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一 竞赛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新年是充满希望的时刻,布满了大街小巷的一幅幅喜庆春联,一盏盏大灯笼,还有穿着新衣新裤在街头奔走嬉闹的孩子,无一不显示了这个国家正在慢慢走上正轨。
李默也渡过了让他最开心的一个新年,方仙琪和罗三娘的相继怀孕,预示着皇室又兴盛不少,而为托马斯和辛迪***办的婚礼虽然没有对外公布,但还是请来了包括首相在内的新华各级官员,以及乔治在内的很多人也来参加了庆典,如此多的重量级人物参加,让托马斯倍感骄傲。
虽然还不知道那天的话对托马斯影响有多大,但在婚礼后第一天这家伙就提供给自己一份名单,名单上不仅罗列了当今世界很多的犹太财阀,还几乎涵盖了目前在各国的优秀犹太人才。
毫无疑问,自己猜得没错,作为顶级精英,犹太复国集团的确和托马斯有联络,要不然也不会迅捷的拿出这么一份名单,对那些躲在世界阴暗处的人来说,获得一个注定会崛起的国家皇帝的支持是多么重要!
看着这份价值连城的名单,李默也是思索了良久,没有人是傻瓜,犹太人更不是,他们愿意提供名单本身就说明了自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代价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在其他国家还得不到的东西。
武力!
最终权衡了很久,并且和李恩富、陈平、容揆等人秘密商议了良久后,他最终答应了帮助犹太复国集团培训军官的事情,因为他知道,随着***收复,新华其实已经卷入了一场竞赛,一场与时间,与世界的竞赛!
所以落后太多的中华民族,已经不能光靠自力更生,发奋苦干来追赶了,必须通过一些特殊手段,加快追赶列强的脚步,缩小与世界的差距。
这个消息,鼓舞了犹太复国集团,随着五百位首批犹太裔年轻人从世界各地悄然抵达新华,秘密加入了新华军时,数以千计的犹太科学家和优秀学生也已考察或者留学的名义来到了新华,他们开始逐步的走进新华国内大学,或者成为老师,或者在这里接受教育,他们的到来弥补了新华师资力量薄弱的最大缺陷。
而那些科学家们,也在抵达后立即被科学院吸纳,在强大的情报部和新组建的国土安全局以及军方的掩护下,逐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如此多的人才到来,让李默激动欣喜的同时,也开始思考是否值得,利用犹太人制衡伊斯兰世界是值得的,但会不会使得计划伊斯兰世界对新华的仇恨呢?尤其是他对那片土地下的黑色黄金可是非常垂涎,要不然也不会以半价买一艘新式战列舰给奥斯曼。
沙特家族蛰伏了百年后,终于发力在不久前占领了利雅得,依靠大量武器作交换,李默不仅获得了沙特家族的好感,也借机派去了大量的勘测人员,开始寻找石油,不过他还没打算立刻开采,主要是那里实在是太远,在进入印度洋之前,除了科威特和寰亚石油公司故意放慢速度的那几口油井外,他还不打算大规模动手,因为那会引起欧洲的注意。
可现在支持犹太复国集团后,会不会影响他的大石油计划呢?被整个伊斯兰仇视可不是个好主意!
但等到一个人物的出现,所有困扰和折磨他的东西全都烟消云散,那位刚刚在瑞士毕业的爱因斯坦先生抵达了上海,并接受了李默为他提供的暂作特斯拉助手的工作!
用一位天才勾引另一位天才,思想共鸣使得两人很快成为了莫逆之交,而他的到来,也使得新华科技部一下子攀登上了世界之巅,因为这个世界再也找不出如他们两人般的杰出人物!
或许他们的研究还没发为目前的新华提供实质帮助,但他们的价值不是在现在,而是在未来!从两人见面,并且投入工作开始后,新华已经掌握了半个未来!
不过让托马斯奇怪的是,李默几乎把那份名单上长长地经济人物都撇除了,这让他很纳闷,要知道新华不是富得流油,反而是资金捉襟见肘,但为何李默却眼看着庞大的资金无动于衷呢?
知道后来他找到李恩富才明白,李默不是不需要钱,恰恰相反他巴不得全世界的黄金都是新华的,但问题是他不敢要那些钱!
