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进击的儒门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儒法之争?”虽然有心理准备,刘辩还是有些吃惊,这个问题可扯得有点大了。
“没错,儒法之争。”荀攸伸手蘸了些酒水,几下就在案上画了一个大汉疆域的简图,他画得非常熟练,可以看得出来,他平时没少看地图,对大局有着清晰的认识。“平王东迁,姬周分崩离析,春秋时诸侯心中尚有王室,只是争霸,战国时王室衰微,诸侯间弱肉强食,混战数百年,最后只剩下七国,号称七雄。”
刘辩点点头,放下了酒杯,坐直了身子。
“天下板荡,民不聊生。诸子百家,儒墨道法,无一不想统一天下,致天下太平。他们的目标一致,手段却各不相同,以太行山为界……”荀攸在中间划了一条线,侃侃而谈:“大致上山东尚儒,山西尚法,而征战百年的结果是以法治国的秦国统一六国,征服了天下。”
“但是,秦二世而亡,汉兴,鉴秦覆辙,乃用黄老之道,与民休息,三世而有文景之治。”荀攸顿了顿,问道:“陛下应该知道,接下来就是孝武帝独尊儒术了。可是,既然黄老之道能致文景之治,武帝为何却要独尊儒术?”
刘辩看着荀攸,不说话,却听得非常认真。汉武帝独尊儒术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历史研究中无法绕过去的一个问题。他听过很多不同的看法,现在有机会亲耳听取当代的智者分析这个问题,却是任何一个专家都难以奢望的机会。
他注意到,在荀攸之前。几乎没有人提到这个问题,大家似乎都认为汉武帝做得对。甚至皇甫嵩、贾诩这样的山西人也没有异议。
“因为黄老之道只能与民休息,却不能实现太平。”荀攸铿锵有力的给出了答案。眼神亮:“只有积极进取的儒门,才能真正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
刘辩糊涂了:“文景之治还不算太平?”
“当然不是。”荀攸反问道:“陛下可知当时南有百越,北有匈奴,大汉东不过辽河,西不过祁连,而国内则是诸侯林立,各行其法,天子以函谷为钥,潼关为门。夙夜以兴?”
刘辩想了想,仿佛醍醐灌顶,眼前豁然开朗。是啊,所谓的文景之治怎么可能是太平盛世呢,当时朝廷能真正控制的地方不过是函谷关以西,景帝时还有七国之乱。而让人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北方的匈奴年年入侵,将汉人当作两脚羊,任意勒索敲诈,予取予求。
“黄老之道……不能完成统一之举。必须尊儒才行?”
“陛下,黄老之道尚清静无为,又岂能赞成朝廷大举征伐?武帝征南越赵佗,淮南王刘向就上书反对。即使后来取胜。天子亦不得不亲自作书向刘向解释,以示安抚。”荀攸笑了笑,“其实。当初用黄老之道治国就是不得已的选择。文帝之时有贾谊,景帝之时有晁错。他们都希望朝廷削藩改制,采用儒道来治国。可是。贾谊废,晁错死,为何?功臣旧戚在,不欲天子权重也。”
“孔子云: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荀攸看着刘辩,一字一句的说道:“只有儒门才能尊王,才能致天下太平。也只有儒门才能助武帝内削诸侯,外逐匈奴,建立赫赫功业。可是,武帝利用儒门成就了功业,却抛弃了儒门致太平的理念,外示儒术,内用黄老,霸王道杂用之。”
“儒门不肯罢休,抗争百余年,先有盐铁会议,石渠论经,后有元帝改制,太平更化,都被宦官和外戚所沮。百年努力,诸贤前仆后继,而太平不可得,致有王莽之变。”
荀攸长长的吁了一口气,神情激奋:“奈何王莽泥古不化,急于求成,不仅未能致太平,反而激起了民变,功归一篑。刘氏宗室乘势而起,兴复汉室。”
“光武皇帝以河北为基,逐鹿中原,而有天下。一旦成功,便转而压制山东。为此甚至不惜取消都试旧制,只为压制山东儒门,不让他们有掌兵的机会。其后诸帝为确保皇室安全,重用外戚、宦官,又走上了前汉的旧路。”
“王莽败,儒门卧薪尝胆百余年,而今有袁氏。袁氏之起,源于孝明帝时楚王英之乱。”
“致天下太平,是儒门奋斗千年的目标。”
“袁氏反汉,代表的不仅仅是山东,而是儒门。”
“袁氏为什么能成为儒门的领袖?因为袁氏得到了一颗凤卵。如今,袁绍即将孵化这颗凤卵,凤鸟即将临世,圣人即将再现。陛下,你怎么可能取胜?”
