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学校开学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李庠的亲自过问,甚至暗中出手下,太平国的学校也是最早完成的一批建筑。
因为基础是直接坐落在坚固的玄武岩上,又大量采用了预知构件,人员和机械又不匮乏,虽然没有15天建造30层楼的速度,但半年的时间全部建造完多数是四五层的各类建筑,甚至包括最为耗费时间的安装和装修等项目,也还是没什么太大问题。
学校甚至在春节前就已经完工,只剩下内部相关教学设备的安装和布置。
过了春节,岛上的孩子明显多了。
很多父母都一起来了,孩子自然也就跟过来。所谓海盗的威胁等,就连普通的太平国国民也不放在眼中。至于美国人和日本人的威胁,又似乎离着他们太遥远。太平岛的生活吸引了很多人,虽然活动空间小一些,但至少比空巢农村和城中村那样的环境要强一些。更何况,很多人都觉得太平岛的学校要比他们原来的学校要好很多。
“除了地方小点,这里的学校比我们那儿的实验小学好多了!”史国柱神采飞扬的向身旁的妻子柳慧芳介绍道。
身为一名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他对学校的建设很了解。
太平岛上有两所小学和两所中学,分别位于太平山的西南和东南两侧的山腰上。虽然各只有两三座教学楼,但除了操场外,学校的各种功能建筑基本都健全。虽然空地和绿化面积稍小一些,但各种教学设备和仪器甚至比国内的一些省级学校都齐备,都要先进。一些甚至是李庠从欧美国家挑选出来的仪器设备。
当然,学校教师的水平才是决定一个学校好坏的关键所在。
“这儿的老师都是国内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都是专业5级以上,水平比咱们那儿的实验小学强多了。”史国柱继续向妻子卖弄他听到的消息。
这不是秘密,很多太平国人都知道,也就他的妻子和女儿在3月28日最晚的一批才到了太平岛,对太平国的学校不是很了解。
华夏文化中对老师的尊重是传承已久的了。太平国对老师的待遇也格外重视,但凡是太平国的老师,都绝对是太平国的公民,甚至和军职一样,升为士一级也更快一些。
能够一下子成为太平国公民,自然是需要专业等级超过5级。
这个要求虽然高了点,但在华夏本土,这样的高水平比比皆是。一边是各学校人员的饱和,一边是每年大量远超过退休人员的师范院校毕业生无处就业,被推上社会,要在其中择优录取很容易。只要待遇高,就连一些学校中的优秀教师也能跳槽。
一名好的教师,不在于自身学识的高低,而在于用心不用心。
华夏本土一个班动辄就四五十名学生,一个教师一般都要负责最少两个班的课程,有些甚至还要多。要应付各种形式检查和审核以及处理各种社会杂务的老师能有多少精力来教育学生?这些精力分配到一百来名学生身上,又如何才能因材施教?
这些年来,华夏本土教师的待遇在不断提高,但随着商业化和特权化的渗透,却也让老师在老百姓心目中为人师表的名声越来越低。
和华夏本土教育优胜劣汰的只胜出少数精英不同,太平国充足的资源尽量让教育之光可以照在每个学生的身上。
在太平国的教育法规中明确了,幼儿园一个班不超过20人,小学和中学一个班不超过36名学生,这也是一个老师教授学生的最大数值。这意味着一个老师只需要全心全意的教育好一个班即可。
“这么一来,一个班的老师的人数都快赶上学生了?”柳慧芳听到了这个规定后不由惊讶道。
她们的女儿上五年级了,不过她们学校的五年级现在只有一个班,应该说她们的太平国第一小学五个年级一共只有7个班,除了二三年级各有两个班外,其他年级都是只有一个班,而且很多班人数都不满30人。她们女儿的五年级现在只有12个人,而专门教授五年级的老师就有9个人。
“我说这里好吧?老师多了,学生少了,教起来更用心!这都不用请家教了。你看音乐、美术、武术等各种素质教育的课程,在学校就全包了。”史国柱得意道。
正是他的公民身份,把妻子和女儿以及父母也一起捎带成了太平国的平民,除了父母不愿意离开家乡,依然留在国内外,妻子和女儿这一次都在他的一次次的美好环境的描绘下跟来了。此时太平国优越的学校条件终于让担心孩子教育问题的妻子放心了。
“闲着这么多的老师,怎么还要分为两所学校,直接合成一所学校,不是更能节省费用?”柳慧芳还是有些疑惑道,“听说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可都是免费的?不仅学费全免,而且课本校服等学杂费也全免,还有免费的午餐,这样下来得花多少钱啊?”
