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拜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拜师礼举行的场地,就是姚士卿宽阔的书房。
初五晚上,姚怀瑾就指挥人将需要的东西都搬到书房内,亲自督促他们摆放好了,又请姚士卿复查了一遍,这才锁上门离去的。
第二天,初六。
才过四更,一整夜都激动得没怎么睡着觉的李名远,就麻溜地起了身,在文娴的伺候下,又是沐浴,又是焚香的,直忙活了半个多时辰,这才开始穿衣,梳妆。
为了今日的拜师礼,李名远一早就吩咐文娴去替他购置了一声新衣,料子不算是最贵的,但是质地很好;裁剪不算是最好的,但是简单大方,穿在李名远身上,竟是衬托得他真的有了几分饱学之士的风流儒雅。
一旁的文娴看得眉眼含情,一脸崇拜和爱慕。
本来,对于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的李名远,文娴心里还是很忧虑的,生怕有朝一日,李名远飞黄腾达了,会抛弃她。不过,自打那日的播种祭告之后,文娴看清了李名远对她的照顾和体贴,悬着的心不由地放了少许,连带着脾气也变好了不少,对李名远更是愈发地体贴和爱慕了。
闲暇时,文娴又重新拾起了书本,将李名远以前教给她的那些诗词歌赋的又温习了多遍,也自己翻看一些新书,有不会的就去请教李名远或是李小婵,和李名远说起话来也越来越文雅,见识也长了,虽然不算精通,但是偶尔也能喝李名远谈两句工作上的事。
如此一来,李名远对文娴的爱慕体贴便又多了几分。
良性循环之下,李名远和文娴,慢慢地竟也有了初成亲时的欢愉。
这些,李小婵看在眼里,啧啧称叹,不管李名远和文娴这对夫妻是不是称职的父母,但是他们之间的那份牵绊和深情,只怕是很多夫妻都羡慕不来的。惟愿李名远和文娴从今后会越来越懂事,不求帮衬她一二,至少不再给她添乱。
当然,这是后话。
现在,李名远换上了新衣,又让文娴帮他梳整齐了头发,换了一双新鞋子,便踏着还未尽散的夜色,提着精心准备的礼物,亲自到小康村请康有为过来去了。
以前,李名远是没有人教,又整日地附庸风雅,跟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吃喝玩乐,难免就被同化得越来越不像样了。现在有了姚士卿的重视和指正,还有举人老爷康有为的教导,李名远这才越来越有一个正经读书人该有的样子,为人也渐渐地有了城府,懂得随时处分起来。
记得当初,李小婵听闻李名远吩咐文娴选择怎样的新衣时,还吃了一惊,这般重视礼节,又显露出自己简朴来,李名远还能不在姚士卿面前露脸?
李小婵对此乐见其成。若是李名远跟着姚士卿和康有为学习了这么久,还只是一个混吃等喝、空拿农监俸禄的混混,李小婵才会真的觉得李名远朽木不可雕、烂泥扶不上墙,白白地浪费了这么好的资源。
李名远一路出了府衙,又去车行雇了一辆车和一个车夫,这才一路直奔小康村。
清晨,天刚蒙蒙亮,城门刚打开,来往的人并不多。
李名远看着路两边飞驰的景色,逐渐由鳞次栉比的商铺换成了满眼小麦的新绿,只觉得心情无限地好。拜了康有为为师,那他的前途就是一片光明了,将来要想将李小婵嫁入姚家,也更容易了。
想到自己一家未来美好的日子,李名远开心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若是此刻还在家中谁家的李小婵,知道李名远的这些心思的话,只怕会收回自己对李名远成长顺利的夸赞吧。
一路到了小康村,天已经大亮,李名远还未进门,就见康有为已经在康伯朗和大元的陪正从堂屋里出来。
李名远便忙迎了上去,当庭就是一跪,叩首道:“学生拜见老师。”
康有为先是被唬了一跳,待看清楚来人是李名远,又忙亲自去扶他起来,欣慰地笑道:“你能亲自来迎接为师,有心了。”
