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道1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三百名活下来的幽州兵,被分成十队,每队降卒分别用绳索拴在一起,他们木然地看着韩奕,面如死灰。
韩奕跳上战马,回头看了看已经在邺都城头上高高飘扬的“汉”旗,发出了一道简短的命令:
“向北,出发!”
俘虏们见韩奕押着他们往北,这些凶悍的幽州俘虏们以为汉帝信守诺言,许他们不死,个个兴高采烈,尽管被捆绑着。
刚出魏州地界,有俘虏就嚷道:“将军让我们歇口气吧,都走了三个时辰了。”
“是啊,就是牲口,也总得歇口气,这么冷的天也不让我们烤火。”还有人跟着起哄。俘虏们索性都躺倒在地,喘着粗气,他们双手都被捆在身后,又用一根牛筋绳串在一起,走起路来不利索,更是耗费体力。
韩奕冷冷地看着俘虏,蔡小五则取了自己的角弓,将箭矢搭在弦上,喝问道:“方才谁最先开口的?”
俘虏们鸦雀无声。
“日落时分,哪队幽州兵最后抵达洺州,该队就地斩首!”韩奕命令道。
“将军,你们皇帝许我们不死,难道你要违抗你们皇帝的命令不成?”有人顶撞道。那人话音未落,蔡小五的箭矢就飞了过去,那人惨叫一声仰面摔倒在地,身边左右俘虏扑通着跪倒。
“尔等身陷虏境,本属不幸,甘为辽人所用,杀我百姓,死有余辜。今我朝陛下降恩,许尔等不死,尔等没有丝毫悔改之心,看来韩某只能大开杀戒了。”韩奕怒急。
“将军饶命啊,我们马上赶路,您说走就走,您说停就停,还不行吗?饶命啊!”幽州俘虏们全都求饶道。
“还不快点赶路?”呼延弘义挥舞着大刀。
“是、是!”俘虏们纷纷从地上弘义起来,往洺州方向奔去。个个奔走如飞,上气不接下气,因为谁最后抵达洺州便要处死。
“军上这是真要杀了他们?”陈顺问道。
“真要杀他们,在这里就行,何必要继续往北走。”韩奕道,“陛下当初就不应该答应放了幽州兵,既然答应放了,那就得派兵监视。若不是我将差事讨过来,这些凶悍狡黠之辈岂会放过沿途的百姓?”
七天后,韩奕与自己的部下押着还剩下半条命的俘虏们,来到了一片阴森恐怖的树林。已是十二月的光景,烈风刺骨,夹杂着冰雹,寒风入林,发出低沉的呜咽声。
充当向导的新队正党进告诉韩奕,这里就是杀胡林,耶律德光陨命于此。
过了杀胡林,义勇军抵达镇州城外。镇州即恒州,八月时诏复此名,顺国军也复为成德军。韩奕停了下来,俘虏们被摁在城外地上。
李威带着牙军,各执尖刃向俘虏们走去。俘虏们大惊失色,拼命地挣扎,奈何他们每人都被数人压在身下动弹不得。
俘虏们左脸刺上“扫燕”二字,右脸刺上“灭辽”二字。韩奕又一声令下,俘虏们各自失去右手三根手指头,哀号声一片,惨不忍睹。
“尔等立即北归,不得停留。告诉虏主,青州韩奕他日必率精甲十万直捣临潢府。尔等下半辈子好生做人,不要再做胡虏的走狗,倘若怀恨在心,向我寻仇亦有何妨?”韩奕冲着俘虏们喝道,“记住了,灭辽者必是我韩奕!”
