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今年花似去年好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一秒记住【谷粒小说网 www.gulix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报仇,报仇!新官上任的裴度,第二个目标,当然就是报仇,为自己,也为死去的武元衡!
天随人愿,裴度拜相不久,就收到了一份大礼:刺客抓到了,是一个名叫张宴的小人物,但这个小人物的背后,是一个不小的人物,骄横跋扈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此时的裴度绝不会想到,刺客实际上另有其人,他们幕后的黑手也不是老奸巨猾的王承宗,而是那个纨绔子弟李师道。
抓到了凶手,裴度禁不住热血沸腾,他恨不得立刻杀到成德,揪下王承宗的脑袋当夜壶。实践证明,情绪是可以传染的,我们的大唐天子似乎就收到裴度情绪的传染,对成德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由口头警告和书面谴责逐渐上升为武力压制,最后干脆宣布削掉王承宗官爵,命令河东、幽州、义武、横海、魏博、昭义六道进行商讨。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李纯和裴度沉不住气,因为王承宗那厮也着实可恨。他似乎料定李纯不会拿他怎么样,当然,不是因为两个人关系有多好,而是大唐大部分兵力都在淮西和吴元济打得热火朝天,哪有余力对付自己。再加上无端被李纯扣了一个刺杀当朝宰相的大黑锅,实在是心有不甘,因此,他既不公开作乱,同时又小动作不断,这里放点火,那里抢点钱,搞得附近的几个藩镇苦不堪言,于是纷纷上疏请求痛扁王承宗。
李纯本来对王承宗就没有什么好感,几年前,就是这个王承宗,搞得自己灰头土脸,如今又在那里蠢蠢欲动,李纯的怒火是一压再压,实在压不住了,忍无可忍,便无需再忍,李纯终于痛下决心,扁他,痛扁的那种!
用兵淮西也就罢了,还要讨伐成德!一个淮西已经让长安焦头烂额,再加上一个与淮西不相上下的成德,这不是自己给自己难堪吗?这一次,又有人坐不住了。
首先站出来的是宰相张弘靖。张弘靖与王承宗关系一向不错,估计也可能收过黑钱,拿人钱财,自然要与人消灾,急忙上疏谏阻,当然,张宰相另有一套义正词严的说辞:“两役并兴,恐国力所不支,请并力平淮西,乃征恒冀。”谁知李纯这次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给王承宗点颜色瞧瞧,压根不尿张弘靖这一壶。
危难之际,无法拉兄弟一把,张弘靖感觉很不好意思,只好请求罢相。对于这个张弘靖,李纯多少还要照顾点颜面,因为他的爷爷是大唐开元盛世时的一代名相张嘉贞,他的父亲张延赏也曾经做过大唐帝国的宰相,再加上他,那可是祖孙三代皆为宰相,即使没有功劳,毕竟还有苦劳嘛!何况,李纯也并不讨厌张弘靖,相反,倒是很欣赏他身上的儒雅气质。思来想去,李纯决定让他挂着宰相的头衔,去他的老家,河东,作节度使,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张弘靖走了,反对的声音却没有因此而消失。出乎意料,这一次站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裴度的好朋友,宰相韦贯之。
与公私兼顾的张弘靖不同,韦贯之是一个一心为公的人。元和三年的策论案后,韦贯之先是被贬为果州刺史,当他还在贬谪之路上跋涉时,另一道圣旨已翩然飞来,这一次,他又被贬黜为巴州刺史。但一次次的贬黜不但没能损害韦贯之的清誉,反而使其威望与日俱增。很快,李纯就将其召回了长安,任命他为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的一个主要职责就是主持科举考试,这是一个油水很多的差事。但韦贯之在其主持科举考试的两年中,却摒弃请托之人,抵制浮华文风,声誉达到了极点,在为韦贯之赢得“坚正”之名的同时,也赢得了天子李纯的肯定和赞赏。不久,宰相李吉甫猝然离世,李纯就顺理成章的将这个空出的位置给了韦贯之。
