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是否混血儿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君明主,他在位23年,政治清明,国家安定,人民安康,史称“贞观之治”,为后来唐王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位英主,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自古以来,研究唐太宗的人不知有多少,在他的血统问题上,发生了较大争议。
传统观点认为李世民为汉族血统,证据是新、旧《唐书》中李氏自言其为西凉王李后代的记载。按李为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的建立者,世称凉武昭王,他出身于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北)李氏望族,是汉代将军李广的后裔。既然李世民为李广、李的后人,理所当然是汉族人。
但是正史中的记载并不一定可靠。早在唐代,就有人敢冒杀头的危险提出异议。据唐代僧人彦《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记载,高僧法琳曾直言驳斥李世民的出身,他说:“琳闻拓跋达,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陇西之流也。”认为李氏实出鲜卑族拓跋达宗族,而不是陇西望族李氏之后,法琳的说法应比较可信。一则僧人不打诳语,不会无端提出这样重大的问题。二则没有确切证据,他是不敢拿自己生命开玩笑的。《宋书·柳元景传》、《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对李氏一族另有相关记载。李渊祖父李虎有兄名“起头”,有弟名“乞豆”,李起头之子名“达摩”,这些名字显然带有异族色彩,并非为汉族人所常用。而李氏的先祖在北魏时,做过弘农太守,名叫李初古拔,四字姓名在汉族中除复姓外极其少见,由此不难推断,唐宗室李氏应出自胡族。
对新、旧唐书中记述的李氏家族渊源,经现代学者考证,存在疏漏。李渊自称出自陇西李氏望族,其祖父李虎因为这个原因被封为陇西郡公。而李渊四世祖李熙、曾祖李天锡却出自河北赵郡李氏。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本来没有必然联系,北魏时,以赵郡李氏为望族,西魏时改封陇西李氏为望族。宗族郡望应是固定不变的,李氏家族却频繁更换郡望,可见,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汉族血统出身。随意更改郡望,无非是想要获得较高的政治地位,他们的这种行为彻底暴露了其胡族的真实身份。
传世的唐代画家阎立本《步辇图》,细致描绘了李世民的容貌。他身姿丰伟,神态安详,两颊和下巴的胡须卷曲着,与西域胡族男子有着近似的相貌特征。从生理学来看,这多少与其胡族血统有点关系。除此,李世民的性格、行为、擅长、嗜好等,也集中体现了其胡族出身。首先,他贵为一代明君,却在“玄武门之变”中残忍杀害亲兄弟,这与胡人的“嗜血成性”一脉相承。其次,他精于骑射,在戎马倥偬中度过了大半生生涯,显然是继承了塞外民族的优良传统。再次,他嗜爱骏马,生前有良驹万匹,死后也要在墓前设立“昭陵六骏”陪侍左右,一定程度上显露了游牧民族所共有的“恋马”情结。种种迹象都表明了李世民的胡族身份。
另外,还可以找到一些旁证来证明李世民出自胡族。据《旧唐书·李元婴传》载,李世民侄孙滕王李涉“状貌类胡而丰硕”,明显具有异族人的特征。又唐代刘饣束《隋唐嘉话》说,隋末王世充部将单雄信曾呼李世民之弟李元吉为“胡儿”,这不应是讽刺挖苦之语,而是揭了李世民家族的老底儿,令他特别恼火。最突出的例证是李氏家族中部分人的婚姻,显著地带有胡人婚俗遗风。如唐高宗李治在太宗死后,纳其父才人武则天为昭仪,讲号宸妃。唐明皇也不顾众人反对,公然纳其儿媳杨玉环为贵妃。这些行为,用汉族的礼仪来看有违伦理,不符合道德规范,但以胡人眼光观之,并无不妥之处。南宋理学家朱熹曾批评说:“唐源流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主事不以为异。”道明了此中缘由。还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据学者考证也带有胡族的痕迹。陵前原有的14个“番西”雕像虽已不知去向,但他们应该与墓主有一定联系。昭陵的骏马石刻为中国历代帝陵所独有,它代表了一种特定的陪葬习俗,这种习俗只能来自于塞外民族。综上言之,这些旁证进一步证明了唐太宗的身上确实流淌着胡族人的血液,他的民族属性应该是胡族而不是汉族。