铁骨诤言如利箭穿心,俘虏们胆战心惊,三魂六魄去了九成,各自忍着巨痛一哄而散,能活着逃回幽州也算是韩奕格外留情。从此,幽州人记住了韩奕的名字,世上不光有身事辽人的幽州韩氏、玉田韩氏,还有一个与辽人不共戴天的青州韩。
镇州城外多了一些人,他们是成德节度留后白再荣、前颖州防御使何福进、前控鹤指挥使李荣、前奉国右厢都指挥使王饶。
“将军辛苦了,成都军节度留后白再荣见过将军。”白再荣一马当先,抢先下马拜道。
“白帅使不得。”韩奕连忙躲开。
“使得、使得,将军是王师先锋,当然使得。”白再荣厚着脸皮道。
白再荣身后的众将相视一眼,暗笑白再荣无耻。韩奕与众人寒暄了一番,被引入城内。
酒宴上,一番客套之后,韩奕就发现白再荣在众人当中一点威信都没有,众人都没把他当一回事,李崧、和凝等人回到汴州,让满朝大臣们都知道了白再荣没有将才。
何、李、王三人在军中都是年少从军,以骁勇闻名,尤其是李荣能挽百斤的强弓,且准头极佳。镇州能够将辽人驱走,全靠这三人之力,白再荣只是因为原本的官职在三人之上才当上了节度留后。何、李、王三人现在暂无封赏,心中颇为不平。
韩奕对这三人极感兴趣,这三人对韩奕更是感兴趣,大概是见他太过年轻,可城外方才的那一幕还历历在目,这让他们觉得韩奕年纪轻轻就成了一方防御使,看来也是杀伐果断之辈。他们早就听闻关于韩奕的传闻,又见他带来的三千兵马个个生龙活虎,心里就少了些轻视之意。
面对这些老兵,韩奕不卑不亢,跟镇州诸将校一起谈笑风生,言谈举止有大将风度,又以晚辈后进自居,给足了众人面子。众人心中暗赞。
“不知定州今日安在?”酒过三巡,韩奕问道,“久闻定、镇诸州乃四战之地,在下南来,一路上多派斥侯,却未发现任何辽骑。”
“韩将军有所不知,自辽主耶律德光死,辽人内乱,至今只有定州还有残余。孙方简正与辽人相持,故辽人自保还来不及,哪里敢来我镇州?”王饶道。
“这孙方简可是那位原本据狼山为盗,后先后被晋、辽拜为义武节度使的孙方简?”陪坐在旁的朱贵问起。
“正是如此!”李荣笑道,“诸位郑州来的兄弟,恐怕还不知道,辽人想移孙方简领他镇,孙方简害怕辽人图己,便重回狼山,当了山大王。日前,我大汉朝廷已经授孙方简为义武节度使了。”
孙方简的故事,韩奕早就听朱贵与吴大用等人说过。这人摇身一变从辽节度使,成了汉廷一方节度使,就如面前端坐的白再荣,还有正随刘知远南返汴梁的杜重威一样,继续有官做,不论他们曾经做过什么。
窃国者侯,窃钩者诛。何为不刑?韩奕冷眼旁观周遭的世界。
“韩老弟、韩老弟?”何福进打断了韩奕的思绪。
……
腊月里,大河南北下了一场大雪。
韩奕冒着连续几天的风雪,终于回到了河南。此前他除押解幽州俘虏北返外,还充任河北巡检使之职,受命巡边。韩奕命令呼延弘义领兵回郑州军营,自己则带着侍从去枢密院交差。
“韩将军、韩将军!”韩奕刚在枢密院官衙中出现,有人立即兴奋地大喊。
新任枢密院兵房主事魏仁浦,从旁边的一座公房的窗户里伸出脑袋。魏仁浦热情地将韩奕请入自己的公房里,客气地替韩奕扫去身上落着的雪花,再倒上一杯热茶。
“有劳魏大人了!”韩奕笑道,一口热茶下去身子也暖了不少。
“将军言重了,魏某能有今日,全赖将军推荐。”绿衣小官魏仁浦谢道。
“我听说左监门卫郭将军说,阁下精于院事,博闻强记,是不可多夺的人材。”韩奕点头赞道。
郭威之子郭荣可没这么说过,那是韩奕听别人说的。不过魏仁浦确实是个能干的人物,枢密副使郭威曾问院中诸官,诸州屯兵将校名姓及兵额多少,命人去找帐簿检视,魏仁浦却当场写下将校名单及兵额,郭威派人检查,结果完全跟魏仁浦记的一致。由此,魏仁浦便在枢密院中站稳了脚跟,成了兵房主事。
魏仁浦虽然官小,但他对韩奕一直十分感激。所以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在一个人穷困潦倒之时,一饭之恩远比风光时馈赠的山珍海味要珍贵得多。
“不敢当、不敢当!”魏仁浦听说郭荣这么说,心里极是高兴,双眼中也透着喜色。他并非科举出身,又无后台,所以只能是芝麻小官,心里有自卑感。
韩奕瞧了瞧左右,见室中无人,院子里也是人迹罕见,只有几个老仆在院中扫雪。
魏仁浦察颜观色,解释道:“魏王晏驾,陛下诏令辍朝七日,听说陛下心情忧郁,无心处理朝政。这大冷天里,又逢大雪,院中同僚也无心办公,纷纷告假了。”
那魏王就是皇子刘承训,刘承训在皇帝刘知远还在从邺都返回的路上,就病逝了,被追封为魏王。刘承训颇有才能,通政务,为人也还不错,向来为刘知远所喜爱,就是朝中百官也称赞有加,他这一死,朝野都觉可惜。
韩奕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我刚从河北沿边回来,还等着交差,魏大人能否提供方便?”