犹太富豪们是有钱的,甚至是横扫世界的,可问题是新华目前国内的资本市场实在是太小了,几个月前梁敦彦才鼓捣起上海股票市场,那小小的规模连李默都敬而远之,因为他知道要是自己稍稍投入点,恐怕就是灾难后果。
新华的民族工业才刚刚兴起,在十几家银行和财政部的小额贷款刺激下,各类工厂和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尤其是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更是受到了财政部和商人们的主动追捧,但问题是新华最大的纺织集团也是当年随李默一起回来的檀香山华人富商建起来的,他们是有钱,但仅仅是在国内,如果放到庞大的国际资本市场,连水泡都激不起来。
在民族工业很还弱小的情况下,放那些老虎进来肯定是不行的,就连李默都不太愿意插手轻工业,因为他一旦插手,以李秀峰掌管的资金量,或许会立刻压垮很多人的生计。
所以他只投资耗时耗力,周期长,见效慢且需要无数资金往里填的重工业,轻工业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互相兼并和庞大人口基数本来就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那需要时间!如果在这时放犹太集团进入这个市场,以他个人力量来阻止那么多狼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
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犹太人的发家史实在是太贪婪了,这些最初靠着放高利贷起家的家伙,在有钱后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购买各类资源,然后再把这些资源卖给拥有这些资源的国家,等于拿别人家里的东西再卖给人家自己,完全是空手套白狼,这和李默是截然相反的!
保护国内资源,合理利用它们是李默最大的心愿,所以他最大的兴趣是到国外圈地,先用人家的资源肥了自己再说,他可不想新华又被后世的狗屁必拓必和之类的牵制。
在观念相左,没有手段遏制和制约的情况下,李默才最终以莫大的自制力阻止了把那些资金带回来的***,反而让梁敦彦着重加强对进入国内资金的管理,尤其是彻底***了对外国甚至是合资公司的开放资源类投资这个关键项目。
明白了李默的担忧后,托马斯开始走另外一条道路,那就是向新华提供低息贷款,并且还通过摩根等人说服了美国国会,批准了新华在美发行两亿美元国债的计划。
在外人看来,这位有从从资源大亨向金融大亨转变的超级富豪依旧贪婪,不仅主动承销新华国债,还对新华弱小的金融体系虎视眈眈,但事实上这些国债却在属于李默的美洲银行的运作下,化为一股股清泉,缓解了国内建设资金紧张的局面。
对李默来说,和犹太复国集团的合作有了个良好开端,从目前来说受益匪浅,但未来如何他也不敢确定,所以他首次召集了包括李恩富,陈平,梁敦彦和段飞在内的核心成员,召开了一次高机密会议 ,会议的内容无人知晓,但从之后情报部和国土安全局忽然加强了对世界各地著名犹太活动家和商人的监控可以看出,他还是有些担忧。
唯一能破解这种担忧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新华自身的壮大,只有当这条巨龙真正的发出龙吟,翱翔于九天之上,却会没有束缚。
相继在意大利、德国和美国发行了总计四亿蓝币的五年期国债后,首相府的财政压力终于可以大松口气,资金有了保障,工业化道路的加速是必然的,南方重工的扩大,大西北工业宏图也稳步***,最关键的交通在足足三百万建设兵员,以及从国内招募的数百万工匠面前,如蛮牛般急速前进!
这个时代的铁路建设还没有后世那样考虑详尽,要关注环保,农田等等很多牵扯,因为这年头城市化建设大潮才初露端倪,所以设计和勘测人员更多是要施工难度,尽量减少农田以及尽量多的照顾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资源区。
所以铁路建设只能用逢山钻洞,遇水架桥来形容。
李默没干涉这种带有野蛮性质的建设,也没对那帮混球扛着成吨成吨炸药往里填的浪费行为制止,因为和施工带来的利益相比,这种破坏微不足道,何况自己还有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合成氨工厂,所以民用炸药根本不是问题。