李名远就势起来,将手里提着的礼物交给一旁的大元,又笑着说:“学生迎接老师,这是应尽的本分。”
康有为满意地点点头,又对康伯朗和大元说:“既是名远亲自来接我,那你们就不必跟着去了。等到傍晚,你们再去接我就是了。”
李名远忙说:“不敢劳烦大公子和大元,等到傍晚,我会亲自送老师回来的。”
顿了一下,李名远又歉疚地解释道:“不是学生不挽留老师,只是如今我们一家也是借住在知府大人府中,实在是不便留客。”
康有为如何不知道李名远的难处,当即就笑着让他不必在意,还说自己家里住着才习惯舒坦。
李名远又笑着谢过了康有为的体贴大度,亲自迎他上了马车,一路上细心照顾,自是不提。
康有为不由地暗自欣喜,看来自己收李名远为徒是个正确的选择,原本他只是想着利用李名远农监的身份,好给小康村带来便利,却谁知竟是无意间捡到了宝,原本顽劣无能的李名远,在他的用心雕琢之下,竟也是个可造之材。
这么一来,康有为便不由地下定决心,要在明年开春的童试中,让李名远夺得名次。
等到康有为和李名远赶到府衙内姚士卿的书房时,除了主持拜师礼的姚士卿还在准备,其他人都来了,包括廖云清和李安师徒两人。
众人各自见礼,自是不提。
此次拜师礼,李小婵并不在观礼之列。
因为在大夏,没有女子以学识参加科考的先例,也没有女子正经入学堂或是拜师的先例。男尊女卑,自然连此等重要的拜师礼的观礼之席,也不设女子之位了。
李小婵对此毫无异议,她才不耐烦那些繁琐的礼节呢!上回的播种祭告仪式,差点没累得她虚脱。此次能够光明正大地躲避偷懒,李小婵求之不得。
再说了,育种房的事,也够李小婵忙的了。
白天换透明的纱绸天窗,或是揭掉天窗,以便阳光照进育种房;夜晚还要换上厚毡布天窗,以便保暖,填补时序不对的缺陷,促进育种房里的玉米生长。
虽然李小婵准备了趁手的工具,又有结实的梯子,而房顶也不是需要天天都全部更换或是掀开,但是要根据天气随时调节,这个工程量就显得有些大了。
而且,新生出来的草芽,难道不得用锄头锄锄?玉米新叶上生出来的虫子,难道不得用手都捉了?
所以,看管育种房,虽然不是一件特别耗力的工作,但确实是一件十分费时劳心的工作。
李小婵在育种房里,听着外面的礼炮响起,就知道这拜师礼开始了。
一个半时辰余之后,礼炮再次响起,这是礼成事毕了。
李小婵想着这个拜师礼进行了足足三个多小时,听说还是姚士卿特意交代的简化之后的,不由地咋舌,也暗自庆幸自己不用去观礼,免得受那遭罪。
午饭,姚士卿做东,在醉仙楼摆了一桌,隆重地宴请康有为和李名远与廖云清和李安这两对师徒,所以,在瞻远院吃饭的,只有文娴和李小婵两个人。
文娴大约以为李名远中午会回院子吃饭,甚至可能带着老师康有为一起来,所以准备得十分丰盛,有荤有素,有凉有热,有饭有汤,足足做了十个菜。听闻李名远和康有为不在瞻远院吃饭之后,文娴很是失望。
倒是李小婵,面对一桌子菜,吃的十分欢快,直撑的肚子圆滚滚的,再也撑不下别的东西了,这才作罢。难得碰到如此丰盛的大餐,李小婵不胡吃海喝一顿,都觉得对不起一桌子的饭菜。
文娴因为失望,心情不好,倒是只每样尝了两口,就停筷不吃了。
吃晚饭,李小婵去自己屋子小憩片刻,只留文娴一个人收拾满桌狼藉。
李名远吃完午饭,又陪着康有为絮了一会儿话,这才雇车亲自送他回家。等到李名远再赶回瞻远院时,已经是夕阳西下时分。
李小婵也刚从育种房回来,还未洗干净手脸,就被李名远激动地喊道了屋子里。
李名远得意洋洋地坐在正座上,也顾不得什么文官的气度礼仪了,笑哈哈地说:“你们是不知道今日的拜师礼有多么地热闹!虽然没有宴请名贵,因为时间和地点原因,很多东西也都省了,但是,规格还是很高的!听老师私下说,整个西川府的拜师礼,能比这还隆重的,除了那些名门望族之外,还真没有听说过谁家有过!”
李小婵无所谓地听着。
文娴倒是很激动,热切地看着李名远。
李名远似得了鼓励,便事无巨细地从头至尾将拜师礼都讲了一遍,听得李小婵呵欠连天。
李小婵可不关心什么拜师礼,她的心思,都放在自己的事业上呢!
