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节 南国之春(4)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苏州府城乘了一艘无锡快,顺风顺水,一路到了浙江省内,名为两省,实际上相距不远,几个时辰的功夫,就到了浙江的钱塘县——杭州府附廓两县,以横河为界,南边是仁和,北边便是钱塘——许乃钊的家就住在钱塘县。
顺着横河而下,一眼看见如云连栋的一大片宅院,便是许氏老宅了。走到正门前,迎头一块匾额上面写着:钱塘,许氏字样,崇实点点头,就是这里了,命家人上前去拍打门栓,角门一开,一个老苍头迈步而出:“请问,是哪一位叩门?”
“我家主人崇实,特来拜望许氏信臣公。”
“哦”老苍头接过拜匣,抬头看了看:“请稍等片刻。”便转身进去了。
很快的,中门大开,许乃钊大步迎了出来:“白水兄远道而来,令老夫感佩莫名快请进,快请进来。”
“当初分离之际,信臣公盛情相邀,小弟不敢违命,今日此来,实是为履约而来”
两个人相视大笑,许乃钊拉着崇实的手一路而进,进到中左门前,一块御赐的‘七子登科’的匾额高悬于上,金地蓝字,一方玉玺加盖在正中上方,这是许乃恩在道光癸酉年得中举人之后,皇帝欣闻钱塘许氏一门七子登科,海内仅见之后,御笔所书——这件事是记载在潘文恭《思补斋笔记》中的,崇实饱读诗书,这件事也知道,却直到今天才终于见到了。
站在匾额之下,年轻人摇头叹息一声:“人言钱塘许氏,数来望族,寰中能有几家;问到科名,榜上视为故物今日一见,其言果然非虚啊”
“哪里,哪里”听崇实话中满是赞佩之意,许乃钊真诚的微笑起来:“来,白水兄,为你引见几位兄长。”
崇实来的时候,许氏兄弟几个正在祖屋的堂上围坐闲谈,除了许乃钊之外,还有他的几个,乃谷,乃普,乃恩。还有几个侄子,彭寿,庚身。在这些人中,科名最发的是许乃普,道光二十五年的榜眼,最差的也是举人,济济一堂之中,竟无一个是白身。
弟兄叔侄几个或者为京官,或者外放为府县,一年之中也只有新年到来的几天才能聚在一处,共叙兄弟家人情谊,恰在此时,门下人进来呈上拜匣:“七老爷,有客到。”
许乃钊展开来看看,轻笑起来:“几位兄长,有一位稀客登门拜访。”
兄弟几个同时转眼看过来,许乃普问道:“是谁啊?”
“便是上一年大魁天下的那位。”
“哦?可是崇白水吗?”
“正是。”他把拜贴递过去,上面写着一行秀气的米字:再晚,镶蓝旗下,崇实顿首。
“可不是吗?”许乃普抚掌一笑:“正是状元公来了七弟啊,请到正厅,我等也好与他相见。”
“是”许乃钊离座而去,不一会儿的功夫,领着崇实进到正厅之中,他穿着一件宝蓝贡缎夹袍,玄色西洋华丝葛马褂,脚踏粉底皂靴,头上一顶硬胎缎帽,帽檐正中镶一块碧玉,新剃的头,显得愈发年轻俊秀。
听许乃钊为他介绍一番,崇实恭恭敬敬的要行大礼,许氏弟兄自然推辞,却碍不过客人的道理大,又知道他是旗下人,本来在这方面的规矩就大,终于还是给他摆上拜垫,由他跪着给许乃谷行了大礼,口称‘老前辈’(科名提前十三科的,便算是老前辈)。其他的几个人,就毋需如此,彼此以平礼相见。
接下来许乃钊又为他介绍了几个子侄辈的后生,实际上便是最小的许庚身,也比崇实的年纪要大上几岁,不过科举时代的人讲究的不是个人的年岁,而是科名的先后,就如同他要给许乃济等人磕头,称呼老前辈的意思是一样的。
彼此见过礼,重新站起,分宾主落座。崇实名家人奉上礼物,都是一些野味,关外进的银鱼,野鸡、甘肃进的黄羊、安徽的冬笋、浙江进的醉蟹。这些东西都是在市面上看不到的贡品,还是新年前皇帝赏赐给郑王,后者又送给肃顺一些,然后才落到崇实的手中的:“多谢厚赠,却之不恭受之有愧,也只好厚颜道一声多谢了。”
“聊且将意而已。信臣公无需客气。”
“新年团聚,居家可有诗?”