不阻止他们,是因为兴盛的建设高潮,极大促进了相关产业,以水泥为例,虽然普通型号技术并不复杂,但刚入东北那会只有两家大型水泥厂,还需要进口,但短短三年就发展到了十几家,最低的私人厂年产量也有五万吨。
这个数字当初连李默都不信,虽然普通水泥的技术并不复杂,但需要的设备却很多,投资也比较大,其中一些甚至还没仿制成功,但他实在是低估劳动人们的土法作业的能力了,装备和保障部的专家们,硬生生就拿出了一套类似于烧砖的水泥建议加工法,减少了对大型机械的依赖。
这个结果然他瞠目结舌,还好这年头还没有几十层高的高楼大厦,要不然他肯定不会用这种原始水泥,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思维还是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现代工业理念的误区,完全忘记了这是个人多力量大的年代。
随着铁路不断延伸,一个个小城镇开始出现在铁路沿线,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不过另一个麻烦也出现了,新华自己的机车制造厂还处于低速生产中,和铺轨通车速度相比严重滞后。
这不是资源和人力不够造成的,依然加工问题,虽然早就在仿制机车头,也取得了突破,但问题是加工能力达不到要求,为了保障质量,年产也就那么几辆。根据唐晓介绍,他目前的工人都是新手,以前培训的熟练技术工***都被三大重工集团给要走了,如果光造车厢的话还能勉强,但复杂的机车头要想迅速扩大生产能力,哪怕是把他枪毙了也真的无能为力,起码还要三年才能追赶上铁路扩张的速度。
国内能力达不到,那只剩下对外采购了,还好这是***贸易的最后尾巴,就连英国政府都无法控制国内制造商向新华出售机车,别提更加松散的美国了,所以首相府最后只得通过采购散件,在国内组装的方式先应付着,但也没有停止采购国产机车,反而还增加了订单。
就在新华加速国内建设的时候,尼古拉二世也没闲着,鉴于李默已经对西伯利亚虎视眈眈,所以再次征召十万民夫,学习李默的人海优势加速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建。
对于这条东北大动脉,包括陈平在内的人都建议炸掉或者搞破坏,延误修建速度,但李默却没有采纳,甚至还把这些想搞破坏的家伙臭骂一顿。
“不让俄国人修,难道要我们日后自己出钱出人,投资巨大在西伯利亚广袤的寒带土地上修建吗?”
敢情李大少爷是看上了这条铁路,准备霸占了,众人纷纷大叹还是皇上厉害,这样一条大动脉如果自己修,先不说花多少钱,起码没个五六年搞不定,还不如让俄国人修好后直接拿来用,虽说制式不同,但改建比修建省钱省时多了,等将来收复了东西伯利亚,将这条铁路往国内铁路网上一接,西伯利亚开发问题解决一半。
随着新华和俄国这种有意无意的铁路建设大比拼,西伯利亚和远东上空的阴霾开始逐渐涌起,尤其是当英国宣布南非战争结束后,欧洲的目光在平静了近两年后,再次转到了远东。
新年是充满希望的时刻,布满了大街小巷的一幅幅喜庆春联,一盏盏大灯笼,还有穿着新衣新裤在街头奔走嬉闹的孩子,无一不显示了这个国家正在慢慢走上正轨。
李默也渡过了让他最开心的一个新年,方仙琪和罗三娘的相继怀孕,预示着皇室又兴盛不少,而为托马斯和辛迪***办的婚礼虽然没有对外公布,但还是请来了包括首相在内的新华各级官员,以及乔治在内的很多人也来参加了庆典,如此多的重量级人物参加,让托马斯倍感骄傲。
虽然还不知道那天的话对托马斯影响有多大,但在婚礼后第一天这家伙就提供给自己一份名单,名单上不仅罗列了当今世界很多的犹太财阀,还几乎涵盖了目前在各国的优秀犹太人才。
毫无疑问,自己猜得没错,作为顶级精英,犹太复国集团的确和托马斯有联络,要不然也不会迅捷的拿出这么一份名单,对那些躲在世界阴暗处的人来说,获得一个注定会崛起的国家皇帝的支持是多么重要!
看着这份价值连城的名单,李默也是思索了良久,没有人是傻瓜,犹太人更不是,他们愿意提供名单本身就说明了自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代价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在其他国家还得不到的东西。
武力!
最终权衡了很久,并且和李恩富、陈平、容揆等人秘密商议了良久后,他最终答应了帮助犹太复国集团培训军官的事情,因为他知道,随着***收复,新华其实已经卷入了一场竞赛,一场与时间,与世界的竞赛!
