》那篇文章无关,因为他在看了那篇文章后,也像赵河和赵力那样,为上面的胡说八道骂了一通。赵世友不再提赵海,是因为赵海劝说和指点过他。
赵海对赵世友说:“爸,我知道你想把我出点子的事说出去,是为了我以后的前程打基础。可我在学校里听人说过,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通过这个联产承包,你很快就会成为华国的名人,到时候,你权啊钱的什么都有了,我和赵河还能受委屈吗?”
赵世友仔细想了想,觉着赵海的话的确有道理。自古以来,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自己这个当爹的,若能高官厚禄,那自己的儿女,还愁什么前途和出路呢?
于是,赵世友放弃了要在参观访问者面前极力打造儿子形象的计划,转而根据赵海的提议,学着报纸上的那一套,夸夸其谈,美化起自己来。
那天,韩会长带着来参观的四百多人走了之后,赵世友把韩会长送给他的大喇叭放好,擦了一把脸上的细汗,对赵海说:“嗨,多亏新来的韩会长想得周到,事先通知大家带了干粮。要不,中午这几百人的饭,可叫我怎么派下去啊?”
赵海没回应赵世友关于派饭的话题,他笑嘻嘻地对赵世友说:“爸,你今天表现得很好,真不愧是咱三家村几十年才出一个的人物啊!”
赵世友满脸红光,哈哈一笑道:“不是你爸自己吹,要论讲话水平,五龙县的三级干部里,超过我的不多!只是——只是今天的人有些多,我没经历过这么大的场面,一开始的时候,有点小结巴。”
赵海继续捧赵世友的臭脚道:“那也是瑕不掩瑜啊!看您现在的水平,假以时日,定能大鹏展翅、一飞冲天!”
“什么?瞎子就不要说话了?假一也是一??赵海,你爸我毕竟才读到小学三年级,真听不懂你们嘴里的这些新鲜词儿呢。嗨嗨,我说大海呀,求求你啦,你以后和我说话,别再文绉绉了好不好?”赵世友也不知是真听不懂还是假听不懂,他和赵海开起玩笑来。
赵海笑而不语,貌似算命先生一般,扳着自己的手指头挨个数了又数,对赵世友说:“爸,以后来参观访问三家村的人会越来越多,你讲话的水平,还要再上一层楼啊!”
赵世友急忙点头道:“是,是!你说得对!我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说真心话,和那些电影里的大人物们比起来,我这样的,算得了什么啊?”
经过了联产承包这个事情后,此时的赵海,在赵世友的眼中,简直成了一位聪明绝顶、目光长远的长辈了。
听了赵海的话后,赵世友便天天对着镜子,练习起演讲来。
果然如同赵海说的那样,随后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来到三家村。先是五龙县各公社的,接着,就是东山省内各兄弟县的,后来,便是省外的。最后,西疆、北原、南海等等最边远的省份,也有人来了。
这些来参观访问的人,三五个一伙,十几个或者几十个一群,接二连三地进入五指山的中指峰,站在悬崖前的大场院里,聆听赵世友传授联产承包的经验。
这处大场院,因为在《华国日报》里和那部纪录片里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外来参观访问的人,都把它当成了一定要来看一看、站一站的圣地。而赵世友呢,则像是这处圣地中供奉的一个神,坦然地接收着众人的朝拜。
随着一批批参观访问的人来了走了,再来了又走了,赵世友的演讲水平,也达到了一个让赵海都瞠目结舌的高度——赵世友举着他那只扩音大喇叭,站在一只孙长才专门为他设计制作的大圆凳子上,可以不停歇、不喝水、声情并茂地讲两个多小时的话!