现在,小麦青青,近看虽然绿意还不浓厚,但是远观已经是一片翠绿的厚毯子一般,长势很好,虽然比早冬麦矮了一些,但是只要天气好,也是丰收之兆。
李小婵担心的,是育种房里的玉米。RS
拜师礼举行的场地,就是姚士卿宽阔的书房。
初五晚上,姚怀瑾就指挥人将需要的东西都搬到书房内,亲自督促他们摆放好了,又请姚士卿复查了一遍,这才锁上门离去的。
第二天,初六。
才过四更,一整夜都激动得没怎么睡着觉的李名远,就麻溜地起了身,在文娴的伺候下,又是沐浴,又是焚香的,直忙活了半个多时辰,这才开始穿衣,梳妆。
为了今日的拜师礼,李名远一早就吩咐文娴去替他购置了一声新衣,料子不算是最贵的,但是质地很好;裁剪不算是最好的,但是简单大方,穿在李名远身上,竟是衬托得他真的有了几分饱学之士的风流儒雅。
一旁的文娴看得眉眼含情,一脸崇拜和爱慕。
本来,对于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的李名远,文娴心里还是很忧虑的,生怕有朝一日,李名远飞黄腾达了,会抛弃她。不过,自打那日的播种祭告之后,文娴看清了李名远对她的照顾和体贴,悬着的心不由地放了少许,连带着脾气也变好了不少,对李名远更是愈发地体贴和爱慕了。
闲暇时,文娴又重新拾起了书本,将李名远以前教给她的那些诗词歌赋的又温习了多遍,也自己翻看一些新书,有不会的就去请教李名远或是李小婵,和李名远说起话来也越来越文雅,见识也长了,虽然不算精通,但是偶尔也能喝李名远谈两句工作上的事。
如此一来,李名远对文娴的爱慕体贴便又多了几分。
良性循环之下,李名远和文娴,慢慢地竟也有了初成亲时的欢愉。
这些,李小婵看在眼里,啧啧称叹,不管李名远和文娴这对夫妻是不是称职的父母,但是他们之间的那份牵绊和深情,只怕是很多夫妻都羡慕不来的。惟愿李名远和文娴从今后会越来越懂事,不求帮衬她一二,至少不再给她添乱。
当然,这是后话。
现在,李名远换上了新衣,又让文娴帮他梳整齐了头发,换了一双新鞋子,便踏着还未尽散的夜色,提着精心准备的礼物,亲自到小康村请康有为过来去了。
以前,李名远是没有人教,又整日地附庸风雅,跟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吃喝玩乐,难免就被同化得越来越不像样了。现在有了姚士卿的重视和指正,还有举人老爷康有为的教导,李名远这才越来越有一个正经读书人该有的样子,为人也渐渐地有了城府,懂得随时处分起来。
记得当初,李小婵听闻李名远吩咐文娴选择怎样的新衣时,还吃了一惊,这般重视礼节,又显露出自己简朴来,李名远还能不在姚士卿面前露脸?
李小婵对此乐见其成。若是李名远跟着姚士卿和康有为学习了这么久,还只是一个混吃等喝、空拿农监俸禄的混混,李小婵才会真的觉得李名远朽木不可雕、烂泥扶不上墙,白白地浪费了这么好的资源。
李名远一路出了府衙,又去车行雇了一辆车和一个车夫,这才一路直奔小康村。
清晨,天刚蒙蒙亮,城门刚打开,来往的人并不多。
李名远看着路两边飞驰的景色,逐渐由鳞次栉比的商铺换成了满眼小麦的新绿,只觉得心情无限地好。拜了康有为为师,那他的前途就是一片光明了,将来要想将李小婵嫁入姚家,也更容易了。
想到自己一家未来美好的日子,李名远开心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若是此刻还在家中谁家的李小婵,知道李名远的这些心思的话,只怕会收回自己对李名远成长顺利的夸赞吧。
一路到了小康村,天已经大亮,李名远还未进门,就见康有为已经在康伯朗和大元的陪正从堂屋里出来。
李名远便忙迎了上去,当庭就是一跪,叩首道:“学生拜见老师。”
康有为先是被唬了一跳,待看清楚来人是李名远,又忙亲自去扶他起来,欣慰地笑道:“你能亲自来迎接为师,有心了。”
李名远就势起来,将手里提着的礼物交给一旁的大元,又笑着说:“学生迎接老师,这是应尽的本分。”
康有为满意地点点头,又对康伯朗和大元说:“既是名远亲自来接我,那你们就不必跟着去了。等到傍晚,你们再去接我就是了。”