“偶有奉笔,却难消游戏之讥,便不要在几位老前辈之前卖弄了吧?”
他这样说话,貌似谦虚,实则正是要提醒众人继续追讨,说起来,也还是名心未衰。许乃钊兄弟几个相视一笑,自然能够领会他的这番意图,当下一再相邀,崇实也不再艰峻,从怀中取出诗稿,递了过去。
崇实写的是一首词,词牌叫《青玉案》,是这样写的:“韶光不愿匆匆去,只招怅年华误,目断游丝情一缕,断桥流水,夕阳飞絮,可是春归路?楼头尽日还凝伫,欲诉闲愁向谁?蕙渚花飞天又暮,醒时如梦,梦时如醒,梦也何曾做?”
几个人传阅了一遍,心中暗暗点头,状元才情果然不凡许乃谷岔开五指疏爬了一下胡子,很是欣赏的点点头:“便是摆在《清真词》中,怕也很难分辨得出来了。”
这是拿他的诗才比作北宋大家周邦彦了崇实受宠若惊的赶忙站起,深深一揖:“文字知己,胜于骨肉玉年公一语之评,晚辈汗颜无地”
“哪里”许乃谷为崇实赞佩之言很是满足的捋髯一笑:“白水小兄乃是我大清开国以来第一位满族状元,书刊发刻之后,老夫有幸拜读一二,嘿令人胸中积翳为之一开啊其中警句老夫还略能记起:‘……银价太贵,钱粮难纳也。苏松常镇太等地钱粮之重甲于天下,每田一亩产米一石五六斗至二斗不等,除去佃户平均分配之数与抗欠之数,业主所得牵算不过八斗,而额征之粮已在二斗内外,兑之以漕斛,加之以帮费,又虚各去米二斗,计每亩所收八斗,正供已去其六,……”
背诵到这里,他停了下来:“小兄所言及之事,本来是我大清赋税根本之地常年所有之积弊。说来,便是各方督抚衙门,于这一节怕也是看得清清楚楚,只是少了小兄这一份激情,缺了这一份荡涤百秽的决心吧?”
“是啊,”坐在他一边的许乃普也出言了:“想来皇上从前十本中将你的卷子捡拔出来,也正是取中了你这番少年豪情。大兄,您看可是的?”
“鸿弟(许乃普字季鸿)的话正是我要说的。白水小兄,可切莫要为时光蹉跎而消磨殆尽啊”
“老前辈教诲,晚辈记下了。”
和许氏弟兄攀谈了几句,许乃钊引着崇实到自己居住的院落去,再做盘桓。
崇实是旗下人,不大有机会见识过汉人,特别是这种大门巨族的饮馔起居,许乃钊带着他一路穿门过院,到了自己居住的院落,让个年轻人觉得脑袋都有点混乱了:“信臣兄,这样多的院落,等一会儿走的时候,还要烦请您为我引路啊?”
许乃钊大笑起来:“此事不妨,不妨的。等一会儿待我送你出府便是。来,我们进堂屋去坐。”
把崇实让进堂屋正厅,命下人重新奉茶,两个人相对而坐:“信臣兄,这一次来,一来是拜望许兄,二来,想和信臣兄商定返京日期。”
“此事容易,京中于正月十六日开衙,我等提早几日到京即可。就定在初九启程,路上相携同往,也好做几日盘桓。你以为如何?”
“就依信臣兄之言,我回去之后准备一下,与许兄同日北上。”
“令尊子密大人可好?”
“是”听闻对方问到自己的父亲,崇实站了起来,很是恭敬的点点头:“承信臣公动问,家父家母一切都好。”
许乃钊喟然一叹,“说起来,他的差事不容易料理啊。”不等崇实发问,他就自己给出了解释,“皇上此番在两江改制,陆大人不提,便是黄寿臣公与令尊,都是首当其冲,其责匪浅。更兼两江一地官员众多,一个相处不利,便是处处掣肘。白水小兄回去之后,请将我的这番话转达给令尊,想来,他会有决策的。”
“是晚辈带家父感谢信臣公提点之恩。”
“也算不上什么提点了。只是啊……”他算是那种谦谦君子,轻易不肯口出讥讽之语,更何况黄宗汉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同年,两家人的关系也算不睦,这样的话就更加不好对崇实言讲,苦笑着摇摇头:“只能请令尊自求多福吧。”
看书的同时,不要忘记投票啊。
在苏州府城乘了一艘无锡快,顺风顺水,一路到了浙江省内,名为两省,实际上相距不远,几个时辰的功夫,就到了浙江的钱塘县——杭州府附廓两县,以横河为界,南边是仁和,北边便是钱塘——许乃钊的家就住在钱塘县。
顺着横河而下,一眼看见如云连栋的一大片宅院,便是许氏老宅了。走到正门前,迎头一块匾额上面写着:钱塘,许氏字样,崇实点点头,就是这里了,命家人上前去拍打门栓,角门一开,一个老苍头迈步而出:“请问,是哪一位叩门?”