赵世友的讲话,该慷慨的时候慷慨,该激昂的时候激昂,该粗犷时粗犷,该细腻时细腻,两个多小时的经验介绍,被他搞得就像是电台播音员在播放一部演义小说。
那些从天南地北赶来的参观访问者,不论年龄大小和官职高低,都被赵世友的讲话所吸引。两个多小时中,他们没人说话,没人出去大小便,一个个站在起了寒风的大场院里,听得津津有味。
赵海后来从赵河的嘴里才知道,赵世友为了锻炼口才,不单单是每天对着镜子练习,他还把大队办公室里的所有报纸,都拿回了家,每天晚上,专门研读上面刊登的那些领导讲话稿。
高一米、直径有两米的大圆凳,成了赵世友的舞台。他站在这舞台上,嘴对着扩音大喇叭,眼睛俯视着对他满怀敬仰的各地农村干部们,从如何想出了联产承包这个点子,到承包后的管理,再到今年秋天的收获和超额交公粮等等,侃侃而谈、一一道来。
大概是想到了孙长才在赵海出了点子后所做的那些事情,赵世友在后来的联产承包经验介绍中,还反复提到孙长才带人建场院、修小路、筑水坝等等事迹,使得孙长才也成了华国的知名人物,其风头完全压倒了孙大头。
在来来往往三家村的队伍中,除去参观访问、取经讨宝者外,还有另外一些人。这些人,背着照相机,扛着一些长枪短棍似的录音录像设备,三三两两的,不时地坐着黑色小轿车或者墨绿色的吉普车,从白龙镇的方向,来到三家村。他们是报社的记者,是电台的记者,甚至,还有几个是乡下人根本就不知为何物的电视台的记者。
这些各路的记者们,来到之后,就追逐着赵世友,请他演讲,不断地向他提问一个又一个关于三家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问题。赵世友的演讲条理清楚、十分煽情,他答记者问,也是不露半点怯意,如同行云流水。
采访完了赵世友,那些记者们除去在悬崖前照那八间新房和大场院外,还跑到三家村的大街小巷和村子的周围乱转。白龙河岸边的茌梨园和白龙腊木林里、甚至干枯的苇丛里,也常见他们的影子。
在和一批批参观访问者以及各路记者打交道的过程中,赵世友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讲话水平,而且,他的外在气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他的土话土语,也带上了华国官方语普通话的味道。
穿上吕丽委托郑美芳从华京市买回的那套四个兜的深灰色干部服后,来三家村的人,甚至都不相信赵世友是这个小山村土生土长的泥腿子农民。
;
<center> <fon color=red></center>
赵世友在介绍联产承包经验时,没有再提赵海。他像《山乡巨变》那篇文章里写的那样,说他为调动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为提高粮食产量,废寝忘食,反复认真地学习了会中央制定的各项农村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最终创造出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云云。
赵世友的改变,和《山乡巨变》那篇文章无关,因为他在看了那篇文章后,也像赵河和赵力那样,为上面的胡说八道骂了一通。赵世友不再提赵海,是因为赵海劝说和指点过他。
赵海对赵世友说:“爸,我知道你想把我出点子的事说出去,是为了我以后的前程打基础。可我在学校里听人说过,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通过这个联产承包,你很快就会成为华国的名人,到时候,你权啊钱的什么都有了,我和赵河还能受委屈吗?”
赵世友仔细想了想,觉着赵海的话的确有道理。自古以来,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自己这个当爹的,若能高官厚禄,那自己的儿女,还愁什么前途和出路呢?
于是,赵世友放弃了要在参观访问者面前极力打造儿子形象的计划,转而根据赵海的提议,学着报纸上的那一套,夸夸其谈,美化起自己来。
那天,韩会长带着来参观的四百多人走了之后,赵世友把韩会长送给他的大喇叭放好,擦了一把脸上的细汗,对赵海说:“嗨,多亏新来的韩会长想得周到,事先通知大家带了干粮。要不,中午这几百人的饭,可叫我怎么派下去啊?”
赵海没回应赵世友关于派饭的话题,他笑嘻嘻地对赵世友说:“爸,你今天表现得很好,真不愧是咱三家村几十年才出一个的人物啊!”
赵世友满脸红光,哈哈一笑道:“不是你爸自己吹,要论讲话水平,五龙县的三级干部里,超过我的不多!只是——只是今天的人有些多,我没经历过这么大的场面,一开始的时候,有点小结巴。”
赵海继续捧赵世友的臭脚道:“那也是瑕不掩瑜啊!看您现在的水平,假以时日,定能大鹏展翅、一飞冲天!”