李名远忙说:“不敢劳烦大公子和大元,等到傍晚,我会亲自送老师回来的。”
顿了一下,李名远又歉疚地解释道:“不是学生不挽留老师,只是如今我们一家也是借住在知府大人府中,实在是不便留客。”
康有为如何不知道李名远的难处,当即就笑着让他不必在意,还说自己家里住着才习惯舒坦。
李名远又笑着谢过了康有为的体贴大度,亲自迎他上了马车,一路上细心照顾,自是不提。
康有为不由地暗自欣喜,看来自己收李名远为徒是个正确的选择,原本他只是想着利用李名远农监的身份,好给小康村带来便利,却谁知竟是无意间捡到了宝,原本顽劣无能的李名远,在他的用心雕琢之下,竟也是个可造之材。
这么一来,康有为便不由地下定决心,要在明年开春的童试中,让李名远夺得名次。
等到康有为和李名远赶到府衙内姚士卿的书房时,除了主持拜师礼的姚士卿还在准备,其他人都来了,包括廖云清和李安师徒两人。
众人各自见礼,自是不提。
此次拜师礼,李小婵并不在观礼之列。
因为在大夏,没有女子以学识参加科考的先例,也没有女子正经入学堂或是拜师的先例。男尊女卑,自然连此等重要的拜师礼的观礼之席,也不设女子之位了。
李小婵对此毫无异议,她才不耐烦那些繁琐的礼节呢!上回的播种祭告仪式,差点没累得她虚脱。此次能够光明正大地躲避偷懒,李小婵求之不得。
再说了,育种房的事,也够李小婵忙的了。
白天换透明的纱绸天窗,或是揭掉天窗,以便阳光照进育种房;夜晚还要换上厚毡布天窗,以便保暖,填补时序不对的缺陷,促进育种房里的玉米生长。
虽然李小婵准备了趁手的工具,又有结实的梯子,而房顶也不是需要天天都全部更换或是掀开,但是要根据天气随时调节,这个工程量就显得有些大了。
而且,新生出来的草芽,难道不得用锄头锄锄?玉米新叶上生出来的虫子,难道不得用手都捉了?
所以,看管育种房,虽然不是一件特别耗力的工作,但确实是一件十分费时劳心的工作。
李小婵在育种房里,听着外面的礼炮响起,就知道这拜师礼开始了。
一个半时辰余之后,礼炮再次响起,这是礼成事毕了。
李小婵想着这个拜师礼进行了足足三个多小时,听说还是姚士卿特意交代的简化之后的,不由地咋舌,也暗自庆幸自己不用去观礼,免得受那遭罪。
午饭,姚士卿做东,在醉仙楼摆了一桌,隆重地宴请康有为和李名远与廖云清和李安这两对师徒,所以,在瞻远院吃饭的,只有文娴和李小婵两个人。
文娴大约以为李名远中午会回院子吃饭,甚至可能带着老师康有为一起来,所以准备得十分丰盛,有荤有素,有凉有热,有饭有汤,足足做了十个菜。听闻李名远和康有为不在瞻远院吃饭之后,文娴很是失望。
倒是李小婵,面对一桌子菜,吃的十分欢快,直撑的肚子圆滚滚的,再也撑不下别的东西了,这才作罢。难得碰到如此丰盛的大餐,李小婵不胡吃海喝一顿,都觉得对不起一桌子的饭菜。
文娴因为失望,心情不好,倒是只每样尝了两口,就停筷不吃了。
吃晚饭,李小婵去自己屋子小憩片刻,只留文娴一个人收拾满桌狼藉。
李名远吃完午饭,又陪着康有为絮了一会儿话,这才雇车亲自送他回家。等到李名远再赶回瞻远院时,已经是夕阳西下时分。
李小婵也刚从育种房回来,还未洗干净手脸,就被李名远激动地喊道了屋子里。
李名远得意洋洋地坐在正座上,也顾不得什么文官的气度礼仪了,笑哈哈地说:“你们是不知道今日的拜师礼有多么地热闹!虽然没有宴请名贵,因为时间和地点原因,很多东西也都省了,但是,规格还是很高的!听老师私下说,整个西川府的拜师礼,能比这还隆重的,除了那些名门望族之外,还真没有听说过谁家有过!”
李小婵无所谓地听着。
文娴倒是很激动,热切地看着李名远。
李名远似得了鼓励,便事无巨细地从头至尾将拜师礼都讲了一遍,听得李小婵呵欠连天。
李小婵可不关心什么拜师礼,她的心思,都放在自己的事业上呢!
现在,小麦青青,近看虽然绿意还不浓厚,但是远观已经是一片翠绿的厚毯子一般,长势很好,虽然比早冬麦矮了一些,但是只要天气好,也是丰收之兆。
李小婵担心的,是育种房里的玉米。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