开创大唐基业的李世民,竟然是胡人血统,似乎令人不可思议,因此招致了一些人的反驳。他们认为,《步辇图》中李世民的肖像,尽管胡须有些卷曲,但这是画家的夸饰之笔,不一定是真实情形。以此来判定李世民为胡族血统,未免太武断。唐太宗弑兄夺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残忍手段并非他所独创,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有了杀父弑兄、夺占王位的丑行,而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为了抢夺皇位,父子相残、兄弟互戕之事也时有发生。这些人中,既有汉人,也有胡人,如果仅以夺位者所用手段的毒辣凶残来断定其族属,那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因此,也不能用“玄武门”之变中唐太宗的所作所为来认定他是少数民族后裔。
历代开国君主在未取得帝位之前,大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如东汉光武帝刘秀、晋武帝司马炎等。骑马作战是他们应具备的本领,唐太宗自然也不例外。李世民出身于豪门,其父兄皆能骑射,作为胸有大志的李家二公子,注重学习兵法,喜欢骑马射箭,所以,根据李世民擅长骑射而臆断他是胡人也是不足取的。爱马并非游牧民族的独特风俗,在汉族中也不乏其例,如项羽有马名“骓”,项羽视之如生命,即使在他兵败乌江时,也不忍心将其杀害,而将它送给了乌江亭长。汉武帝也酷爱名马,当李广利在攻灭大宛向其进奉“汗血”宝马时,他惊呼其为“天马”。可见,“昭陵六骏”陪葬石刻也不能充分证明唐太宗为塞外民族后裔。至于李世民后代的**行为,这在性关系比较自由的唐代算不上丑闻,而且也很少提到伦理的高度认识这点。往往倒是人的**战胜了伦理,李治、李隆基均为美色所迷惑,全然忘记了道德人伦,才做出令后人耻笑的荒唐事来,这与其胡族血统没有必然联系。由此可见,唐太宗李世民根本不是什么胡人后裔,他还是彻头彻尾的汉族人。
然而,结合魏晋南北朝时的史实,完全认定李世民是汉族人,似有不妥之处,因而有人提出了一种折衷的观点,认为他是汉族与胡族的混血儿。
其一,李世民先祖并非凉武昭王李之后,因而也就不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后人,他的真正祖籍应在今河北赵县。唐高祖李渊自称祖居陇西狄道是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来,其统治地区允许胡汉通婚,李氏又与鲜卑族杂居在一起,因此李世民身上应流淌着胡人的血液。还有人认为,北魏时期,太行山以东地区有五大望族王、李、崔、郑、卢,其中李姓为鲜卑族中一大姓氏,是汉化后取的汉姓。《旧唐书·高祖本纪》也有李渊祖父李虎在北魏时被赐姓大野氏的记载,由此推断李氏先祖应为鲜卑贵族大野部的姓氏。《旧唐书》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无意中漏了马脚。这么来看,李世民成了胡族血统,但根据北魏异族可以通婚的法令,他的身上又涌动着汉族人的血液。
其二,对于李渊的血统,学术界仍存在着三种观点:河北赵郡破落贵族、鲜卑族大野部和老子李耳后裔。目前尚没有足够证据说明他不是汉族。即使是汉族,李渊也不是纯种,他身上仍有胡人血统。其母独孤氏为鲜卑族,显然李渊是混血儿。他又娶妻窦氏,据窦氏言,其父窦毅托言是东汉窦章之后,汉末章子亡奔匈奴,被封为部落大人,实际上是匈奴人,最起码也是匈奴化的汉人。窦毅妻宇文氏系出匈奴,那么窦氏必然具有胡族血统,她与李渊生的儿子李世民当然是混血儿了。这不是虚妄之谈,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其三,唐太宗李世民的言行举止也表明了其作为混血儿的特征。他曾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毕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倘若他没有胡族血统,是绝不会说出如此英明果敢的话的。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金明馆丛稿》)。这也明确说明李世民是混血儿。
李世民究竟是不是混血儿,至此已有了较为清晰的眉目,他的身上确实流淌着胡汉两族的血液。出身不能由自己选择,这不能视为李世民的“短处”。应当看到,这与社会大环境有直接关系,是北朝至隋唐时期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促成了这一事实。或许是他深受胡族与汉族两种文明的影响,才形成了勇猛善战、做事果断、胸襟开阔、大度容人而又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豪爽开放的性格,从而开创了国家鼎盛、各民族友好相处的贞观盛世。后人在评论李世民时,说的多是这位明君的丰功伟绩,看的是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对于他身上带有什么血统,则不必过多计较。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众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李世民无论是否为混血儿,都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一代英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君明主,他在位23年,政治清明,国家安定,人民安康,史称“贞观之治”,为后来唐王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位英主,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自古以来,研究唐太宗的人不知有多少,在他的血统问题上,发生了较大争议。