“我家主人崇实,特来拜望许氏信臣公。”
“哦”老苍头接过拜匣,抬头看了看:“请稍等片刻。”便转身进去了。
很快的,中门大开,许乃钊大步迎了出来:“白水兄远道而来,令老夫感佩莫名快请进,快请进来。”
“当初分离之际,信臣公盛情相邀,小弟不敢违命,今日此来,实是为履约而来”
两个人相视大笑,许乃钊拉着崇实的手一路而进,进到中左门前,一块御赐的‘七子登科’的匾额高悬于上,金地蓝字,一方玉玺加盖在正中上方,这是许乃恩在道光癸酉年得中举人之后,皇帝欣闻钱塘许氏一门七子登科,海内仅见之后,御笔所书——这件事是记载在潘文恭《思补斋笔记》中的,崇实饱读诗书,这件事也知道,却直到今天才终于见到了。
站在匾额之下,年轻人摇头叹息一声:“人言钱塘许氏,数来望族,寰中能有几家;问到科名,榜上视为故物今日一见,其言果然非虚啊”
“哪里,哪里”听崇实话中满是赞佩之意,许乃钊真诚的微笑起来:“来,白水兄,为你引见几位兄长。”
崇实来的时候,许氏兄弟几个正在祖屋的堂上围坐闲谈,除了许乃钊之外,还有他的几个,乃谷,乃普,乃恩。还有几个侄子,彭寿,庚身。在这些人中,科名最发的是许乃普,道光二十五年的榜眼,最差的也是举人,济济一堂之中,竟无一个是白身。
弟兄叔侄几个或者为京官,或者外放为府县,一年之中也只有新年到来的几天才能聚在一处,共叙兄弟家人情谊,恰在此时,门下人进来呈上拜匣:“七老爷,有客到。”
许乃钊展开来看看,轻笑起来:“几位兄长,有一位稀客登门拜访。”
兄弟几个同时转眼看过来,许乃普问道:“是谁啊?”
“便是上一年大魁天下的那位。”
“哦?可是崇白水吗?”
“正是。”他把拜贴递过去,上面写着一行秀气的米字:再晚,镶蓝旗下,崇实顿首。
“可不是吗?”许乃普抚掌一笑:“正是状元公来了七弟啊,请到正厅,我等也好与他相见。”
“是”许乃钊离座而去,不一会儿的功夫,领着崇实进到正厅之中,他穿着一件宝蓝贡缎夹袍,玄色西洋华丝葛马褂,脚踏粉底皂靴,头上一顶硬胎缎帽,帽檐正中镶一块碧玉,新剃的头,显得愈发年轻俊秀。
听许乃钊为他介绍一番,崇实恭恭敬敬的要行大礼,许氏弟兄自然推辞,却碍不过客人的道理大,又知道他是旗下人,本来在这方面的规矩就大,终于还是给他摆上拜垫,由他跪着给许乃谷行了大礼,口称‘老前辈’(科名提前十三科的,便算是老前辈)。其他的几个人,就毋需如此,彼此以平礼相见。
接下来许乃钊又为他介绍了几个子侄辈的后生,实际上便是最小的许庚身,也比崇实的年纪要大上几岁,不过科举时代的人讲究的不是个人的年岁,而是科名的先后,就如同他要给许乃济等人磕头,称呼老前辈的意思是一样的。
彼此见过礼,重新站起,分宾主落座。崇实名家人奉上礼物,都是一些野味,关外进的银鱼,野鸡、甘肃进的黄羊、安徽的冬笋、浙江进的醉蟹。这些东西都是在市面上看不到的贡品,还是新年前皇帝赏赐给郑王,后者又送给肃顺一些,然后才落到崇实的手中的:“多谢厚赠,却之不恭受之有愧,也只好厚颜道一声多谢了。”
“聊且将意而已。信臣公无需客气。”
“新年团聚,居家可有诗?”