“不要看现在老师闲着,用不了多久,学校的人数肯定要满了!”史国柱断然道,“这么好的条件,学校的学生很快就会越来越多。”
……
“咱们是不是把咱儿子接来,在这里上学?”陈桂芬表情有些尴尬的问自己丈夫道。
“你不是说过,儿子在家乡市里的高中上的好好的,干嘛迁到这兔子不拉屎的小地方?”终于成为了太平国公民的周达山瞪起眼高声喝道。
“周达山,反了你了!”陈桂芬一下子落下脸,声调比周达山高了八度叉腰道,“你到底接不接咱们儿子来?”
“接、接,我过两天就去接!”不要看常年干厨师的周达山五大三粗的,但在小个子陈桂芬面前却比他小时候在老师面前还要乖,不由连声应道。
不过他很快又小声问道:“你不是担心咱们儿子的学籍不好处理,以后没法在华夏上大学,找工作也不好找吗?”
“这里的教学条件这么好,正好能给咱们儿子补补课。我早打听了,这儿的高中生可以去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什么的去留学,就是以留学生的身份考回华夏,分数也低了不少。再说了,太平国自己的大学已经开学了。听说入学条件很低,只要想去就能去,最多考核严格一点。”陈桂芬把这几天打听来的消息小声嘀咕道。
最后猛然拉高了嗓门道:“周达山,事关咱们儿子的前途,你可不要拖拖拉拉的,否则我跟你没完!”
……
太平岛上和周达山家差不多的情况,还有很多。
华夏的家庭为子女的前途,向来是最为关心。当在华夏本土那茫茫人海中泯然众人后,家长们把希望就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所以很多家庭的妻子被说动,随着丈夫来到了太平岛,但没有眼见为实,谁也不敢轻易带孩子来。虽然丈夫们极力撺掇,但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华夏本土,他们的意见被搁置,很多家庭最终选择了让孩子继续留在华夏本土,夫妻两人先去太平岛打探情况。
但随着对太平岛熟悉后,很多家庭都动心了。在学校开学没多久,申请转学的人数猛然激增。
C
在李庠的亲自过问,甚至暗中出手下,太平国的学校也是最早完成的一批建筑。
因为基础是直接坐落在坚固的玄武岩上,又大量采用了预知构件,人员和机械又不匮乏,虽然没有15天建造30层楼的速度,但半年的时间全部建造完多数是四五层的各类建筑,甚至包括最为耗费时间的安装和装修等项目,也还是没什么太大问题。
学校甚至在春节前就已经完工,只剩下内部相关教学设备的安装和布置。
过了春节,岛上的孩子明显多了。
很多父母都一起来了,孩子自然也就跟过来。所谓海盗的威胁等,就连普通的太平国国民也不放在眼中。至于美国人和日本人的威胁,又似乎离着他们太遥远。太平岛的生活吸引了很多人,虽然活动空间小一些,但至少比空巢农村和城中村那样的环境要强一些。更何况,很多人都觉得太平岛的学校要比他们原来的学校要好很多。
“除了地方小点,这里的学校比我们那儿的实验小学好多了!”史国柱神采飞扬的向身旁的妻子柳慧芳介绍道。
身为一名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他对学校的建设很了解。
太平岛上有两所小学和两所中学,分别位于太平山的西南和东南两侧的山腰上。虽然各只有两三座教学楼,但除了操场外,学校的各种功能建筑基本都健全。虽然空地和绿化面积稍小一些,但各种教学设备和仪器甚至比国内的一些省级学校都齐备,都要先进。一些甚至是李庠从欧美国家挑选出来的仪器设备。
当然,学校教师的水平才是决定一个学校好坏的关键所在。
“这儿的老师都是国内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都是专业5级以上,水平比咱们那儿的实验小学强多了。”史国柱继续向妻子卖弄他听到的消息。
这不是秘密,很多太平国人都知道,也就他的妻子和女儿在3月28日最晚的一批才到了太平岛,对太平国的学校不是很了解。
华夏文化中对老师的尊重是传承已久的了。太平国对老师的待遇也格外重视,但凡是太平国的老师,都绝对是太平国的公民,甚至和军职一样,升为士一级也更快一些。
能够一下子成为太平国公民,自然是需要专业等级超过5级。
这个要求虽然高了点,但在华夏本土,这样的高水平比比皆是。一边是各学校人员的饱和,一边是每年大量远超过退休人员的师范院校毕业生无处就业,被推上社会,要在其中择优录取很容易。只要待遇高,就连一些学校中的优秀教师也能跳槽。
一名好的教师,不在于自身学识的高低,而在于用心不用心。
华夏本土一个班动辄就四五十名学生,一个教师一般都要负责最少两个班的课程,有些甚至还要多。要应付各种形式检查和审核以及处理各种社会杂务的老师能有多少精力来教育学生?这些精力分配到一百来名学生身上,又如何才能因材施教?