魏仁浦起身笑道:“将军说的哪里话,请将军随我来,在下愿效犬马之劳!”
交了令,韩奕无所事事地走在街上。天空又飘起了小雪花,街上显得空荡荡的,只有一两个小贩为了生计还在街头叫卖,拐角处也有几个乞丐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念念有词地乞求路人施恩。听魏仁浦说,这个冬天宿州一州饿死了八百六十七人,开封府也不例外。
韩奕扔给了乞丐几枚铜钱,乞丐们当场抢了起来,然后千恩万谢地离开。忽然不远处,一声暴喝传来:
“杜贼出来了!”
这声暴喝如一个晴天霹雳,无数的人群似乎从地底冒出,迅速将本空荡荡的街道填满,喧闹一片。韩奕目瞪口呆,见前面呼喊声与叫骂声乱成一片,心中惊异,身后的百姓向前奔去,然后又挤作一团折返而来。韩奕连忙与侍从立在街边屋檐下,不知发生了何事,拥挤的人群将他挤进了街边的酒肆中。
只见路上、楼上、巷子里,雪团、石子、粪蛋与鸡蛋横飞,当中被攻击的一人面无表情走在街中央,正是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楚国公杜重威。这杜重威人人皆曰可杀,不过有皇帝照顾,他虽然没了实职,被勒令闲居在汴梁城内,但一出门便遭到汴梁人的辱骂。
一颗鸡蛋正砸在杜重威的脑袋上,杜重威早有准备,戴了一顶头盔。那鸡蛋哗啦地碎了,蛋汁流了他满头。他铁青着脸,仍硬着头皮往前走,要不是有侍从护卫着,他早就被撕成碎片。
韩奕心中感到快意,但又想这种侮辱对杜重威来说,实在是太无关痛痒了。
“军上,冯都虞侯命我寻你。”有军士从人群中挤了过来,韩奕知道这军士是冯奂章的侍卫。
“前头引路!”韩奕道。街上的人群来的快,去的也快,都跟着杜重威往皇城方向行去,迅速地消失不见。
街道上又空荡起来,雪地上留下杂乱的脚印。
冯道的宅第当然不是被苏禹珪占了的那座宅子,刘知远当初将冯道的宅第赏赐给苏禹珪,大概也未想到冯道还能活着回来。冯道累朝宿相,刘知远为了补偿冯道,就另赐了一座宅子给冯道。
冯道亲自站在自家门口迎接,这让韩奕受宠若惊,韩奕远远地就下马,小步快走,口中连连表示不敢当。
“子仲不必多礼,你是我侄孙奂章的上司,当得起。老夫无官在身,也不过是一个糟老头子。”冯道笑道。
他眼下还未授官,一同逃回来的李崧、和凝二人都授了闲职高官,严格地说,冯道眼下是一介平民,不过冯道看上去好像根本就不在乎,因为他就是历朝皇家的门面。知足常乐!