“什么?瞎子就不要说话了?假一也是一??赵海,你爸我毕竟才读到小学三年级,真听不懂你们嘴里的这些新鲜词儿呢。嗨嗨,我说大海呀,求求你啦,你以后和我说话,别再文绉绉了好不好?”赵世友也不知是真听不懂还是假听不懂,他和赵海开起玩笑来。
赵海笑而不语,貌似算命先生一般,扳着自己的手指头挨个数了又数,对赵世友说:“爸,以后来参观访问三家村的人会越来越多,你讲话的水平,还要再上一层楼啊!”
赵世友急忙点头道:“是,是!你说得对!我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说真心话,和那些电影里的大人物们比起来,我这样的,算得了什么啊?”
经过了联产承包这个事情后,此时的赵海,在赵世友的眼中,简直成了一位聪明绝顶、目光长远的长辈了。
听了赵海的话后,赵世友便天天对着镜子,练习起演讲来。
果然如同赵海说的那样,随后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来到三家村。先是五龙县各公社的,接着,就是东山省内各兄弟县的,后来,便是省外的。最后,西疆、北原、南海等等最边远的省份,也有人来了。
这些来参观访问的人,三五个一伙,十几个或者几十个一群,接二连三地进入五指山的中指峰,站在悬崖前的大场院里,聆听赵世友传授联产承包的经验。
这处大场院,因为在《华国日报》里和那部纪录片里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外来参观访问的人,都把它当成了一定要来看一看、站一站的圣地。而赵世友呢,则像是这处圣地中供奉的一个神,坦然地接收着众人的朝拜。
随着一批批参观访问的人来了走了,再来了又走了,赵世友的演讲水平,也达到了一个让赵海都瞠目结舌的高度——赵世友举着他那只扩音大喇叭,站在一只孙长才专门为他设计制作的大圆凳子上,可以不停歇、不喝水、声情并茂地讲两个多小时的话!
赵世友的讲话,该慷慨的时候慷慨,该激昂的时候激昂,该粗犷时粗犷,该细腻时细腻,两个多小时的经验介绍,被他搞得就像是电台播音员在播放一部演义小说。
那些从天南地北赶来的参观访问者,不论年龄大小和官职高低,都被赵世友的讲话所吸引。两个多小时中,他们没人说话,没人出去大小便,一个个站在起了寒风的大场院里,听得津津有味。
赵海后来从赵河的嘴里才知道,赵世友为了锻炼口才,不单单是每天对着镜子练习,他还把大队办公室里的所有报纸,都拿回了家,每天晚上,专门研读上面刊登的那些领导讲话稿。
高一米、直径有两米的大圆凳,成了赵世友的舞台。他站在这舞台上,嘴对着扩音大喇叭,眼睛俯视着对他满怀敬仰的各地农村干部们,从如何想出了联产承包这个点子,到承包后的管理,再到今年秋天的收获和超额交公粮等等,侃侃而谈、一一道来。
大概是想到了孙长才在赵海出了点子后所做的那些事情,赵世友在后来的联产承包经验介绍中,还反复提到孙长才带人建场院、修小路、筑水坝等等事迹,使得孙长才也成了华国的知名人物,其风头完全压倒了孙大头。
在来来往往三家村的队伍中,除去参观访问、取经讨宝者外,还有另外一些人。这些人,背着照相机,扛着一些长枪短棍似的录音录像设备,三三两两的,不时地坐着黑色小轿车或者墨绿色的吉普车,从白龙镇的方向,来到三家村。他们是报社的记者,是电台的记者,甚至,还有几个是乡下人根本就不知为何物的电视台的记者。
这些各路的记者们,来到之后,就追逐着赵世友,请他演讲,不断地向他提问一个又一个关于三家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问题。赵世友的演讲条理清楚、十分煽情,他答记者问,也是不露半点怯意,如同行云流水。
采访完了赵世友,那些记者们除去在悬崖前照那八间新房和大场院外,还跑到三家村的大街小巷和村子的周围乱转。白龙河岸边的茌梨园和白龙腊木林里、甚至干枯的苇丛里,也常见他们的影子。
在和一批批参观访问者以及各路记者打交道的过程中,赵世友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讲话水平,而且,他的外在气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他的土话土语,也带上了华国官方语普通话的味道。
穿上吕丽委托郑美芳从华京市买回的那套四个兜的深灰色干部服后,来三家村的人,甚至都不相信赵世友是这个小山村土生土长的泥腿子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