这些年来,华夏本土教师的待遇在不断提高,但随着商业化和特权化的渗透,却也让老师在老百姓心目中为人师表的名声越来越低。
和华夏本土教育优胜劣汰的只胜出少数精英不同,太平国充足的资源尽量让教育之光可以照在每个学生的身上。
在太平国的教育法规中明确了,幼儿园一个班不超过20人,小学和中学一个班不超过36名学生,这也是一个老师教授学生的最大数值。这意味着一个老师只需要全心全意的教育好一个班即可。
“这么一来,一个班的老师的人数都快赶上学生了?”柳慧芳听到了这个规定后不由惊讶道。
她们的女儿上五年级了,不过她们学校的五年级现在只有一个班,应该说她们的太平国第一小学五个年级一共只有7个班,除了二三年级各有两个班外,其他年级都是只有一个班,而且很多班人数都不满30人。她们女儿的五年级现在只有12个人,而专门教授五年级的老师就有9个人。
“我说这里好吧?老师多了,学生少了,教起来更用心!这都不用请家教了。你看音乐、美术、武术等各种素质教育的课程,在学校就全包了。”史国柱得意道。
正是他的公民身份,把妻子和女儿以及父母也一起捎带成了太平国的平民,除了父母不愿意离开家乡,依然留在国内外,妻子和女儿这一次都在他的一次次的美好环境的描绘下跟来了。此时太平国优越的学校条件终于让担心孩子教育问题的妻子放心了。
“闲着这么多的老师,怎么还要分为两所学校,直接合成一所学校,不是更能节省费用?”柳慧芳还是有些疑惑道,“听说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可都是免费的?不仅学费全免,而且课本校服等学杂费也全免,还有免费的午餐,这样下来得花多少钱啊?”
“不要看现在老师闲着,用不了多久,学校的人数肯定要满了!”史国柱断然道,“这么好的条件,学校的学生很快就会越来越多。”
……
“咱们是不是把咱儿子接来,在这里上学?”陈桂芬表情有些尴尬的问自己丈夫道。
“你不是说过,儿子在家乡市里的高中上的好好的,干嘛迁到这兔子不拉屎的小地方?”终于成为了太平国公民的周达山瞪起眼高声喝道。
“周达山,反了你了!”陈桂芬一下子落下脸,声调比周达山高了八度叉腰道,“你到底接不接咱们儿子来?”
“接、接,我过两天就去接!”不要看常年干厨师的周达山五大三粗的,但在小个子陈桂芬面前却比他小时候在老师面前还要乖,不由连声应道。
不过他很快又小声问道:“你不是担心咱们儿子的学籍不好处理,以后没法在华夏上大学,找工作也不好找吗?”
“这里的教学条件这么好,正好能给咱们儿子补补课。我早打听了,这儿的高中生可以去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什么的去留学,就是以留学生的身份考回华夏,分数也低了不少。再说了,太平国自己的大学已经开学了。听说入学条件很低,只要想去就能去,最多考核严格一点。”陈桂芬把这几天打听来的消息小声嘀咕道。
最后猛然拉高了嗓门道:“周达山,事关咱们儿子的前途,你可不要拖拖拉拉的,否则我跟你没完!”
……
太平岛上和周达山家差不多的情况,还有很多。
华夏的家庭为子女的前途,向来是最为关心。当在华夏本土那茫茫人海中泯然众人后,家长们把希望就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所以很多家庭的妻子被说动,随着丈夫来到了太平岛,但没有眼见为实,谁也不敢轻易带孩子来。虽然丈夫们极力撺掇,但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华夏本土,他们的意见被搁置,很多家庭最终选择了让孩子继续留在华夏本土,夫妻两人先去太平岛打探情况。
但随着对太平岛熟悉后,很多家庭都动心了。在学校开学没多久,申请转学的人数猛然激增。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