作了宰相的韦贯之,不改其清高孤傲的个性,喜欢甄别官员们的流品,这个是君子,那个是小人,这让很多朝廷大员的内心很不舒服。那些所谓的朝廷大员心里不舒服也就罢了,只要抓住皇帝的欢心,他们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但生性清高孤傲的韦贯之自然不懂得察言观色、溜须拍马,事实上,上台以后,他做过的一些事情令李纯很不满意,比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量移”,比如白居易的“起复”。
皇帝不高兴也就罢了,只要和当朝最有权势的大臣裴度搞好关系,关键时候还可以转圜一下。应该说,韦贯之和裴度有良好的基础,两人不仅是好友,还曾经在刘禹锡等人“量移”的问题上有过亲密合作,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二人之间的友谊却因此事而突飞猛进。但偏偏在是否用兵成德的问题上,两人产生了很大分歧,韦贯之从国家利益出发,认为现阶段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淮西,等到解决了淮西,再掉回头来收拾成德,那就轻而易举了。但裴度急于报仇,听不进不同意见,两人因此在朝廷上大吵了几次,这让裴度很恼火,当然,也让李纯很恼火。
是的,韦贯之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的人生词典里,只有大唐帝国,没有个人私欲。为了大唐帝国的利益,他可以眼睁睁的看着好友白居易被诬陷,被贬谪,不仅不施以援手,甚至还要踏上一只脚;同样,为了大唐帝国的利益,他不惜得罪如日中天的裴度和高高在上的天子,也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不像张弘靖,建议不被采纳,就主动请辞,落得个清闲自在;他既不主动请辞,也不肯放弃自己的主张,而是坚持不懈的上疏,甚至不惜在朝堂上与裴度激烈的争辩。裴度与韦贯之,这对昔日的好友,就这样有了深深的隔阂。
其实,得罪裴度也就罢了,偏偏韦贯之还得罪了另外一个人,一个小人,正直的韦贯之并不清楚,当他在朝堂上与裴度喋喋不休的争辩时,一只,不,两只冰冷的眼睛已经盯住了他。
那双眼睛的主人叫张宿,左补阙张宿。张宿本是一介布衣,在天子李纯还是广陵王李纯的时候,就凭借着一口伶牙俐齿博得了李纯的欢心,从此平步青云。因此,左补阙虽然只是一个从七品的小官,但张宿的能量实在不容忽视。
如果说韦贯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君子,那么张宿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但是不要忘了,“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君子一旦得罪了小人,最后吃亏的一定是君子,如今,君子韦贯之得罪了小人张宿,所以韦贯之要倒霉了,要倒大霉了。
报仇,报仇!新官上任的裴度,第二个目标,当然就是报仇,为自己,也为死去的武元衡!
天随人愿,裴度拜相不久,就收到了一份大礼:刺客抓到了,是一个名叫张宴的小人物,但这个小人物的背后,是一个不小的人物,骄横跋扈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此时的裴度绝不会想到,刺客实际上另有其人,他们幕后的黑手也不是老奸巨猾的王承宗,而是那个纨绔子弟李师道。
抓到了凶手,裴度禁不住热血沸腾,他恨不得立刻杀到成德,揪下王承宗的脑袋当夜壶。实践证明,情绪是可以传染的,我们的大唐天子似乎就收到裴度情绪的传染,对成德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由口头警告和书面谴责逐渐上升为武力压制,最后干脆宣布削掉王承宗官爵,命令河东、幽州、义武、横海、魏博、昭义六道进行商讨。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李纯和裴度沉不住气,因为王承宗那厮也着实可恨。他似乎料定李纯不会拿他怎么样,当然,不是因为两个人关系有多好,而是大唐大部分兵力都在淮西和吴元济打得热火朝天,哪有余力对付自己。再加上无端被李纯扣了一个刺杀当朝宰相的大黑锅,实在是心有不甘,因此,他既不公开作乱,同时又小动作不断,这里放点火,那里抢点钱,搞得附近的几个藩镇苦不堪言,于是纷纷上疏请求痛扁王承宗。
李纯本来对王承宗就没有什么好感,几年前,就是这个王承宗,搞得自己灰头土脸,如今又在那里蠢蠢欲动,李纯的怒火是一压再压,实在压不住了,忍无可忍,便无需再忍,李纯终于痛下决心,扁他,痛扁的那种!