“我官职虽比令侄孙高,不过私下里我与文举是兄弟相称,是结义弟兄。叔公当面,我还要施晚辈之礼。”韩奕一躬到底,不敢马虎。
“免礼、免礼!”冯道颌首笑道。他再次打量韩奕,见韩奕相貌堂堂,雪地里如一棵柏树挺拔,又谨让知礼。自从回到汴梁,冯道又常常听到关于韩奕的传闻与事迹,又听冯奂章今日的诉说,知道韩奕文武双全,年少而勇武,又极有将略,心中暗赞。
韩奕却被站在冯道身侧的一位中年人所吸引,此人褒衣博带,但身材极高大,足有八尺,若是换上戎装,看上去定会像是位掌兵大将。此人自从韩奕一出现,便不住地打量他,脸上表情很是玩味。
大概是意识到韩奕的好奇,冯道笑眯眯地将中年文士引到前面,介绍道:“子仲可以不拜老夫,但一定要拜拜这位大人。”
韩奕感到惊讶,连忙问道:“敢问这位大人名讳?”
“不劳冯公引荐,鄙人李榖是也!”文士笑道。
韩奕闻言,心中极是震惊,但想想这也并不奇怪,连忙拜道:“见过李大人!”
李榖笑道:“你称我大人,难不成我要称将韩将军?”他见韩奕面色稍露窘迫,又道:“青州韩熙载与我是好友,就冲着这层关系你也该称我为叔才是。”
“见过李叔!”韩奕连忙改口道。
“叔公,李叔,这大冷的天,不如里头说话。”冯奂章站在身旁说道。
“对、对!老夫失礼了。”冯道领头入了宅子。
李榖则亲热地握着韩奕的胳膊,双手在颤抖。韩奕的胳膊感觉到李榖手上传来的热情与激动,这种激动让韩奕莫名惊讶。
“二十年生死两茫茫!”李榖刚刚坐下,便发出这样的感叹。
“李叔何出此言?”冯奂章侍立在一旁。
“二十年前,我送走一位姓韩的高士,想不到今日又见到一位姓韩的人杰!”李榖道。
韩奕恍然,李榖感到激动不是因为他曾救过他侄女李小婉,而是因为韩熙载的缘故。后唐明宗登极,人心未服,自己的族叔韩熙载受青州之乱牵连,有族诛之祸,不得不选择南逃,投奔当时的吴国。他自汝阴渡淮,因为汝阴即是他好友李榖的家乡。韩熙载极有才华,年纪轻轻就在中原立下文名,因为年轻豪迈,又是因为其父被杀的愤恨,他对送行的李榖说:
“江东若用我为相,我必长驱以定中原。”
李榖也不甘示弱,也发誓道:“若中原用我,下江南如探囊取物耳!”
“几杯水酒,我与令叔南北相隔二十载,却都是一事无成。”李榖悔恨道,“人生蹉跎,子仲年轻英杰,莫要学我。”
“李叔何必如此消沉,小侄虽今日与您才相见,但早闻李叔美誉。今新朝初立,李叔必会身受大用。”韩奕劝道。
李榖字惟珍,虽然是文臣,但少勇善射,好任侠负气,单看他的魁伟体魄便知他年少时的形状,所以曾经为乡里邻人所不喜。李榖大受刺激,因此奋发习文,终日手不释卷,终于年二十七时中进士,登入仕途。既长,他为人厚重刚毅,急公好义,有难必救,有恩必报,晋主石重贵被辽人掳向北庭,旧臣无人敢送,沿途唯有当时任磁州刺史的李榖冒着生死危险跪迎道边,倾囊以献,让石重贵感激涕零。
随着年事渐长,李榖越加厚重与深沉城府。今日见到韩奕,李榖有些失态,他不停地追问韩奕的过往,喧宾夺主,将真正的主人冯道晾在了一边。
当年贝州之战后,李榖从李小婉口中得知自己的好朋友韩熙载还有这么个远房侄子,便记在心里,当时他受皇帝石重贵重用,便想为韩奕谋个美差,屡次遣人赴青州探望韩奕,但韩奕因为要照顾母亲,所以婉言谢绝。
后世事纷乱,天下多事,李榖只得记住韩奕的名字,待日后厚待他。
室内燃着薪炭,煮着一壶好茶。冯道品着茶,双目微闭,听着李榖与韩奕的交谈,偶尔睁开双眼,望向韩奕。
“今日,子仲应去我家做客,家母常念叨你呢!”李榖最后说道。他起身拉起韩奕就往外走。
冯道在后面笑骂道:“好个李惟珍,将老夫宅子当作酒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三百名活下来的幽州兵,被分成十队,每队降卒分别用绳索拴在一起,他们木然地看着韩奕,面如死灰。
韩奕跳上战马,回头看了看已经在邺都城头上高高飘扬的“汉”旗,发出了一道简短的命令:
“向北,出发!”