所以落后太多的中华民族,已经不能光靠自力更生,发奋苦干来追赶了,必须通过一些特殊手段,加快追赶列强的脚步,缩小与世界的差距。
这个消息,鼓舞了犹太复国集团,随着五百位首批犹太裔年轻人从世界各地悄然抵达新华,秘密加入了新华军时,数以千计的犹太科学家和优秀学生也已考察或者留学的名义来到了新华,他们开始逐步的走进新华国内大学,或者成为老师,或者在这里接受教育,他们的到来弥补了新华师资力量薄弱的最大缺陷。
而那些科学家们,也在抵达后立即被科学院吸纳,在强大的情报部和新组建的国土安全局以及军方的掩护下,逐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如此多的人才到来,让李默激动欣喜的同时,也开始思考是否值得,利用犹太人制衡伊斯兰世界是值得的,但会不会使得计划伊斯兰世界对新华的仇恨呢?尤其是他对那片土地下的黑色黄金可是非常垂涎,要不然也不会以半价买一艘新式战列舰给奥斯曼。
沙特家族蛰伏了百年后,终于发力在不久前占领了利雅得,依靠大量武器作交换,李默不仅获得了沙特家族的好感,也借机派去了大量的勘测人员,开始寻找石油,不过他还没打算立刻开采,主要是那里实在是太远,在进入印度洋之前,除了科威特和寰亚石油公司故意放慢速度的那几口油井外,他还不打算大规模动手,因为那会引起欧洲的注意。
可现在支持犹太复国集团后,会不会影响他的大石油计划呢?被整个伊斯兰仇视可不是个好主意!
但等到一个人物的出现,所有困扰和折磨他的东西全都烟消云散,那位刚刚在瑞士毕业的爱因斯坦先生抵达了上海,并接受了李默为他提供的暂作特斯拉助手的工作!
用一位天才勾引另一位天才,思想共鸣使得两人很快成为了莫逆之交,而他的到来,也使得新华科技部一下子攀登上了世界之巅,因为这个世界再也找不出如他们两人般的杰出人物!
或许他们的研究还没发为目前的新华提供实质帮助,但他们的价值不是在现在,而是在未来!从两人见面,并且投入工作开始后,新华已经掌握了半个未来!
不过让托马斯奇怪的是,李默几乎把那份名单上长长地经济人物都撇除了,这让他很纳闷,要知道新华不是富得流油,反而是资金捉襟见肘,但为何李默却眼看着庞大的资金无动于衷呢?
知道后来他找到李恩富才明白,李默不是不需要钱,恰恰相反他巴不得全世界的黄金都是新华的,但问题是他不敢要那些钱!
犹太富豪们是有钱的,甚至是横扫世界的,可问题是新华目前国内的资本市场实在是太小了,几个月前梁敦彦才鼓捣起上海股票市场,那小小的规模连李默都敬而远之,因为他知道要是自己稍稍投入点,恐怕就是灾难后果。
新华的民族工业才刚刚兴起,在十几家银行和财政部的小额贷款刺激下,各类工厂和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尤其是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更是受到了财政部和商人们的主动追捧,但问题是新华最大的纺织集团也是当年随李默一起回来的檀香山华人富商建起来的,他们是有钱,但仅仅是在国内,如果放到庞大的国际资本市场,连水泡都激不起来。
在民族工业很还弱小的情况下,放那些老虎进来肯定是不行的,就连李默都不太愿意插手轻工业,因为他一旦插手,以李秀峰掌管的资金量,或许会立刻压垮很多人的生计。
所以他只投资耗时耗力,周期长,见效慢且需要无数资金往里填的重工业,轻工业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互相兼并和庞大人口基数本来就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那需要时间!如果在这时放犹太集团进入这个市场,以他个人力量来阻止那么多狼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
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犹太人的发家史实在是太贪婪了,这些最初靠着放高利贷起家的家伙,在有钱后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购买各类资源,然后再把这些资源卖给拥有这些资源的国家,等于拿别人家里的东西再卖给人家自己,完全是空手套白狼,这和李默是截然相反的!
保护国内资源,合理利用它们是李默最大的心愿,所以他最大的兴趣是到国外圈地,先用人家的资源肥了自己再说,他可不想新华又被后世的狗屁必拓必和之类的牵制。
在观念相左,没有手段遏制和制约的情况下,李默才最终以莫大的自制力阻止了把那些资金带回来的***,反而让梁敦彦着重加强对进入国内资金的管理,尤其是彻底***了对外国甚至是合资公司的开放资源类投资这个关键项目。
明白了李默的担忧后,托马斯开始走另外一条道路,那就是向新华提供低息贷款,并且还通过摩根等人说服了美国国会,批准了新华在美发行两亿美元国债的计划。
在外人看来,这位有从从资源大亨向金融大亨转变的超级富豪依旧贪婪,不仅主动承销新华国债,还对新华弱小的金融体系虎视眈眈,但事实上这些国债却在属于李默的美洲银行的运作下,化为一股股清泉,缓解了国内建设资金紧张的局面。
对李默来说,和犹太复国集团的合作有了个良好开端,从目前来说受益匪浅,但未来如何他也不敢确定,所以他首次召集了包括李恩富,陈平,梁敦彦和段飞在内的核心成员,召开了一次高机密会议 ,会议的内容无人知晓,但从之后情报部和国土安全局忽然加强了对世界各地著名犹太活动家和商人的监控可以看出,他还是有些担忧。
唯一能破解这种担忧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新华自身的壮大,只有当这条巨龙真正的发出龙吟,翱翔于九天之上,却会没有束缚。
相继在意大利、德国和美国发行了总计四亿蓝币的五年期国债后,首相府的财政压力终于可以大松口气,资金有了保障,工业化道路的加速是必然的,南方重工的扩大,大西北工业宏图也稳步***,最关键的交通在足足三百万建设兵员,以及从国内招募的数百万工匠面前,如蛮牛般急速前进!