用兵淮西也就罢了,还要讨伐成德!一个淮西已经让长安焦头烂额,再加上一个与淮西不相上下的成德,这不是自己给自己难堪吗?这一次,又有人坐不住了。
首先站出来的是宰相张弘靖。张弘靖与王承宗关系一向不错,估计也可能收过黑钱,拿人钱财,自然要与人消灾,急忙上疏谏阻,当然,张宰相另有一套义正词严的说辞:“两役并兴,恐国力所不支,请并力平淮西,乃征恒冀。”谁知李纯这次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给王承宗点颜色瞧瞧,压根不尿张弘靖这一壶。
危难之际,无法拉兄弟一把,张弘靖感觉很不好意思,只好请求罢相。对于这个张弘靖,李纯多少还要照顾点颜面,因为他的爷爷是大唐开元盛世时的一代名相张嘉贞,他的父亲张延赏也曾经做过大唐帝国的宰相,再加上他,那可是祖孙三代皆为宰相,即使没有功劳,毕竟还有苦劳嘛!何况,李纯也并不讨厌张弘靖,相反,倒是很欣赏他身上的儒雅气质。思来想去,李纯决定让他挂着宰相的头衔,去他的老家,河东,作节度使,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张弘靖走了,反对的声音却没有因此而消失。出乎意料,这一次站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裴度的好朋友,宰相韦贯之。
与公私兼顾的张弘靖不同,韦贯之是一个一心为公的人。元和三年的策论案后,韦贯之先是被贬为果州刺史,当他还在贬谪之路上跋涉时,另一道圣旨已翩然飞来,这一次,他又被贬黜为巴州刺史。但一次次的贬黜不但没能损害韦贯之的清誉,反而使其威望与日俱增。很快,李纯就将其召回了长安,任命他为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的一个主要职责就是主持科举考试,这是一个油水很多的差事。但韦贯之在其主持科举考试的两年中,却摒弃请托之人,抵制浮华文风,声誉达到了极点,在为韦贯之赢得“坚正”之名的同时,也赢得了天子李纯的肯定和赞赏。不久,宰相李吉甫猝然离世,李纯就顺理成章的将这个空出的位置给了韦贯之。
作了宰相的韦贯之,不改其清高孤傲的个性,喜欢甄别官员们的流品,这个是君子,那个是小人,这让很多朝廷大员的内心很不舒服。那些所谓的朝廷大员心里不舒服也就罢了,只要抓住皇帝的欢心,他们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但生性清高孤傲的韦贯之自然不懂得察言观色、溜须拍马,事实上,上台以后,他做过的一些事情令李纯很不满意,比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量移”,比如白居易的“起复”。
皇帝不高兴也就罢了,只要和当朝最有权势的大臣裴度搞好关系,关键时候还可以转圜一下。应该说,韦贯之和裴度有良好的基础,两人不仅是好友,还曾经在刘禹锡等人“量移”的问题上有过亲密合作,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二人之间的友谊却因此事而突飞猛进。但偏偏在是否用兵成德的问题上,两人产生了很大分歧,韦贯之从国家利益出发,认为现阶段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淮西,等到解决了淮西,再掉回头来收拾成德,那就轻而易举了。但裴度急于报仇,听不进不同意见,两人因此在朝廷上大吵了几次,这让裴度很恼火,当然,也让李纯很恼火。
是的,韦贯之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的人生词典里,只有大唐帝国,没有个人私欲。为了大唐帝国的利益,他可以眼睁睁的看着好友白居易被诬陷,被贬谪,不仅不施以援手,甚至还要踏上一只脚;同样,为了大唐帝国的利益,他不惜得罪如日中天的裴度和高高在上的天子,也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不像张弘靖,建议不被采纳,就主动请辞,落得个清闲自在;他既不主动请辞,也不肯放弃自己的主张,而是坚持不懈的上疏,甚至不惜在朝堂上与裴度激烈的争辩。裴度与韦贯之,这对昔日的好友,就这样有了深深的隔阂。
其实,得罪裴度也就罢了,偏偏韦贯之还得罪了另外一个人,一个小人,正直的韦贯之并不清楚,当他在朝堂上与裴度喋喋不休的争辩时,一只,不,两只冰冷的眼睛已经盯住了他。
那双眼睛的主人叫张宿,左补阙张宿。张宿本是一介布衣,在天子李纯还是广陵王李纯的时候,就凭借着一口伶牙俐齿博得了李纯的欢心,从此平步青云。因此,左补阙虽然只是一个从七品的小官,但张宿的能量实在不容忽视。
如果说韦贯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君子,那么张宿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但是不要忘了,“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君子一旦得罪了小人,最后吃亏的一定是君子,如今,君子韦贯之得罪了小人张宿,所以韦贯之要倒霉了,要倒大霉了。