俘虏们见韩奕押着他们往北,这些凶悍的幽州俘虏们以为汉帝信守诺言,许他们不死,个个兴高采烈,尽管被捆绑着。
刚出魏州地界,有俘虏就嚷道:“将军让我们歇口气吧,都走了三个时辰了。”
“是啊,就是牲口,也总得歇口气,这么冷的天也不让我们烤火。”还有人跟着起哄。俘虏们索性都躺倒在地,喘着粗气,他们双手都被捆在身后,又用一根牛筋绳串在一起,走起路来不利索,更是耗费体力。
韩奕冷冷地看着俘虏,蔡小五则取了自己的角弓,将箭矢搭在弦上,喝问道:“方才谁最先开口的?”
俘虏们鸦雀无声。
“日落时分,哪队幽州兵最后抵达洺州,该队就地斩首!”韩奕命令道。
“将军,你们皇帝许我们不死,难道你要违抗你们皇帝的命令不成?”有人顶撞道。那人话音未落,蔡小五的箭矢就飞了过去,那人惨叫一声仰面摔倒在地,身边左右俘虏扑通着跪倒。
“尔等身陷虏境,本属不幸,甘为辽人所用,杀我百姓,死有余辜。今我朝陛下降恩,许尔等不死,尔等没有丝毫悔改之心,看来韩某只能大开杀戒了。”韩奕怒急。
“将军饶命啊,我们马上赶路,您说走就走,您说停就停,还不行吗?饶命啊!”幽州俘虏们全都求饶道。
“还不快点赶路?”呼延弘义挥舞着大刀。
“是、是!”俘虏们纷纷从地上弘义起来,往洺州方向奔去。个个奔走如飞,上气不接下气,因为谁最后抵达洺州便要处死。
“军上这是真要杀了他们?”陈顺问道。
“真要杀他们,在这里就行,何必要继续往北走。”韩奕道,“陛下当初就不应该答应放了幽州兵,既然答应放了,那就得派兵监视。若不是我将差事讨过来,这些凶悍狡黠之辈岂会放过沿途的百姓?”
七天后,韩奕与自己的部下押着还剩下半条命的俘虏们,来到了一片阴森恐怖的树林。已是十二月的光景,烈风刺骨,夹杂着冰雹,寒风入林,发出低沉的呜咽声。
充当向导的新队正党进告诉韩奕,这里就是杀胡林,耶律德光陨命于此。
过了杀胡林,义勇军抵达镇州城外。镇州即恒州,八月时诏复此名,顺国军也复为成德军。韩奕停了下来,俘虏们被摁在城外地上。
李威带着牙军,各执尖刃向俘虏们走去。俘虏们大惊失色,拼命地挣扎,奈何他们每人都被数人压在身下动弹不得。
俘虏们左脸刺上“扫燕”二字,右脸刺上“灭辽”二字。韩奕又一声令下,俘虏们各自失去右手三根手指头,哀号声一片,惨不忍睹。
“尔等立即北归,不得停留。告诉虏主,青州韩奕他日必率精甲十万直捣临潢府。尔等下半辈子好生做人,不要再做胡虏的走狗,倘若怀恨在心,向我寻仇亦有何妨?”韩奕冲着俘虏们喝道,“记住了,灭辽者必是我韩奕!”