刘辩听得冷汗涔涔。
荀攸的话给他打开了一扇门,将他的思路从简单的山东、山西对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一直推到从春秋战国就开始的儒法之争。听了荀攸的故事,他才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改朝换代的阴谋,儒门为此已经处心积虑的谋划了几百年。
如果袁绍代表的是山东,他还可以凭借山西人与之对抗。如果袁绍代表的是儒门,是天下读书人,那他还拿什么和袁绍对抗?打败了袁绍就行?错!打败了袁绍,还有其他人。正如王莽败了之后,儒门并没有放弃反抗一样,袁绍败了,同样有人会接过儒门的大旗继续战斗。
因为这几百年来,儒门虽然没有还没有取得最终的目标,却已经掌握了话语权,垄断了主流文化,在知识传承和积累上,有着毫无争议的主导权,有着无比雄厚的资源和坚实的后备力量。
历史上,袁绍败于官渡,以法家面目出现的曹操取得了胜利。可是儒门并没有放弃,曹魏立国之后就被迫取用了九品中正制,权力又转移到儒门手中,四十年后,世家代表司马懿建立晋朝。
儒门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至于唐宋以后,科举盛行,那就更不用说了。
更何况袁绍手中还一颗凤卵,即将孵化出传说中的神鸟凤凰。
这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
大汉气数已尽,必亡不可?
ps:第一更,求订!
“儒法之争?”虽然有心理准备,刘辩还是有些吃惊,这个问题可扯得有点大了。
“没错,儒法之争。”荀攸伸手蘸了些酒水,几下就在案上画了一个大汉疆域的简图,他画得非常熟练,可以看得出来,他平时没少看地图,对大局有着清晰的认识。“平王东迁,姬周分崩离析,春秋时诸侯心中尚有王室,只是争霸,战国时王室衰微,诸侯间弱肉强食,混战数百年,最后只剩下七国,号称七雄。”
刘辩点点头,放下了酒杯,坐直了身子。
“天下板荡,民不聊生。诸子百家,儒墨道法,无一不想统一天下,致天下太平。他们的目标一致,手段却各不相同,以太行山为界……”荀攸在中间划了一条线,侃侃而谈:“大致上山东尚儒,山西尚法,而征战百年的结果是以法治国的秦国统一六国,征服了天下。”
“但是,秦二世而亡,汉兴,鉴秦覆辙,乃用黄老之道,与民休息,三世而有文景之治。”荀攸顿了顿,问道:“陛下应该知道,接下来就是孝武帝独尊儒术了。可是,既然黄老之道能致文景之治,武帝为何却要独尊儒术?”
刘辩看着荀攸,不说话,却听得非常认真。汉武帝独尊儒术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历史研究中无法绕过去的一个问题。他听过很多不同的看法,现在有机会亲耳听取当代的智者分析这个问题,却是任何一个专家都难以奢望的机会。
他注意到,在荀攸之前。几乎没有人提到这个问题,大家似乎都认为汉武帝做得对。甚至皇甫嵩、贾诩这样的山西人也没有异议。
“因为黄老之道只能与民休息,却不能实现太平。”荀攸铿锵有力的给出了答案。眼神亮:“只有积极进取的儒门,才能真正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
刘辩糊涂了:“文景之治还不算太平?”