这个时代的铁路建设还没有后世那样考虑详尽,要关注环保,农田等等很多牵扯,因为这年头城市化建设大潮才初露端倪,所以设计和勘测人员更多是要施工难度,尽量减少农田以及尽量多的照顾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资源区。
所以铁路建设只能用逢山钻洞,遇水架桥来形容。
李默没干涉这种带有野蛮性质的建设,也没对那帮混球扛着成吨成吨炸药往里填的浪费行为制止,因为和施工带来的利益相比,这种破坏微不足道,何况自己还有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合成氨工厂,所以民用炸药根本不是问题。
不阻止他们,是因为兴盛的建设高潮,极大促进了相关产业,以水泥为例,虽然普通型号技术并不复杂,但刚入东北那会只有两家大型水泥厂,还需要进口,但短短三年就发展到了十几家,最低的私人厂年产量也有五万吨。
这个数字当初连李默都不信,虽然普通水泥的技术并不复杂,但需要的设备却很多,投资也比较大,其中一些甚至还没仿制成功,但他实在是低估劳动人们的土法作业的能力了,装备和保障部的专家们,硬生生就拿出了一套类似于烧砖的水泥建议加工法,减少了对大型机械的依赖。
这个结果然他瞠目结舌,还好这年头还没有几十层高的高楼大厦,要不然他肯定不会用这种原始水泥,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思维还是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现代工业理念的误区,完全忘记了这是个人多力量大的年代。
随着铁路不断延伸,一个个小城镇开始出现在铁路沿线,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不过另一个麻烦也出现了,新华自己的机车制造厂还处于低速生产中,和铺轨通车速度相比严重滞后。
这不是资源和人力不够造成的,依然加工问题,虽然早就在仿制机车头,也取得了突破,但问题是加工能力达不到要求,为了保障质量,年产也就那么几辆。根据唐晓介绍,他目前的工人都是新手,以前培训的熟练技术工***都被三大重工集团给要走了,如果光造车厢的话还能勉强,但复杂的机车头要想迅速扩大生产能力,哪怕是把他枪毙了也真的无能为力,起码还要三年才能追赶上铁路扩张的速度。
国内能力达不到,那只剩下对外采购了,还好这是***贸易的最后尾巴,就连英国政府都无法控制国内制造商向新华出售机车,别提更加松散的美国了,所以首相府最后只得通过采购散件,在国内组装的方式先应付着,但也没有停止采购国产机车,反而还增加了订单。
就在新华加速国内建设的时候,尼古拉二世也没闲着,鉴于李默已经对西伯利亚虎视眈眈,所以再次征召十万民夫,学习李默的人海优势加速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建。
对于这条东北大动脉,包括陈平在内的人都建议炸掉或者搞破坏,延误修建速度,但李默却没有采纳,甚至还把这些想搞破坏的家伙臭骂一顿。
“不让俄国人修,难道要我们日后自己出钱出人,投资巨大在西伯利亚广袤的寒带土地上修建吗?”
敢情李大少爷是看上了这条铁路,准备霸占了,众人纷纷大叹还是皇上厉害,这样一条大动脉如果自己修,先不说花多少钱,起码没个五六年搞不定,还不如让俄国人修好后直接拿来用,虽说制式不同,但改建比修建省钱省时多了,等将来收复了东西伯利亚,将这条铁路往国内铁路网上一接,西伯利亚开发问题解决一半。
随着新华和俄国这种有意无意的铁路建设大比拼,西伯利亚和远东上空的阴霾开始逐渐涌起,尤其是当英国宣布南非战争结束后,欧洲的目光在平静了近两年后,再次转到了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