铁骨诤言如利箭穿心,俘虏们胆战心惊,三魂六魄去了九成,各自忍着巨痛一哄而散,能活着逃回幽州也算是韩奕格外留情。从此,幽州人记住了韩奕的名字,世上不光有身事辽人的幽州韩氏、玉田韩氏,还有一个与辽人不共戴天的青州韩。
镇州城外多了一些人,他们是成德节度留后白再荣、前颖州防御使何福进、前控鹤指挥使李荣、前奉国右厢都指挥使王饶。
“将军辛苦了,成都军节度留后白再荣见过将军。”白再荣一马当先,抢先下马拜道。
“白帅使不得。”韩奕连忙躲开。
“使得、使得,将军是王师先锋,当然使得。”白再荣厚着脸皮道。
白再荣身后的众将相视一眼,暗笑白再荣无耻。韩奕与众人寒暄了一番,被引入城内。
酒宴上,一番客套之后,韩奕就发现白再荣在众人当中一点威信都没有,众人都没把他当一回事,李崧、和凝等人回到汴州,让满朝大臣们都知道了白再荣没有将才。
何、李、王三人在军中都是年少从军,以骁勇闻名,尤其是李荣能挽百斤的强弓,且准头极佳。镇州能够将辽人驱走,全靠这三人之力,白再荣只是因为原本的官职在三人之上才当上了节度留后。何、李、王三人现在暂无封赏,心中颇为不平。
韩奕对这三人极感兴趣,这三人对韩奕更是感兴趣,大概是见他太过年轻,可城外方才的那一幕还历历在目,这让他们觉得韩奕年纪轻轻就成了一方防御使,看来也是杀伐果断之辈。他们早就听闻关于韩奕的传闻,又见他带来的三千兵马个个生龙活虎,心里就少了些轻视之意。
面对这些老兵,韩奕不卑不亢,跟镇州诸将校一起谈笑风生,言谈举止有大将风度,又以晚辈后进自居,给足了众人面子。众人心中暗赞。
“不知定州今日安在?”酒过三巡,韩奕问道,“久闻定、镇诸州乃四战之地,在下南来,一路上多派斥侯,却未发现任何辽骑。”
“韩将军有所不知,自辽主耶律德光死,辽人内乱,至今只有定州还有残余。孙方简正与辽人相持,故辽人自保还来不及,哪里敢来我镇州?”王饶道。
“这孙方简可是那位原本据狼山为盗,后先后被晋、辽拜为义武节度使的孙方简?”陪坐在旁的朱贵问起。
“正是如此!”李荣笑道,“诸位郑州来的兄弟,恐怕还不知道,辽人想移孙方简领他镇,孙方简害怕辽人图己,便重回狼山,当了山大王。日前,我大汉朝廷已经授孙方简为义武节度使了。”
孙方简的故事,韩奕早就听朱贵与吴大用等人说过。这人摇身一变从辽节度使,成了汉廷一方节度使,就如面前端坐的白再荣,还有正随刘知远南返汴梁的杜重威一样,继续有官做,不论他们曾经做过什么。
窃国者侯,窃钩者诛。何为不刑?韩奕冷眼旁观周遭的世界。
“韩老弟、韩老弟?”何福进打断了韩奕的思绪。
……
腊月里,大河南北下了一场大雪。
韩奕冒着连续几天的风雪,终于回到了河南。此前他除押解幽州俘虏北返外,还充任河北巡检使之职,受命巡边。韩奕命令呼延弘义领兵回郑州军营,自己则带着侍从去枢密院交差。
“韩将军、韩将军!”韩奕刚在枢密院官衙中出现,有人立即兴奋地大喊。
新任枢密院兵房主事魏仁浦,从旁边的一座公房的窗户里伸出脑袋。魏仁浦热情地将韩奕请入自己的公房里,客气地替韩奕扫去身上落着的雪花,再倒上一杯热茶。
“有劳魏大人了!”韩奕笑道,一口热茶下去身子也暖了不少。
“将军言重了,魏某能有今日,全赖将军推荐。”绿衣小官魏仁浦谢道。
“我听说左监门卫郭将军说,阁下精于院事,博闻强记,是不可多夺的人材。”韩奕点头赞道。
郭威之子郭荣可没这么说过,那是韩奕听别人说的。不过魏仁浦确实是个能干的人物,枢密副使郭威曾问院中诸官,诸州屯兵将校名姓及兵额多少,命人去找帐簿检视,魏仁浦却当场写下将校名单及兵额,郭威派人检查,结果完全跟魏仁浦记的一致。由此,魏仁浦便在枢密院中站稳了脚跟,成了兵房主事。
魏仁浦虽然官小,但他对韩奕一直十分感激。所以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在一个人穷困潦倒之时,一饭之恩远比风光时馈赠的山珍海味要珍贵得多。
“不敢当、不敢当!”魏仁浦听说郭荣这么说,心里极是高兴,双眼中也透着喜色。他并非科举出身,又无后台,所以只能是芝麻小官,心里有自卑感。
韩奕瞧了瞧左右,见室中无人,院子里也是人迹罕见,只有几个老仆在院中扫雪。
魏仁浦察颜观色,解释道:“魏王晏驾,陛下诏令辍朝七日,听说陛下心情忧郁,无心处理朝政。这大冷天里,又逢大雪,院中同僚也无心办公,纷纷告假了。”
那魏王就是皇子刘承训,刘承训在皇帝刘知远还在从邺都返回的路上,就病逝了,被追封为魏王。刘承训颇有才能,通政务,为人也还不错,向来为刘知远所喜爱,就是朝中百官也称赞有加,他这一死,朝野都觉可惜。
韩奕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我刚从河北沿边回来,还等着交差,魏大人能否提供方便?”