传统观点认为李世民为汉族血统,证据是新、旧《唐书》中李氏自言其为西凉王李后代的记载。按李为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的建立者,世称凉武昭王,他出身于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北)李氏望族,是汉代将军李广的后裔。既然李世民为李广、李的后人,理所当然是汉族人。
但是正史中的记载并不一定可靠。早在唐代,就有人敢冒杀头的危险提出异议。据唐代僧人彦《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记载,高僧法琳曾直言驳斥李世民的出身,他说:“琳闻拓跋达,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陇西之流也。”认为李氏实出鲜卑族拓跋达宗族,而不是陇西望族李氏之后,法琳的说法应比较可信。一则僧人不打诳语,不会无端提出这样重大的问题。二则没有确切证据,他是不敢拿自己生命开玩笑的。《宋书·柳元景传》、《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对李氏一族另有相关记载。李渊祖父李虎有兄名“起头”,有弟名“乞豆”,李起头之子名“达摩”,这些名字显然带有异族色彩,并非为汉族人所常用。而李氏的先祖在北魏时,做过弘农太守,名叫李初古拔,四字姓名在汉族中除复姓外极其少见,由此不难推断,唐宗室李氏应出自胡族。
对新、旧唐书中记述的李氏家族渊源,经现代学者考证,存在疏漏。李渊自称出自陇西李氏望族,其祖父李虎因为这个原因被封为陇西郡公。而李渊四世祖李熙、曾祖李天锡却出自河北赵郡李氏。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本来没有必然联系,北魏时,以赵郡李氏为望族,西魏时改封陇西李氏为望族。宗族郡望应是固定不变的,李氏家族却频繁更换郡望,可见,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汉族血统出身。随意更改郡望,无非是想要获得较高的政治地位,他们的这种行为彻底暴露了其胡族的真实身份。
传世的唐代画家阎立本《步辇图》,细致描绘了李世民的容貌。他身姿丰伟,神态安详,两颊和下巴的胡须卷曲着,与西域胡族男子有着近似的相貌特征。从生理学来看,这多少与其胡族血统有点关系。除此,李世民的性格、行为、擅长、嗜好等,也集中体现了其胡族出身。首先,他贵为一代明君,却在“玄武门之变”中残忍杀害亲兄弟,这与胡人的“嗜血成性”一脉相承。其次,他精于骑射,在戎马倥偬中度过了大半生生涯,显然是继承了塞外民族的优良传统。再次,他嗜爱骏马,生前有良驹万匹,死后也要在墓前设立“昭陵六骏”陪侍左右,一定程度上显露了游牧民族所共有的“恋马”情结。种种迹象都表明了李世民的胡族身份。
另外,还可以找到一些旁证来证明李世民出自胡族。据《旧唐书·李元婴传》载,李世民侄孙滕王李涉“状貌类胡而丰硕”,明显具有异族人的特征。又唐代刘饣束《隋唐嘉话》说,隋末王世充部将单雄信曾呼李世民之弟李元吉为“胡儿”,这不应是讽刺挖苦之语,而是揭了李世民家族的老底儿,令他特别恼火。最突出的例证是李氏家族中部分人的婚姻,显著地带有胡人婚俗遗风。如唐高宗李治在太宗死后,纳其父才人武则天为昭仪,讲号宸妃。唐明皇也不顾众人反对,公然纳其儿媳杨玉环为贵妃。这些行为,用汉族的礼仪来看有违伦理,不符合道德规范,但以胡人眼光观之,并无不妥之处。南宋理学家朱熹曾批评说:“唐源流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主事不以为异。”道明了此中缘由。还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据学者考证也带有胡族的痕迹。陵前原有的14个“番西”雕像虽已不知去向,但他们应该与墓主有一定联系。昭陵的骏马石刻为中国历代帝陵所独有,它代表了一种特定的陪葬习俗,这种习俗只能来自于塞外民族。综上言之,这些旁证进一步证明了唐太宗的身上确实流淌着胡族人的血液,他的民族属性应该是胡族而不是汉族。
开创大唐基业的李世民,竟然是胡人血统,似乎令人不可思议,因此招致了一些人的反驳。他们认为,《步辇图》中李世民的肖像,尽管胡须有些卷曲,但这是画家的夸饰之笔,不一定是真实情形。以此来判定李世民为胡族血统,未免太武断。唐太宗弑兄夺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残忍手段并非他所独创,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有了杀父弑兄、夺占王位的丑行,而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为了抢夺皇位,父子相残、兄弟互戕之事也时有发生。这些人中,既有汉人,也有胡人,如果仅以夺位者所用手段的毒辣凶残来断定其族属,那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因此,也不能用“玄武门”之变中唐太宗的所作所为来认定他是少数民族后裔。