“偶有奉笔,却难消游戏之讥,便不要在几位老前辈之前卖弄了吧?”
他这样说话,貌似谦虚,实则正是要提醒众人继续追讨,说起来,也还是名心未衰。许乃钊兄弟几个相视一笑,自然能够领会他的这番意图,当下一再相邀,崇实也不再艰峻,从怀中取出诗稿,递了过去。
崇实写的是一首词,词牌叫《青玉案》,是这样写的:“韶光不愿匆匆去,只招怅年华误,目断游丝情一缕,断桥流水,夕阳飞絮,可是春归路?楼头尽日还凝伫,欲诉闲愁向谁?蕙渚花飞天又暮,醒时如梦,梦时如醒,梦也何曾做?”
几个人传阅了一遍,心中暗暗点头,状元才情果然不凡许乃谷岔开五指疏爬了一下胡子,很是欣赏的点点头:“便是摆在《清真词》中,怕也很难分辨得出来了。”
这是拿他的诗才比作北宋大家周邦彦了崇实受宠若惊的赶忙站起,深深一揖:“文字知己,胜于骨肉玉年公一语之评,晚辈汗颜无地”
“哪里”许乃谷为崇实赞佩之言很是满足的捋髯一笑:“白水小兄乃是我大清开国以来第一位满族状元,书刊发刻之后,老夫有幸拜读一二,嘿令人胸中积翳为之一开啊其中警句老夫还略能记起:‘……银价太贵,钱粮难纳也。苏松常镇太等地钱粮之重甲于天下,每田一亩产米一石五六斗至二斗不等,除去佃户平均分配之数与抗欠之数,业主所得牵算不过八斗,而额征之粮已在二斗内外,兑之以漕斛,加之以帮费,又虚各去米二斗,计每亩所收八斗,正供已去其六,……”
背诵到这里,他停了下来:“小兄所言及之事,本来是我大清赋税根本之地常年所有之积弊。说来,便是各方督抚衙门,于这一节怕也是看得清清楚楚,只是少了小兄这一份激情,缺了这一份荡涤百秽的决心吧?”
“是啊,”坐在他一边的许乃普也出言了:“想来皇上从前十本中将你的卷子捡拔出来,也正是取中了你这番少年豪情。大兄,您看可是的?”
“鸿弟(许乃普字季鸿)的话正是我要说的。白水小兄,可切莫要为时光蹉跎而消磨殆尽啊”
“老前辈教诲,晚辈记下了。”
和许氏弟兄攀谈了几句,许乃钊引着崇实到自己居住的院落去,再做盘桓。
崇实是旗下人,不大有机会见识过汉人,特别是这种大门巨族的饮馔起居,许乃钊带着他一路穿门过院,到了自己居住的院落,让个年轻人觉得脑袋都有点混乱了:“信臣兄,这样多的院落,等一会儿走的时候,还要烦请您为我引路啊?”
许乃钊大笑起来:“此事不妨,不妨的。等一会儿待我送你出府便是。来,我们进堂屋去坐。”
把崇实让进堂屋正厅,命下人重新奉茶,两个人相对而坐:“信臣兄,这一次来,一来是拜望许兄,二来,想和信臣兄商定返京日期。”
“此事容易,京中于正月十六日开衙,我等提早几日到京即可。就定在初九启程,路上相携同往,也好做几日盘桓。你以为如何?”
“就依信臣兄之言,我回去之后准备一下,与许兄同日北上。”
“令尊子密大人可好?”
“是”听闻对方问到自己的父亲,崇实站了起来,很是恭敬的点点头:“承信臣公动问,家父家母一切都好。”
许乃钊喟然一叹,“说起来,他的差事不容易料理啊。”不等崇实发问,他就自己给出了解释,“皇上此番在两江改制,陆大人不提,便是黄寿臣公与令尊,都是首当其冲,其责匪浅。更兼两江一地官员众多,一个相处不利,便是处处掣肘。白水小兄回去之后,请将我的这番话转达给令尊,想来,他会有决策的。”
“是晚辈带家父感谢信臣公提点之恩。”
“也算不上什么提点了。只是啊……”他算是那种谦谦君子,轻易不肯口出讥讽之语,更何况黄宗汉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同年,两家人的关系也算不睦,这样的话就更加不好对崇实言讲,苦笑着摇摇头:“只能请令尊自求多福吧。”
看书的同时,不要忘记投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