魏仁浦起身笑道:“将军说的哪里话,请将军随我来,在下愿效犬马之劳!”
交了令,韩奕无所事事地走在街上。天空又飘起了小雪花,街上显得空荡荡的,只有一两个小贩为了生计还在街头叫卖,拐角处也有几个乞丐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念念有词地乞求路人施恩。听魏仁浦说,这个冬天宿州一州饿死了八百六十七人,开封府也不例外。
韩奕扔给了乞丐几枚铜钱,乞丐们当场抢了起来,然后千恩万谢地离开。忽然不远处,一声暴喝传来:
“杜贼出来了!”
这声暴喝如一个晴天霹雳,无数的人群似乎从地底冒出,迅速将本空荡荡的街道填满,喧闹一片。韩奕目瞪口呆,见前面呼喊声与叫骂声乱成一片,心中惊异,身后的百姓向前奔去,然后又挤作一团折返而来。韩奕连忙与侍从立在街边屋檐下,不知发生了何事,拥挤的人群将他挤进了街边的酒肆中。
只见路上、楼上、巷子里,雪团、石子、粪蛋与鸡蛋横飞,当中被攻击的一人面无表情走在街中央,正是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楚国公杜重威。这杜重威人人皆曰可杀,不过有皇帝照顾,他虽然没了实职,被勒令闲居在汴梁城内,但一出门便遭到汴梁人的辱骂。
一颗鸡蛋正砸在杜重威的脑袋上,杜重威早有准备,戴了一顶头盔。那鸡蛋哗啦地碎了,蛋汁流了他满头。他铁青着脸,仍硬着头皮往前走,要不是有侍从护卫着,他早就被撕成碎片。
韩奕心中感到快意,但又想这种侮辱对杜重威来说,实在是太无关痛痒了。
“军上,冯都虞侯命我寻你。”有军士从人群中挤了过来,韩奕知道这军士是冯奂章的侍卫。
“前头引路!”韩奕道。街上的人群来的快,去的也快,都跟着杜重威往皇城方向行去,迅速地消失不见。
街道上又空荡起来,雪地上留下杂乱的脚印。
冯道的宅第当然不是被苏禹珪占了的那座宅子,刘知远当初将冯道的宅第赏赐给苏禹珪,大概也未想到冯道还能活着回来。冯道累朝宿相,刘知远为了补偿冯道,就另赐了一座宅子给冯道。
冯道亲自站在自家门口迎接,这让韩奕受宠若惊,韩奕远远地就下马,小步快走,口中连连表示不敢当。
“子仲不必多礼,你是我侄孙奂章的上司,当得起。老夫无官在身,也不过是一个糟老头子。”冯道笑道。
他眼下还未授官,一同逃回来的李崧、和凝二人都授了闲职高官,严格地说,冯道眼下是一介平民,不过冯道看上去好像根本就不在乎,因为他就是历朝皇家的门面。知足常乐!