历代开国君主在未取得帝位之前,大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如东汉光武帝刘秀、晋武帝司马炎等。骑马作战是他们应具备的本领,唐太宗自然也不例外。李世民出身于豪门,其父兄皆能骑射,作为胸有大志的李家二公子,注重学习兵法,喜欢骑马射箭,所以,根据李世民擅长骑射而臆断他是胡人也是不足取的。爱马并非游牧民族的独特风俗,在汉族中也不乏其例,如项羽有马名“骓”,项羽视之如生命,即使在他兵败乌江时,也不忍心将其杀害,而将它送给了乌江亭长。汉武帝也酷爱名马,当李广利在攻灭大宛向其进奉“汗血”宝马时,他惊呼其为“天马”。可见,“昭陵六骏”陪葬石刻也不能充分证明唐太宗为塞外民族后裔。至于李世民后代的**行为,这在性关系比较自由的唐代算不上丑闻,而且也很少提到伦理的高度认识这点。往往倒是人的**战胜了伦理,李治、李隆基均为美色所迷惑,全然忘记了道德人伦,才做出令后人耻笑的荒唐事来,这与其胡族血统没有必然联系。由此可见,唐太宗李世民根本不是什么胡人后裔,他还是彻头彻尾的汉族人。
然而,结合魏晋南北朝时的史实,完全认定李世民是汉族人,似有不妥之处,因而有人提出了一种折衷的观点,认为他是汉族与胡族的混血儿。
其一,李世民先祖并非凉武昭王李之后,因而也就不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后人,他的真正祖籍应在今河北赵县。唐高祖李渊自称祖居陇西狄道是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来,其统治地区允许胡汉通婚,李氏又与鲜卑族杂居在一起,因此李世民身上应流淌着胡人的血液。还有人认为,北魏时期,太行山以东地区有五大望族王、李、崔、郑、卢,其中李姓为鲜卑族中一大姓氏,是汉化后取的汉姓。《旧唐书·高祖本纪》也有李渊祖父李虎在北魏时被赐姓大野氏的记载,由此推断李氏先祖应为鲜卑贵族大野部的姓氏。《旧唐书》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无意中漏了马脚。这么来看,李世民成了胡族血统,但根据北魏异族可以通婚的法令,他的身上又涌动着汉族人的血液。
其二,对于李渊的血统,学术界仍存在着三种观点:河北赵郡破落贵族、鲜卑族大野部和老子李耳后裔。目前尚没有足够证据说明他不是汉族。即使是汉族,李渊也不是纯种,他身上仍有胡人血统。其母独孤氏为鲜卑族,显然李渊是混血儿。他又娶妻窦氏,据窦氏言,其父窦毅托言是东汉窦章之后,汉末章子亡奔匈奴,被封为部落大人,实际上是匈奴人,最起码也是匈奴化的汉人。窦毅妻宇文氏系出匈奴,那么窦氏必然具有胡族血统,她与李渊生的儿子李世民当然是混血儿了。这不是虚妄之谈,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其三,唐太宗李世民的言行举止也表明了其作为混血儿的特征。他曾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毕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倘若他没有胡族血统,是绝不会说出如此英明果敢的话的。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金明馆丛稿》)。这也明确说明李世民是混血儿。
李世民究竟是不是混血儿,至此已有了较为清晰的眉目,他的身上确实流淌着胡汉两族的血液。出身不能由自己选择,这不能视为李世民的“短处”。应当看到,这与社会大环境有直接关系,是北朝至隋唐时期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促成了这一事实。或许是他深受胡族与汉族两种文明的影响,才形成了勇猛善战、做事果断、胸襟开阔、大度容人而又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豪爽开放的性格,从而开创了国家鼎盛、各民族友好相处的贞观盛世。后人在评论李世民时,说的多是这位明君的丰功伟绩,看的是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对于他身上带有什么血统,则不必过多计较。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众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李世民无论是否为混血儿,都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一代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