“当然不是。”荀攸反问道:“陛下可知当时南有百越,北有匈奴,大汉东不过辽河,西不过祁连,而国内则是诸侯林立,各行其法,天子以函谷为钥,潼关为门。夙夜以兴?”
刘辩想了想,仿佛醍醐灌顶,眼前豁然开朗。是啊,所谓的文景之治怎么可能是太平盛世呢,当时朝廷能真正控制的地方不过是函谷关以西,景帝时还有七国之乱。而让人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北方的匈奴年年入侵,将汉人当作两脚羊,任意勒索敲诈,予取予求。
“黄老之道……不能完成统一之举。必须尊儒才行?”
“陛下,黄老之道尚清静无为,又岂能赞成朝廷大举征伐?武帝征南越赵佗,淮南王刘向就上书反对。即使后来取胜。天子亦不得不亲自作书向刘向解释,以示安抚。”荀攸笑了笑,“其实。当初用黄老之道治国就是不得已的选择。文帝之时有贾谊,景帝之时有晁错。他们都希望朝廷削藩改制,采用儒道来治国。可是。贾谊废,晁错死,为何?功臣旧戚在,不欲天子权重也。”
“孔子云: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荀攸看着刘辩,一字一句的说道:“只有儒门才能尊王,才能致天下太平。也只有儒门才能助武帝内削诸侯,外逐匈奴,建立赫赫功业。可是,武帝利用儒门成就了功业,却抛弃了儒门致太平的理念,外示儒术,内用黄老,霸王道杂用之。”
“儒门不肯罢休,抗争百余年,先有盐铁会议,石渠论经,后有元帝改制,太平更化,都被宦官和外戚所沮。百年努力,诸贤前仆后继,而太平不可得,致有王莽之变。”
荀攸长长的吁了一口气,神情激奋:“奈何王莽泥古不化,急于求成,不仅未能致太平,反而激起了民变,功归一篑。刘氏宗室乘势而起,兴复汉室。”
“光武皇帝以河北为基,逐鹿中原,而有天下。一旦成功,便转而压制山东。为此甚至不惜取消都试旧制,只为压制山东儒门,不让他们有掌兵的机会。其后诸帝为确保皇室安全,重用外戚、宦官,又走上了前汉的旧路。”
“王莽败,儒门卧薪尝胆百余年,而今有袁氏。袁氏之起,源于孝明帝时楚王英之乱。”
“致天下太平,是儒门奋斗千年的目标。”
“袁氏反汉,代表的不仅仅是山东,而是儒门。”
“袁氏为什么能成为儒门的领袖?因为袁氏得到了一颗凤卵。如今,袁绍即将孵化这颗凤卵,凤鸟即将临世,圣人即将再现。陛下,你怎么可能取胜?”
刘辩听得冷汗涔涔。
荀攸的话给他打开了一扇门,将他的思路从简单的山东、山西对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一直推到从春秋战国就开始的儒法之争。听了荀攸的故事,他才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改朝换代的阴谋,儒门为此已经处心积虑的谋划了几百年。
如果袁绍代表的是山东,他还可以凭借山西人与之对抗。如果袁绍代表的是儒门,是天下读书人,那他还拿什么和袁绍对抗?打败了袁绍就行?错!打败了袁绍,还有其他人。正如王莽败了之后,儒门并没有放弃反抗一样,袁绍败了,同样有人会接过儒门的大旗继续战斗。
因为这几百年来,儒门虽然没有还没有取得最终的目标,却已经掌握了话语权,垄断了主流文化,在知识传承和积累上,有着毫无争议的主导权,有着无比雄厚的资源和坚实的后备力量。
历史上,袁绍败于官渡,以法家面目出现的曹操取得了胜利。可是儒门并没有放弃,曹魏立国之后就被迫取用了九品中正制,权力又转移到儒门手中,四十年后,世家代表司马懿建立晋朝。
儒门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至于唐宋以后,科举盛行,那就更不用说了。
更何况袁绍手中还一颗凤卵,即将孵化出传说中的神鸟凤凰。
这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
大汉气数已尽,必亡不可?
ps:第一更,求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