“我官职虽比令侄孙高,不过私下里我与文举是兄弟相称,是结义弟兄。叔公当面,我还要施晚辈之礼。”韩奕一躬到底,不敢马虎。
“免礼、免礼!”冯道颌首笑道。他再次打量韩奕,见韩奕相貌堂堂,雪地里如一棵柏树挺拔,又谨让知礼。自从回到汴梁,冯道又常常听到关于韩奕的传闻与事迹,又听冯奂章今日的诉说,知道韩奕文武双全,年少而勇武,又极有将略,心中暗赞。
韩奕却被站在冯道身侧的一位中年人所吸引,此人褒衣博带,但身材极高大,足有八尺,若是换上戎装,看上去定会像是位掌兵大将。此人自从韩奕一出现,便不住地打量他,脸上表情很是玩味。
大概是意识到韩奕的好奇,冯道笑眯眯地将中年文士引到前面,介绍道:“子仲可以不拜老夫,但一定要拜拜这位大人。”
韩奕感到惊讶,连忙问道:“敢问这位大人名讳?”
“不劳冯公引荐,鄙人李榖是也!”文士笑道。
韩奕闻言,心中极是震惊,但想想这也并不奇怪,连忙拜道:“见过李大人!”
李榖笑道:“你称我大人,难不成我要称将韩将军?”他见韩奕面色稍露窘迫,又道:“青州韩熙载与我是好友,就冲着这层关系你也该称我为叔才是。”
“见过李叔!”韩奕连忙改口道。
“叔公,李叔,这大冷的天,不如里头说话。”冯奂章站在身旁说道。
“对、对!老夫失礼了。”冯道领头入了宅子。
李榖则亲热地握着韩奕的胳膊,双手在颤抖。韩奕的胳膊感觉到李榖手上传来的热情与激动,这种激动让韩奕莫名惊讶。
“二十年生死两茫茫!”李榖刚刚坐下,便发出这样的感叹。
“李叔何出此言?”冯奂章侍立在一旁。
“二十年前,我送走一位姓韩的高士,想不到今日又见到一位姓韩的人杰!”李榖道。
韩奕恍然,李榖感到激动不是因为他曾救过他侄女李小婉,而是因为韩熙载的缘故。后唐明宗登极,人心未服,自己的族叔韩熙载受青州之乱牵连,有族诛之祸,不得不选择南逃,投奔当时的吴国。他自汝阴渡淮,因为汝阴即是他好友李榖的家乡。韩熙载极有才华,年纪轻轻就在中原立下文名,因为年轻豪迈,又是因为其父被杀的愤恨,他对送行的李榖说:
“江东若用我为相,我必长驱以定中原。”
李榖也不甘示弱,也发誓道:“若中原用我,下江南如探囊取物耳!”
“几杯水酒,我与令叔南北相隔二十载,却都是一事无成。”李榖悔恨道,“人生蹉跎,子仲年轻英杰,莫要学我。”
“李叔何必如此消沉,小侄虽今日与您才相见,但早闻李叔美誉。今新朝初立,李叔必会身受大用。”韩奕劝道。
李榖字惟珍,虽然是文臣,但少勇善射,好任侠负气,单看他的魁伟体魄便知他年少时的形状,所以曾经为乡里邻人所不喜。李榖大受刺激,因此奋发习文,终日手不释卷,终于年二十七时中进士,登入仕途。既长,他为人厚重刚毅,急公好义,有难必救,有恩必报,晋主石重贵被辽人掳向北庭,旧臣无人敢送,沿途唯有当时任磁州刺史的李榖冒着生死危险跪迎道边,倾囊以献,让石重贵感激涕零。
随着年事渐长,李榖越加厚重与深沉城府。今日见到韩奕,李榖有些失态,他不停地追问韩奕的过往,喧宾夺主,将真正的主人冯道晾在了一边。
当年贝州之战后,李榖从李小婉口中得知自己的好朋友韩熙载还有这么个远房侄子,便记在心里,当时他受皇帝石重贵重用,便想为韩奕谋个美差,屡次遣人赴青州探望韩奕,但韩奕因为要照顾母亲,所以婉言谢绝。
后世事纷乱,天下多事,李榖只得记住韩奕的名字,待日后厚待他。
室内燃着薪炭,煮着一壶好茶。冯道品着茶,双目微闭,听着李榖与韩奕的交谈,偶尔睁开双眼,望向韩奕。
“今日,子仲应去我家做客,家母常念叨你呢!”李榖最后说道。他起身拉起韩奕就往外走。
冯道在后面笑骂道:“好个李惟珍,将老夫宅子当作酒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